康熙字典是清朝政府召集许多学者集体编纂,依据明代字汇、正字通两书加以增订,成书于康熙五十五年,因此把书名呻康熙字典。两书错误之处,康熙字典还做过一番[辨疑订譌]的工夫。康熙字典有这样三个优点:一、收字相当丰富,共有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在很长一个时期内是我国字数*多的一部字典(直到一九一五年中华大字典出版,达四万八千余字,才超过了它)。二、它差不多把每一个字的不同音切和不同意义都列举进去,可以供使用者检阅。三、除了僻字僻义以外,它又差不多在每字每义下,都举了例子;这些例子又几乎全都是引用了[始见]的古书。
《中華經典誦讀教材》(全18册)遴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儒釋道典籍三十五種,采用大字注音、正體豎排,是一套專門用於誦讀的經典教材。經文采用*善的底本,反復校對,標點、注音參考學者註疏,力求準確無誤。適合作為少年兒童的經典誦讀教材,也可以作為成年人學習經典的誦讀讀本。 全書包括:《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德育啟蒙、孝經》《弟子規、太上感應篇、十善業道經(附:朱子治家格言、文昌帝君陰騭文)》《了凡四訓》《女四書、女孝經》《聲律啟蒙、笠翁對韻》《幼學瓊林、龍文鞭影》《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禮記選》《詩經》《尚書》《左傳選》《易經》《道德經、莊子選》《唐詩三百首》《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心經、金剛經(附:佛說阿彌陀經、普賢行願品、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地藏菩薩本願經》。
王念孙校读《逸周书》、《战国策》、《史记》、《汉书》、《管子》、《晏子》、《墨子》、《荀子》、《淮南内篇》、汉隶拓片、《楚辞》、《后汉书》等,以校勘、训诂相结合的方法,并参考相关古籍(如《史记》、《汉书》部分对勘、《淮南内篇》藉助《文子》)、类书等,订正原书中的文字讹误,考辨音义,疏通文意,撰成《读书杂志》八十二卷,余编二卷,是阅读古籍、研究古代汉语的重要参考书。王氏对古籍致误的原因也做了详细的分析,就《淮南内篇》校勘所得,总结为二十多类,为整理、研究古籍提供了很好的指引和参考。
《中华经典诵读教材》(第二辑)(全15册)遴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儒释道典籍三十五种,采用大字注音、正体竖排,是一套专门用于诵读的经典教材。经文采用*善的底本,反复校对,标点、注音参考学者注疏,力求准确无误。适合作为少年儿童的经典诵读教材,也可以作为成年人学习经典的诵读读本。 全书包括:《小学经典选编》《千家诗、神童诗、续神童诗、增广贤文、名贤集》《五字鉴、鉴略》《小学弦歌》《楚辞》《古文观止(全二册)》《格言联璧》《养正遗规》《女德启蒙经典选》《孙子兵法、六韬、三略》《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选》《中医启蒙经典选》《六祖坛经》。
《中华经典诵读教材》(第二辑)(全15册)遴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儒释道典籍三十五种,采用大字注音、正体竖排,是一套专门用于诵读的经典教材。经文采用*善的底本,反复校对,标点、注音参考学者注疏,力求准确无误。适合作为少年儿童的经典诵读教材,也可以作为成年人学习经典的诵读读本。 全书包括:《小学经典选编》《千家诗、神童诗、续神童诗、增广贤文、名贤集》《五字鉴、鉴略》《小学弦歌》《楚辞》《古文观止(全二册)》《格言联璧》《养正遗规》《女德启蒙经典选》《孙子兵法、六韬、三略》《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选》《中医启蒙经典选》《六祖坛经》。
清代学术最为昌盛。清儒提出来的“实事求是”的原则成为学术近代化的标志。郭庆藩编著的《庄子集释(精)》是中华国学文库之一,《庄子集释(精)》是清代关于《庄子》的注疏、训诂的集大成之作。中华书局将之编入《新编诸子集成》辑,多年以来一直为学界所重视。
《康熙字典》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皇帝圣旨,历时六年编撰而成,收录汉字47035个,采用部首分类法,按笔画排列单字,全书共240部,分12集,每集又分为上、中、下三卷,以12地支标识,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 《康熙字典》自问世以来,刊印,重印,影印的版本很多,此次出版,采用发行量较大、流行较广的清末上海同文书局增篆石印木为底本、采用宣纸线装的装帧方式,保留原书的古色古香、同时,在边眉上添加了部首以及笔画数,以方便阅读。
辞源的编纂开始于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1915年以甲乙丙丁戊五种版式出版。1931年出版辞源续编,1939年出版辞源合订本。1949年出版辞源简编。辞源以旧有的字书、韵书、类书为基础,吸收了现代词书的特点;以语词为主,兼收百科;以常见为主,强调实用;结合书证,重在溯源。这是我国现代部较大规模的语文词书。 全国解放后,读者迫切需要一部思想性、科学性统一的,内容充实的古汉语词典,用来解决阅读古籍时关于语词典故和有关古代文物典章制度等知识性疑难问题。为此,1958年开始修订工作,根据与辞海、现代汉语词典分工的原则,将辞源修订为阅读古籍用的工具书和古典文史研究工作者的参考书。修订稿册于1964年出版。 1976年,由国家统一规划,广东、广西、河南、湖南四省(区)协作担任辞源的修订工作。四省(区)分别成立专门机构,
全书分一、二、三编,分别为古文字、合体文字与未识徽号文字。 第一编通分四栏:商周时代的甲骨文:商周时代的金文;商周时代的陶器、石刻、竹简、帛书、盟书、玺印、泉货文字以及少量的秦文字;最后一栏为《说文》所录篆书、古籀文等。每栏所收文字都按时代先后为序,以便考察每字的形体演变。为便于识读,眉端标注通用繁体楷书。 第二编为合体文字。合体文字出现于商周时代的甲骨、金文与战国时代的其它文书,延至秦篆即基本被淘汰,故此编分三栏。 第三编为未识徽号文字,字形均较古老,一般是由一至数字组成的族徽或名号,此种文字仅见于商周时代的甲骨和金文,故只分二栏。
中国*部由皇帝写序、命名的字典。《康熙字典》共四十二卷,总收四万七千零三十五字。其内容引古代诗文以溯其字源,又注各代用法以佐证其变迁。书末附《补遗》,尽收冷僻字;再附《备考》,收有音无义或音义全无之字。这部文字巨典自成书起,影响之大,流行之广,近300年无出其右者。
清代学术最为昌盛。清儒提出来的“实事求是”的原则成为学术近代化的标志。郭庆藩编著的《庄子集释(精)》是中华国学文库之一,《庄子集释(精)》是清代关于《庄子》的注疏、训诂的集大成之作。中华书局将之编入《新编诸子集成》辑,多年以来一直为学界所重视。
日本是中国的近邻,许多误认为日本文化深受中国儒家文化影响。但是作者看到日本与中国有不同的文化,日本人的工作态度、思考方式与中国人有诸多不同。在对日本的研究中,作者发现,日本文化受中国先秦时期的墨家思想影响巨大。墨家的尚贤、尚同,对集体的无限忠诚,已经深入日本国民性格之中。作者走入历史深处,探索墨家与日本的渊源和影响,以及两种文化观之下的中日两国近代以来不同的选择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