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4星以上
  • 1-30元
  • 3折-5折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1-30元30-50元50-100元100~元以上
折扣力度:
0折以上3折-5折0折以上7折以上
筛选:
    • 古典名著普及文库:贞观政要
    •   ( 222 条评论 )
    • 半部论语治天下一本政要闯天涯 /2019-09-01/ 岳麓书社
    • 唐太宗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读史可以知兴替,可以辨是非,可以正人伦,可以益心智。《贞观政要》正是这样一部利于个人修身、治家理政、建功立业的经典。 《贞观政要》成书于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当时虽处盛唐,但社会危机已渐露端倪。作为一名敏锐且尽责的史官,吴兢感到有必要总结 贞观盛世 君臣相得、励精图治的成功经验,为当时的帝王树立施政典范,以确保李唐王朝长治久安。故撰此书,是为垂世立教,义在惩劝。 贯穿《贞观政要》的核心思想是居安思危,即忧患意识。它是《贞观政要》立书的根本,也是 贞观之治 的密码。此书主题突出,引喻精辟,议论锋锐,语意恳切,发人深思。若能静心细读,必将从前人的智慧中获益良多。

    • ¥13 ¥26 折扣:5折
    • 贞观政要-国学大书院
    •   ( 291 条评论 )
    • 【唐】吴兢 王学典 编译 凤凰含章 出品 /2018-11-07/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 《贞观政要》是唐代史学家吴兢著的一部政论性史书。全书十卷四十篇,分类编辑了唐太宗在位的二十三年中,与魏徵、房玄龄等大臣在治政时的问题,大臣们的诤议等,以规范君臣思想道德和治同军政思想,此外也记载了一些政治、经济上的重大措施。

    • ¥19 ¥38 折扣:5折
    • 从政心得
    •   ( 64 条评论 )
    • 汪辉祖张养浩 著,胡学亮 编译 /2005-05-01/ 中国文史出版社
    • 本书汇集了清朝名幕汪辉祖以数十年官场经验写就的《学治臆说》和《佐治药言》,以及元朝名相张养浩的从政名著《三事忠告》首次解读了中国几千年来的为官密码和游戏规则,堪称古代官场教科全书,为历代地方官吏和幕僚的枕中鸿宝对于个人的立身处世也不无裨益。 《三事忠告》影响了日本一代企业界精英。张养浩说,“天下之职莫过于选相,宰相之职莫过于用贤”。日本企业家广庆太郎深受启发,提出企业的经营者也应该以“用贤”为自己重要的任务并根据张氏的观点提出了求贤选能的方法。

    • ¥11.4 ¥22.8 折扣:5折
    • 帝鉴图说(精装典藏本)
    •   ( 1272 条评论 )
    • (明)张居正 /2016-06-01/ 江西教育出版社
    • 《帝鉴图说》由明代万历年间的帝师、内阁首辅张居正编撰,全书共选编了历代帝王政治故事117篇,每篇都附有直解和形象古朴的版画,以便于读者阅读理解。虽然每篇故事篇幅不长,却藏有鉴往知今的大道至理。本书不仅是为官者、管理者的经典训诫,还是广大读者丰富阅历、增长智慧的知识宝库。

    • ¥17.5 ¥35 折扣:5折
    • 阅读无障碍:贞观政要
    •   ( 269 条评论 )
    • 滕帅, 李明译注 /2014-01-01/ 岳麓书社
    • 《贞观政要》是唐代史学家吴兢编著的一部政论性的史书。自此书问世,历代统治者都把它奉为治国理政的书目,其所呈现的有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成败得失和基本规律更是成为此后一千多年来君王和臣下们借鉴和效仿的对象,体现出这部书深厚的思想底蕴和巨大的实用价值。至今,该书中记述的君安思危、从谏如流、任人唯贤、善始慎终等思想仍然被许多高层领导干部和商界领袖们所津津乐道,成为当代人从历史中汲取成功经验的智慧之源。

    • ¥11 ¥22 折扣:5折
    • 战国策(共二册)
    •   ( 5 条评论 )
    • 周晓薇王其祎 校点 /1997-03-01/ 辽宁教育出版社
    • 《战国策》是战国时期各国史官或策士所辑录的一些“谋言轶闻”,记录了当时的一些游说之士在游说各国或相互论辩时扭捏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是研究战国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西汉时,刘向整理古书,将一些书按照战国时期秦、齐、楚、赵等十二国次序,编定为三十三篇,并定名为《战国策》。

    • ¥7 ¥14 折扣:5折
    • 贞观政要译注 (唐)吴兢 撰,裴汝诚 等译注
    •   ( 1 条评论 )
    • (唐)吴兢 撰,裴汝诚 等译注 /2007-04-01/ 上海古籍出版社
    • 《贞观政要》全书强调臣僚谏劝帝王的作用,置立以谏诤为内容的专篇,不仅要谏诤帝王,而且也要谏劝教导太子及诸王。从这个角度说,《贞观政要》一书就是吴兢通过树立唐太宗及其“贞观之治”的榜样,用以开导和谏劝唐中宗、唐玄宗及其后的继承者。吴兢也清楚地知道,臣僚的谏诤是和君主的能纳谏、“从善如流”相得益彰的,二者缺一不可,否则都达不到匡谬正误的作用。帝王之所以要臣僚谏诤,是因为帝王也会在处理政事时发生谬误;臣僚之所以应该谏诤帝王,除了应尽的忠诚之外,还因为帝王纵情淫乐、败坏法度、倒行逆施,以致“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正是因为这种君臣之间的共同利害关系,臣僚要随时匡正帝王之失,避免铸成大错,君得其国,臣保禄位,免致亡国破家之祸。从这种利害关系出发,唐太宗君臣励精图治,极力通过谏诤?

    • ¥19 ¥38 折扣:5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