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乐史撰《太平寰宇记》二百卷,继承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的体裁, 记述了宋朝的疆域版图。前一百七十一卷依宋初所置河南、关西、河东、河北、剑南西、剑南东、江南东、江南西、淮南、山南西、山南东、陇右、岭南等十三道,分述各州府之沿革、领县、州府境、四至八到、户口、风俗、姓氏、人物、土产及所属各县之概况、山川湖泽、古迹要塞等。幽云十六州虽未入宋版图,亦在叙次之列,以明恢复之志。十三道之外,又立 四夷 二十九卷,记述周边各族。 《太平寰宇记》所载府州县沿革,多上溯周秦汉,迄五代、宋初,尤其是对东晋南北朝、五代十国的政区建置,较其他志书详尽,可补史籍之缺。本书篇帙浩繁,内容详瞻,是研究历史人文、自然地理的宝贵资料。
方舆胜览这部书在祝穆生前已经写就,並刻印成册。全书分为前集四十三卷,后集七卷,续集二十卷,携带遗一卷。前集自浙西路起,至海外四州止;后集为淮东和淮西两路;续集自成都路起,至利西路止;拾遗则自览安府至绍熙每府州各補数条,各集之末又有简短的告白。 该书的元刻本不少,单北京图书馆就收藏有三种,其它如北京大学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博物院图书馆、杭州大学图书馆、四川师范大学图书馆等也都有收藏,收藏元刻残本的还有福建省图书馆、贵州省图书馆、南京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哈*濱图书馆等单位。 清代没有刻印过方舆胜览,但有很多新的抄本问世。除四库全书抄本外,我们这次还看到了北京图书馆的昆山徐乾学傅是楼抄本、上海图书馆的江苏缪庭桂震无处齌抄本、台湾文海出版社影印的孔氏嶽雪楼抄本。这四
清代有许多学者致力于《水经注》的绘 图工作,较有影响的有三家,其中董祐诚的《水经注图说》只留下了文字疏释内容,侧重引证相关史籍笺释地理沿革,并多注解今地所在。在董祐诚之后,江苏江宁人汪士铎, 又勾稽群籍,编绘出一部内容比较详细的《水经注图》。光绪二十八年至三十一年期 间,湖北宜都人杨守敬,重又编绘出一部篇幅宏大的《水经注图》。这三种书籍的旧刻本,现在查找都很不方便。有鉴于此,现将 董祐诚《水经注图说残稿》同汪士铎、杨守敬分别编绘的两部《水经注图》合编在一起, 影印出版。
本书已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中华之声-两岸书香 、 中华之声-藏也藏不住 、 神州之声-藏也藏不住 、 文艺之声-文艺大家谈 以及 文艺广播-品味书香 等栏目选中,由作者亲自揭秘本书精彩内容及创作故事。 《山海经》自古被称为奇书、怪书。其作者何人?成书何时?是志怪小说,还是地理宏著?是神话文献,还是宗教巫书?两千年来,纷纷扰扰,争论不休。本书是对《山海经》的训诂,以郭璞《山海经注》(四库本)为底本,以对原著的校诠为主要内容,同时创新性地编纂了近18万字的《山海经万物纲目》及11款《山海经寰宇全图》,旨在引导、带领新一代读者,在新的社会认知和历史环境下,以更加全面、轻松、与时俱进的方式和视角重读《山海经》,以更加开阔的思路和科学观点充分挖掘其综合价值及文化传承。 《山海经万物纲目》是对《
毕沅是清乾隆朝重臣,科举状元,曾两次出任陕西巡抚。他在陕主政期间,于乾隆四十一年撰成《关中胜迹图志》三十卷,被编入《四库全书》。其书“以郡县为经,以地理、名山、大川、古迹四目为纬,”“考据本末,荟萃诸书”,简而有要,博而不繁,被称为“徵求古迹的渊薮”,是研究陕西历史地理及文物古迹,尤其是周秦汉唐史迹的重要文献。《关中胜迹图志》在学术界早有“孤本难觏”之叹。考虑到此书的《关中丛书》本(即毕沅家刻本)与文渊阁所藏的《四库全书》本编排及内容上有许多不同之处,本书在整理过程中,以《关中丛书》本为底本,以《四库全书》本为校本,逐条作了较勘,共出校勘记2940余条。本书为2004年全国古籍整理规划领导小组重点资助项目,并插有陕西各府、州疆域图、知名山川图及历代古迹图计64幅、159面。本书的出版对陕
《读史方舆纪要》清初地理著作。原名《二十一史方舆纪要》。顾祖禹(1631-1692)撰。祖禹字景范,号宛溪先生,江苏无锡人。他自顺治十六年(1659)开始编纂该书,前后历时二十年成稿。 全书共一百三十卷。首为历代州域形势九卷,记述历代王朝的盛衰兴亡和地理大势;次为明代两京十三布政使司一百十四卷,分叙其名山、大川、重险,所属府、州、县及境内部分都司卫所的疆域、沿革、古迹、山川、关津、镇堡等,并记载其地发生的历史事件,考订其变迁,剖析其战守利害;再为川渎异同六卷,专叙禹贡山川的经流源委及漕河、海道;末为分野一卷。另附《舆图要览》四卷,内容有两京十三布政使司、九边、黄河、海运、漕运及朝鲜、安南、海夷、沙漠等图。全书参考二十一史、历代总志及部分地方志书达百余种,集明代以前历史 地理学之大成,在当时即被誉
《地理铅弹子砂水要诀》,又名《地理正义砂水要诀》,清张九仪著。清代著名堪舆大师毘陵高嵩侣先生,遍行大江南北,因感叹《地理四弹子》中铁、金、玉三书言峦头虽精,而言理气却半是半非,牵绊于俗术,故独取《铅弹子》一书之砂水要诀二篇,以历年登临所阅之旧地,一一证之,汇集成书,以发其奥妙。书中保留了大量的风水文献,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舆地纪胜》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地理总志著作。此次对《舆地记胜》进行校点整理,以清道光刻惧盈斋本为底本,并参校北图藏清钞本、清咸丰刻粤雅堂本。在校点整理过程中,精校了宋以前正史之《地理志》、《州郡志》 部分,以及《华阳国志》、《水经注》、《元和郡县志》、《通典·州郡典》、《太平寰宇记》、《元丰九域志》、《舆地广记》、《方舆胜临》、库本、粤雅堂本、丛书集成初编本《舆地碑目》、《蜀碑记》、《蜀舆地碑记目》、《永乐大典》、四库全书引用《舆地纪胜》渐分。并广泛参校了《纪胜》一书中所涉及到的历代正史、别史、类书、笔记小说、诗文总 集、别集等等,参引书目多达数百种。 《纪胜》一书出现错误的原因非常复杂,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王象之所依据的史籍本身就有错误,尤其是所依据当时编纂的
《搜神记》是干宝的作品中保存完整、影响*的一部,它的内容主要有民间传说、妖狐鬼怪故事以及神奇怪异之事。 《搜神记》中所讲述的神鬼故事,有的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有的表现正义与邪恶的较量,有的反映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不平等制度的英勇反抗等等。这些故事是民间智慧的结晶,也是长期流传的经典。细心品味,读者可以从中了解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感受故事角色所体现出来的民族个性,评判人间的是非,悟察人性的美丑。 本套丛书还包括:《水经注全译上、下册》、《大唐西域记全译上、下册》、《徐霞客游记全译、全四册》
《水经注》是北魏郦道元撰著的一部具有广泛史料价值的历史地理典籍。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出现了大量舛讹之处和经注混淆的问题,自明末朱谋起,开始比较深入系统地研究《水经注》。清代随着考据学的兴盛,有更多的学者研究校勘此书,其中尤以全祖望、赵一清、戴震的成就为卓著。为便利学者使用,清末王先谦以戴震校定的殿本为底本,附注朱赵两家的校本异文,另外还吸收了孙星衍、董祐诚、卢文、丁履恒、谢钟英等的校勘成果,编成《合校水经注》一书。王书包含了杨守敬、熊会贞《水经注疏》以前的几种重要的校本,繁简得当,是便于读者使用的读本,故刊行以来风行学界。为满足学界需要,我们以光绪十八年思贤讲舍刻本为底本影印《合校水经注》一书,以飨读者。
本书为套装书,分为上下2册。本书内容简介:窃以穹仪方载之广,蕴识怀灵之异,《谈天》无以究其极《括地》诅足辩其原?是知方志所末传声教所不暨者,岂可胜道哉! 本书包含上、下册。
崇贤馆藏书以安徽泾县宣纸为材料,徽墨印刷,保证千年不褪色、不腐蚀、久折不断;全部宋式手工装帧,以锦丝为绳,庄重典雅,坚韧耐久,便于翻阅;花绫封面,耿绢包角,广胶粘页,雅致精美,平滑牢固,是值得珍藏的宣纸精品,藏书涵盖经、史、子、集四库精华及历代碑刻书画真迹,既囊括经天纬地之道,又揽集修身齐家之学,全部繁体竖排,极具古书风韵,堪称 “ 中华传世珍本藏书 ” ,具有增值保值特性,如今已成为各地藏家的新宠。目前已形成 “ 家无线装,绝非藏家;书无崇贤,妄称尊者 ” 的流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