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经楼紬书录》三卷,叶啓勋撰。《华鄂堂读书小识》四卷,叶啓发撰。二叶书录承其世父叶德辉《郋园读书志》之旨,录所藏书版本、行款、纸张、印记、校跋者姓名、收藏者姓名,天头地脚,卷端纸尾,书衣书根,朱笔墨笔,句读符号;并博考版本,揭橥一书版本之源流、刻印之先后、印本之优劣,并缕析各家著录之是非得失;兼述身世经历,于世道之日非、藏书之散亡、先人之遗泽、世父之亡故、子女之殇逝,随笔附记。本次《拾经楼紬书录》以民国间铅印本为底本整理,《华鄂堂读书小识》以湖南省图书馆藏稿本为底本整理。
正史艺文志是了解一代文献典籍的重要资料,创始于东汉班固据刘歆《七略》而编撰的《汉书·艺文志》,这部史志目录基本上保留了《七略》所反映的当时国家的藏书情况和学术文化的发展概况,它也是我国现存部完整的目录学著作,在中国目录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西汉以后,自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直至隋代,由于政权更迭,社会动乱,图书散佚情况严重,导致这六百年间各正史中都没有编撰记载国家图书藏书情况的艺文志。到了唐代,由魏征等人对唐代以前的文献典籍做了一次系统整理,编成了《隋书·经籍志》。该志也是继《汉书·艺文志》后为重要的一部正史艺文志。在这之后,又出现了几部正史艺文志,如著录唐代藏书的《旧唐书·经籍志》和《新唐书·艺文志》,反映宋代图书情况的《宋史·艺文志》和著录明代图书著述概况的《明史·
本书分为《中国历代官制简述》、《历代官制、兵制科举制表解》及《历代官制、兵制、科举制及词简释》三个部分。《简述》部分简要叙述了先秦至清官制的演变。《表解》部分列有自秦至清各朝官制、爵号、俸给、品秩等简表。《名词简释》部分主要解释先秦至清历史上较常见的官职名称、兵制中的主要兵种以及科举制中的专有名词。 本书释词所用年代为旧纪年,公元纪年附在旧纪年后。释词中的古地名均注有今名。词目索引参照《辞海·历史分册(中国古代史)》词目笔画索引排列。 本书辛亥革命以后的官制、历代农民起义政权的官制一律不收。
《书目答问》初刻于清光绪二年,作这本书的缘起,据张之洞本人讲,是“诸生好学者来问应读何书,书以何本为善”,为了解决“读书不知要领,劳而无功;知某书宜读而不得精校精注本,事倍功半”的问题,专门开列了2200种图书书目,分门别类,按时代先后予以排列。于其重要之处,加以按语评点“总期令初学者易买易读,不致迷罔眩惑而已。” 《书目答问》是一部在中国近代文化史上具有广泛影响的目录图书。它在指示治学门径的同时,也清晰勾勒了清代学术的概貌。值得注意的是,这本书成书以后不久,就在全国各地以多种版本流传,风靡一时,几乎达到读书人家置一编的程度。近现代诸多学者,均直接间接地受到该书的影响。
本书作者李致忠先生是海内外知名的版本学家、目录学家和书史研究专家。本书从书史、版本学、谥法、字号、避讳、历法、学校、刻书机构、刻书情况、鉴定方法、古书版本类型等多方面,融会贯通,深入浅出地回答了近500个问题。全书以问答形式组构,条理清楚,涉及面宽泛,凡引证处均考究严谨。读来好似一位专家学者在向好学的学子常人娓娓讲述古籍版本知识,不浅不俗,不深不涩,雅俗共赏。读后于版本学知识的获得、掌握与运用受益匪浅。
书海无涯,从何处着手?这是初学者常常困惑的问题。晚清洋务运动领袖张之洞为回答上述问题而编纂了本书。全书分经史子集四部分,另增“丛书目“一类列出该类重要的著作及较好的版式本,并加适当的比较和评论,颇便初学者,在当时流传极广。五十年后,因新书和善本不断问世,清末民初学者范希曾又对原书进行了补正,增加了不少新的内容,也改正了原书的一些讹误。时至今日,本书对学习研究传统文化仍有指导意义,故此我们请著名学者徐鹏撰写《导读》予以重版,以利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