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开物》,当然首先要读懂原文含义,一般说书中一些文字不难看懂。遇有难字可查字典及辞书,遇到难句则需反复推敲方能理解。现在此书已有了日文、英文、韩文及部分德、法文译本,更有了汉语白话译本,看起来更方便了。这些译本可供读者参考,遇有不同理解还要以原文为准。研读《天工开物》是为了了解中国古代科技实态,继承并发扬科学文化遗产,吸取其精华而剔除其糟粕。通过与古代其他中外著作对比,找出该书所作出的新贡献及其独到之处,从而评价其历史地位。也可发现其中不足,而予以补正。作为一般读者,通过文字说明和插图来阅读并欣赏这部古典科技著作,有如畅游明代科技大观园一样,会获得思想养料和乐趣。作为专业读者,阅读此书会发掘很多科技史料及社会经济史料,供作分析、论述某一课题的素材。总之,我们希望《天工开
禅自然是有的,但不是写在墙上、画在菜杯上。它和茶相同,人生无所不茶,无不是茶,人生无所不禅,无不是禅。茶不在禅里,禅也不在茶中。茶或禅以及生活的一切恼害化成一缕轻烟,飞向空无的所在,那就是茶弹一味了。茶的真滋味,禅的真境界,唯有平常心乃能知之。
博识多闻,是儒家强调的治学理念。孔子说的“多识鸟兽草木之名”,历来为人所重视,这种“多识”的追求发展到宋代,就成了一种“尚博”的风气,以致宋人有一物不识、一事不知为耻者。随着“鸟兽草木之多识”的日益增长,经济的发展繁荣,士人阶层的崇尚,以及印刷业造纸业的发达、市场的繁荣,宋代出现了大量的草木、鸟兽、虫鱼谱录,《四库全书》在著录历代书籍时,在子部下设“谱录类”及其系属之门“草木鸟兽虫鱼之属”,收录有大量的宋代谱录。宋元此类“草木鸟兽虫鱼”之谱录图书,卷帙不大,内容多趣,读之能怡情,能博物,也可以作为学问加以研究,一卷在手,兴味无穷。本书汇录《蟹谱》、《促织经》、《桂海禽志》、《桂海兽志》、《笋谱》、《菌谱》、《禾谱》等十三种宋代记录草木鸟兽虫鱼的谱录,以及一种元代枣谱,即柳贯
暂无内容简介。。。。。。
《茶经》是唐代陆羽的代表作, 也是我国茶文化目前的经典性著作。清代陆廷灿将唐至清以来有关史料进行辑录, 仿《茶经》体例, 写成《续茶经》一书。二书并读, 方可对中国茶文化有较全面的了解。
本册因无年款,故鉴赏者据其书风未臻晚年豪放不拘之境界,多定为祝允明中年之作,应可信。本册行书一段,风格中蕴涵了苏、黄、米、赵,尤其以赵子昂的影响为多,但又不是全仿,意在通过赵氏而上追晋、唐意趣;草书一段,仍是规矩有度,而未放任挥洒。两段用纸相同,应为同一时期所书。从某种意义上说,本册应该是祝允明尝试着将宋、元意趣融入晋、唐法度时期的作品。就书法风格而论,与他正德五年(1510年)所书的《 等诗卷》(珍藏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等较为相近.因此,它们应该中祝允明50岁前后尚未入仕时期的作品,可视为祝允明中年时期的书法精品.
《 校注》是一部湮没已久的古农书,大约成书于南宋之初绍兴年间(1131一1162),清代中期渐趋亡佚。20世纪60年代初,上海图书馆收藏到一种明末清初的抄本,并于1962年12月影印若干册,2002年又收入《续修四库全书》子部农家类,本人在上海求学期间,得览其书,收获良多。后来承蒙全国高校古委会立项资助,进行了句读、辨误、训释、集证等工作,《 校注》即为数年来的研治心得.学术者,天下之公器也。希望个人的这些管孔之见,能对《分门琐碎录》相关领域的研究有所裨益,同时也期盼得到方家同好的批评指正。
本书共收录463个历史人物。上起姜太公封齐,下至秦始皇统一六国,凡在此时期内的齐人,无论活动于齐国还是活动于其他诸侯国,无论是王公大臣还是黎民百姓,只要有籍可考,皆在收录范围。 有的人物,虽不是齐国人,但一直活动于齐国,也收入本书,如卫公子开方。有些人物,虽仕于他国,但是齐国人,也收录本书,如蒙武。 虽出生于齐国,但外嫁其他诸侯国的女子,如果其事迹与齐国有关,则收入本书,如晋侯重耳夫人、鲁庄公夫人哀姜等;如果其事迹与齐国无关,则不收录。 本书尽理按人物在世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若生卒年无考者,按其生活时代前后酌性排列。 有部分人物,其姓氏名号、生卒年代、籍贯乡里、生平著述等异说纷陈,等者或尽力考证,或采用存疑的方法辑入,以备读者全面考察。 本书侧重于客观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
博识多闻,是儒家强调的治学理念。孔子说的 多识鸟兽草木之名 ,历来为人所重视,这种 多识 的追求发展到宋代,就成了一种 尚博 的风气,以致宋人有一物不识、一事不知为耻者。随着 鸟兽草木之多识 的日益增长,经济的发展繁荣,士人阶层的崇尚,以及印刷业造纸业的发达、市场的繁荣,宋代出现了大量的草木、鸟兽、虫鱼谱录,《四库全书》在著录历代书籍时,在子部下设 谱录类 及其系属之门 草木鸟兽虫鱼之属 ,收录有大量的宋代谱录。宋元此类 草木鸟兽虫鱼 之谱录图书,卷帙不大,内容多趣,读之能怡情,能博物,也可以作为学问加以研究,一卷在手,兴味无穷。本书汇录《蟹谱》、《促织经》、《桂海禽志》、《桂海兽志》、《笋谱》、《菌谱》、《禾谱》等十三种宋代记录草木鸟兽虫鱼的谱录,以及一种元代枣谱,即柳贯的《打枣谱》,并选
暂无内容简介。。。。。。
《茶经》共十篇,前六篇详细介绍茶的起源及鉴别方法、制造饼茶的器具、煎茶与饮茶的器具、煎茶的方法、茶的饮用方法等内容;《七之事》收集大量陆羽之前的茶史资料;《八之出》介绍唐代茶业的主要产地,并分级品评。《茶经》既反映了唐代茶业的兴盛,又是中国茶学的拓荒之作,也是后世茶书的楷模。本书译注,以陶氏影宋《百川学海》本《茶经》为底本,并校以多种版本,以求详实、准确。在对原书进行校勘的基础上,对专业术语等作了科学的注释,并有白话文翻译。本书还收录了宋蔡襄《茶录》和黄儒的《品茶要录》,及明许次纾的《茶疏》,一并解释、翻译,希望读者能够对中国茶业的发展和饮茶习俗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