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珍本集成》是一套中医古籍珍本影印和现代批注导读相结合的创新型古籍整理工程,该丛书保持了中医古籍的原貌,真实地反映出珍本古籍的特征,*限度地发挥珍本古籍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影印后在每本书的每卷后进行集中校勘、注释,每书前有导读来介绍作者生平、学术背景、该书临床价值和史料等,凝聚名家经验和学术思想,萃取精华,突出“法”、“术”,以达“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之效。《伤寒金匮卷》收录了《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方论》(简称《金匮要略》)及其注释、发挥类著作35种,所收载版本多为首次出版,尤为珍贵。本书为《伤寒金匮卷》中的一本。
本书系国医大师张灿玾教授就《黄帝内经》在文献研究方面的有关问题,如《黄帝内经》出典、《黄帝内经》成编年代及历史背景、《素问》《九卷》名称及源流考、《素问》《灵枢》引书引文考等,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个人数十年研讨所得的结集,分为《汉志》著录医经类诸家考、《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及历史背景、《素问》《九卷》名称及源流考、《素问》《灵枢》引书引文考、《素问》《灵枢》中之不同学派、《素问》《灵枢》的篇文组合、《素问》《灵枢》学术思想研究诸章,全面反映了张灿玾教授及其指导学生数十年对《黄帝内经》文献研究的全貌,可供中医药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者及中医药院校学生参考使用。
暂无内容简介。。。。。。
在近代史所藏档案文献中,晚清民国时期的人物日记格外引人注目。据初步统计,馆藏稿本、钞本日记约110种,其中大部分是稿本。经过衡量比较,编者从中选出31种付印,如《定边日记》《李星沅日记》《吴焘日记》《张朝墉日记》《潞生日记》等,汇集而成《近代史研究所藏稿钞本日记丛刊》。为研究者更为便利地使用此书,现将选编的每种日记提要重新汇集一册,且每种后附有卷端以及精选的重要书影,全彩印刷,兼具图录性质。读者在使用过程中,既能直观了解近代史研究所收藏的日记,亦能藉由图像了解每种日记的保存现状。
《针灸甲乙经》全称为《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为晋代著名医家皇甫谧撰成。他参考了《素问》、《灵枢经》、《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部书,并将这三部书的有关内容,采用“使事类相从”的方法,将各书相类原文辑集一起,并“删其浮辞,除其重复,论其精要”进行编次而成。全书共分12卷128篇,全面概括了针灸史、脏腑经络、病因病理、俞穴、刺灸临床治疗各个方面,是一部既有系统理论又有丰富宝贵临床经验的精华。
《云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藏珍本古籍图录》收录有云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馆藏1912年以前的珍贵医书近一百余部,涵盖了医经、本草、方书、医史、针灸、养生、医案医话及临床等各科,拥有《性原广嗣》《彻胜八编》《镌尹真人性命圭旨书》《滇南草本》等孤本、珍本以及珍贵古籍,每一部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书影,并著录有书名、著者、年代、版本、存卷数、册数、等相关著录信息,同时对每部著作内容作简要介绍,方便读者更全面地了解每种典籍的内容和特色,读者可通过本书了解云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珍贵典藏。
《云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藏珍本古籍图录》收录有云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馆藏1912年以前的珍贵医书近一百余部,涵盖了医经、本草、方书、医史、针灸、养生、医案医话及临床等各科,拥有《性原广嗣》《彻胜八编》《镌尹真人性命圭旨书》《滇南草本》等孤本、珍本以及珍贵古籍,每一部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书影,并著录有书名、著者、年代、版本、存卷数、册数、等相关著录信息,同时对每部著作内容作简要介绍,方便读者更全面地了解每种典籍的内容和特色,读者可通过本书了解云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珍贵典藏。
该书是我国建国以来中医药文献的重大发现,湮没已近400年。十四卷总目一卷,为精写彩绘本,彩图1128幅,明代宫廷画师编绘。书前有手绘牌记万历辛卯春制(1591年)。绘成年代比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金陵初刊本(1593)还要早2年。 作为中国历史上部以炮制为题材的彩绘图谱,《补遗》展示了各种炮制方法,这部分内容以绘画的形式展现,历经400余年的图象资料仍色彩艳丽,层次分明,为今后的炮制研究提供许多新的素材。精细地描绘出当时的人物服饰、生活场景等,堪称明代社会风俗的“清明上河图”。
《本草纲目》为中国重要中医典籍,由李时珍广采博收群书,在宋代唐慎微《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基础上编成,吸收了历代本草著作的精华,尽可能的纠正了以前的错误,补充了不足,并有很多重要发现和突破,是到16世纪为止我国很系统、很完整、很科学的一部医药学著作,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其中附图1100余幅,今从文津阁本《四库全书》中,精选插图100幅,汇编成笺谱。
《新刻全补医方便懦:全3册》由《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藏珍本古籍丛刊》编纂工作委员会编
此集为《全椒古代典籍丛书》系列之一种。全椒初建于西汉,今属安徽省,有2200多年的历史,自古文风昌盛,历代文人都热衷于著书立说,留下了一批宝贵的文化遗产。据编者统计,自宋代至民国,全椒文人编著的书目共178家,410种,比县志著录的247种多出163种,占滁州市古籍总量的四分之三以上。一县之地而产出如此众多跨代久远的古籍,在全国当为罕见。而据历代《全椒县志》记载,椒人的许多著作都在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有很高的历史、学术和艺术价值。为充分展示全椒的深厚文化底蕴,也为了更好的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政协全椒县委员会组织专家学者编辑整理了《全椒古代典籍丛书》。《丛书》计划分专题出版,如释德清、吴敬梓、薛时雨等人物著作的专题出版。本集《王肇奎集》收录文献三种,包括《小容膝楼诗钞》(附王肇奎之妻张佩兰《
本套丛书12种(10册),为我国首次整理出版,所收古籍均为明清时期针灸大家的秘传之作,乃世间少见、几近失传之品。 本套丛书在国医大师、针灸泰斗贺普仁教授的亲自督导下,汇集国内知名文献学家、针灸学家,历经数年,共同整理而成。在*限度维持古籍原貌的基础上,全部点校为横排简体,书中插图全部重新描绘、细致临摹,以方便今人学习、查阅。此外,在每书原文之后附点评一篇,简要介绍该书的成书背景、版本情况及内容构成,并由针灸业内专家从现代临床应用的角度归纳该书特点,对其针灸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进行全面而系统的分析、总结,突出对于现代针灸临床的指导意义。 《针灸捷径》——日本秘藏明代珍稀针灸医籍。 《勿听子俗解八十一难经》——熊氏建本医籍代表作,《难经》入门书。 《图注八十一难经》——现
本书介绍以泄痢、头风、消渴等内科杂病为主,兼及胎产、疮疡、眼证等临床较常见的多科病证的病因、证候及治疗方药。论述简要,治法能根据不同的病证*应变,灵活而有法度。除选收前人常用方剂外,自拟方亦颇多,较切临床实用,亦有研究价值。
《黄帝内经》作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确立了中医理论与临床的基本范式,建立了中医学的基本思维方法,汇集着中医临床实践经验的结晶,规范着中医学术发展的方向,为中医学数千年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被奉为“至道之宗,奉生之始”,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最为关键的钥匙,2011年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 本书融会古今中外《灵枢经》研究的成果,结合作者的研究新知,对每篇原文分为导读、原文、校注、释义与知识链接5个板块,围绕原文讲了什么、为什么这样讲、讲对了还是讲错了、对错何以判断以及所讲内容的现代价值5个层次,从哲学文化与自然科学两个维度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释,力求回归中国文化本源,融会古今科技知识,贯通中医理论临床,寻找中医思维钥匙,启迪学术未来发展。 本书可供中医院校师生
此集为《全椒古代典籍丛书》系列之一种。全椒初建于西汉,今属安徽省,有2200多年的历史,自古文风昌盛,历代文人都热衷于著书立说,留下了一批宝贵的文化遗产。据编者统计,自宋代至民国,全椒文人编著的书目共178家,410种,比县志著录的247种多出163种,占滁州市古籍总量的四分之三以上。一县之地而产出如此众多跨代久远的古籍,在全国当为罕见。而据历代《全椒县志》记载,椒人的许多著作都在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有很高的历史、学术和艺术价值。为充分展示全椒的深厚文化底蕴,也为了更好的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政协全椒县委员会组织专家学者编辑整理了《全椒古代典籍丛书》。《丛书》计划分专题出版,如释德清、吴敬梓、薛时雨等人物著作的专题出版。本集《王肇奎集》收录文献三种,包括《小容膝楼诗钞》(附王肇奎之妻张佩兰《
《本草纲目》为中国重要中医典籍,由李时珍广采博收群书,在宋代唐慎微《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基础上编成,吸收了历代本草著作的精华,尽可能的纠正了以前的错误,补充了不足,并有很多重要发现和突破,是到16世纪为止我国很系统、很完整、很科学的一部医药学著作,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其中附图1100余幅,今从文津阁本《四库全书》中,精选插图100幅,汇编成笺谱。
《局方发挥》由《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藏珍本古籍丛刊》编篡工作委员会编,段逸山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