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简称《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各十八卷、各八十一篇,总共十八万字有余。《黄帝内经》作为我国现存的医学典籍之祖,其名见于《汉书?艺文志?方技略》,书以黄帝和岐伯等人对话的形式写成,但其内容不仅限于医学,而与中国古代的哲学、天文、地理等学科密切相关,是一部关于哲学和自然科学的综合著作。
《黄帝内经》是中国汉族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 阴阳五行学说 、 脉象学说 藏象学说 等。
《本草纲目》是成书于我国明代的一部杰出的药物学著作,也是一部集16世纪以前中国本草学之大成的药典,对我国近代药物学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在世界范围内也有着极佳的声誉,被誉为 东方药物巨典 。 本书以权威的金陵古本为蓝本,本着取古人之要义、为现代人所实用的原则,删繁就简,精选精校,辑录精华,保留了至今常见常用的本草,及切实有效的复方,原汁原味再现天下药典之精华,指导今人认识本草。
《中华经典诵读教材》(第二辑)(全15册)遴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儒释道典籍三十五种,采用大字注音、正体竖排,是一套专门用于诵读的经典教材。经文采用*善的底本,反复校对,标点、注音参考学者注疏,力求准确无误。适合作为少年儿童的经典诵读教材,也可以作为成年人学习经典的诵读读本。 全书包括:《小学经典选编》《千家诗、神童诗、续神童诗、增广贤文、名贤集》《五字鉴、鉴略》《小学弦歌》《楚辞》《古文观止(全二册)》《格言联璧》《养正遗规》《女德启蒙经典选》《孙子兵法、六韬、三略》《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选》《中医启蒙经典选》《六祖坛经》。
《中华经典诵读教材》(第二辑)(全15册)遴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儒释道典籍三十五种,采用大字注音、正体竖排,是一套专门用于诵读的经典教材。经文采用*善的底本,反复校对,标点、注音参考学者注疏,力求准确无误。适合作为少年儿童的经典诵读教材,也可以作为成年人学习经典的诵读读本。 全书包括:《小学经典选编》《千家诗、神童诗、续神童诗、增广贤文、名贤集》《五字鉴、鉴略》《小学弦歌》《楚辞》《古文观止(全二册)》《格言联璧》《养正遗规》《女德启蒙经典选》《孙子兵法、六韬、三略》《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选》《中医启蒙经典选》《六祖坛经》。
宋慈编*的《洗冤集录译注(精)》之所以备受古今中外学者的重视和推崇,是因为该书所具有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此书共五卷53篇,有关法医学的叙述比较全面而完整。它首先引录了有关尸体、伤病检验的条例法规。其次,从有关检验法规的具体实施、注意事项,到现场检验顺序、技术处理、尸体保存、检验结果的书面报告形式以及对各种不同死因、不同身份、性别、年龄、死后变化程度差异的尸体作初检、复检的要领等,都做了系统的精辟论述。再次,详细论述了尸体变化征象、机械性损伤、机械性窒息、烧死、雷击死、中毒、急病死、饿死、生物性原因致死、尸骨、无名尸等各具的特征及鉴别判断的要求,以及判定自杀、他杀的知识等等。书中对各种检验对象的形态特征的描述,大都很准确,有的比现代法医学还详尽;尤其对于死亡性质,此书特别强调在详细
《中华经典诵读教材》(第二辑)(全15册)遴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儒释道典籍三十五种,采用大字注音、正体竖排,是一套专门用于诵读的经典教材。经文采用*善的底本,反复校对,标点、注音参考学者注疏,力求准确无误。适合作为少年儿童的经典诵读教材,也可以作为成年人学习经典的诵读读本。 全书包括:《小学经典选编》《千家诗、神童诗、续神童诗、增广贤文、名贤集》《五字鉴、鉴略》《小学弦歌》《楚辞》《古文观止(全二册)》《格言联璧》《养正遗规》《女德启蒙经典选》《孙子兵法、六韬、三略》《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选》《中医启蒙经典选》《六祖坛经》。
《洗心辑要》,清代康乾年间学者徐文弼辑,共二卷,为徐氏自历代儒家格言中录出与“心”有关者,分门别类而成。全书以“心”为纲,始于原心,论述人心本善,继以明心,阐发治心之功,凡五十六题。每题首为释义,后集群言,汇众家之学,提出应坚心立志,明心见理,心主在敬,身端心诚;为官不论大小,当忠于事君无欺心,敬以事上无慢心,正以持躬无邪心,廉以律己无贪心,信以接物无伪心,宽以待下无刻心,勤以处事无惰心,俭以惜福无侈心。全书集中反映古圣先贤“洗心”之论,溯源穷流,是颇具特色的养生著作,值得细细品读与实践。著名中医学者连建伟先生以积年学养,研读此书,批注写出数十年临诊、修心之体悟,精蕴尽出,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心灵的滋养。
秦老业医50余年,著述颇丰。其著作涉及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多方面,颇多见解,尤其对《内经》进行了深入研究。临床方面,对温热病、肝病、血液病、心脏疾患、溃疡病等的治疗,颇多见解。为当代中医学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这些著作既继承前人余绪,又发掘古义,昭示后人;既有独出之理论见解,又有实践心得,为丰富中医学术宝库作出了贡献。
《玉函经》,唐;杜光庭撰,宋;黎民寿注。杜氏原著仿《王叔和脉诀》形式,为七言歌诀体。全书重点论述了脉证关系及脉象反映的生理病理情况,并以死脉为中心,兼论各脉主病,论脉理,辨五色,察五气,辞简而义深,对于临床根据脉象来判断疾病的生死预后有重要的指导价值。黎民寿注解,则征引《内经》《难经》《伤寒论》《脉经》等脉学理论,并以“七表八里九道脉”为系统,结合自己的临证经验,对《玉函经》逐句疏释,多有发明,从而为阅读理解杜氏原著提供了极大方便。本次整理以清代阮元《宛委别藏》本为底本。
《片石居疡科治法辑要》由(清)沈志裕著。
《金匮要略》,汉·张机(字仲景)撰。全书分为上、中、下三卷,共二十五篇。第一篇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为全书的总纲,第二篇至第十七篇论述内科杂病,第十八篇论述疮疡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九篇论述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病脉证治,第二十至二十二篇论述妇人妊娠、产后及妇人杂病,第二十三至二十五篇论述杂疗、食物禁忌等。 张仲景为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少有才名,曾举孝廉,做过长沙太守,故有“张长沙”之称。张仲景“博通群书,潜乐道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写了在中国医学目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传世经典著作《伤寒杂病论》,对中国医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被后世尊称为“医圣”。 《伤寒杂病论》被后世誉为“启万世之法程,诚医门之圣书”。《金匮要略》是其中“杂病”部分,所述病证以内科杂病为主,兼
永福氏辑杨朝阳校注的《求嗣指源/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系求嗣专著,清代永福氏辑,初刻于道光五年(1825)。全书辑合《济阴纂要》《种子妙法》二书,分別命名为初集、二集。初集为调经大法、调经诸方、求嗣总论、种子诸方,二集收载种子妙法、保身延跼戒期。书中内容论述周详,以纲统目,条理分明,选用成方大多切于实用,是一部研究求嗣的参考书。本次整理以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藏清光绪——十二年丙申(1896)吉林三利泉记刻本为底本。
《金匮要略大字教版》为《伤寒论大字教材版》的姊妹篇,也是了解仲景经方学术思想的推荐书目。那么,《金匮要略》与《伤寒论》有何不同,这是笔者想要和诸位读者共同探讨的一个问题。《金匮要略》虽亦脱胎于《伤寒杂病论》,但是《金匮要略大字教版》与《伤寒论》相较,似乎更能完整体现张仲景用方的思路,能较为真实地反映东汉时期的经方风貌。原因何在?据编者分析,理由有二。 首先,学界公认,《金匮要略》中探讨的多是杂病的证治规律,而《伤寒论》探讨的仍以外感热病证治规律为主。如果这一结论成立,那么这里面就存在一个问题,即仲景的学术体系中,到底是以什么为主体?是以杂病证治规律为主体,还是以外感热病证治规律为主体?按编者的理解,应该是以杂病证治规律为主体。换言之,在当年那场著名的瘟疫(伤寒)来临之前,仲景
《脾胃论》 本书据明?梅南书屋刊《东垣十书》整理。全书3卷。卷上以脾胃虚实传变论、脾胃胜衰论等论述脾胃学说的主要观点。卷中阐述脾胃病的具体治疗。卷下论述脾胃与天地阴阳、升降浮沉的密切关系,并结合病症提出治疗方法。全书列方61首,其中补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等方剂,具有较好的疗效,至今仍为中医临床所沿用。本次整理新增方剂索引,便于读者查阅。 《小儿药证直诀》 本书系采人阎孝忠整理名医钱乙的有关儿科著述而成,约成书于宋?宣和年间(1119~1125),是我国现存很早的儿科专著,在儿科发展目前占有重要地位。全书3卷,上卷脉证治法,论及小儿的生理、病理,五脏辨病论治,列举常见小儿病证80余条;中卷记尝所治病,经钱乙治疗的危重疑难病案?23个,充分展示了他的医学观点;下卷诸方,介绍了钱乙经验方122首。书后附有《阎氏小
《温热论笺正》为单独注释《温热论》的专著,系清末浙江医家陈光凇所作。《温热论笺正》以《医效秘传》所收《温热论》为底本,在参阅前代医家注释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对《温热论》逐条进行考辨,正其谬误,笺正释义,以冀弘扬光大叶氏之旨,同时也反映了陈氏对温热病病因、病机、诊断、治疗的独到见解。为了指导和便于临床运用,书中在原条文下增补方剂22首,药物20味,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温热论》方药的不足。本次整理以1916年上海扫叶山房石印本为底本。
用耳朵学中医经典卷于2010年出版第一版,由著名的朗诵家白云出岫先生朗读全文,以小64开的袖珍版本,配以全文音频文件,让读者能边听边看,边听边读,边听边背。让磁性的声音、优美的文笔、深邃的经义结合在一起,从多个角度帮助读者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原汁原味的中医经典。 本套丛书最多的重印了12次,36000余册,最少的重印了4次,12000余册。本次再版将原来的光盘改成以二维码扫码收听音频的形式。灵兰中医署名并进行推广。
傅青主女科傅山撰,约成书于十七世纪,上卷载带下、血崩、鬼胎、调经、种子等五门,每门下又分若干病候,计38条、39症、41方。下卷则包括妊娠、小产、难产、正产、产后诸症,亦五门,共39条、41症、42方。全书文字朴实,论述简明扼要,理法方药谨严而实用,重视肝、脾、肾三脏病机,善用气血培补、脾胃调理之法,故颇受妇产医家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