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整理丛书重刊:寿世保元》是继他的《万病回春》等书之后的又一部综合性医学著作,也是集中反映和体现其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的一部高水平著作。 《中医古籍整理丛书重刊:寿世保元》十卷,脏腑、经络、诊法、治则、药性、病证(内外妇儿)、方剂、民间单验方、急救、气功、食疗、养生、杂治、救荒本草、灸法等内容无所不包,其中有很多是 内府之珍藏,方外异人之秘传 ,有些是他 百投百效 的治疗经验,读起来真正感到是一部切切实实的好书,难怪刊刻后被医家所推崇而广泛流传。 《中医古籍整理丛书重刊:寿世保元》名曰 寿世保元 者,意为保得人身之元神、元气,从而达到 仁寿之域 。书中不仅体现了作者的学术观点,而且更重要的是给了人们治病、防病和养生的方法。兹点校出版,更适合临床医生、中医爱好者,及广大群众阅
“郭霭春中医经典白话解系列”丛书包含《黄帝内经素问白话解》、《黄帝内经灵枢白话解》、《难经集注白话解》、《伤寒论校注白话解》、《金匮要略校注白话解》5种。 《伤寒论校注白话解》一书是对中医经典《伤寒论》的校注和白话解,体例上分为原文、成注、校、注、白话解五项内容。本书参考多种善本及诸家注本,校文严谨详实,注文旁征博引,白话解通俗易懂,互为补充印证,深刻揭示了《伤寒论》原文的奥旨。本书对学习和精研《伤寒论》具有较好的辅助作用,适合中医药院校学生、中医药从业者及广大中医药爱好者阅读。
《治疫全书》为清代医家熊立品编撰,成书于乾隆三十四年(1769),属于中医瘟疫专著。乾隆四十二年(1777),《治疫全书》作为《瘟疫传症汇编》(又名《传症汇编》)合刊本之一种刊成面世。前三卷取《醒医六书》版本的《温疫论》以加「品按」的方式略加阐释,展现其对于瘟疫病因辨治的见解。第四卷摘取喻嘉言《尚论》诸条,以喻氏论温之说,补吴又可学术所未及者,并在卷末撰写了「喻论总按」加以评述第五卷中广泛收集散见于各书的疫病证治经验末卷列「瘟疫客难」与「辩孔琐言熊氏一反前几卷述而不作的文风,采用质疑问难回答客问的新颖笔调,辨析诸多治疫模糊之处。此次整理以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西昌熊氏家塾刻本为底本。
刘宝厚教授为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第二批重量名老中医。首届全国名中医。“病位病性辨证”,是作者通过对传统辨证方法的剖析、研究和多年来的临床运用提出来的。这一方法既体现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又涵盖了传统八种辨证方法的核心内容,达到了全面、准确、精炼、规范的目的和要求,是中医诊断学的一大创新与发展。本书主要对《伤寒论》六经辨证与病位病性辨证的关系作一梳理,即从病位病性辨证的角度来解析《伤寒论》的辨证精髓,以期对有志于学习《伤寒论》者,提供有益的借鉴。全书对《伤寒论》六经辨证中的每一病证,以“病位病性辨证”方法,分析病机,确定治则和方药。所附验案50则,大多系我国近代经方大家之验案,亦有作者临床所集。历代有关《伤寒论》的注释不下500余家,真可谓汗牛充栋,但以病位病性辨
作者对《灵枢》各篇进行了逻辑梳理、要点讨论、知识串联、临床思维点拨等阐释,并结合古代天文学、音律学、民俗学等相关知识,对一些学界有争议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还整理收录了一些极具启发性的延伸讨论及延伸阅读内容,以开阔读者思路。
《伤寒论》以病、脉、证三要素来论治六经疾病,尤以『证』为主。而本书是从传统脉诊的角度深入探讨对伤寒六经病,尤其是厥阴病、厥阴阳明病、厥阴太阳病的认识和治疗经验。此外,还探讨了临床上极易和厥阴病混淆的少阳病的诊断和治疗;并从传统脉诊的角度重新解读《伤寒论》里『泻心汤』类方的使用及历史源流;风寒、风热感冒到底如何区别和治疗;表里双解的顺序问题等等。并对『柴胡劫肝阴』『补中益气汤补脾胃』等观点提出新的看法和临床证据,为读者提供另外一种临床思路,对广大中医临床工作者、医学生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局方发挥》系元代著名医家朱震亭(字彦修,号丹溪先生)代表作之一。作者以《内经》理论及仲景学说、河间之学等为依据,针对《和剂局方》辛香燥热之偏,以问答形式进行论辩和质疑。《局方发挥》共论述三十一条,每条均先设“或问”提出问题,然后阐发作者见解,分析利弊,阐明医理。作者强调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千差万别,医之关键在于随机应变。批评《和剂局方》只在方后记述主治的证候、药物剂量、修制服用的方法,却不议论病因病机,是用一方通治诸病,用不变之成方以应千变万化之病情。作者立足于河间火热论阐述病因病机及治法,批评当时医学界滥用辛香燥热之品和不研求医理的社会习俗,其主旨在于阐述滋阴派的学术观点和辨证论治的精神。
本书是南方医科大学副教授赖梅生博士践行《黄帝内针》的临床案例与心得体会。其通过对运用“黄帝内针”诊疗内外妇儿各科疾病的详尽分析,把诊治思路向读者娓娓道来、精细阐释,尤其对思考过程和细节进行辨析、展现,剖析了黄帝内针四总则等原则如何灵活运用在痛证、瘙痒、内科、妇科等病症的治疗中,有助于学人从临床的角度去思考内针的知识体系。根据读者的反馈意见,对《黄帝内针践行录》第一版中的部分医案进行了修订。
本稿由中国药品监督管理研究会和中国药品监督管理研究会药品使用监管研究专业委员会组织全国多所医院的专家编写而成。本稿主要介绍糖尿病治疗用药PD-1/PD-L1使用风险管理内容。包括国内已上市药品信息、药物作用机制与活性成分,药品遴选、采购与储存环节风险管理,处方管理、用法用量、药物相互作用,儿童、老人、孕妇及哺乳期妇女、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等特殊人群使用风险和应对措施、免疫相关不良反应与处置建议等。对于医师、药师、管理者、企业有很好的的指导价值。
本书是南方医科大学副教授赖梅生博士践行《黄帝内针》的临床案例与心得体会。其通过对运用“黄帝内针”诊疗内外妇儿各科疾病的详尽分析,把诊治思路向读者娓娓道来、精细阐释,尤其对思考过程和细节进行辨析、展现,剖析了黄帝内针四总则等原则如何灵活运用在痛证、瘙痒、内科、妇科等病症的治疗中,有助于学人从临床的角度去思考内针的知识体系。根据读者的反馈意见,对《黄帝内针践行录》第一版中的部分医案进行了修订。
《格致余论》是朱震亨晚年所作的医学论文集,成书于公元1347年,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医话专著。古人以格物而致知事,朱氏把医学研究当作“格物致知”的活动,故把该书命名为《格致余论》,并序称“古人以医为吾儒格物致知一事”。全书为1卷,共收医论46篇,朱氏在其论文集中所涉的医学问题极为广泛,既有反映其主要学术观点的“阳有余阴不足论”“相火论”等著名的代表性论文,亦有论饮食、色欲、养老、慈幼等保健性论题。从望色诊脉到十几种病证的例析,尽为阐发。每篇深度不同,有言简意赅的抽象理论,也有深入浅出的通俗论题。全书精悍,引人入胜。其论理则言之有理,语之有据;其论病则药味、药量详明,尤以辨证精当更为突出,确是一本学习丹溪学术观点及临床经验必要的参考书。本书适用于中医医史文献和临床工作者阅读,也可供中医爱好
《兰室秘藏》为一部综合性医书,金·李杲撰。李杲,字明之,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晚年自号东垣老人,金元四大家之一,脾胃学说的创始人。本书刊行于1276年,书名“兰室”取《素问·灵兰秘典论》“藏灵兰之室”语,表明本书有珍藏的价值。全书三卷,分述了饮食劳倦、中满腹胀、心腹痞、胃脘痛、眼耳鼻、口齿咽喉、妇人、疮疡等21门病证,有论有案,切于实用,是学习东垣及易水思想的重要参考书。东垣执“土为万物之母,脾胃为生化之源”的理论,强调在治疗过程中要特别重视脾胃的功能。本书所载方剂,多为东垣创制,药味虽多,然配伍精当,切于临床实用,对后世有很大影响。本书适用于中医研究者、中医院校师生使用,也可供中医爱好者参考。
作者对伤寒论研究很深,纵横无际,得心应手,故能深明其理,撰成此书。卷一-三扼要地辨析了伤寒50种证候的病象和病理,“使习医之流,读其论而知其理,识其证而别其病,胸中了然而无惑”(本书严器之序)。卷四专论方药,选《伤寒论》常用方20首,强调配伍制使的关系,并以经典医著结合个人体会加以分析。本书为学习《伤寒论》的补充读物。
1939年中医学家黄竹斋先生在浙江宁波访书期间,从桂林医家罗哲初先生处得张仲景46世孙张绍祖家藏《伤寒杂病论》第十二稿手抄本,此即《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 是书16卷,内容与通行本有差异,多出1/3内容。本书六气主客、伤暑脉证并治、热病脉证并治、湿病脉证并治、伤燥脉证并治、伤风脉证并治、寒病脉证并治等篇,是与通行本不同之处,为本书特色。
本书为对清代医家芝屿樵客诊治儿科疾病主要经验总结的整理、校勘和注释,共十二卷,分为校注和初刻本影印两部分。全书将儿科疾病分为总论、诊治法论、表论、里论、寒论、热论、虚论、实论、辨惊风之误论、不可饿论、治痘论、治疹论,系统阐述历代医家治疗儿科疾病的理念、原则和遣方用药的方法,以及华阳山人、芝屿樵客师徒二人的中医儿科疾病临证经验。全书广博宏达,观点鲜明,内容丰富,语言精要,集理法方药于一体,为深入学习研究清代中医儿科的发展,以及当今中医儿科临床疾病的诊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作者对伤寒论研究很深,纵横无际,得心应手,故能深明其理,撰成此书。卷一-三扼要地辨析了伤寒50种证候的病象和病理,“使习医之流,读其论而知其理,识其证而别其病,胸中了然而无惑”(本书严器之序)。卷四专论方药,选《伤寒论》常用方20首,强调配伍制使的关系,并以经典医著结合个人体会加以分析。本书为学习《伤寒论》的补充读物。
《金匮钩玄》为综合性医书,元代朱震亨著,明代戴原礼校补。朱震亨,字彦修(1281-1358年),金元四大家之一。力倡“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说,申明人体阴气、元精之重要,故被后世称为“滋阴派”的创始人。全书共3卷,并附医论6篇。卷一、卷二为内科、喉科和外科病症,卷三为妇科、儿科病症。内容收入内科病症87种,喉科、外科病症12种,妇科病症16种,儿科病症22种,共计137种。每病症均简要地论述病因病机、治疗方药,并贯穿气血痰郁的辨证纲领,充分体现了丹溪学术思想在临床上的运用。书后所附的“六篇大论”,是戴氏对丹溪学术思想的继承和发挥。因此,本书成为代表丹溪学术思想的重要著作之一,也是我们今天学习丹溪学术思想的重要参考文献。本书适用于中医医史文献和中医临床医生使用,也可供中医爱好者参考。
《治疫全书》为清代医家熊立品编撰,成书于乾隆三十四年(1769),属于中医瘟疫专著。乾隆四十二年(1777),《治疫全书》作为《瘟疫传症汇编》(又名《传症汇编》)合刊本之一种刊成面世。前三卷取《醒医六书》版本的《温疫论》以加「品按」的方式略加阐释,展现其对于瘟疫病因辨治的见解。第四卷摘取喻嘉言《尚论》诸条,以喻氏论温之说,补吴又可学术所未及者,并在卷末撰写了「喻论总按」加以评述第五卷中广泛收集散见于各书的疫病证治经验末卷列「瘟疫客难」与「辩孔琐言熊氏一反前几卷述而不作的文风,采用质疑问难回答客问的新颖笔调,辨析诸多治疫模糊之处。此次整理以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西昌熊氏家塾刻本为底本。
《兰室秘藏》为一部综合性医书,金·李杲撰。李杲,字明之,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晚年自号东垣老人,金元四大家之一,脾胃学说的创始人。本书刊行于1276年,书名“兰室”取《素问·灵兰秘典论》“藏灵兰之室”语,表明本书有珍藏的价值。全书三卷,分述了饮食劳倦、中满腹胀、心腹痞、胃脘痛、眼耳鼻、口齿咽喉、妇人、疮疡等21门病证,有论有案,切于实用,是学习东垣及易水思想的重要参考书。东垣执“土为万物之母,脾胃为生化之源”的理论,强调在治疗过程中要特别重视脾胃的功能。本书所载方剂,多为东垣创制,药味虽多,然配伍精当,切于临床实用,对后世有很大影响。本书适用于中医研究者、中医院校师生使用,也可供中医爱好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