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秘谱(套装共3册)》成书於明初洪熙乙巳(公元1425年),是现存早的琴曲专集。书中所收六十四首琴曲是编者从当时『琴谱数家所裁者千有馀曲』中精选出来的,其中颇有一些歷史上很有影响的名作。由於古代音乐不如其它文物那样便於保存,许多古曲不是失传了,就是面目全非。所以古琴谱中保存的古曲,被唐人认为『唯弹琴家犹传楚汉旧声』。古曲是总结前人音乐创作经验,探索传统音乐规律所不可缺少的依据。尽管近五百年来,有上百种古谱集中保存了成千首传曲,比较起来,还是以《神奇秘谱(套装共3册)》中保存的古代音乐作品史料价值。 《神奇秘谱(套装共3册)》全书共分三卷。上卷称《太古神品》,收十六首作品。编者认为这些『乃太古之操,昔人不传之秘』,他有意从当时传曲中选择了歷史价值较高酌『太古』传谱。如《广陵散》是
“琴况”,即琴(琴音、琴乐)之状况、意态(形)与况味、情趣(神)。徐上瀛根据宋崔尊度“清丽而静,和润而远”的原则,按照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把音乐的主要特性划分为二十四况,即:和、静、清、远、古、淡、恬、逸、雅、丽、亮、彩、洁、润、圆、坚、宏、细、溜、健、轻、重、迟、速,系统地阐述弹琴要点和琴学的美学原则。本书注释、译文力求准确晓畅,作者结合自己弹奏经验作出的点评,读来实用中肯。
石涛专著的《苦瓜和尚画语录》共十八章,阐述山水画创作与自然的关系、笔墨运用的规律及山川林木等表现方法,强调画家要面向现实,投身到大自然中去, 搜尽奇峰打草稿 ,创造自己的艺术意境。主张 借古以开今 ,反对 泥古不化 。这些绘画思想对近代有重大影响。
《画禅室随笔》的作者为中国明代书法、绘画理论著作,董其昌著。是明末清初画家杨补辑录董其昌未收入《容台集》的零篇散帙而成书。该书论书主张巧用笔墨,强调结字,临帖重在领会其精神,提倡“以意背临”;论画以南北宗论为中心,提倡文人画,贬抑“行家画”。对于绘画的发展,推崇自唐而宋由“工”变“ 畅 ”,批评由宋入元某些画家的由“畅”而“佻”。主张画家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以生 、秀、真为艺术境界之极诣。
《近三百年学人翰墨(晚清卷1)》编著者许宏泉。《近三百年学人翰墨》丛书批包括五本,分别是清初卷一、清中卷一、晚清卷一、晚清卷二、民国卷一。该套丛书记录了吴伟业、袁枚、姚鼐等数百位名家的文化艺术创作,以及作者许宏泉对这些名家的解析等。此外,书中还收录了这些文化名家的书法、诗画代表作,用图文结合的形式帮助读者理解。许宏泉称希望这套丛书能成为中国近三百年文化史的普及读本,他表示,收录其中的很多文化名家如果按照以往的主流学术史来选定,可能属于“边缘人物”,通过对他们文化艺术成就的研究,来引起人们的注意和兴趣。
《中国图书馆藏珍稀印谱丛刊 上海图书馆卷》之《二弩老人遗印》,方去疾编辑,一函一册,宣和印社1953年刊行。此谱收录赵时棡自用印55方,绝大部分附有边款,其中近一半为赵时棡自刻,还有当时篆刻名家及赵氏弟子为其所作印章。
《博雅经典:古玉辨》属于民国时期古玉研究中的 传统派 ,其在对历史文献的考释、玉器的分类定名准则、对中国玉文化内涵的阐述等方面,继承了传统古玉学研究体系,在当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但书中也有局限之处,因其沿用旧考释方法诠释古玉,所探讨的内容,如玉的出产、释名、用途、相关制度、色沁、辨伪等内容,均依据文献记载和时代传承的定说,缺乏科学的实证方法,因而难免会有臆断的成分和谬误。如刘大同在书中虽然多次谈论了伪造古玉及鉴定的方法,然而记录均较简略,他本人并没有亲身实践过,应也是从其他书本传抄下来或耳濡目染传听而来。又如对玉器的特性、质地方面的描述,亦是自己的主观感受和经验之谈,用今日的考古学眼光来看,其中有不少错误和纰漏,这在文中会一一评析。然而,瑕不掩瑜,这些观点的偏失代表了20世纪
《艺舟双楫》包括“论文”“论书”及“附录”三部分。其中,“论文”多评析古文作法和作者所崇向者,亦录所作书序,及碑版等。书中有书信、题词、书跋、诗序、行状等体裁,皆包氏文彩之精华。“论书”二卷(别名《安吴论书》)为阐述学书的方法。上卷分《述书》上、中、下等三篇,及《历下笔谈》、《国朝书品》、《答熙载九问》、《答三子问》、《自跋草书答十二问》、《与吴熙载书》、《记两笔工语》、《记两棒师语》与《论书绝句》等,下卷有《(书谱)辨误》、《删定(书谱)》、《(十七帖)疏证》、《邓石如传》以及诸题跋杂论等,均包氏论书之精华。
《洛阳明清碑志:新安卷》广泛收集了散存于洛阳地区新安县以及田野农舍的明清时期的墓志碑刻,并结集出版。《洛阳明清碑志:新安卷》分为碑志图录和碑志释文两部分,均按立碑时间(墓志为葬年)先后顺序排列。碑刻中蕴含内容丰富,包罗万象,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价值。
《中国图书馆藏珍稀印谱丛刊 上海图书馆卷》之《飞鸿堂印谱》,四函十六册,汪启淑于清乾隆十一年(1746)至三十年(1765)间编辑,与《学山堂印谱》《赖古堂印谱》合称为 至美之三堂印谱 。
《中国图书馆藏珍稀印谱丛刊 上海图书馆卷》之《糜砚斋印存》,王禔篆,宣和印社1943年刊行。编者选取王禔所刻闲章近200方辑录为一函四册,每方印都附有边款。
本书系晚清著名人物画家费丹旭、改琦、王素三家所绘《百美图》,与民国初年钱病鹤编《近世一百名家画集》合刊。计收三家所绘百美图各一百幅,每幅图配今人题诗一首及扼要解说。钱编画集共得百家,分为四卷,即清代墨宝、今人杰作、新派妙品、征求遗珠各一卷,每幅画均有作者小传。采用宣纸套色印刷,极具观赏收藏价值,亦可供美术爱好者及相关专业工作者参考使用。
本在程中,得到了有人士的心和指。原全人大常委委石同志欣然本;中文、常副主席高占祥,浙江省文化副、省文物局局邀任本的,等等。些,都本的世增色添彩。然,由於促以及、野的局限,挂一漏在所免。本行付印之,敬叙概略,藉充起。
《中国图书馆藏珍稀印谱丛刊 上海图书馆卷》之《钟矞申印存》,钟以敬篆,1935年刊行,一函四册。共收录105方印,都附有边款。
本书有关 五代艺文 的断限年代,上起割据之势已成的唐昭宗龙纪元年(889年),下至南唐灭国的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按照清人顾櫰三、宋祖骏两部《补五代史艺文志》的原有编列顺序,依据宋、元书目的记载详加考订,确定书名、卷数和撰人姓名。对于清人相关各《志》误收唐、宋艺文资料的逐条考订,按其在原书中出现的次序逐条展开。根据宋、元公、私书目及其它典籍的记载,捜采亡遗,在顾、宋两《志》的基础上,进一步补充艺文条目,依照经、史、子、集四类编列归置。在此基础上,终完成一部可靠实用的《新编补五代史艺文志》,并对顾、宋两《志》中归属明显失当的艺文条目进行必要调整,使之更加合理。此外,本书全面搜检和辑録五代金石资料,依照五代十国之国别编録,一国之中则按年代先后编次。
《书史》,北宋米芾著,记录自己亲身赏阅的书法作品。该书虽非 史 的写法,但为 亲见 而非 耳闻 ,故可视为真实可靠的基础史料。《博雅经典:书史》对于其中的人物典故加以注释、翻译和解析,以勾勒出一个以米芾为中心的北宋书画鉴藏圈子。分析原文的主旨,强化对原文的理解,具体操作上既有对注释、译文的补充解释,也有在此基础上的发挥,并尽力做到旁征博引,多方搜集材料、考证书中所列事典,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米芾《书史》的内容,并认识其价值。 《博雅经典:书谱》重在论文,以阐述《博雅经典:书谱》奥赜为旨,对孙氏书法艺术成就不作过多分析,书中所附《书谱》原文妙迹俱在,无须再置一喙,仅于书中讨论有关行笔 迟速 以及 兼通 精熟 等问题时,适当引用《博雅经典:书谱》墨迹以阐释孙氏相关理论。 孙过庭编著的《
《管领风骚300年:近300年学人翰墨(清初卷1)》介绍的是对于书法,我同样本着自己的书学立场,而不以所谓的“书法史”作为参照。而“学人书法”正是中国书法美学之正脉。书法至清代,金石碑学倡,自三代而直贯古今,可谓异象环生,群峰兀立。书法面目之多,格高趣新,岂今日张口晋唐、闭口宋元、夸夸其谈者所可定论也。
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清光绪六年(1880年)阴历九月二十生于天津官宦富商之家,1942年圆寂于泉州。他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在许多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坎坷人竹。他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前驱,的艺术家、教育家、思想家、革新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佛教文化相结合的代表,是中国近现代佛教杰出的一位高僧,又是国际上声誉甚高的知名人士。他在音乐、美术、诗词、篆刻、金石、书法、教育、哲学、法学、汉字学、社会学、广告学、出版学、环境与动植物保护、人体断食实验诸方面均有创造性发展。文化界、教界没有人不知道弘一法师。他的音乐和书法作品如同他洁如霜雪的人格,早已家喻户晓。中国传统文化理论讲求『文以载道』、『文如其一』、『字如其人』,崇尚人品和书画作品的同一性,认为『人品高,则书画作品所表现的意境也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