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秘谱(套装共3册)》成书於明初洪熙乙巳(公元1425年),是现存早的琴曲专集。书中所收六十四首琴曲是编者从当时『琴谱数家所裁者千有馀曲』中精选出来的,其中颇有一些歷史上很有影响的名作。由於古代音乐不如其它文物那样便於保存,许多古曲不是失传了,就是面目全非。所以古琴谱中保存的古曲,被唐人认为『唯弹琴家犹传楚汉旧声』。古曲是总结前人音乐创作经验,探索传统音乐规律所不可缺少的依据。尽管近五百年来,有上百种古谱集中保存了成千首传曲,比较起来,还是以《神奇秘谱(套装共3册)》中保存的古代音乐作品史料价值。 《神奇秘谱(套装共3册)》全书共分三卷。上卷称《太古神品》,收十六首作品。编者认为这些『乃太古之操,昔人不传之秘』,他有意从当时传曲中选择了歷史价值较高酌『太古』传谱。如《广陵散》是
《百花诗笺谱》又名《文美斋诗笺谱》,为清代张兆祥等人绘制。天津文美斋1911年彩色套印。文美斋《百花诗笺谱》刻工精致,印刷优良,精美典雅,是清末著名的笺谱之一,流传很广。本书据文美斋刻本影印。
清康熙《御制耕织图》是中国古代版画史上的一部传世经典。不分卷,清圣祖康熙题诗,焦秉贞绘,朱圭、梅裕凤镌刻。书前有清圣祖玄烨康熙三十五年(1696)序言。《耕织图》即绘刻完成于此年。图绘农村耕作、蚕织绩纺的场景,凡四十六幅,耕织各半。该图据南宋初期楼璹《耕织图》原意而绘,保留原图中的楼璹五言诗,增删部分图目。每幅图上方又有康熙亲书诗文。画法上,融入西方焦点透视法,纤细秀丽。刻法圆润秀挺,曲尽其妙。全书可谓诗、书、画、刻 四美具 。
本书特点如下: 一、木版年画是中国民间美术中一笔巨大的遗产,它清晰地描绘出农耕时代人们的精神天地,炽烈地展示了老百姓的心灵向往,缤纷地表达了那个漫长的历史时代社会生活的全相。 二、本集成不是一般意义的画集,不是书斋中材料的蒐集与编辑,它是21世纪中国民间文化工作者对木版年画所做的科学的、全面的、系统的普查成果。 三、此次普查强调文化学、人类学、民俗学、美术学等各学科的交叉融合;采用文字、录音、摄影和摄像同步的全记录;内容涉及从历史遗存到活态现状、从作品到制作、从艺人到销售张贴、从艺诀到年俗,而且将所有产地囊括其中,一网打尽,不留死角。此种普查在历史上应属首次,也是终结性的。 四、大量的手的发现性的素材和严格的学术整理,是本集成重要的价值。
本作品对古代碑帖的形制和流变、碑帖的传拓技法、碑帖的装潢与保护、碑帖的艺术价值、碑帖的鉴藏知识、碑帖的经济价值与市场情况等方面做了精到的论述,并提出了不少前人所未发的新见解。该书体例完备,系统性强,内容翔实,图版丰富,是赵海明先生长期对碑帖研究所取得的近期新成果。
内容提要 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充分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也充分展示了中国文人高深的精神境界。书法 无色而有图画之灿烂,无声而有音乐之和谐 ,是人类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从古至今,无数热爱书法艺术的人将大量名家名作临摹、刻石,以期永久保存。不仅如此,他们还刊印了众多书法作品集,让这些瑰宝可以流传于世。从官府刊印的《昇元帖》、《淳化阁帖》、《大观帖》、《三希堂法帖》,到私刻的《潭帖》、《乐善堂帖》、《停云馆帖》等,古人刊印的书法作品种类繁多,不可胜数。就影响而言,当数《三希堂法帖》的意义为重大。
《琴曲集成》是中国艺术研究院和北京古琴研究会编,当代著名古琴大师查阜西、吴钊先生负责主持整理的一部有关我国古琴艺术遗产的大型资料汇编。全书三十册,收集了从六朝丘明传谱的唐代文字谱到清末民初千余年间的一百四十二种琴谱。这些琴谱是整理者对全国公私所藏的古琴曲谱、各种文献中所著的琴谱(包括刻本、稿本和有完整体系的转抄本),进行多年搜集、调查、比较、鉴别的基础上,汇集而成。它对文化史、艺术史等研究工作者研究、了解、整理我国传统的音乐遗产;对古琴的爱好者了解我国唐宋以来音乐发展全貌、了解千余年来流传下来的各个流派和不同版本的琴曲和音乐理论技术资料;对继承与发展这份丰富的音乐遗产,都是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料。
《宋词画谱(套装上下册)》原名《诗余画谱》初名《草堂诗画意》,为明代万历年间安徽宛陵汪氏所辑印。这是一部以版画为主的宋名家词作的选本,也是明代徽派版刻的优秀作品之一 《宋词画谱(套装上下册)》所选名家词作皆出于南宋无名氏所编《草堂诗余》,选录词作亦应在南宋庆元以前,除托名李白的《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和《忆秦娥.箫声咽》外,全部为宋词,且以秦觐、苏轼、黄庭坚、柳永等四大家为多,均为宋词的代表作品,广为后世所传诵。 本书的选词基本上体现了以名家名作为主的思想,也基本上反映了南宋前期以前的宋词概貌。
上海图书馆编著的《道因法师碑(精)》,唐龙朔三年(六六三)十月十日刻立。李俨撰文,欧阳通楷书。三十四行,行七十三字,碑额正书七字,碑阴刻北宋《赠梦英诗》。碑原在长安怀德坊慧日寺,北宋初移入文庙,后又移至西安碑林。此册为“宋拓本”,拓工精湛,墨色黝厚,字口峻朗,诚难得之佳本。经潘宁、陈琦、许增、法嘉荪、李鸿裔、汪令闻、王存善等人递藏。王存善将其审定为“北宋拓本”。列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一级文物。共三十一开(每开装裱八十字),碑额“故大德因法师碑”楷书七字为光绪二十八年(一九○二)王存善以明拓配补。
《线装典藏 中国传世花鸟画全集》将那些具有代表性的花鸟画作辑选出来,*限度地还原这些传世画作的原本风貌。在编排上,以时间顺序和流派传承两个参照体系为线索,配以专业的鉴赏说明,为求把中国的花鸟画全面而系统地介绍给读者。并配以赏析、馆藏等信息,酣畅解读其诗情画意。
《程氏墨苑》为中国明代墨模雕刻图谱集名。由万历年间徽州府歙县《今属安徽》制墨大师程大约辑刻,著名画家丁云鹏、吴廷羽绘图,徽州黄氏木刻名工黄应泰、黄一彬等镌刻,一五九五年程氏滋兰堂初刊本。该图谱以墨模版画为经,以名流题颂为纬,其文章书体丰富,格式不拘。 程大约(万历年间在世),字幼博,又名君房、士芳,号筱野,又号玄玄子、守玄居士等,徽州歙县岩寺人。太学生,善古文,曾仕鸿胪寺序班。其制墨,不受陈法约束,博取众家之长,讲究配方、用料、墨模,首创超漆烟墨制法,被誉为李廷跬后人。与罗小华(呈坎人)、方于鲁(岩寺人)、邵格之(休宁人)并称为明代四大制墨名家。曾自言:“我墨百年可化黄金。”董其昌在《刻程氏墨苑序》中亦言:“百年以后无君房,而有君房之墨;千年以后无君房之墨,而有君房之
传承、繁荣和发展中华书画艺术(代序) 中央文史研究馆 论画散录 书法论略 柳子厚之于兰亭 写字学纲要 西汉石刻文字初探 二王书法管窥 书法散论 春游社琐谈(三则) 脸谱艺术 谈孙中山先生的书法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山水画南北宗之说及其技法 “太白仙诗”辨伪 扬州画派的时空背景 李苦禅的画风 西晋陆机《平复帖》流传考略 说画竹 大米和小米 漫画《好太王碑》 中国现代美术的先锋 中国绘画的起源 古书画副本摹制技法研究引言 古代书画名作考辨 书法艺术之浅见 中国绘画之精华及其发展 篆刻之道 篆刻琐谈 学篆琐言 从诗书画结合说起 书法,回归“心画”本体 关于展子虔《游春图》年代的探讨 老舍先生论画 几回明月 古代青铜艺术研究的新开拓 工笔花鸟画创新之路 关于当下画展
《中国艺术百科》是一部综合性艺术类图书,全方位展示了中国各种艺术的精华,多角度介绍艺术发展脉络。内客包括书法艺术、给画艺术、文房四宝、家具服饰、钱币紫砂、金银玉器、青铜瓷器、建筑雕塑、传统戏剧、曲艺杀坛、乐器舞蹈和民间工艺。科学可靠,知识丰富,系统性较强,既可供读者查阅,又有一定的可读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