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秘谱(套装共3册)》成书於明初洪熙乙巳(公元1425年),是现存早的琴曲专集。书中所收六十四首琴曲是编者从当时『琴谱数家所裁者千有馀曲』中精选出来的,其中颇有一些歷史上很有影响的名作。由於古代音乐不如其它文物那样便於保存,许多古曲不是失传了,就是面目全非。所以古琴谱中保存的古曲,被唐人认为『唯弹琴家犹传楚汉旧声』。古曲是总结前人音乐创作经验,探索传统音乐规律所不可缺少的依据。尽管近五百年来,有上百种古谱集中保存了成千首传曲,比较起来,还是以《神奇秘谱(套装共3册)》中保存的古代音乐作品史料价值。 《神奇秘谱(套装共3册)》全书共分三卷。上卷称《太古神品》,收十六首作品。编者认为这些『乃太古之操,昔人不传之秘』,他有意从当时传曲中选择了歷史价值较高酌『太古』传谱。如《广陵散》是
24节气·72物候·96件手绘故宫文物·384种中国传统色打捞华夏失落的色彩文化从大量传统典籍中寻觅、考据颜色由来,再以故宫文物的色彩逐一对应,这是一部凝聚了古人智慧与审美的传统色图书。节气与物候具象为文物,物候轮替,色彩转换,在器物与文明的不灭记忆中,重寻祖先对色彩的精微感受。玉色有“明月珰”“鸣珂”“佩玖”,酒色有“酂白”“春碧”“翠涛”,色白色青,莹润风雅;服饰色有“海天霞”“天水碧”裁作宫人衣装,有“藕丝秋半”染于唐人裙衫……384种中国传统色,探寻古典中国的文化深蕴与审美意趣。书内附中国传统色色谱
《百花诗笺谱》又名《文美斋诗笺谱》,为清代张兆祥等人绘制。天津文美斋1911年彩色套印。文美斋《百花诗笺谱》刻工精致,印刷优良,精美典雅,是清末著名的笺谱之一,流传很广。本书据文美斋刻本影印。
《琴曲集成》是中国艺术研究院和北京古琴研究会编,当代著名古琴大师查阜西、吴钊先生负责主持整理的一部有关我国古琴艺术遗产的大型资料汇编。全书三十册,收集了从六朝丘明传谱的唐代文字谱到清末民初千余年间的一百四十二种琴谱。这些琴谱是整理者对全国公私所藏的古琴曲谱、各种文献中所著的琴谱(包括刻本、稿本和有完整体系的转抄本),进行多年搜集、调查、比较、鉴别的基础上,汇集而成。它对文化史、艺术史等研究工作者研究、了解、整理我国传统的音乐遗产;对古琴的爱好者了解我国唐宋以来音乐发展全貌、了解千余年来流传下来的各个流派和不同版本的琴曲和音乐理论技术资料;对继承与发展这份丰富的音乐遗产,都是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料。
上海古籍出版社自2006年开始与上海图书馆合作,从上图馆藏20多万件古代碑帖中挑选其中的精品,汇集成《翰墨瑰宝 上海图书馆藏珍本碑帖丛刊》系列丛书,以原大原彩、经折装的方式影印出版,将古代书法名迹的神采纤毫毕现、原汁原味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原碑帖题签、题跋、观款、藏印等都巨细靡遗,尽数收入,完整展示了碑帖全貌。 这套丛刊的每种碑帖均由专家撰写导言,详细介绍了碑帖的刻拓、版本和递藏情况,并对其书法艺术特点作了精当的评述。 此为《翰墨瑰宝 上海图书馆藏珍本碑帖丛刊:四欧宝笈(特辑)》分册本《宋拓虞恭公碑》为上海图书馆镇馆之宝,国家一级文物。
内容提要 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充分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也充分展示了中国文人高深的精神境界。书法 无色而有图画之灿烂,无声而有音乐之和谐 ,是人类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从古至今,无数热爱书法艺术的人将大量名家名作临摹、刻石,以期永久保存。不仅如此,他们还刊印了众多书法作品集,让这些瑰宝可以流传于世。从官府刊印的《昇元帖》、《淳化阁帖》、《大观帖》、《三希堂法帖》,到私刻的《潭帖》、《乐善堂帖》、《停云馆帖》等,古人刊印的书法作品种类繁多,不可胜数。就影响而言,当数《三希堂法帖》的意义为重大。
《百美新咏图传(套装共4册)》是清代早期较有名的一部人物木刻版画书。《百美新咏图传(套装共4册)》以历史和传说中的百多位女子为题材,收录中国历代名媛佳丽西施、王昭君、杨贵妃等小传百篇,并配以图百幅及文人咏词二百馀首。辑图像、传记、诗词及书法于一体。人物镌刻清晰隽雅,形象栩栩如生,充分体现出画家精工秀丽的艺术特点。我社现据清嘉庆十年刻本影印,原尺寸制版,双色套印,线装出版,以期能更完美地体现中国古代精品版画的神韵。
碑刻造像拓本。一名《石桥五百尊罗汉像》。主要收录清嘉庆年间常州天宁寺五百罗汉碑刻,为清初拓本,书后有嘉庆戊午刘权之赞,胡观澜跋。拓本人物刻画精美,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是目前已知较早的碑刻五百罗汉代表作。现据清拓本影印。
一余平昔讀書,每一書竟,必撮要為之解題。歲月既,積稿盈尺,非敢有所論著,姑以備遗忘而已。去秋(余按:指一九二七年秋》避南還,匆匆雜置行箧中,遗失泰半。今檢餘存,惟書畫書籍較多。旅居(余按:指一二七年秋至一九二八年秋僑居天津》無俚,因為補拾歸類,以成斯篇。敝帚之珍聊用。二這是越園公《書畫書錄解題》一書《序例》的段話,清楚地表明了他撰冩該書的起因。起因是偶然的,是丈7檢餘存,惟書畫書籍較多」。越園公日讀書,所作解題多随手夾人該書中,書如果丢失了,解題手稿也隨之丢失。而今畫類書籍提要幸存者較多,遂有補作之想法。余家文藝傳家三百年,越園公本人頗喜愛書畫藝術,時時以整理舊籍為己任,該書問世亦屬必然。他僑居天津期間,任何職務在身,常與梁任公相過從,縱談學問。而梁氏飲冰室的豐富藏書,為他補
《碑帖珍品临摹本》收集了王羲之,赵孟頫,智永,米芾,颜真卿,孙过庭等名家的多件作品,并经编者对这些墨迹成倍放大,深受众多书法爱好者喜欢。此外,本套图书还附有赵孟頫书“陋室铭”和文征明小楷“醉翁亭记”两个单页,供广大读者欣赏。
本书特点如下: 一、木版年画是中国民间美术中一笔巨大的遗产,它清晰地描绘出农耕时代人们的精神天地,炽烈地展示了老百姓的心灵向往,缤纷地表达了那个漫长的历史时代社会生活的全相。 二、本集成不是一般意义的画集,不是书斋中材料的蒐集与编辑,它是21世纪中国民间文化工作者对木版年画所做的科学的、全面的、系统的普查成果。 三、此次普查强调文化学、人类学、民俗学、美术学等各学科的交叉融合;采用文字、录音、摄影和摄像同步的全记录;内容涉及从历史遗存到活态现状、从作品到制作、从艺人到销售张贴、从艺诀到年俗,而且将所有产地囊括其中,一网打尽,不留死角。此种普查在历史上应属首次,也是终结性的。 四、大量的手的发现性的素材和严格的学术整理,是本集成重要的价值。
《石渠随笔》八卷是清嘉、道年间名臣阮元有关书画著录类的著作。阮元一生主要致力于经史学术的研究,但对书画艺术等“末技”也独有会解,功力深湛。他持“艺术必与学问相通”(《提要》)之论,反对向壁虚造的“萧疏散淡”,讲求“一门一径,皆有考证”(《石渠随笔》卷二)。而他的这些艺术思想较集中地体现在他的名作《石渠随笔》中。 《石渠随笔》是阮元于乾隆辛亥奉敕续编内府储藏书画为《石渠宝笈》时,随笔所记之著。在历时两年多的编纂过程中,阮元遍览内府秘藏,选其菁华,札记笔录为《随笔》。《随笔》中的许多精要考证,后多为《石渠宝笈续编》所吸收。虽然《随笔》中著录的书画作品基本都见于《续编》,但《随笔》的重要意义仍不容忽视。具体而言,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与鸿篇巨制的《续编》相比而言,《随笔》
《洛阳明清碑志:新安卷》广泛收集了散存于洛阳地区新安县以及田野农舍的明清时期的墓志碑刻,并结集出版。《洛阳明清碑志:新安卷》分为碑志图录和碑志释文两部分,均按立碑时间(墓志为葬年)先后顺序排列。碑刻中蕴含内容丰富,包罗万象,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价值。
《与古斋琴谱(套装共5册)》名曰『琴谱气其实并无琴谱,实为祝凤喈编订的琴论专著。全书共分四卷:卷一《弦律考实》;卷二《材制发微》;卷三《学琴备要》;卷四《弹曲合解》。分别从打谱、制曲、演奏几个方面,分析了琴曲音乐的基本要素,同时也特别谈及古琴的制作、保养、贮存与修复等问题。《与古斋琴谱(套装共5册)》还有部分配图,如卷四《指法》后《左右手指图说》,上图下文,图文并茂,相得益彰。《与古斋琴谱(套装共5册)》涉及琴学理论的各个方面,其中对于古琴音乐打谱、制曲、演奏、音乐审美、教育传承等几个方面的分析,颇有独到见地。
......
本书系晚清著名人物画家费丹旭、改琦、王素三家所绘《百美图》,与民国初年钱病鹤编《近世一百名家画集》合刊。计收三家所绘百美图各一百幅,每幅图配今人题诗一首及扼要解说。钱编画集共得百家,分为四卷,即清代墨宝、今人杰作、新派妙品、征求遗珠各一卷,每幅画均有作者小传。采用宣纸套色印刷,极具观赏收藏价值,亦可供美术爱好者及相关专业工作者参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