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经十书》系我国古代具有代表性的十部数学典籍,这十部典籍分别是《周髀算经》《九章算术》《海岛算经》《孙子算经》《张邱建算经》《五曹算经》《五经算数》《辑古算经》《缀术》《夏侯阳算经》。这十部算经包含汉初到唐末一千年中的数学名著,是中国隋唐时代的官定算学教科书,也是了解中国古代数学必不可少的文献。然而《缀术》北宋时已经亡佚,南宋重刻时,为了补足十书的数目,便把《数术记遗》放进去,形成了现今的《算经十书》。上世纪六十年代,书局出版了由钱宝琮先生点校整理的《算经十书》,是《算经十书》的*个学术整理本,长久以来被视作科技类古籍整理的典范。 钱宝琮(1892 1974),字琢如。系我国著名的数学教育家、数学史家。中国古代数学史和中国古代天文学史研究领域的开拓者之一。其著作有《古算考原》、《中国算
元朝的刘秉忠字仲悔。在他所著的《平沙玉尺经》中《造微赋》以微妙、精细、不可思议的赋文总述了风水原理和实践方法;《逐吉赋》论述消峰及其断言;《天机赋》是论述纳水及其断言。“三赋”的关系是:《逐吉赋》是《造微赋》测量峰砂风水好坏的操作尺度,《天机赋》是《造微赋》测量朝堂水吉凶的操作风水尺度。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国师刘伯温对“三赋”进行论释。 可是风水学中的峦头派、三合派褒奖《平砂玉尺经》一书“至精至深,尽泄地理玄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应遵循“验者为真,不验者为假”的原则来学习。
焦循以易学、数学、戏曲理论研究著称。本书主要收录《里堂家训》《吴氏本草》《相宅新编》《剧说》《花部农谭》《忆书》《里堂札记》等9种,内容多涉及家训、医药、戏剧、曲论等,是研究焦循戏曲等重要参考资料。
《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数学专著,是算经十书中*重要的一种。该书系统总结了战国、秦、汉时期的数学成就。全书采用问题集的形式,收有246个与生产、生活实践有联系的应用问题,其中每道题有问(题目)、答(答案)、术(解题的步骤,但没有证明),有的是一题一术,有的是多题一术或一题多术。本书对《九章算术》作了详细的注解。
符咒是道家修炼中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咒,即祝。在黄帝时代祝、咒是不分的,黄帝时设的官职祝由,又叫咒由。符咒中的咒语,起源于古代巫师祭神时的祝词,就是用语言告诉神明要求惩罚恶人,并向神明发誓。《千镇百镇桃花镇》实际是三本书,全名为《刻阴阳护救三教千镇压法径》、《阴阳正要三元备用百镇秘书》、《重刻周公秘传桃花镇书捷要》,是明清以来为流行的日用符咒经典,是居家的典籍,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阳宅大成》原分两部,一部为《宅谱三书》,一部为《选时造命》。所谓《宅谱三书》是指《宅谱指要》、《宅谱迩言》、《修方》三书,前两书以阳宅理论为主,为古阳宅学形法断事之大成。书中紫白法、三合四大局、七政四余选择、修方催吉作用皆可与其他古书互相参证,研习日久即可与诸古法豁然贯通。后一书包含《修方催生》、《修方祛病》二种,乃阳宅实证案例。其理论之丰富乃千年来阳宅著作之所未见,其实例之全面也是千年来所仅见。青江亦精于形象感应与天星选时造命。其形象感应运用的出神入化,令人叹为观止,因此《选时造命》虽是青江后作,本不属三书之中,但因其内容与三书息息相关,故后人将其书一并刊行,冠名《阳宅大成五种》,即魏青江一生著作总集。
第17函-1:《阳宅大全》,全2册 《阳宅大全》,明一壑居士集,全十卷,成书于明万历十年,收入多种阳宅秘笈。卷一至卷四,为《八宅四书》;卷五至卷七,为《阳宅真诀》;卷八为《宅宝经》;卷九为《神搜经》,卷十为《凿井图说》。全书理论简明,解述生动,图文并茂,易于理解和深入研究,诚为阳宅理论入门之经典。 第17函-2:《阳宅十书》,全4册 是书之影印,以《古今图书集成》中所收录的《阳宅十书》原本为底本,字形优美,绘图规范,排印疏朗,印刷精良,是诸传本中有传世价值的一个版本。《阳宅十书》共分十卷,故称十书,论宅外形,论福元第二,论大游年第三,论穿宫九星第四,论元空装卦诀第五,论开门修造门第六,论放水第七,论宅内形第八,论选择第九,论符镇第十。是书内容丰富,针对性强,是专论阳宅风水的的
第16函:《一贯堪舆》,全3册 清石印本,[明]唐世友辑 《一贯堪舆》,明唐世友辑。是书凡八卷,博采诸如《天机会元》、《统宗大全》、《真机玄机》等堪舆学经典计六十八种,其中如《一粒粟》、《李小卷》等如今已经难得一见。《一贯堪舆》收集廖、赖、杨、曾风水名师和一脉相承的风水理论,以及风水大家所点葬的大地和具体的应验情况,是形家风水不可多得的借鉴。是书载有六十三个实例,保留了诸多失传堪舆古籍的内容,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在太阳系众多的行星之中,有几颗是以我国古代科学家的名字命名的,其中有一颗星被命名为“沈括”。 沈括(1031—1095),字存中,晚号梦溪丈人,北宋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沈括出生在一个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家庭。父沈周,历任平泉县令,润州、泉州知州,开封判官,江东按察使,太常少卿等职。母许氏,苏州吴县人。兄披,曾任国子博士、雄州安抚副使。幼年的沈捂即随父亲四处漂泊,转徙南北,忽而润州,忽而泉州,忽而京城,忽而金陵。这使得沈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社会现实,了解下层人民的生活。直到晚年,他还孜孜不倦地在《笔谈》、《良方》、《忘怀录》等书中娓娓讲述自已幼年随父仕宦的见闻,这为他后来人生观的形成及巨大成就的取得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沈括在二十四岁时,“以父任为沭阳主簿”,沭阳县在海州,主簿是县令的助
第24函:《紫微斗数全书》,全2册 紫微斗数作为一种星命术,在古代被尊为“帝王学”,并在皇宫中设有钦天监对其进行研究,是中国传统命理学的重要的支派之一。此派认为人出生时的星相决定人的一生,即人的命运;认为各种星曜对人的命运具有特定的关连,又因为星曜按一定次序出现,相应的人就按照这个次序接受星曜带来的影响,而分析人出生时的星相就可以判断人本身命运的好坏和时间顺序。因为在这个星相分析的系统里以紫微星为诸星之首,故此术名“紫微斗数”。本书影印的底本是为流行的成书于200年前的《斗数全书》,是关于紫微斗数的为经典的一部古籍。
第15函-1:《校正详图青囊经》,全1册 《青囊经》是风水学重要的经典之一。全经共分三卷:上卷叙述河图五气、洛书方位与阴阳二气融合而化成天地之定位等学理,故谓之化始。中卷说出天地间形气依附与方位配合而成一体的动力,故谓之化机。下卷说明天地间形气方位与各种法则配合后的影响力,故谓之化成。清王宗臣对此书加以绘图注释并加以详说,更方便当前学者研究。 第15函-2:《平砂玉尺经》,全1册 《平砂玉尺经》是研究三合理论的经典之作,元刘秉忠著。《平砂玉尺经》中,《造微赋》以微妙、精细、不可思议的赋文总述了风水原理和实践方法;《逐吉赋》论述消峰及其断言;《天机赋》是论述纳水及其断言。“三赋”的关系是:《逐吉赋》是《造微赋》测量峰砂风水好坏的操作尺度,《天机赋》是《造微赋》测量朝堂水吉凶的操
第23函:《性命圭旨》,全4册 清刻本,[明]尹真人撰,480.00元 《性命圭旨》,明尹真人撰。全书共分元、亨、利、贞四集,以图配文,阐述内炼理论与功法,博采众家之说,有明显的三教合一思想,终归结于道教。元集共34题,分别为《三圣图》、《伏道说》、《性命说》、《死生说》《邪正说》、《普照图》、《反照图》、《时照图》、《内照图》、《太极图》、《发挥》、《中心图》、《火龙水虎图说》、《日乌月兔图说》、《大小鼎炉图说》、《内外二药图说》、《顺逆三关图说》、《尽性了命图说》《真土图》、《真土根心说》、《魂魄图说》、《蟾光图说》、《降龙图说》、《伏虎图说》、《三家相见图说》、《和合四象图说》、《取坎填离图说》、《观音密咒图》、《念观音咒说》、《九鼎炼心图说》、《八识归元图说》、《正气朝元图
第19函-1:《奇门五总龟:附烟波钓叟歌注解》,全2册 《奇门五总龟》,亦名《奇门五总龟通书大全》,文中亦署《新编日用涓吉奇门五总龟》,明池纪撰,是奇门遁甲传本中较早的一个本子,以奇门择吉为主要内容。全书共四卷,卷一讲奇门秘诀、八门九星等基础知识;卷二卷三讲阴阳二遁奇门十八局六十日吉凶选择,卷四讲八门三奇吉凶及占法,附录收入《烟波钓叟歌注解》,为他本所未见,是研究奇门择吉的一部重要典籍。 第19函-2:《奇门遁甲统宗大全》,全2册 《奇门遁甲统宗大全》,署“汉诸葛武侯撰”,是一部系统论述转盘奇门遁甲理论的经典。全书十二卷,卷一论述奇门秘诀、遁甲起例、超接之法等奇门基础理论,卷二讲八门九星六仪三元八节阴阳二遁等基础概念,卷三讲解十干十二支类神以及诸星神用法,卷四至卷九图文讲解阴
《入地眼全书》,北宋辜托长老著。长老生宋时,扦葬建造,手作甚多,迭著神异,阴阳二宅经彼建造,至今不替,其遗址犹有存者。凡富贵名墓,高山平洋,本之形势以立其体,参之河洛以妙其用,多所指引,无不符合。是书自宋迄今,巨族大家抄写成帙,传写数百年,秘之已久,堪舆家视如珍宝。是书注重实用,将龙、穴、砂、水、向五字互相发明,言峦头兼讲理气,言理气带讲峦头,体用赅备,洵为全壁。《绘图入地眼全书》更兼理透法巧,言简意赅,条分缕析,妙谛俱现,能使阅者了然,易于学习,诚为千金珙璧,学者自应珍惜也。是书影印以清宫秘藏道光本为底本,参校扫叶山房本影印,故名《宫藏真本入地眼全书》。
本书以《汉志》、《隋志》及两《唐志》为中心,对宋以前古典术数的传世文献记录做了较为系统的总结与归纳。于前人考释,详者略之,略者祥之,并以晚近相关研究成果及出土资料,予以补充;阙疑处则辨证诸说,参以己见。本书搜罗宏富,分析得当,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中古以前古典术数研究的文献参考。
一、本书对《梦溪笔谈》、《补笔谈》、《续笔谈》的总共609条原文全部做了专门的、较广泛的注释,在目前国内外有关出版物中尚属先创,是一种新的尝试。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专家学者有更为完善的全注本出版问世。 二、本书旨在推广和发扬沈括的治学精神,并使《梦溪笔谈》原书便于现代青年学子阅读了解。读者对象是高中文化程度以上的读者,所注内容不仅为古代名物、故实,也对普通文言词语中之较为费解者予以浅释。对原文述及的各门科学理论问题不作深入探究。 三、《梦溪笔谈》原文依据的底本是文物出版社影印元大德本的《元刊梦溪笔谈》和江苏古籍出版社影印的《梦溪笔谈》(含番禺陶氏爱庐本的《补笔谈》和《续笔谈》),以胡道静先生的《新校正梦溪笔谈》1975年香港中华书局重印本为校本,间亦参酌其他版本,有变动处,在注释中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