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乘佛教中,《法华经》属于问世相当早的大乘经典。据现代研究成果,一般推定《法华经》在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2世纪左右于印度形成,也有学者从语言学的角度研究,认为本经成书早于这个时间,大约在公元前2世纪至3世纪之间。
此书的主体部分是标点整理明代养生著作《静坐要诀》,作者为晚明著名的士人袁了凡。袁了凡,名黄,号了凡,因著有《了凡四训》和推行 功过格 教人行善积德,而为人们所熟知,并有《静坐要诀》、《祈嗣真诠》、《摄生三要》等养生类著作。其中《静坐要诀》为近代提倡静坐养生的蒋维乔等人继承和提倡,得到广泛的传播。 本书稿前有严蔚冰撰写的导读,文后加了若干注释,并附有《摄生三要》等相关文献。 此次增订,增加了袁了凡解答静坐实修问题的两封书信,并对原版内容进行了文字修订,升级了装帧设计。
本书是一部校注,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以后,对我国社会发生过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我国古代宗教、哲学、文学和艺术等发展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汗牛充栋的佛教典籍,尤其是中国高僧的佛学著作是我国古籍的重要组成部分。整理、研究和出版中国佛教的重要典籍,是中国哲学史、宗教史、文学史等有关学科的尃业工作者的迫切需要。华严金师子章,系唐代华严宗的实际创始人法藏为女皇武则天宜让华严义理的记录整理稿,是华严宗的代表作之一,是华严宗佛教哲学思想的基本纲要。作者希望这本华严金师子章校释能对中国哲学史和中国佛教思想史的研究起到参考资料的作用。
????《坛经》是我国佛教禅宗的经典。作者慧能系禅宗创始人,倡导“明心见性”,即所谓“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坛经校释》以日本学者铃木贞太郎、公田连太郎校订的敦煌写本(即法海本)为底本,参照惠昕、契嵩、宗宝三种改编本进行校释。
中国佛教注重“妙有”之思想特色的真正确立,当在禅宗。惠能南宗把天台宗肇端的“唯心”倾向推到,作为标志,则是《坛经》的问世。《坛经》是中国僧人撰写的著述中被冠以“经”的一部佛教典籍,其核心思想是“即心即佛”、“顿悟成佛”。本书由尚荣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