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是清代康熙年间吴楚材、吴调侯叔侄二人选编的一部古代散文集。 《古文观止》编定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共十二卷,以年代为经、作家为纬,按照从古到今的顺序排列,选录自春秋战国至明末三千多年间的名作222篇,基本上反映了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脉络与特点,体现了中国古代散文所取得的*成就。鲁迅先生在《集外集?选本》一文中说: 以《古文观止》和《文选》并称,初看好像是可笑的,但是,在文学上的影响,两者却一样不可轻视。凡选本,往往能比所选各家的全集更流行、更有作用,册数不多而包罗诸作,固然也是一种原因,但还在近则由选者之名位,远则凭古人之威灵,读者想从一个有名的选家窥见许多有名作家的作品。 吴楚材和吴调侯选文的初衷是 杂选古文,原为初学设也 (吴楚材《例言》),因此选编时,他们 集古人之文,
《容斋随笔》是宋代著名笔记,历来享有很高声誉。其内容涉及古代文化的各个方面,如经史典故、诸子百家、诗词文瀚,以及医、卜、星、算等,资料极为丰富。不仅如此,前人还称赞此书 考据精确,议论高简 ,誉之为 南宋说部之首 。此次整理,以《四部丛刊》本为底本,以另外四种版本作为参校本,并充分吸收以往的校勘成果,因此文字和标点都可信赖。书后附有参考资料和人名索引,便于读者研读使用。
恽敬,生于清乾隆二十二年,卒于嘉庆二十二年,字子居,号简堂,阳湖人。清乾隆四十八年举人,官至吴城同知。他研精经训,旁览纵横,以散文著称,其散文理论系统精到,称一代之雄,开创了被后人美誉的 阳湖文派 。《大云山房文稿》包括初集四卷、二集四卷、《言事》二卷及补编一卷。此次整理,本者 竭泽而渔 的原则,以现存最全的《四部丛刊》本(即光绪十年重印同治八年刻本)为底本,校以嘉庆二十年本,同治二年本,同治八年本,光绪十四年本等几乎所有现存版本,并过录三个名家批校本 陶文冲批点本、沈达卿批校本、王秉恩手批本。辑佚除佚文外,还辑出诗词若干首;附录则包括传记资料、交游、汇评、序跋等五十余种。
《中华经典诵读教材》(第二辑)(全15册)遴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儒释道典籍三十五种,采用大字注音、正体竖排,是一套专门用于诵读的经典教材。经文采用*善的底本,反复校对,标点、注音参考学者注疏,力求准确无误。适合作为少年儿童的经典诵读教材,也可以作为成年人学习经典的诵读读本。 全书包括:《小学经典选编》《千家诗、神童诗、续神童诗、增广贤文、名贤集》《五字鉴、鉴略》《小学弦歌》《楚辞》《古文观止(全二册)》《格言联璧》《养正遗规》《女德启蒙经典选》《孙子兵法、六韬、三略》《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选》《中医启蒙经典选》《六祖坛经》。
《古文观止》是清初吴楚材、吴调侯叔侄选编的历代散文精华集,是重要的文言启蒙读物,与《唐诗三百首》并称中国古诗文选本 双壁 。 古文观止 取意一览此书即可观止古文。辑文上起先秦,下迄明末,凡12卷,222篇,兼收各类文体,择选贤哲名篇,代表先秦至明末散文的高水平,极具思想性与艺术性。《续古文观止》由民国王文濡选编,辑文上起明末,下迄民国初年,凡8卷,174篇,选文精当,注重各家各派的代表性。
《曾文正公家书全集》囊括了曾国藩在道光二十年(840年)到同治十年(1871年)前后写给祖父母、父母、叔父母、诸弟、妻子及儿辈的家信,所涉内容广泛,小到谈家常琐事、做人道理、处理人际关系、从政为官之道、培养战胜绝境的胆略,大到论治学方法、经邦纬国之道。而 《曾文正公嘉言钞》是梁启超 从曾国藩千万字遗著中精选出来的,句句讲透人生根本,读来扣人心弦。 本套丛书是曾国藩一生思想、经历的生动、真实反映,堪称世人修身、持家、教子的经典读本,使读者一览曾氏治家的风格。
本书为明代潮州*文献价值的大型文选之一 《潮州耆旧集》的点校本,原书为清道光年间顺德人、潮州府学教授冯奉初所辑,共37卷,收录了明代宣德至明清鼎革两百多年中潮州地区20家的著作。点校底本选用20世纪70年代末香港潮州会馆影印香港大学冯平山图书馆藏道光原刻本,道光原刻本校勘较精,且影印时又做了一些校勘。点校者花费十年时间,广搜资料,反复查考,遵循古籍整理原则,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精心的校勘。本书的校勘出版,对于潮汕地域文化乃至我国整个明代历史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和意义。
张孝祥历官至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并先后六守外郡,显示其从事政治活动的能力。同时,他对文学创作及书法等多方面也具有卓越才华和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南宋初年词风转变中的著名作家之一。《张孝祥词笺校》全书包括三个主要部分:《前言》、《张孝祥词笺校》、《张孝祥年谱》。这本书是宛敏灏先生研究《于湖词》的有关论述的结晶。
《朱枫林集》共十卷,是朱昇的诗文合集,其不 仅是我们研究和了解朱昇本人生平经历、思想*述的 **手资料,*对研究元明之际的历史有较高的参考 价值,对研究理学发展史和徽州的历史文化、人情风 俗也是不可多得的重要文献。
《沈信卿先生文集》为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 第二辑之一种,为沈恩孚文集的整理。沈恩孚,江苏 吴县人,字信卿,光绪举人,曾参与公车上书和戊戌 变法,后从事教育工作,是中国近现代*名教育家, 其文集记录了晚清至民国的友人交游,社会舆情以及 作者的文学创作,具有很高文献价值。
毕自严是晚明时期的朝中重臣,曾于天启、崇祯年间任户部尚书,对于财政、经济颇有见地,为稳定晚明财政大局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主要经济思想散落在众多的尺牍和奏稿之中,因而对这部分史料的整理就显得尤为必要。至于毕自严所创作的诗文作品,亦可以作为理解其经济思想的互证与参考。《毕自严集》点校整理了毕自严的著作七种,分别是《石隐园藏稿》《白阳毕公自严遗迹》《毕自严遗稿》《石隐园诗草》《毕伯阳奏稿残本》《石隐园题咏》以及《石隐园集咏》。前言部分介绍了毕自严的生平及其作品的整理过程,核心部分呈现了毕自严的多种著作,书后附有经过增补的《毕自严年谱》,大略考证了毕自严的生平及著述情况。
鲍廷博,字以文,号泳饮,祖籍安徽歙县,随父迁居杭州,后定居桐乡青镇(今鸟镇)杨树湾,故亦称桐乡人。清代著名藏书家、刻书家和目录学家,以刊刻《知不足斋丛书》知名于世。 鲍廷博博览群书,对古籍真伪、版本优劣及收藏钞刊之经历知之尤详。阮元极赞其知识之渊博,说:『古人云读书破万卷,君所读破者,奚翅数万卷哉?『并赠诗称他『当世应无未见书』。 在藏书和刻书活动中,鲍廷博撰写了大量极富学术价值的题记序跋,本书即为鲍氏这类文字的辑录。全书所收,以《知不足斋丛书》鲍廷博所撰题跋为主(其子鲍士恭及孙鲍正言所撰数则亦一并收入),兼录其他文献保存的鲍氏题跋,共得鲍廷博题跋二百余则。辑录者又于每则题跋后加按语,一则交代文献来源,一则对于文中涉及人物加以笺注,颇有资于考辨书籍撰述收藏、传写刊
赵进美《清止阁集》的整理,包括赵氏创作的诗、文、词及戏曲与散曲等。整理方式包括点校、新编年谱,研究资料收集,形成一个较为完备的现代新版本。赵进美是明末清初有全国影响的诗人,是明清之际山左诗风的代表性人物,是明七子与清初王渔洋神韵诗风之间承上启下的诗人,在明末清初文学史上有地位,有的标志性意义。其著作从未整理,清初虽有诗歌刻本,但今已稀见,全集仅以抄本方式存在。进行点校整理,对赵进美研究、进而对明末清初山东文学史研究都有较大意义。 具体分为清止阁诗、清止阁词、清止阁散曲、戏曲、清止阁文。
邹涛,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日本国中京大学进修生院水墨画讲师。 一九六二年 生于中国浙江省衢州市 一九八三年 毕业于吉林大学法律系 一九八七年 著《法律咨询大全》、《刑事法学词典》等 一九八八年 全国首届篆刻艺术展·入选 一九八九年 首届国示青年书法展·组委会副秘书长 一九九零年 全国第三届中青年书法家篆刻家作品展·优秀作品奖 全国第二届“卫生之光”美展·一等奖 一九九一年 西泠印社第二届全国篆刻作品评展·优秀奖、叶潞渊先生评——“连刀及侧款 均为优秀”赴日本从事艺术活动 一九九二年 全国第五届书法篆刻展·入选《邹涛篆刻》出版 一九九三年 日本牛刀书法展·特别出品 一九九四年 全国第三届篆刻艺术展·入选 一九九五年 全国第六届书法篆刻展·入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