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陈寅恪先生 以诗证史 的代表作,内容主要就是借助唐诗来考证唐史。文间旁征博引,融合文学,历史,地理,人事。可谓以一人之命运管窥乃至考据断代之典章,制度,器物,风俗,以市井所喜谈论流传之名妓,艳诗,传奇主角入手,丝丝入扣,兴起于俗而又俗之掌故逸闻,成就大雅之雅的学术名著。
宋代诗歌,有异于唐代诗歌的精神风貌、艺术魅力,但其成就,可与唐诗并美,各类宋诗选集,都在这方面有不同的反映。本书列宋代诗人59家,诗作145首。全书注、评结合,每位诗人有传。全书点评为作者有感而发,结合前人诗话等文献,为读者理解阅读提供了路径。
《醉经楼集》为明末唐伯元的文集。唐伯元(1541-1598)是晚明政学两界的知名人物,为官,能干而有惠政;为学,崇礼重行,力反阳明心学。《醉经楼集》中的《宫人疏》、《请告疏》、《再请告疏》等所反映的万历宫中和朝廷政治,《从祀疏》、《石经疏》等所反映的晚明反王学潮流,乃至数十篇书信所反映的高层政治、学术思想情形,为研究晚明政治、学术及思想文化史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 本书由香港理工大学朱鸿林教授点校整理,书末附录了《醉经楼集》集外文,唐伯元传记补遗、著作目录及交游文字。点校本2010年曾由台北中研院史语所刊行,但流布很少。此次中华书局增订本,校订漏误,更增补遗文,计《醉经楼集》集外文补入诗四题十五首,文五篇;唐伯元著作目录附佚文考补入佚文两题;唐伯元传记补遗补入相关文字两篇。中华本是目前
陈寅恪(一八九○―一九六九),生活在神州大地历经劫难与变革的时代,他一 生坎坷,中年目盲,晚年足折。然而他在任何艰难困苦情况下,从未放过学术创作 活动,学术硕果累累,被文史界誉为一代宗师,素为海内外人士所景仰。本书收集了 陈寅恪自青年至暮年五十余年间所写的诗作,其中近半数为*次公开发表。陈寅 恪这些诗作,或记事,或有感,忠实地记述了他做人处事的原则,表达了他的思想感 情,反映了他的人格情操。书后附有陈夫人唐(唐晓莹)的诗存若干,其中不少相 互唱和、吟,是他们心声的共鸣。本书对于研究我国现代文化史,或希望解与研 究文史大师陈寅恪的读者,会有重要价值。
《诗经》作为中国文学史上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商末(或说周初)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存目311篇,其中6篇有目无辞。共分风、雅、颂三部。我们以十三经注疏本《诗经》为底本,约请专家注释疑难词句及典故名物,并进行了全诗翻译。评析部分从文学、历史、哲学、民俗、语言、文化学等多个角度对诗篇文本进行解读。在校对文字、注释及作品辨伪、评析方面尽可能汲取先贤时彦的研究成果。
暂无内容简介。。。。。。
《菜根谭》,明洪自诚著。这是一本平常人写给平常人读,感悟平常生活的书。书中多警句,被世人奉为待人处事的行为准则。我社选用国内通行的日本内阁文库昌平坂学问所藏本为底本,精心校点,以宣纸精印,出版古色古香的线装本。 《幽梦影》,清张潮著。这是一部绝妙的奇书,是一部清新的随笔。书重[品]字,涉猎范围广泛。行文酣畅明快、人生见解独特,是明清小品中值得后代文人学士称道的作品。我社选用世楷堂刻本为底本,重新排版,精校精印。 《菜根谭·幽梦影》为我社出版的[文华丛书]之一。该丛书所选均为中国传统文化之经典著作,开本适中,编校精致,装帧典雅,价廉物美,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胡祗通,字绍闻,号紫山,谧文靖,磁州武安(今河北武安)人,蒙元初期之能臣、着名文士,《元史》有传。着有《易解》三卷、《老子解》一卷、《紫山集》六十七卷。前两种已佚,而现存《紫山大全集》实非全帙。 胡祗通在文艺创作和批评方面是颇有成就的。作为散曲名家,其散曲风格曾被明初朱权评为“秋潭孤月”。作为“元代戏剧学人”,其被纪昀斥为“蝶狎倡优之语”的《黄氏诗卷序》、《优伶赵文益诗序》、《赠宋氏序》诸篇,恰恰是现存元初戏曲批评的珍贵文献,多亏四库馆臣手下留情,才得以保留至今。其书法也“脱去翰墨蹊径,自成一家”,与王磐同为蒙元初期北方书法家的佼佼者。 至于《紫山大全集》中的诗文作品,其风格诚如《四库全书总目》所言,质实畅达,虽不是特别出众,却有自身特色。目前,对《紫山大全集》的文学成就还缺乏研
基本信息 书名: 陶渊明的遗产 作者: 张炜 开本: *: 42 页数: 现价: 见顶部 出版时间 2016-03 书号: 9787101113945 印刷时间: 出版社: 中华书局 版次: 商品类型: 正版图书 印次: 内容提要 作者简介 张炜 ,1956年11月出生于山东省龙口市,原籍栖霞县。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专业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作品被译为多种文字在境外出版,海内外获奖七十余项。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古船》、《九月寓言》、《你在高原》;散文《融入野地》、《夜思》、《芳心似火》;文论《精神的背景》、《当代文学的精神走向》、《午夜来獾》;诗《松林》、《归旅记》等。已出版古典文化随笔《楚辞笔记》、《也说李白与杜甫》。 精彩导读 在逃离中完成 自古至今,只要人类未能达到高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