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 永瑢(1744年1月28日 1790年6月13日),号九思主人,又号西园主人。少时居圆明园碧桐书院,亦称碧桐书院阿哥。乾隆二十四年十二月,出继慎靖郡王允禧,封贝勒,管理内务府、充《四库全书》玉牒馆总裁、监管钦天监事务。三十七年(1772)年,晋质郡王。五十四年(1789),晋封质亲王。
《世界博物馆全书C(全10册)》由红糖美学著
本全集主体部分为《皇极经世》和《伊川击壤集》。前者将上起帝尧即位下至后周显德六年这三千多年间的史事编入邵雍自创的“元会运世”时间体系,力图建立一个囊括宇宙、社会、人生的观念体系,是最能体现邵雍易学思想和历史观的代表作。《伊川击壤集》为邵雍诗集。邵雍诗用语平实坦易而又理趣盎然,为后来理学诗派的先声,后人遂有“佛语衍为寒山诗,儒语衍为《击壤集》”之赞语,可见其价值。本全集还把历代研究、评论邵雍的重要著述列入邵雍资料汇编之中,以俾读者参考。
本书稽考有传本的唐人诗集、文集、诗文及诗词文合集共一百零六家。与一般叙录类著作泛泛叙及唐集各种版本不同,本书特别注重对百余家唐集的历代数千种传本的具体考察,手检目验,勘查其版本特征、编次体例、文字正误、版本源流以及该集在唐宋以来直到近现代的流传、演变等情形;并对这些唐集的书名、卷数、成书年代、编辑者、刊刻者、收藏者等等,亦按时代先后作了较为详尽的考述。对研究唐代文学、史学以及目录学、版本学、古籍整理、版本鉴定、版本收藏而言,是一部资料丰富、使用便捷的参考书。
《陈宝琛年谱长编》较全面、客观地纪录谱主一生完整的生平、思想与活动。本书取材资料丰富、全面。有许多是从尘封已久的旧报刊、旧档案中辑录出的珍贵资料,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内容丰富,真实可信。作者对谱主的研究,立论客观,实事求是。陈宝琛是晚清著名官员和学者,是清流派官员的代表。书稿一是让人们得以清晰地认识陈宝琛活动和思想发展的动态过程;二是展现陈宝琛活动和思想发展进程的历史情境,从这种历史情境中来全方位地认识廖世承的教育活动和思想;三是让人们从陈宝琛这个典型的案例中认识晚清清流官员的实践与思想发展的规律性。
《通鉴》是司马光在其助手刘攽、范祖禹、刘恕等人的通力协作下,根据大量史料编纂而成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共1362年的历史。书中描绘了战国至五代期间的历史发展脉络,探讨了秦、汉、晋、隋、唐等统一的王朝和战国七雄、魏蜀吴三国、五胡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等几十个政权的盛衰之由,生动地刻画了帝王将相们的为政治国、待人处世之道,以及他们在历史旋涡中的生死悲欢。时至今日,《资治通鉴》仍是一本了解和学习中国历史的之书。
青柯亭刻本是《聊斋志异》的第一个刻本。之后不仅出现了众多重刻本,如上洋李时宪刻本、杭州油局桥陈氏刻本等,而且后世通行的注本、评点本、图咏本等皆以青柯亭刻本为底本。 作为《〈聊斋志异〉珍本丛刊》的开局之作,天津图书馆藏本首次灰度影印,本书原为著名学者王利器所藏,与上海图书馆、西北师范大学图书馆、淄博市博物馆等藏本在篇目、卷首、文字等方面出入很大,具有独特的版本价值。特别邀请聊斋学者袁世硕教授作序,邹宗良教授撰写前言。
本书属于国家珍贵古籍丛刊系列,本系列入选《2021—2035年国家古籍工作规划重点出版项目(第一批)》,按照“品种完整、注重普及、体现价值、避免重复”的原则从第一至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中选取时代早、流传少、价值高、经典性强的五十种善本高精彩印,首批十种,每种均请该领域专家撰写导读,促进古籍成果整理。本书为首批入选典籍之一,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二十五卷 (宋)苏轼撰 题王十朋纂集 东坡纪年录一卷 (宋)傅藻撰 宋建安黄善夫家塾刻本(卷一至四、九至十二配另一印本)。
本书稽考有传本的唐人诗集、文集、诗文及诗词文合集共一百零六家。与一般叙录类著作泛泛叙及唐集各种版本不同,本书特别注重对百余家唐集的历代数千种传本的具体考察,手检目验,勘查其版本特征、编次体例、文字正误、版本源流以及该集在唐宋以来直到近现代的流传、演变等情形;并对这些唐集的书名、卷数、成书年代、编辑者、刊刻者、收藏者等等,亦按时代先后作了较为详尽的考述。对研究唐代文学、史学以及目录学、版本学、古籍整理、版本鉴定、版本收藏而言,是一部资料丰富、使用便捷的参考书。
本书为清代文人黄金台的日记。黄金台,原名森,字鹤楼,号木鸡书屋老人,浙江平湖县新仓镇人,虽长期困于场屋、十应乡试不中,但基本没有经历战乱,度过了俭朴、充实的“为 书籍的一生”。黄金台的日记上海图书馆共藏稿本35册,起于嘉庆十九年(黄金台26岁),止于咸丰八年(黄金台70岁)。现存的黄金台日记、诗文及其他著述,就是江南地区 嘉道时期一位中下层文人日常生活的反映与记录;作为研究个案,黄氏日记有难得的平实性与自足性,这种文献特质更有助于反映他生活的基本风貌。黄氏日记对研究《红楼梦》传 播、戏曲演出、嘉兴府地方文人群体而言,是十分难得的文献。
唐宋时期,可以称为古代小品文的成熟期。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元结的道州诸记,可称为山水小品的典范;著名诗人王维、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也写有一些清丽俊逸的小品文;两宋之际,出现了大量的笔记小品,如苏轼的《东坡志林》、欧阳修的《归田录》、洪迈的《容斋随笔》、陆游的《老学庵笔记》等,这些笔记小品质朴自然,生动有趣,在唐宋文学中大放异彩,是唐诗宋词之外一种重要的文学体式。 唐宋时期作为古代散文发展的鼎盛期和成熟期,唐宋散文既有严肃正统的古文,又有闲雅清淡的小品,互动竞荣。以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为杰出代表的古文 八大家 ,把古文艺术推向新的高峰。唐宋散文的发展又是多元的,长期以来, 唐宋八大家 盛名 遮蔽 了其他散文家,有些读者甚至不知道白居易、黄庭坚、杨万里的散文存在。 《唐宋小品丛书》
本书稿以铁琴铜剑楼原藏顾广圻校旧抄本为底本,以《适园丛书》、《四库全书》、新旧《唐书》、《唐会要》、《册府元龟》、《文苑英华》、《唐文粹》以及各唐人别集、《全唐文》所载录之诏令为对校本,以广东省图书馆藏之明抄本、北京市图书馆所藏之明抄本等为参校本进行全面校勘,对《唐大诏令集》首次进行全面校勘、系年、笺注与辑佚,尽可能还原唐代诏令的原貌,使之成为史学、文献学和古代文学等门类研究的重要基本文献与参考书,极具学术创新意义与出版价值。
日本素来重视汉文典籍的收集和整理。“仅存于今者,亦几近万。”这些文献能够补充本土文献的缺失内容,但也难免有鱼龙混杂的劣本出现。必须全面考查这些文献的内容,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方能充分对这些文献加以利用,使其价值得以体现。作者在整理此书时,首先明确了“和刻”的概念(出版于日本,且内容是翻刻/印/录中国旧有典籍),而后确定了图书的著录、考录方式,以便读者有的放矢地查阅自己所需的资料、比对信息。本书为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7FZW004)研究成果。作者自2012年至日本访学至今,花费十年有余的时间,收录日本各大图书馆相关汉籍信息,加以自己收藏的和本汉籍资料,爬罗剔抉,遂得此书。其文献学方面的价值可见一斑。
本书采用《银雀山汉墓竹简(壹)》(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为底本,共收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孙膑兵法》简文16篇,包括竹简原文、现代汉语译文、英文、拓片等内容。这样编的目的是为广大读者提供普及性读物,为专家学者提供参考资料。本书收录竹简文字摹本,展示汉简书体艺术,为广大书法爱好者提供汉隶书法资料。本书共两册,原文读本为筒子页平装,汉简摹本为经折装,外套纸质半函套,装帧精美,款式典雅,无疑是一件值得收藏的佳品。
柳树芳(1787-1850),清代诗人。字湄生,晚自号古楂,自称“胜溪居士”,吴江人,柳亚子的高祖。清嘉庆间诸生。纂修《分湖柳氏家谱》,并着有《分湖诗苑》《分湖 小识》《养馀斋集》《胜溪竹枝词》等。本次整理依据的底本为《苏州博物馆藏近现代名人日记稿本丛刊》影印本。手稿多修改痕迹。为保留原貌,修改痕迹在脚注中进行说明。柳树 芳阅读诗文,多有圈点,亦于脚注中说明。日记所涉及的部分人物,附录小传于脚注中,供读者参考。本书是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资助项目“柳树芳日记整理”(项 目编号:2141)成果。
此次影印的《稿本随园诗话》,底本为天津图书馆藏本。该本原藏于江苏省泰州市新华书店古籍部。据卷首晚清人储筱芳的题跋可知,此稿本系道光二十七年(1847)储赐锦(储筱芳之父)前往江宁(南京)坐馆期间,游玩袁枚旧居随园时,于园内捡得。这一稿本系袁枚手迹,反映了这部诗学名著的一个比较早期的形态,其中包含了大量刻本所无,或与刻本大相径庭的文献信息。不论是勾稽考证相关清代诗人诗作,还是探究《随园诗话》自身的形成过程,抑或考察袁枚诗学思想等,它都将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
作为一代国学大师,柳诒徵先生的代表作首推这本《中国文化史》。《中国文化史(上下)》创稿于本世纪二十年代,可谓中国文化史的地位,更确立了文化史写作的基本框架。本书资料详赡,含括极广,举凡典章政治、教育文艺、社会风俗,以至经济生活、物产建筑、图画雕刻之类,皆广搜列举,力求使读者明了中国历史之真相及其文化之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