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首版学术经典丛书·第2辑:淮南鸿烈集解(套装上下册)》的内容独特,涵盖了天、人、地、神祇、万物等等,建构出一个相关而紧密的系统,并且阐述了“道”的核心、开展和应用三方面的状况。书中以天文、山林、精神、兵略等事物来阐释大道,贯通天道与人事,有别于《老子》那样讨论道学,也不同于《庄子》用比喻和故事来说明大道的哲学。
本书为2019年度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资助项目。《玉函山房藏书簿录》系清代著名辑佚学家马国翰的藏书目录,二十五卷,共著录藏书4381部。所著录的均为常见版本之常见书,在诸书目中独树一帜。每书均附以提要,撮其要旨,论其得失,记其版本,考其授受。在中国目录学目前,本书不失为私人藏书目录的一部经典之作。
本书以现存最早的元刊本《沧浪吟卷》为底本进行校勘,并引述近诸家对严羽诗论的研究成果,既探索严羽诗论的理论内涵,也呈示后人对其诗论理解与诠释的历史。初版于2012年,现予修订再版。
汉代最重要的文体是赋,唐代最重要的文体是诗。从赋中心到诗中心,处在汉唐之间的魏晋南北朝文学史演进经历了怎样的演变和转折?本书立足于文学内部,从文体的角度来审视这一问题。全书以诗赋二体文学为中心,以“文体秩序”(即诗赋间之关系与地位)与“文体生命”(即诗、赋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状态)为视角,全面梳理魏晋南北朝诗赋的相关问题,从宏观(通贯汉唐间的诗赋作者和数量、题材、手法、体式、功能等)、中层(六朝正史、文论中的诗赋)和具体(专论四位南北朝最重要的文学家)三层面,全景而多维地对汉唐间诗赋兴替作出概括与深描。由此对六朝诗赋在创作和观念层面的嬗变作到位的勾勒,进而再述六朝文学的演进。
李俊民的生年介于王若虚、李纯甫之间,比比好问大十四岁,但由于脱离文坛中心,在金亡之前影响不是很大。金亡之后,文献凋零,本来学问、文才就出众的李俊民终于凸显出来,成为少数几位享有很高声誉的金朝遣老之一。
《温州文献丛书》中的《李孝光集校注》日前已编撰定稿,交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编撰过程中,颇有心得。 李孝光(1285—1350),字季和,乐清田岙村(今大荆镇)人,是元代中后期重要文学家。他的交游十分广泛,在江南一带负有重望,同当时诗坛名流,如萨都剌、张雨、杨维桢等频相唱和。集中寄酬萨都剌诗多达45首,可见其密切。张雨赠诗云:“孰与言诗李髯叟……载闻新作过黄初”;柯九思称其“词甚奇古”;顾瑛言“诗文自成一家,为东南硕儒”,并予推崇。 泰定四年至天历元年(1327—1328)间,李孝光与杨维桢(浙诸暨人)相遇吴下,促膝谈诗,志趣投契,相为莫逆。其时维桢(比孝光小11岁)资望尚浅,须引孝光为后盾始能发扬其说,而两人才情相匹,下的是“敌手棋”(吴复语)。故李、杨联合,乃可以登高一呼而叱咤风云,耸动
李致忠长期从事古籍整理、目录编制等的研究,本书是李致忠先生研究中国古典目录学的一部专著,通过选取中国古典目录著作中有典范意义的《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三目”做为研究对象,将“三目”的总序、部序、类序分别对应展开,将每篇序文进行规范标点,对文句进行笺注和掌故探源,并尽可能做出通释,每类之后加以按语,品评“三目”优劣长短。此书是一部目录学的重要著作,书中胜义很多,贡献很大,对学界相关研究有重要的意义。
《春在堂随笔》,共十卷,大体按年代排序。内容或为以经学、小学、诗文、石刻之考释和评定,或为师友间之酬和文字,或为游历览胜之实录实感,或为朝野之轶闻掌故,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九九销夏录》着重于对《易经》《诗经》《四书》的考校,也兼涉一些诸如琴棋书画、文房四宝、汉瓦京砖、文人轶事等杂事。
本书分宋刻本、金刻本、元刻本、明刻本、清刻本、活字本、抄本、批校本、丛书的鉴赏与收藏,初印和后印共十讲,涵盖了古籍版本鉴藏的方方面面。全书深入浅出,图文并茂,直观形象,集中展现了作者长期从事古籍收藏、鉴定和研究工作的亲身体会和重要心得,颇有鉴藏教材的意味,可为广大古籍整理研究者和收藏爱好者提供全方位的指导。
这本书是现代作家、编辑家陶亢德的回忆录,撰写于上世纪80年代初,一直没有公开发表。陶亢德曾任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几家著名刊物的编辑(如《生活》周刊、《论语》、《人间世》、《宇宙风》等),他在编辑出版上的才干得到合作者与作者的广泛信任,与邹韬奋、林语堂、老舍、周作人、郁达夫、丰子恺、徐訏等许多名家有过比较密切的交往,与鲁迅晚年时也有过频密的通信联系。陶亢德经手刊布了许多重要的现代文学文献,出版了《骆驼祥子》等现代文学名著,也是一些重要文学事件的当事人或见证者。 他的这部回忆录叙述了与众多名作家的结识、交往,文学刊物的创办、经营情况,以及个人的经历,细节丰富,可读性强,是的现代文化史、文学史的资料,对于还原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文学现场、研究当时的文坛状况和社会风貌,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同
《唐语林》是宋代王谠仿《世说新语》的体例编撰而成的唐代“世说体”小说,全书共八卷,末有辑佚一卷。全书按内容分门系事,并在《世说新语》原有的三十五门基础上,增益十七门,扩大至五十二门。书中采录自唐人五十余种史书,既有杂史、小说,又有纪传、典籍。其资料集中,内容丰富,广泛记载唐代的政治史实、宫廷琐事、士大夫言行、文人轶事、风俗民情、名物制度和典故考辨等,为研究唐代政治、社会和人物等历史的各个侧面提供了丰富且极有价值的史料。《唐语林校证》是周勋初先生以自身扎实的古籍整理经验,渊博的文献知识,经过系统的梳理和严格地校勘整理而成。该书以清乾隆武英殿聚珍本为底本,前四卷以明嘉靖的齐之鸾本和《历代小史》本为对校本,其他参校以采录的古籍原本,校证了原文的错误和脱漏,且新辑出佚文十九条,及有
《书林清话》是用笔记体记载了我国古代图书的历史知识和出版印刷史料,包括雕版源流、官刻、私刻、坊刻系统及宋、金、元、明、清断代刻书以及古代抄本、藏书、书业、书价、版片名称,古籍辨伪等知识。全书均选用版本作底本来进行整理,又新增校勘记,文字上更为精准。该书的出版会成为广大古籍版本研究者、爱好者案头的基础资料和实用指南,对于当今古籍版本的收藏和赏鉴也会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清诗别裁集》选录乾隆二十五年(1760)去世诗人之作,共录诗人近千名,作品近四千首,不少姓名不彰的诗人赖是书以存。此书所选诗作,在内容与艺术上均有一定代表性,大致反映了清初到乾隆间的诗歌创作情况,不失为了解清代前期诗歌之佳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