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是司马光在其助手刘攽、范祖禹、刘恕等人的通力协作下,历时十九年编纂的我国*部编年体通史。其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终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959),记载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之事迹,并录司马光及历代贤哲评论二百一十八篇,成书二百九十四卷。 《资治通鉴》的书名是宋神宗钦定的,其书以 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为宗旨,其中 兴邦之远略,善俗之良规,匡君之格言,立朝之大节,叩函发帙,靡不具焉 ,自古被视为学习历史,吸取经验,学习治国理政、修身齐家之道的经典之作。《资治通鉴》中所蕴含的领导艺术、管理经验、用人智慧、权谋战略等,至今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是人们学习历史、汲取智慧、指导人生的不二之选。 文白对照本《资治通鉴》,原文以中华书局标点本《资治通鉴》为底本,权威准确;译文由人民大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部纪传体通史,为 二十四史 之首,全书分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凡一百三十篇,记述了自黄帝以来至汉武帝时期约三千年的历史,囊括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学术各个方面的内容,是一部史学名著,也是一部文学名著。 本次出版的三全本《史记》(全10册),原文以中华书局点校本《史记》修订本为底本,吸收古今学者的研究成果,对《史记》做注释、翻译、评析,各篇篇首有解释篇题、概括要点的 释名 ,篇末有汇集古今点评的 集评 和延伸探讨的 评论 。注释详实,引证丰富;翻译准确,流畅易懂;评析全面,深入浅出;《史记》研究大家韩兆琦审阅把关,是市面上仅见的真正的全本全注全译本《史记》,现代人阅读《史记》的理想读本。
《左传》作为 《春秋》三传 之一,自汉代就成为 经 书的一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经典,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巨大而深远,受到了人们更多、更持久的关注。其史学和文学价值一直得到了古今学人的推崇。 从史学价值来说,它既记载春秋史实,又包含了大量古代典章史料,是春秋文化百科全书,了解春秋时代不得不读的经典。它是中国第一部建立了健全的编年体制的编年体史书,是先秦史学成就的集大成者。其综合性、整体性的史学观一直为优秀史学家所推崇;其点、线、面相结合,在反映历史全貌时注重突出当时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的做法也一直是史家的榜样。 从文学价值来说,其典雅、浑朴、传神的文风成为文学创作者学习的典范,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书中史实衍生出的故事,也为后世小说、戏曲甚至影视剧提供了的原
《史记》由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撰成。全书共有一百三十篇,划分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种体例,其中,本纪有十二篇,表有十篇,书有八篇,世家有三十篇,列传有七十篇。该书记载了自远古经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直至汉武帝时期长达三千年的史事,内容涉及上述各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学术、天文、地理乃至医术、占卜等,所记地域范围除了汉朝,还有周边少数民族和域外国家。《史记》对后世的史学、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聊斋志异》是清代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自30余岁开始写作,直至晚年才集腋为裘,成此 孤愤之书 。全书分十二卷,凡四百九十四篇。全书大多采用传奇手法来描写志怪的题材,融物性、神异性、人性于一体,塑造了一系列花妖狐魅的艺术形象,既生动描写了个人渴望解放和追求幸福的喜怒哀乐,也深刻揭示了现实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世态炎凉。在艺术表现上尤以构思奇妙、情节曲折、语言简洁生动取胜。因而被称为中国文言短篇小说的高峰。
《群书治要》是一代英主唐太宗李世民命魏徵等编撰的一部资政巨著。它依经、史、子三大类,上始先秦,下至晋代,辑录六经、诸史、诸子中所载有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精要文章,共五十卷、五十余万字。全书体例清晰,宗旨明确,注重实效,兼顾文采,取舍精当,紧依 资政治国 的编撰目的选文,既保留了所引原书的体例,读之能够见本知末,探究事物发展的始终,同时也适当对所选之文做了裁剪拼合,使文章更为紧凑,论点更为清晰。 三全本 《群书治要》以《续修四库全书》收录的《宛委别藏》日本天明本为底本,对全书正文及小字古注都进行了注释和白话文翻译。尤其是对书中古注的注译,是目前《群书治要》注译本中绝无仅有的。
《史记》是我国*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称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是中国古代史学与文学的丰碑,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也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文明成果。 《史记》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多字,记事上起轩辕黄帝,中经唐、虞、夏、商、周、秦,下迄汉武帝太初年间(前104 前101年),共写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全书分为 本纪 表 书 世家 列传 五体。 本纪 记帝王及王朝之事,为全书纲领; 表 载录各个历史时期王侯将相及相关事件; 书 分门别类地记述历代典章制度和重要专题; 世家 记载王侯贵戚及其家族兴衰; 列传 叙述各色人物事迹及周边民族历史。《史记》完成了对古代编年体、国别体、资料汇编体等史书形式的整合,是我国*部纪传体史书,后世国史都以纪传体为标准体例,中国古代 正史 二十四史系统就是从《史记》开始的。 《史记
《古文观止》是清人吴楚材、吴调侯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选定的古代散文选本。二吴均是浙江绍兴人,长期设馆授徒,此书是为学生编的教材。《古文观止》由清代吴兴祚审定并作序,序言中称 以此正蒙养而裨后学 ,当时为读书人的启蒙读物。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正式镌版印刷。书名 古文观止 意指文集所收录的文章代表文言文的极高水平,学习文言文至此观止矣。 《古文观止》选文丰富多彩,篇幅较短,语言精炼,便于诵读,其中不少是传诵千古的名篇 。《古文观止》的流行性与通俗性、权威性至今难以动摇,仍影响巨大,是非常好的普及性古文选本,一版再版,依旧常售不衰。
作为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苏轼作品中反映的宋代社会历史,所蕴含的美好情操和非凡智慧,所创造的优美艺术形象,对于我们认识历史,体悟生命,提高自己的文化艺术修养和道德情操都具有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但苏轼的作品典故多、旨意深、文字奥,向来被认为难读难解。为使苏轼的作品能面向今天的大众,我们冒着举鼎绝膑的危险,以自己浅薄的学力,对苏轼的作品作了编、注、译的整理工作。
《唐诗选注评鉴》十卷本,集选诗、注释、集评、鉴赏为一体,在体例上有明显创新。选诗既重视吸收历代唐诗选本的经验和优长,又充分体现了新的时代精神,特别重视诗的艺术经典性、艺术整体性和可读性。《唐诗选注评鉴》既为读者的品读鉴赏提供了多方面参考,又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较为丰富的资料。撰者刘学锴先生学殖深厚,治学严谨,为著名的唐诗研究大家,著述一向不以数量而以专精取胜,其《李商隐诗歌集解》、《李商隐文编年校注》均为传世之作。先生年届八秩,学养已臻炉火纯青之化境,他充分发挥学术专长,心无旁骛,潜心四年之久,成此封笔之作。 该书集选诗、注释、集评、鉴赏为一体,在体例上有明显新创。选诗吸收历代唐诗选本的经验和优长,特别重视诗的艺术经典性、可读性和整体性。该书选诗六五〇首,校注中凡涉及作者
《周易》是周朝的《易经》版本,据说是文王周公整理加工而成,孔子作十翼。《周易》是一部难读之书,被誉为古代东方智慧的结晶。自古以来诸多圣哲先贤终身读《易》而无悔,《周易》是中国历史上一部儒家、道家、佛教禅宗可以互相贯通的伟大经典。本书以 原文 注释 译文 方式诠释传统经典。
被誉为 谋略宝典 的《智囊》,堪称古人谋略与智慧的结晶,诞生近400年经久不衰,时至今日享有盛誉。 明代末年,传奇文学家冯梦龙已过天命之年,目睹天下动荡不安,埋首搜集整理自夏商周至明代末年3000多年间,上至帝王将相下至贩夫走卒以智取胜的 1308个历史智慧故事,加以评述编撰成书,分为十部共二十八卷,是为《智囊》。 全书囊括识人用人、治理政务的智慧;转危为安、避祸求福的智慧;安邦治国、理财治家的智慧;洞察真相、避免上当的智慧;借势谋局、灵活应变的智慧;为人处事、事半功倍的智慧 翻开本书,带你领略古人的大谋小计,从此变得足智多谋!
《说文解字》是我国*部按照偏旁部首编排的字典,也是中国古代*部系统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汉语字源的字书。作为两汉文字训诂学之集大成者,在中国语言学史上享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说文解字今释》即以大徐本为底本,通过每个字条的句读、注音、释文和注释,尽力逐条解说许慎原文的含义,并引用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材料加以参证。全书标点精细,校勘详审,注音准确,译文明白通畅,注释部分择善采纳诸家之言,简易明了,而不一味堆砌,参证部分全面吸收古文字学的研究成果,益以作者之独到心裁,或肯定许慎说解文字的严谨科学,或指出许慎因受时代、条件的历史局限而出现的某些谬误,而其所引古文字形亦便于读者了解文字字形之流变。 《今释》一书使一部难认难读、难释难懂的《说文解字》,成为文理科学子皆宜、雅俗共赏之
《劝戒录》,又名《北东园笔录》《池上草堂笔记》,为清代梁恭辰先生所著的笔记小说集。全书含《劝戒近录》《劝戒续录》《劝戒三录》《劝戒四录》《劝戒五录》《劝戒六录》《劝戒七录》《劝戒八录》《劝戒九录》《劝戒十录》等十集。每集六卷,共六十卷,一千四百余篇,六十余万字。 《劝戒录》一书,仿照蒲松龄《聊斋志异》、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之体例,专门记载作者耳闻目睹之轶事,所记多为清代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年间事。 上自缙绅,下达闾巷,凡有关于世道人心者,莫不博采旁搜,汇成巨帙。其事近而可考,其言信而有徵,不但足资惩劝,且可多识前言往行,以蓄其德,洵非庄列寓言之比也。 此书包罗万象,事例丰富,叙事翔实生动, 可劝者足以感人,可戒者足以警世 。研读此书方知 彼苍之视听甚迩,鬼神之感格甚明 ,足
陈宏谋有感于世俗弊端,于是在公务之余,采录前人关于养性、修身、治家、为官、处世、教育等方面的著述事迹,分门别类辑为:《养正遗规》、《教女遗规》、《训俗遗规》、《从政遗规》和《在官法戒录》,总称《五种遗规》。 《养正遗规》主要是有关童蒙养正及青少年读书和学习方法等方面的论述; 《教女遗规》多为阐释闺范母训等内容; 《训俗遗规》主要记述乡里、宗族间致讼原因和如何消除矛盾的途径和著述; 《从政遗规》主要为官吏选辑可当座右铭的咸规和一些表率人物的言行; 《在官法戒录》是辑录者采辑历代典籍所载封建官吏的善行和劣迹种种,加以指评论断之作。 虽然《五种遗规》中很多具体的内容已经时过境迁,但是所论及的道理很多对今天的人们仍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意义,发人深省。
《蒙学经典》囊括十三种蒙学经典读本,分别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童蒙须知》《千家诗》《声律启蒙》《笠翁对韵》《蒙求》《龙文鞭影》《幼学琼林》《格言联璧》《增广贤文》,共十六册。内容上,题解充分详尽,注释简明准确,译文明白晓畅,疑难字词注音,读者阅读起来没有障碍。形式上,图书特别出版为大字本,做了分册处理,开本增大,更方便读者阅读。 《三字经》:被誉为 蒙学之冠 ,三三成句,简练易读,世谓南宋王应麟作,后略有增补。以 人之初,性本善 起篇,依次叙述三纲五常十义,五谷六畜七情,四书六经诸子,历史朝代更迭,最后以奋发勤学、显亲扬名的著名事例作结。将涵盖了上下数千年的历史文化知识、传统伦理思想及识字教育浑然融为一体,句式灵活,编排巧妙,语言通俗,行文流畅。 《百家姓》:
《水经注》是中国历史上一部伟大的地理学著作。清代的地理学家刘献廷赞誉它为 宇宙未有之奇书 ,它在研究中国古代的历史、地理以及文学等诸多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史学家张岱在《跋寓山注》中称道:自古以来记录山水的人,郦道元是好的。 《水经注》所记载的内容非常丰富,书中对一百多条水道的发源、流向、支流的汇入以及归宿等都做了很详细的描述。读者从中可以详细了解到每条河流的宽度、河床的深度、水量和水位的季节变化,以及途经的瀑布、急流、湖泊等。除了河流、湖泊、沼、泉井外,书中还记载了各种地貌,如山、岳、峰、岭、坂、丘、原、川、野 特别记载了70余处有关喀斯特地貌的洞穴。另外,还有很多关于植物、动物、自然灾害的记载。《水经注》没有割裂自然地 理与人文地理之间的密切联系,充分
《文徵明集(增订本上中下)/中国古典文学丛书》汇编《甫田集》等各种传世刊本的全部作品为前三十五卷,又从抄本、墨迹、书画文献中补辑得诗文词曲三十二卷,并附录序跋题记、传记志文、年表、交游酬赠、诗文评论等五卷资料。辑校者周道振先生(1917-2007)是著名的碑帖鉴藏家和文徵明专家。此次增订,除过录周先生补充在初版上的数百条校记外,还收录了他续辑的文徵明集外诗文二卷等内容,从而使本书成为目前所能见到的*详尽的文徵明集。
为帮助现代读者了解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我社曾积十年之功,邀请专家对儒家十三经分别作了深入浅出的注释和今译,汇为《十三经译注》。自刊行以来,《十三经译注》获得了广大读者的认可和喜爱。但也有部分读者略嫌十三经篇帙浩繁,难以卒读。今特从《十三经译注》中选出四书五经部分,合为一编,名为《四书五经译注》,希望能为儒家经典的读者提供一套可信的*基本的读本。 本套丛书还包括:《尚书译注》、《周易译注》、《礼记译注 上》、《礼记译注 下》、《春秋左传译注 上》、《春秋左传译注 下》、《孟子译注》、《诗经译注》。
《国学治要》是民国年间张文治等人编撰的一部集中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文献的丛书。其以中国传统文献按内容分类的经、史、子、集四部为经线,从《四库全书》中精选*代表性的文献汇集而成,故被人们称为「小四库全书」,是民国期间影响颇深的国学经典文献丛书。 《国学治要》在编撰上依经、史、子、集四部分类之例,遴选历朝各代*经典性的典籍文献,分别编撰成《经传治要》、《史书治要》、《诸子治要》、《理学治要》、《古文治要》、《诗词治要》、《书目治要》,共七篇八册,所选之文皆为传承千百年的名作佳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作。其中,经史诸子之说,皆以著述为主,或举其初祖大宗,或录要籍大事,勾勒经史大家之原貌,而理学诗文则以作者为纲,录其传承历朝而闻名于世的宏篇名作,凝结千古之精华。 《国学治要》每个篇章
《广雅疏证》,清代王念孙撰。《广雅疏证》为王念孙一部著名的训诂学著作,它通贯群书,推究文字、声音、诂训之间的联系,解决了大量训诂问题,在校勘方面也取得了极大的成就。《广雅疏证》版本主要有王氏嘉庆四年(1799)家刻本,其后多次修订重印。20世纪80年代以来,多家出版社先后影印了王氏家刻本,分别为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上海古籍出版社《续修四库全书》影印本、山东友谊书社影印本、江苏古籍出版社影印本、中华书局影印本。此次校点,以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为底本,以《续修四库全书》本为校本,并他校诸多相关典籍。
本书由我社初版于1987年,现予以增订,收入"中国古典文学丛书"。 文徵明(1470-1559),初名壁,字徵明,后以字行,号衡山,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为明代著名文人、书画家,著有《甫田集》三十五卷。他在诗文方面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绘画方面与沈周、唐寅、仇英并称"吴门四大家",又继吴宽、王鏊之后领袖吴中文坛三十余年。本书汇编《甫田集》等各种传世刊本的全部作品为前三十五卷,又从抄本、墨迹、书画文献中补辑得诗文词曲三十二卷,并附录序跋题记、传记志文、年表、交游酬赠、诗文评论等五卷资料。辑校者周道振先生(1917-2007)是著名的碑帖鉴藏家和文徵明专家。此次增订,除过录周先生补充在初版上的数百条校记外,还收录了他续辑的文徵明集外诗文二卷等内容,从而使本书成为目前所能见到的*详尽的文徵
诗至宋末,已见式微,到了明清易代之际,出现了多若繁星的诗人群,开展三百年诗坛的盛局。其中*重要的诗人,便是吴伟业。他身历亡国之痛,却又不得不屈节出仕异族,所以他的诗感慨兴亡,音节浏亮,尤以叙事歌行,足以继美长庆,风格遒上,自成 梅村体 。他在艺术是多面手,诗、词、文、曲以及书法绘画,无一不工,过去刊行者,多限于诗集,本书则于诗之外,其他作品,无不搜罗,以乾隆注家所未寓目的董氏刊本《梅村家藏稿》为底本,校以康熙朝所刊诸本,并广辑各家评语,末附年谱及佚文,是吴集*完善的版本。
唐诗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遗产之一,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人们的精神世界。唐代诗人众多,作品宏富。蘅塘退士编选的《唐诗三百首》是一部流传很广、影响深远的唐诗选集,是现代读者接触中国古典诗歌最好的入门书籍。本书遵照原底本编排,在诗的体裁分类、排序、字词上尽量保持原貌,加以注音、注释、翻译与赏析,是众多《唐诗三百首》中的优良普及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