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简牍》的创办和出版,是在立足甘肃历史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准确定位学术研究方向的重要平台,是理论指导实践的现实举措,是补充完善甘肃学术刊物内容结构的必然之举,对我国简牍学的学科建设、学术发展意义重大,是推动简牍学进一步发展的新支点,以此建构和完善中国特色简牍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有助于推动我国历史学、考古学、简牍学的发展和多学科融合,同时也是不断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的实际举措。 简牍学是一门包括考古学、历史学、文献学等在内的综合性学科,涉及人文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的诸多方面,如古代语言文字、政治制度、经济生活、军事塞防、历史地理、民族关系、中西交流、精神信仰、文化典籍,等等。相关研究成果的及时公开发表,有助于我们加深和拓宽对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认识。
《甘肃简牍》第二辑由甘肃简牍博物馆和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本辑中刊载的论文以2021年8月7-8日在甘肃省兰州市举办的 首届简牍学与出土文献语言文字研究学术研讨会 参会代表所提交论文为主。此次会议主要以出土文献和简牍爲主要研究内容,大会发言和提交论文主要围绕语言文字研究展开,涉及简牍文献、甲骨金文和敦煌文书等材料。其中又以简牍学语言文字方面的论文为主,计26篇。在本辑中收录有本次会议的主要筹备人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洪帅副教授为 首届简牍学与出土文献语言文字研究学术研讨会 撰写的会议综述。
《秦简牍文字编》专收录先秦时期至秦代的竹筒或木牍文字,所使用材料以(前言)部分中归纳的秦简牍资料为准。 《秦简牍文字编》收录材料截止时间为2011年12月。 《秦简牍文字编》由正编、合文、附录三部分组成,并附(笔画检字表)和(释字辑要)。正编部分十四卷,收录已释或可以隶定的秦简牍文字。字头排列以大徐本(说文解字)为序,不见于(说文解字)的则附于相虑各部首之后,并在字头右上角标*号;巽醴字加【】表示:合文部分收录合书形式的字例,尚不能确释或难以隶定的字则收入附录。 每一字头下收录的字形,按照所属年代早晚的顺序排列。 本书收录的字形采用扫描录入,部分字形模糊的附以摹本。全书所收字形已经适当放缩处理,多非原大。
马承源主编的这本《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9》共收入竹书七篇:《成王为城濮之行(甲、乙本)》、《灵王遂申》、《陈公治兵》、《举治王天下(五篇)》、《邦人不称》、《史蒥问于夫子》及《卜书》。其中《成王为城濮之行》、《灵王遂申》、《陈公治兵》、《邦人不称》为有关楚史之佚文,《举治王天下(五篇)》和《史蒥问于夫子》则记述了古公、文王与太公望,齐吏之子史蒥与孔子分别就举贤用才、治国安邦等相关论题进行的问答。诸篇所记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或可与史籍互为参证,或可补史籍之阙,而《卜书》篇更是目前所发现的*早卜书。相信本册的出版,必将再次引起学界的普遍关注和热烈讨论。
《江陵凤凰山西汉简牍》收录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湖北江陵楚纪南城凤凰山汉墓出土的简牍,共634枚,分别出自六座汉墓,简牍内容主要涉及赋税、徭役、户籍、借贷、贸易等方面的经济文书,包括公文、账册、契约等,还有多份遣册,对研究西汉社会经济具有极高的价值。本书包括全部简牍的照片、摹本、释文和相关考古资料及研究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