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文化因素在人类进步中发挥的作用,受到了全球性的关注。 本书从文化与经济发展、文化与政治发展、文化与性别、文化与少数族裔、亚洲的危机和促进文化变革等多个维度入手探讨了文化问题。作者探讨了何种文化在何种程度上促进抑或阻碍了经济发展?文化与政治、文化与民主有什么样的关联性?文化是否有优劣之分,应该承认一种文化比另一种好,还是要尊重所有文化?文化在男女平等和少数族裔问题上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文化因素如何影响了全球经济运作模式?对于文化变革,我们应如何面对,持何种态度,采取什么样的策略?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帮助广大的党员干部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华文明与中国道路研究中心组织编写了《传承与发展——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一书。全书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从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五大突出特性、“两个结合”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系统把握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四个方面,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了较为全面系统深入的解读。说理
《文化和传播译丛 融合文化:新媒体和旧媒体的冲突地带》一书展现了一个崭新的领域:在这里新媒体和旧媒体相互碰撞、草根媒体和公司化大媒体相互交织、媒体制作人和媒体消费者的权力相互作用,所有这一切都是以、无法的方式进行的。 《文化和传播译丛 融合文化:新媒体和旧媒体的冲突地带》作者亨利 詹金斯是美国人敬重的媒体分析家之一,在新媒体迅猛发展的态势下潜心钻研正在以媒体融合形式发生的重要文化变迁。他把我们带入了《幸存者》节目拆穿者的秘密世界,那些狂热的互联网用户汇聚他们的智慧,以赶在节目播出和情节明朗之前去发掘节目的秘密。他让我们了解了那些自己撰写霍格沃兹魔法学校传说的《哈利 波特》年轻,以及华纳兄弟公司力图控制他们的特许系列产品的经理人员。他给我们展示了《帝国》是如何把跨媒体叙事推向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这一战略的实施,涉及文化旅游、文物、新闻出版、电影、广播电视、网络文化文艺等领域,涵盖宣传、网信、文旅、广电、文物等部门,是宣传文化战线“大会战”。本书作者是两办文件的主要起草者,为方便宣传文化系统干部深入浅出理解中央的战略决策和实施路径,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本书既在宏观上指出了数字化撬动的是生产,文化强国建设在数字化时代完全具备加速度条件,又详细阐述了文化数字化政策和实践的对接点和贯通渠道,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怎样落地落实;既从操作层面清晰阐明了发力供给侧,激活文化资源,又在微观上透彻指明了文化资源在数字化体系中如何进入生产、进入交易、进入消费,文化机构和公民个人在文化数据超市“开店”做交易,终实现资产化变现;既有制度层面的周密
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问题,是近代文学与现代文学共同关注的话题。近代文学作为中国文学古今转变的过渡阶段,它所要阐释的是古今、中西、雅俗三个维度的变化;现代文学承接近代文学,更多地着眼于文学的整体发展,以及各类文体形式的演进。现代中国文学发生期,由传统文学语言向现代文学语言过渡阶段所涉及的语言文字变革,以及传统文体在现代新质的楔入下所表现出的异于传统而又向现代演变的轨迹与逻辑,即现代中国文学语言的现代性进程。本书从文白转型的逻辑理路与实践路径、现代中国文学语言选择的主题变奏、代表学者的文学语言观与实践、文学语言本体研究与文体革新等角度,透视中国文学现代化进程,力图揭示出文学形式演进自身的特征和规律,为中国文学现代性研究增补一种可能的阐释方式。
本书由作者近年来的微博语录集结而成,基于对人生问题的思考、社会现象的观察,为现代人在追求自我价值服务社会和保持健康身心的道路上提供了一套智慧的心灵指南,是一本富含哲理又浅显易懂、文辞优美又短小精悍、图文并茂的心灵美文集。全书分为禅、语、心、灯四大章节:第一章 禅 ,以禅意生活引导人们在忙碌的日常中活出从容自在。从吃饭喝茶到休息睡眠,从自我修养到人际交往,在衣食住行各方面提供了智慧的人生观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第二章 语 ,涉及爱国、进取、幸福、取舍等人生的多个层面,为周旋于小我与大我、传统与创新之间的人们指点迷津,助力其化解累积的烦恼,积极奋进在每一个当下;第三章 心 ,融合东方心理学与中国传统文化智慧精髓,为情绪管理、自我调心、心念力量、心灵健康等涉及当代人心理问题的多个层面提供解决
伏羲原来是忍术和茶道的始祖、神农竟然变成雨神及温泉之神、关帝化身为佛教护法及海上保护者、钟馗则成了武士的时尚指标 渡海而来的中国神灵,在日本披上神道及民间习俗的外衣,成为日本文化及宗教系统的一部分。他们如何接受日本文化的洗礼?又怎样改变了当地文艺和民俗面貌?
本书紧扣新时代党的文化建设理论创新的重大命题,系统阐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篇章,整体把握中华文明的发展规律与突出特性,深刻揭示 第二个结合 的丰富内涵与重大价值,尝试探寻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未来路径,深入梳理中华民族文化根脉与传承之道,着重强调增强文明交流互鉴之世界意义,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动新时代文化建设和文化传承发展,具有较强的学术意义和参考价值。
本书阐释了中华文化精神对解决人类问题的当代价值与世界意义,提出了文创理念这一当代文化发展新观念,并基于该理念分析了中华文化的价值体系、精神品质的传播意义与转化可能,展示了中华文化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出现的创意传播实践与创新发展的路径,具体包括国潮文创、乡村文创、城市文创、数字文创与红色文创等内容,讨论了在当代国际传播与人类新文明建设中发挥中华文化创造力的的趋势与启示,体现了生生不息的中华文化创造力。
文治堂 丛书,本书为 文化十二讲 之一,丛书包括《中国书院十二讲》《中国运河十二讲》《中国古诗词十二讲》《江南文化十二讲》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智慧的结晶,丛书深入挖掘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代表,以通俗的文笔将其蕴含精神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培养读者增强文化认同和人文素养。本书选取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较有代表性的内容进行了深入浅出地论述和讲解。重点从思想、建造、器物、艺术四个方面,分十二讲:孔子、老子、韩非子,长城、兵马俑、造像,青铜器、瓷器、玉器,书法、水墨画、音乐,为读者阐释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本书内容全面、思想深刻。两位作者以批判性视角对数字人文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介绍,为读者了解数字人文的历史沿革、理论框架轮廓以及数字人文今后的发展前景提供了精当的论述。两位作者在写作时突出展现了数字人文的基本原理和理论,有意忽略对专业细节的描述,使得本书具有较强的可读性。两位作者通过对语言和论点的精心组织,引导读者参与到对数字人文基本原理的讨论中去,为不同教育背景的读者探索数字人文这一新兴领域提供了一份科学指南。 两位作者的辛勤劳动使我们对数字人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本书为多元化、批判性的数字人文学科提出了一个鼓舞人心的宣言,将是一本数字人文领域与社会学、信息科学、数字媒体等相关领域,以及人文学科领域的学生和研究人员必不可少的优秀读物。
山岳在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泰山 是在众山之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和职能。 汉学家沙畹从泰山入手,深入剖析了泰山在漫长的历史中受到尊奉的原因,以及泰山信仰内涵逐步变化与丰富的过程,从而探究中国上古时期的宇宙观和 祭祀。沙畹曾亲赴泰山实地考察,收集了大量碑铭与地方文献资料。他在书中 运用正史、碑刻、民间传说、民俗资料等多种史料,将中国传统名山纳入文化史、政治史和 史视角进行考察,创立了中国神圣空间研究的基本范式。
本书犹如一部简明乡村振兴百科,围绕中国 三农 问题的历史渊源、政策设计、经济理论、地方案例、国际比较等方面,以讲故事、摆事实、表争议的白描式手法,全景式展现了当下中国的乡村振兴图景。
关于康巴的研究可以正式命名为康巴学,本书是关于康巴学的研究成果,属于“康巴学史”或“康巴学发展史”。百年以来,在康巴学的学术演进史上,先后出现了四种范式的康巴学,它们分别是传教士的康巴学、经世者的康巴学、人类学的康巴学与历史学的康巴学。传教士的康巴学主要是外来传教士培植起来的。20世纪初期,他们中的一些人在传教的同时,以外来者的眼光观看康巴,开始写下了丰富多彩的以康巴作为主题的论著。中国本土的经世者就写出了康巴学史的第二个段落。经世者的康巴学既是中国本土知识分子开创的康巴学,同时也标志着康巴学第二种研究范式的形成。到了20世纪40年代,康巴学的发展与更新又获得了一个新的机遇:一批曾经留学欧美、受过专业训练的中国人类学家进入康巴地区,他们在康巴地区从事人类学考察,写下了若干康巴学论著
本书对列宁的文化理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着重从纵向维度和横向维度两个方面来探索列宁文化理论的具体内容,找出支撑列宁文化理论的内在骨骼,发掘出其中蕴含的基本原理。具体来讲,书稿从纵向历史演进的角度探寻了列宁文化理论的发展脉络,勾画以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文化理论的论述及其俄国历史文化传统为逻辑渊源的,阶段性与连续性相统一的发展轨迹。从横向内容发展的角度就列宁文化理论的本质、结构、原则、功能、地位和价值进行剖析和探讨,既提炼出那些至今仍有启迪作用的方法论原则和哲理,又突出强调该理论的主旨。按照这一研究思路,书稿主要从列宁文化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条件、发展历程、内容体系、历史地位及当代启示这五个方面对列宁文化理论进行系统梳理和全面挖掘。
蒋伯潜《文体论纂要》既汇集古今众说又有自己的裁断,堪称民国时期集大成的文体论著作。著者在评述前人分体得失的基础上,兼容新旧、沟通中西,将狭义的文章与文学并列,构建了包含古往今来中国文体全貌的新的分类系统,并折中群言、阐明体类,精要论述了各体之特征、源流、作法,书末还附论风格,力求具体。此书不仅有助于读者了解中国古今文体的概貌,也有利于其提升作文水平、 得体 表达。
本书从两个角度阐释了视觉技术和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建构之间的关系:一是,从 视觉技术形态 的演化路径入手,探讨印刷术、摄影、电影、电视、计算机、互联网等视觉媒介的技术力量在形塑当代中国文化生态中的作用;二是,从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脉络入手,探索视觉技术在当代中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同的发展阶段影响和形塑文化生态的理念、方法和路径。此外,本书从 技术 的角度对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古典文化、民间文化等重要文化形态的演化进行了针对性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了中国的电视时代、网络时代、数字时代的精神文化内涵。
《中国文化概要(第二版)》增补部分: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在当今计算机时代,更能深切理解到语言是思维运作的一套符号,从词法到句法,都是该民族设定的程序系统。在这个意义上看,说语言给思维制定了模具,并不为过。通过翻译转达的语意,仅具有一定的相对性。
数字时代已然开启,文化产业何去何从?技术升级带来产业变革与社会变革,又当如何应对?如何以新技术为抓手顺势而为?传统行业如何实现颠覆性创新?如何发展新业态和挖掘新蓝海?本书从数字技术对文化产业的显著影响出发,立足文化产业各门类的具体课题与典型案例,分析目前文化产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对未来趋势做出研判。
章 概念框架 第二章 重审高等教育哲学 第三章 提升系统质量 第四章 提升要素质量 第五章 推进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
本书是华南师范大学附属龙岗乐城小学六年来探索大单元问题化教学的阶段性成果,共分三部分:一是大单元问题化教学的内涵和基本结构,以及各要素实施的行动指南等;二是不同学科的大单元问题化教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案例和单课时教学设计案例;三是教师在探索大单元问题化教学过程中的体验感悟。书中具体可行的行动指南、丰富详实的实践案例和研究心得凝结了全体华附乐小人的智慧与创造,是在课堂上落实核心素养的鲜活 样例 ,适合于基础教育的管理者、教师以及从事学校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者阅读。
本书系统研究了中国的传统家训文化,提出家训文化是中华家文化的基础,以家训文化为基本内容的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挖掘和弘扬传统家训文化的时代价值。作者还深入研究了中国传统家训思想与教化特色,提出传统家训思想具有极其丰富的内蕴,包括修身观、齐家观、教子观、励志观、勉学观、处世观、为政观、养生观等。此外,作者还对中国传统家训教化原则和路径方法、传统社会家训家风与家族盛衰研究、传统家训文化的历史评价与价值传承、中国传统家训文化当代转型与新型家训文化建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