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中国文化之美,寻索华夏大地五千年美的历程。 对美的追求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中国文化之美,流淌在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艺术表现与日常生活中。本书由美在精神、美在艺境、美与生活三部分组成,选取引人驻足的13个坐标,图文并茂地呈现中华大地上镌刻的文化与大美。 中国之美,美在品格:国学、礼乐、辞章是绵延千年的底蕴。国学思想博大精深;"文质彬彬 是中国人所追求的君子修为;天人合一、中道之美是礼乐文化的核心;辞章在韵律、意象和情感上都营造出独特的审美体验。 中国之美,美在艺境:书法、丹青、纹饰、色彩是中国审美精神的具象呈现。书法是直指人心的艺术,在浓淡疏密的线条中展现出人格襟抱;丹青水墨呈现出形神兼备、平淡天真的意境追求;从故宫纹饰中,可领略文化的延续与承袭;从敦煌壁画中,可窥见独特的
该书是关于中国古代性文化的专著,在西方汉学界享有盛誉,从根本上影响和改变了西方世界对中国的了解。该书从社会史和文化史的角度研究中国古代性文化。分为四编,分别是“封建王国”“成长中的帝国”“帝国的全盛时期”“蒙古统治与明的复兴”。附录中引用了西方和印度研究密教的论著。作者高罗佩为荷兰外交家,著名汉学家。主要译者李零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胡峄阳文化研究》一书收集了自2011年以来,几所大学和峄阳文化研究人员撰写和已发表的研究成果。乡贤人物胡峄阳,精研《周易》,惮发理学,留下了十余部著作,被称之为“布衣学者”,他所著《竹庐家聒》一书,切入日用之实,教育子弟,浅显易懂,至今具有广泛影响,学者对该书关注尤多。胡峄阳在世时研究当地地理气象,以《易经》理论加以分析,得出“千难万难 不离崂山”的喻世明言,被民间所尊崇为偶像。2015年,胡峄阳传说列入重量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当今学者对这一现象加以研究,厘清了胡峄阳由一个教书先生升华为民众偶像的过程,分析了其中原委,对于人们认识胡峄阳,吸取其精华,具有重要意义。
西蒙·沙玛在这部开创性的杰作中探索了荷兰文化的神秘矛盾,这个国家从无到有发明了自己,达到了靠前的富裕程度,并生活在被幸福腐蚀的恐惧之中。借助大量历史文物、文献和精美的艺术作品,沙玛对17世纪这个匮乏之海的繁荣小岛做了全景式的文化解析,从血腥的起义到搁浅鲸鱼引发的不祥之兆,从对住宅的精良装修到对洁净的狂热崇拜,从对口腹之欲的贪婪到道德上的节制和反省,从勤俭持家的主妇到对郁金香的疯狂投机,从自我如何庆祝到如何被敌人诽谤,从对祖国对家庭的眷恋到对儿童的过度宠爱。在作者笔下,荷兰文化主要不是文学艺术成就,也不是一种固定的体制法则,而是在一种共同的历史经验中形成的共有的习惯和集体的记忆。
本书主要内容: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时代趋势,体现了世界范围内共同性和差异性不断增加的过程。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方略,就事关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明确了宏伟目标和科学方略,成为我国处理双边多边关系、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核心话语。在全球化进程中共同体的构建是一个系统的实践工程,其中,文化是构建共同体的重要领域、重要内容、重要资源和重要方式。
本书是一种文献性、资料性的年刊,收集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国内外有关妈祖文化的各种主要活动,分三个部分,一是学术与研究,内容有专著文集等;二是宫庙与祭祀,内容有春秋二祭、习俗活动宫庙修建等;三是文创与慈善,内容有媒体传播、图书影视等,比较全面地展现了妈祖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