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精神》以古今中外为参照,在历史的长河中对中国文化的品格、得失与论争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通俗又极专业的讲述,并阐明了中西方文化的异同。它深入浅出、言简意赅、简明系统地对中国文化精神突破性的概括,蕴含着历史的智慧与哲理的启迪,行文一气呵成,叙述引人入胜。本书是学习中华文化传统、理解中华精神品格*权威的*普及读物,它对中国人继承优良传统、创造未来新文化有巨大的现实作用。是值得每个中国人拥有的国民常识书。
本书有别于同类校史著作,采取以论代史叙述法,关注清华之所以为清华,即清华区别于别家高校的特点。 全书以清华的风格概括,从格局、格式、格调三个层面,介绍清华大学的办学特色与风格。上承梅贻琦的《大学一解》,接着往下讲,使 中西融汇、古今贯通、文理渗透 的百年清华风格的得抽象概念落到实处,通过众多教授、学者群像,学生的面面观和工字厅、荷塘、日晷、学斋等景观建筑上。 全书从110年历史出发,内外兼具地全方位介绍清华大学110年来办学育人的实践特色,包括清华的文化内涵、清华人的人文气质、人才培养方面的突出表现等,展现百余年来清华大学所形成的独具特色的 清华的风格 。
本书评述中医在现代化过程中的种种主张与反思,分析两者的异同,诘问诸如 中医学是整体观、西医学是还原论 、 中医辨证,西医辨病 等提法是否过于笼统及标签化,并提出具启发性的看法。本书探讨了核心的中医学概念,如 经络脏腑 、 五行学说 等。对于女口何将中医传统概念融会于现代医学以至通往未来,作者都有说服力的分析。
身为高中语文老师的王召强,近年来在校内校外带着一群学生整本整本地阅读经典,积累了一批老少咸宜的经典导读课。在新著《读书破内卷》中,王老师精心择取11种中外经典文学作品和学术著作,带着我们再次出发。小说、诗歌、散文,文学、历史,哲学、中西人文学科经典之作尽在网罗。深入浅出,穿梭于作家的时代与生活、思想与精神;旁征博引,从图书到影视,从传记到评论,打开多元的阅读格局。
这本书里,妹尾河童将自己永无止境的好奇心移向了厕所,于是有了对49位日本名人家里厕所的采访,对东西方厕所的历史演变也略有着墨。在这里,河童又一次展现了其不同寻常的魅力,不仅让一个常常被人忽略甚至羞于谈论的话题变得生动有趣,还让那些包括学者、艺术家、文化评论家、建筑师,还有棋手、投资家、企业家、探险家等各界名流在内的人们心甘情愿地将自己生活中*隐秘的角落、他们各自对厕所的理解乃至与之有关的种种怪癖一一昭示于人。厕所在被做了这一番窥视之后,或许已不再是一个用到时才会想起的隐秘之处,它可能还会使人想到健康、饮食、环境保护,以及厕所蕴含的除了其原初功用之外的诸多可能性。
本书对近现代中国学术的新门类如宗教、哲学、科学、心理学、史学、考古学、教育学、政治学、社会学、文学、艺术、音乐等作了简要的概评,既从中西比照的角度,指出了 中国重和合会通,西方重分别独立 这一中西学术乃至思想文化之根本区别;又将各现代学术还诸旧传统,指出其本属相通及互有得失处,使见出 中西新旧有其异,亦有其同,仍可会通求之 。
《文化拯救》分别讲述了从19世纪末叶到20世纪中叶十六位先贤(张之洞、严复、张元济、蔡元培、杜亚泉、沈心工、刘师培、陆费逵、陈独秀、胡适、任鸿隽、陈衡哲、林语堂、朱家骅、陈立夫、叶圣陶)编写教科书的往事。他们社会身份不同,政治倾向各异,都在教科书编写方面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历史印记。教科书是传播中国近现代文明的主要媒介,将中国近现代名人与教科书集中研究是一个崭新视角,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本书值得学界和大众关注。本书资料扎实,语言平实,叙事翔实,从中可以窥见近代中国经历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一个侧影。
《Lens 视觉003:不需要安全感就是自由》展现了一系列摄影家们对本土社会长达数十年的记录。 二战 后,面对战争废墟和被美国占领并改造的状况,新一代日本摄影家,不仅记录了这一进程,也探索了绝望与希望、传统与破坏、溃烂与重建这些复杂主题;而英国摄影家延续了英国国民性中的自嘲与黑色幽默,也延续了对公正、自由和改变的信仰,对改变世界 仍怀有一丝愚蠢的幻想 。 此外,本书还有一群 逃离城市 行动派的故事,以及一个关于父母间隐藏之爱的感人故事。 历史、制度、风景总在不断变迁,其中凝固的人性坚韧、乐观、反省和希望,依然能源源不断地带来温暖和力量。
本书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贯通、国内与国际相联系的多维视角,聚焦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五个关键问题,即如何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认识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如何理解坚定文化自信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如何传承和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理解加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在关联,展开具体论述和深入分析,旨在探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蕴含的道理学理哲理,从一些比较重要的侧面彰显新时代我国文化建设取得的显著成就和呈现出的新气象,进而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展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所肩负的使命和任务这一重大命题
《西方文化元典选读》由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教研室集体选编,欧震、范锐主编,为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必选课教材。该书选取了从古希腊的柏拉图到近代尼采的14位经典西方思想家的18篇文化经典选文,包括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尼采的《悲剧的诞生》等等。每篇选文均选自优秀译本,配以背景介绍、导读文字、思考题及延伸阅读推荐。本书在书末还提供了面向国内文科大学生的西方文化推荐阅读书目。
本系列丛书是作者在担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十年时间的工作经历、心得经验的总结, 经过梳理、总结形成了自己在文博专业的独特见解, 《博物馆的文化责任》是其中的一本, 该书收录了作者不同时期在不同场合的讲话以及和博物馆相关的提案, 内容涉及博物馆的社会责任、专业功能等。作者希望博物馆能够更多地参与到社会发展的进程之中, 更多地满足大众的需求, 充分发挥其作用。
西南联大的通识教育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一代学者,为他们所创造的成就奠定了深厚的基础。本套图书力图通过在西南联大担任过教授的15位大师的优质文章,从多个角度呈现西南联大通识课的面貌,并展现西南联大的学术风采,以及朱自清、冯友兰、陈寅恪等诸位大师的教学风格和人格修养。这些文章都是大师们在各自擅长领域所写下的,从中不但能看到大师们对于学问的认真,对于教育的坚持,还可以在这些文字后面看到大师们在时代剧变中始终屹立不倒的身影。 本书主题是“国学课”。书中收录了罗庸、汤用彤、冯友兰、闻一多、蒋梦麟等五位先生的文章。内容以“儒、释、道、法、名”五个方向,梳理国学的重要精神;第六章为蒋梦麟先生在昆明期间,有感于中西方文化碰撞,国家前途飘摇,写下的对国学和中华民族的思考。本书通过对国学知识的讲解
文化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就文化的概念而言,与其说它是一个抽象的名词集成,不如说它是一个活生生的动词呈现。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本书对中国人曾经经历的琴棋书画的文化生活和柴米油盐的生活的文化略作梳理。通过这种梳理,试图揭示一些文化的生活气息和生活的文化底蕴。
暂无内容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