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是研究明代著名哲学家王阳明哲学思想以及心学发展历程的重要资料。 传习 出自《论语》中的 传不习乎 一语。 《传习录》的内容生动而活泼,共分上中下三卷,上、下卷主要是王阳明与弟子、友人的论学问答,中卷主要是王阳明的论学书信。 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容易体会《传习录》思想的方式,就是用一种心灵的碰撞、一种情感的共鸣去阅读,去思考。这也是郦波教授之所以选择从评点入手,去走近这部伟大的心学经典的根本原因。 在郦波教授的引领下,读者跟随他的评点,仿佛穿越了时光隧道,置身阳明先生与弟子们其乐融融的课堂,在阳明先生与弟子们的问答思辨中,收获一种感悟,获取一份心得。
本书是英国文化研究的旗帜性学者斯图亚特 霍尔1983年在美国的演讲集,正是由于这一系列的演讲,此前并不为美国学界所熟悉的英国文化研究和霍尔本人于北美大陆声名雀起,其影响延伸至传媒研究、文学理论、电影研究、人类学及教育研究。这是一部来自文化研究中心的文化研究的理论史,从文化研究的形成、文化主义、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控制与霸权、文化、抵抗与战斗等角度全面梳理了文化研究的历史,堪称文化研究理论的里程碑式的总结与反思。
本书为葛兆光讲义系列之一,是《古代中国文化讲义》的重订增补本。本书凡十三讲,涉及汉字、婚礼丧仪、家族和社会、儒佛道、阴阳五行、民间信仰、传统的世界观等。本次重订,对内容进行了大量增补修订,增添相当数量的配图,还在每讲后面增加了阅读文献和参考论著,以供读者延伸阅读。本书为读者呈现出一幅生动的古代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地图,带领读者感受一个早已随着时间远去的“古代中国文化世界”,同时也为读者在记忆与现实、传统与现代、古代中国与现代中国之间架起理解的桥梁。
如何打造一本畅销书、一首流行歌曲或是一部电影大片? 为什么爆米花和可口可乐在电影行业里扮演的角色那么重要? 迪斯尼公司和默多克在中国失利之后,成功地打入印度市场了吗? 宝莱坞让非洲人着迷,巴西长篇电视连续剧牢牢抓住了俄罗斯人的心,他们究竟怎样做到如此效果的呢? 为什么瓦隆人要看译制片,而弗拉芒人要选择配有字幕的原声片呢? 为什么美国的娱乐模式取得了成功,而欧洲的模式却走向了衰退? 为什么穆斯林传媒界誓死捍卫的价值观,*终却与迪斯尼宣扬的价值观异曲同工而又不谋而合呢?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作者在五年的时间里,走访了全球三十个国家,在各大娱乐都会采访了一千两百余人,分析演员的演技和利益团体的生存之道,追踪五大洲内容产业的动向。从好莱坞到宝莱坞,从日本到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从半岛电视台位于
故宫院长说故宫,跟随老院长的文字与图片,用现代眼光重新审视故宫的前世今生。 故宫紫禁城构建之初,极其讲究对称,后廷的东西六宫*为严整 或许是出于规范皇帝与后妃关系的考虑。 但西太后慈禧打破了这种均衡:为了庆祝寿辰、听戏、 垂帘听政 ,太极殿与长春宫、储秀宫与翊坤宫被两两打通,西六宫就这么变成了 西四宫 。东六宫倒是不曾大动,直到末代皇太后隆裕在延禧宫中尝试建造西式水宫殿 水晶宫 ,总算让东六宫不至于 落后 太多。 西六宫有一桩逸事属于一颗苹果。末代皇帝溥仪在储秀宫中吃餐后水果时,被匆忙前来的内务府大臣告知《清室优待条件》将被废除,这颗刚被咬了一口的苹果就从惊慌的溥仪手中滚落在地,被半年后前来清点文物的俞平伯看到、记录下来 其时早已干枯。 紫禁城中的建筑或变或不变,历经六百年风霜刀兵的考验,它
《书籍的秩序/书史译丛》所收录的七篇文章目标不同,辖域有别,风格迥异,却都提出了同一个问题:左右书写之条件,决定传播之形式,给文本的意义建构强加上了种种限制,我们如何理解这些限制? 如此这般地提出问题,就把所有参与话语生产、传播和阐释的人都网罗进同一段□□。他们是作者、出版商、印刷商、书商、□□者、读者或观众。在这段□□中,他们各有各的位置,各有各的角色。于是乎,文本史、书籍史,乃至更广泛的交流形式史和文化实践史在《书籍的秩序/书史译丛》中相互发生联系,并因此让《书籍的秩序/书史译丛》获得了统一性。书中有两篇文章,一篇研究题献行为,一篇研究莫里哀的一部喜剧在宫中的节庆演出。两篇文章关注的都是在写作需要贵人赞助的时代书写与权力的关系。其关键处有二:一方面我们必须承认,当时的文
本书是作者20余年来从事中国非遗保护实践的理论研究成果。全书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概念、具体实践、存在问题及相关对策等进行了学术梳理和学理分析,全面介绍中国丰富而独特的非遗资源,深入阐述非遗保护的中国实践,系统总结非遗保护的中国经验,是了解中国非遗保护发展历程的重要著作。
收录张旭东自1988年以来的电影研究和批评文章。作者主要关注八十年代中后期开始崛起的 中国新电影 ,自这一时代,中国电影开始审视自身历史,盘点民族电影的文化资源,探索审美突破的策略,努力学习崭新的 现代世界电影语言 ,以此发出自己的声音并 走向世界 。 张旭东在书中主要以 第五代 电影为主要分析对象,对《红高粱》《孩子王》《秋菊打官司》《芙蓉镇》等名家名作,以及以贾樟柯代表的 第六代 导演作品的叙事解析和批评阐释,结合中国的社会历史语境,探讨历史如何在荧幕上再度呈现,第五、第六代导演在海外与在国内民族文化图景中的位置,以及电影现代主义在社会与意识变革舞台上的位置,等等。
河南胖东来商贸集团成立于1995年,从最初只有40平方米、4个员工的烟酒小店(望月楼胖子店),到如今拥有十几家店面、12000名员工、年营业额超过50亿的区域性零售龙头企业,它已成为许昌人的骄傲,甚而是河南人的骄傲。做商场超市,它挤倒了实力雄厚的本土品牌、声誉卓著的全国连锁品牌在该城市的商场,它使进军该地的世界零售巨头沃尔玛、家乐福延迟开业;做家电,它所在的城市见不到国美、苏宁的影子;做珠宝,其他珠宝店都开始瑟缩过冬。在零售这个充分竞争的行业,它每到一个城市都成为垄断者。《胖东来,你要怎么学?》是胖东来企业创始人于东来与其好友管理学家王慧中教授对谈中国零售业服务和管理创新。
本书是季进教授对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大家的访谈录结集,访谈对象包括宇文所安、夏志清、李欧梵、王德威、葛浩文、顾彬等学者。访谈内容既涉及学术,又时而穿插闲话,机警回答与琐碎闲话的背后,往往渗透着学者们深厚的学养,颇能予人以启发。作者以一种比较理性的立场来审视评价海外汉学,而不是一味地肯定或否定;既尊重文化差异和汉学家独有的文化视角,又以自觉的文化意识依托本土资源与之展开平等对话。这样的访谈以及相应的海外汉学研究,对于我们考察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思考中国文化的输出战略、建构中国文学的世界性维度都是极有意义和价值的。
本书精选了春秋时期十个有趣味、有争议的历史事件或人物,细致剖析传世文献和新出土文献的相关记载,在此基础上试图拂去蒙尘、穿透迷雾,逼近每个事件或人物的历史真相。通过“新读”这十个春秋史事件或人物,读者可以小见大地了解春秋时期诸侯国内政外交的全貌,深入细致地揣摩古今之间千丝万缕的关联,进而具体生动地体会“春秋”这个中华文明的轴心时代。
该书是关于中国古代性文化的专著,在西方汉学界享有盛誉,从根本上影响和改变了西方世界对中国的了解。该书从社会史和文化史的角度研究中国古代性文化。分为四编,分别是“封建王国”“成长中的帝国”“帝国的全盛时期”“蒙古统治与明的复兴”。附录中引用了西方和印度研究密教的论著。作者高罗佩为荷兰外交家,著名汉学家。主要译者李零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中华文化的根底在五经,礼乐文明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遗产。四书涵养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是平民百姓安身立命之本。诸子以及儒释道的争鸣,表现出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内在张力与融合取向。中华文化的核心问题是天人之际与性命之源。中华文化也是学习的文化,有深厚的“劝学”传统,人文教化、做人做事之道是文化传承的主要内容。中华文化不仅内涵丰富,而且在治世传统中形成了灿烂的制度文明。王道仁政是儒家的社会理想,也是现实批判的精神武器与终极目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我们在中外文化交流融合中的根基和发展的源泉。守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开放包容,并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应有之义。
为什么佛教宣扬报恩思想? 为什么佛教融合儒家思想? 为什么报恩同时在为己修福田? 为什么绘制劳度叉斗圣变? 为什么佛教经典为政治服务? 为什么制定戒律约束僧徒信众? 《解读敦煌 报恩父母经典故事》详细介绍敦煌经卷中的报恩经画卷,文字浅明易懂,深入浅出,配以精美的图片,是敦煌研究的上乘之作,可供敦煌研究者参考。
古希腊戏剧中的神话类型——酒神型与日神型被公认为西方文化体系里两个重要的文明类型和仪典范式。其中,酒神作为纯粹的西方仪典叙事范式,更是西方戏剧和西方文学的滥觞。在西方学术目前,悲剧被认为源于酒神仪式。《文学与仪式:酒神及其祭祀仪式的发生学原理/中国文学人类学原创书系》从人类学仪式理论的知识谱系、仪式的文学人类学解释、酒神祭仪的神话谱系、酒神的美学发生学原理及酒神的文学原型叙事等方面进行论述,对古希腊酒神与悲剧的原生性关联进行细致梳理,将酒神祭仪和酒神精神作为典型的文学叙事类型来阐释仪式的结构和功能。
本书是作者20余年来从事中国非遗保护实践的理论研究成果。全书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概念、具体实践、存在问题及相关对策等进行了学术梳理和学理分析,全面介绍中国丰富而独特的非遗资源,深入阐述非遗保护的中国实践,系统总结非遗保护的中国经验,是了解中国非遗保护发展历程的重要著作。
本书以天人视域下的中国哲学为开端,从形上学、知识论与逻辑学、政治学与伦理学四个向度深入讨论了中国哲学的经典命题与概念。作者在书中不仅介绍了中国哲学的起源、地域特点、范畴概念和思维特点,还辨析了中国哲学与经学、史学与文学艺术的关系。全书共分六章,第一章中国哲学综论;第二章以时间为纵向线索主要论述了先秦诸子、汉代哲学、魏晋玄学、佛教哲学、宋代理学、明清哲学的主要内容;第三、四、五、六章主要介绍了哲学领域内的形上本体论问题、逻辑学和知识论问题、政治哲学问题和伦理学问题。 全书引经据典,论述严谨,思辨性强,是作者对中国哲学深度思考研究的精华。本书大量使用中国古代哲学语词,行文时也多古语与现代汉语交叉使用的现象,具有较强的哲学意味。本书不仅适用于哲学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还是我国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