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和家教是密切相连、不可分割的,家风是耳濡目染式的家教,是家族成员在繁衍的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生活方式、处事精神;家教则是对家风的一种传承方式,是在家庭生活中对家庭成员涵养的日常教化。家风家教作为规范家庭道德、维护家庭秩序的伦理道德文化,其中涉及到忠君、修身、立志、报国、清廉、节俭、孝梯等各个方面,并潜移默化地存在于人们成长的每一个发展阶段。
本书是一部以阐释中华传统八德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主要内容的通俗理论读物。本书立足于历史传统,充分借鉴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深入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精髓,阐释了每个德目的来源、涵义和本质,以及与个人修养、社会和谐和国家治理的密切关系;同时又关注当前社会道德现象,落脚于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了古为今用。本书语言生动,行文活泼,深入浅出,使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接受传统道德的洗礼,实现道德修养的提升,对于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道德修养、坚定文化自信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现实针对性。
燕饮是宾主交接时z常见的活动,故本书可以视为《宾主》(《中华日常礼仪基础教程》第三册)一书的续篇。 人类首出庶物,面对饮食时,不仅不会像动物那样张牙舞爪地相向,反而会满面春风地相邀共享。这是人性之花,是先王教化之果。传统燕饮礼仪正是根于人性,而又涵养人性的。 商人酗酒,引发周人的警醒,因此自周文王开始就厉行酒戒。及至周人抚有天下,面对商人酗酒的不良风俗,必然要予以移易。这就是周公制礼作乐的社会背景。然而历代礼学家却无视这一点。可以说,中华礼仪自其奠立之日起,就与饮食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周公制礼,于礼仪中,寄寓戒酒的功能,为配合戒酒令,对 酒 (相当于酒精性饮料)、 饮 (相当于非酒精性饮料)进行区分,规定 醴 这种饮品属于 饮 的范畴,不属于 酒 。礼仪规定,日常人际往来,只可用醴,不可用
《中华食疗大全》力求将科学性与实用性合为一体,博采众长,广泛收集各种资料,分门别类,精选了一些古今益寿延年、防病治病的有效食疗方法,所选中药均为常用之品,加之通俗易懂的语言,制作起来简便易行,无论对专业医生还是平常百姓都是一部实用的食疗百科。《中华食疗大全》由李永来主编。
书稿为*共建项目的终成果。中国道德文化的发展历史,是一部社会政治化程度很高的历史,其积累丰厚的历史经验,具有正反两面的矛盾内容。以往的研究或描述,往往偏执一端,不能兼顾而客观、而全面。本书分理论研讨与现实调查两部分内容,前者以历史主义的学术原则为指导,选取中国道德文化中核心范畴:仁、义、信、忠、孝、智、耻、慈等进行概念梳理、历史沿革分析,并对其历史实践中的经验教训进行反思,着重研究其现代实践意义。本研究以理论研究与实践调查为基础,期待从理论上提炼出与当今社会相适应的、可以促进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道德文化之核心要义,揭示道德文化实践的规律,在此基础上探索新的道德文化推广模式。
编辑推荐 中华传统美德,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思想伦理道德为源头的,以其精华为中流的,以其丰富内涵为特色的道德规范。它是中国古代道德文明的精华,是中华民族品质、民族精神、民族气节、民族情感、民族礼仪中闪光的部分。 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由于类别繁多,干支旁系,没有统的固定的论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都中规中距,且成体系。 巨浪主板的《中华传统美德与当今传扬(大学生通识教育)》借鉴历代经典分类和表述,将中华传统美德归纳为十个方面一、仁爱慈孝,二、尚义忠勇,三、恭谦礼让;四、知耻明智;五、诚实守信,六、中和慎独,七、勤劳节俭,八、廉洁奉公,九、自强不息,十、厚德载物。 倡导继承传统美德,学习传统美德知识,履行传统美德行为,我们称为美德传扬。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精
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精神,伟 大的精神孕育伟大的力量。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必然会有符合其发展的特点、规律的航标。中华民族的复兴,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和谐世界 的营造,离不开精神的追求、精神的支撑和包括精神在内的动力源泉。《中华精神》讲述“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亘古不变的,一个是高悬在每个人头顶 上的日月星辰,一个是深藏在每个人心底的高贵信仰”。(萨特)愿我们彼此以积极的人生观,从容面对周遭一切,有敬畏心,有奋斗精神、谋事、干 活、为人,或兼济天下或独善其身,向幸福进发。
家训是我国家庭教育的重要方式,是历代治家的经验总结和智慧结晶,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代名人贤达、世家大族无不以家训的形式训诫子弟、垂饬子孙。训以治家、训以育人、训以养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作者从浩如烟海的古籍中爬梳,精选出具有福建特色、具有代表性的福建名人和家族的家训、族训汇编成《福建家训》,内容选自经典,丰富具体,或孝敬父母、尊长尚义,或重教谦逊、诚实守信,或和睦亲族、勤俭节约,或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等等等等,不一而足。《福建家训》分上下两篇,上篇除了原文,还配有译文与人物简介、家教故事等,下篇为原文选录。每篇家训、族训均注明出处与整理人。忠厚持家远,诗书继世长的优良家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对接,继往开来,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很有意
本书选了徐先生的六十一篇文章,其中,半数以上是怀人、忆旧和悼念之文;所忆所念的对象多数是徐先生的师友,个别未曾亲与过从的,徐先生也都从个人角度刻画印象和抒写感受,所以这些文章,读来篇篇都使人感到亲切有味,仿佛能触摸到具体。或者可以说,这里有一册一个个知识分子的肖像合集,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就从这册合集里透露出来了。 六十一篇文章编为七组,每组的标题是编者加的。组“历史的观察”,其中有两篇是为宋儒朱善画像。第二组“新潮涌起中的旧学”,前三篇分别忆念徐先生早岁在武汉求学时的三位老师,刘凤章、王季多和黄季刚。当时正值五四前后,新学思潮涌来之际,三位旧学先生力学敦行的风貌,在徐先生的笔下栩栩如生。另有一篇《五四运动的一个角落》,徐先生回忆了在武汉时受到五四运动影响的情况,写出了五四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予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仁爱·坚毅》是“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丛书”之一,由阎宝华、冯冀、陈金华编著。《仁爱·坚毅》所写的,都是我们民族光辉历程中的关于仁爱、坚毅的一部分优秀人物的故事。这些人和事,是我们中华民族美德的形象体现,千百年来感染、教育、鼓舞了无数的人。可以让小读者在阅读中悟出做人的道理,快些成长为国家的栋梁,成为民族精神的传人。
喻学忠编*的《中华喻氏家风家训赏析》主要赏析全国的喻氏族谱中反映的家风家训精华。由于全国喻氏的族谱数量众多,内容十分丰富,家训条目很多,本书将按内容将家训分为以下四大类进行编排:一是伦纪类,有尽孝悌、睦宗族、慎婚嫁等规定;二是公益类,有完国课、倡公益、护交通、行周助等要求;三是风纪类,有戒*奸淫、烟赌、盗窃等戒律;四是持身类,有读诗书、务正业、崇节俭、择交游、息争讼、戒暴戾等训诫。每一大类下面有若干篇,以篇名进行具体的排列。本书撰写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喻氏家风家训原文、字句翻译、赏析。其中,喻氏家风家训原文主要摘自全国各地喻氏族谱,主要按照内容进行归类排列组合,而非按某一地族谱的内容进行编排。如,《劝学篇》即将全国喻氏族谱中有关劝学的原文集中于此篇,每一节原文注明出自的族谱,再
《中华人文精神增订本》对中华人文文化进行了精辟的阐释。全书共分七章,主要内容包括:人文化成——文明之初的创造精神、究天人之际——天人关系的艰苦探索精神、和而不同——博采众家之长的文化会通精神等。 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孝是渗透、流动于中国社会风俗中广泛的内容之一。本书从多个方面讲述了社会风俗中的种种孝文化。在衣食住行中的养亲风俗中,作者结合古人实例,重点讲述了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孝敬长辈。在孝与人生礼俗中,作者还分别就婚姻、生育等礼俗中反映的孝意识进行了叙述。在丧葬风俗中的孝中,分别就丧葬仪式中反映出的孝文化进行了论述。在孝与祭祖风俗中古人慎终追远的祭祖行为中包含了对先人的无限缅怀和孝敬。
小品文历史源远流长,是中国文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晚明是小品文的集大成时期。本书选取了晚明54位作家的159篇小品文,按体裁分为论说、序跋、记传、书简、日记五类,加以简明诠释,以 使读者披卷无碍,问心有会 为务。书前有 叙例 一篇,陈说选本由来与体例,书后有 附录 二篇,汇录37位作家小传和采辑书目,以备读者检阅。新编本改繁体竖排为简体横排,对全书白文、引文做了核校,订正了注文讹误,增补了部分注释和作家小传,并在书前附 新编导言 一篇,以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和了解晚明时期的小品文。
本书选取数十种中国文字典籍,带领读者通过汉字的因果流转,来追溯中国文化精神的本源。作者一举囊括《诗》、《书》、《礼》、《易》、《春秋》、《左传》、《史记》、《汉书》等经典,从容游刃于中国千年历史长河中,将种种文字及其思想完美地糅合进一场场精彩的对话和争辩中,一气呵成,展现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哲理思考,为深入了解中国文化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趣味。
学术大师与书法名家倾情解读中华传统美德 由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共同编写的《中华传统美德壹百句》已由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总书记曾说:“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中国民族五千年文明孕育出的传统美德,滋养着我们的民族生生不息,并在新的时代走上复兴之路。中共十八大以后,“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呼声甚隆,中央高层以精神文化力量推动社会健康发展的决心已显露无疑。 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与传统的国家,优秀的传统文化滋养着中华文明走过了五千多年的历程,从未间断,它是中国民族精神的根基,也坚定了我们的民族走向未来的信心。中华传统美德培养的是身为一个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在当今的社会中,人们置身于物质和欲望的洪流中,常常迷失了自己,一些人为了金钱不择手段泯灭了良知;而也有一些人不
《爱国英杰》精选了近四百位深受人们尊崇的古今道德典范人物。其中既有人们所熟知的林则徐、邓世昌、丁汝昌等,也有邓稼先、李四光等当代科学家,亦有人们身边的普通人物。书中通过故事的形式,翔实记述了他们精忠报国、舍生取义、矢志图强、诚实守信、无私奉献、舍已为人、清正廉洁、执法如山、威武不屈、见义勇为等感人至深的光辉业绩和高尚情操。 《爱国英杰》图文并茂,语言简洁、通俗、流畅,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是集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普及中华传统美德的通俗性读物。
“文化”显然是现代人使用频率 的词汇之一。文化存在、作用于当下,却渊源于古代、历史。然而中华传统文化在五四运动以后颇不易谈。本书不再重复那些争论,独辟蹊径,由“人”的角度切入,就人的体气、饮食、男女、家庭、社会关系、天人关系、历史意识、思维模式、感性世界、德业担当、文化实践等各层面,说明古代文化在这些方面如何处理,其所形成之文化,在与世界其他文化的比较中,又显示了什么形态、有什么优缺点。对于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中出现的一些误解,则振本溯源,说明其致误之由来。对华夏文明在现代变迁后之再生的可能,也有一些期许。本次对全书进行了修订,校订了引文,增加了 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