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积十余年之功,对其家乡莆田孙村所作的研究内容包括通婚圈、俗“例”之变、灵力兴衰“共时态社区”中人鬼神之间的权力关系以及依托于乡土社会文化网络的“同乡同业”经济等。作者探寻微观历史中的细脉与秘径,从日常生活变迁和延续的角度来考察问题,以小见大,贴地入微。 本书内容生动,并且带有较重要的理论含义,包括对国家与社会、传统与现代/革命等二元对立框架的反思,以及对“权力的文化网络”、乡村“空心化”等被较普遍使用的概念的重新论证。
毛南族肥套是流行于广西毛南山乡、具有丰富艺术元素的综合性仪式,是毛南族传统的百科全书,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神人和融的仪式--毛南族肥套的生态观照》的作者吕瑞荣,借助于肥套的主要元素及其环境,运用生态批评的理论与方法,对其做了全面、深入而系统的研究;揭示了肥套的建构特点及艺术价值,探讨了肥套的孕育和发展图式,肥套与族内其他艺术形态、与其他民族艺术形态之间的影响与融合,肥套所体现出来的毛南族艺术的精神、理想和规律等,提出了保护肥套的理念与方法。
哈萨克族为跨国民族,在中国有140余万人,主要分布于新疆北部的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昌吉回族自治州(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哈密地区(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以及甘肃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等地。哈萨克族的祖先如塞人、乌孙、康居、奄蔡等,自古在巴尔喀什湖以南、阿尔泰山一带的草原地区逐水草而居,世代以游牧为生。15世纪哈萨克族正式形成。清朝末期,经过纷繁的历史活动,哈萨克族广泛分布于现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各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哈萨克族与其他兄弟民族共同迈入了新时代,其社会形态发生了很大变化。
居住用的房屋,作为人类生存、生活和发展的空间环境,值得大家注视和议论,因为安居乐业和健康吉祥都是人类永恒的追求。《房说:中国古代房屋吉凶新解》提出了房屋中涉及安居乐业和健康吉祥方面十个实质性课题,凭借作者在长期实践中发现“房屋病”的宝贵经验,进行深入的阐述,向人们揭示了被忽视多少世纪的建筑的科学属性,以维护人们在房屋中应该获得的权益,实现人居健康吉祥的夙愿。 《房说:中国古代房屋吉凶新解》深入浅出地议论了建筑中“以人为本”的一系列课题,对学习和研究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与环境等专业,从事房地产、建筑规划设计和装修等行业,以及关心和研究建筑人文、健康养生和房屋人权等领域的每一个人员及其家庭,均有参考价值。《房说:中国古代房屋吉凶新解》附有作者创作设计、享有国家专利权的“房
居住用的房屋,作为人类生存、生活和发展的空间环境,值得大家注视和议论,因为安居乐业和健康吉祥都是人类永恒的追求。本书提出了房屋中涉及安居乐业和健康吉祥方面十个实质性课题,凭借作者在长期实践中发现 “房屋病”的宝贵经验,进行深入的阐述,向人们揭示了被忽视多少世纪的建筑的科学属性,以维护人们在房屋中应该获得的权益,实现人居健康吉祥的夙愿。 本书深入浅出地议论了建筑中“以人为本”的一系列课题,对学习和研究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与环境等专业,从事房地产、建筑规划设计和装修等行业,以及关心和研究建筑人文、健康养生和房屋人权等领域的每一个人员及其家庭,均有参考价值。本书附有作者创作设计、享有国家专利权的“ 房屋定向仪”一套,供读者判测房屋吉凶方位时使用参考。
本书为民间信仰、教派形态与现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围绕民间信仰的现状与导向、民间教派的形态与现象、“新兴宗教”的现状与趋势、国外新兴膜拜团体等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本书可供社会学、历史学、政治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者和爱好者参考使用。
如何构建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中华文明,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历史责任。而其基石就是绵延几千年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与民族意识所融合的民俗。本书记叙了华夏五千年的禁忌,让你更好的理解中国文明的发展。
中国现代学术的总成绩,是清中叶乾嘉之后中国学术的又一个高峰。中国现代学人的学问结构,在西学的训练方面,无论汉宋儒还是清儒,都不能与之同年而语;而他们的国学根底,又为后来者难以望其项背。既贯通古今又会通中西,是20世纪人文大师的特点。 刘梦溪编著的《现代学人的信仰(精)》以王国维、陈寅恪、梁启超、吴宓、钱锺书、马一浮、章太炎、熊十力、冯友兰、蔡元培、傅斯年等现代学术人物的思想传论为中心,讲述他们的思想和故事、精神与信仰。文字典雅,笔墨含情。一卷在手,可窥得现代学术的无量藏。 中国现代学人的学术与创获、独标与秀出、谈吐与风致、精神与信仰,确有传之后世而不磨的典范意义。
《乌丙安民俗研究文集:中国民间信仰》提出了民间信仰和宗教的十大区别,揭示民间信仰那种几千年一贯制的自然状态、自发状态和世代因袭、缓慢前移的“冷文化”状态。突出强调了中国民间信仰的十大“没有”:一、民间信仰没有像宗教教会、教团那样固定的组织机构;二、民间信仰没有像宗教那样特定的至高无上的崇拜对象;三、民间信仰没有像宗教那样的创教祖师等权威;四、民间信仰没有形成任何宗派;五、民间信仰没有形成完整的、伦理的、哲学的体系;六、民间信仰没有像宗教那样有专司神职教职的执事人员队伍;七、民间信仰没有可遵守的像宗教那样的规约或戒律;八、民间信仰没有像宗教那样特定的法衣法器、仪仗仪礼;九、民间信仰没有像宗教那样进行活动的固定场所,如寺庙宫观和教堂;十、民间信仰者在日常生活中没有像宗教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