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仅五星
  • 1-30元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1-30元30-50元50-100元100~元以上
折扣力度:
0折以上3折-5折0折以上7折以上
筛选:
    • 徽州民间信仰
    •   ( 116 条评论 )
    • 张孝进赵懿梅张小明卞利 编 /2016-04-01/ 安徽大学出版社
    • 徽州传统社会中存在过的民间信仰活动有不少现在已消失殆尽,正是凭借这些乡土文献才得以确认。从研究方法上说,樊嘉禄、张孝进、赵懿梅、张小明、卞利编*的《徽州民间信仰(精)/徽学文库》是通过田野访查与乡土文献互补勾勒出徽州民间信仰全貌。本书共有五章,涉及自然崇拜、阴阳五行信仰、三教诸神和行业功能神崇拜、祖先崇拜、地方神崇拜以及巫术与禁忌等内容,既有汉民族民间信仰共性的内容,也有带有显*的徽州地方特色的内容。

    • ¥25 ¥52 折扣:4.8折
    • 贵州侗族民间信仰调查研究
    •   ( 75 条评论 )
    • 吴嵘 著 /2014-01-01/ 人民出版社
    • 民间信仰研究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加强民间信仰的学科建设,就要加强各个民族的民间信仰的调查研究。由于各民族的历史文化背景不同,其民间信仰的内容和形式有很大区别。侗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侗族民间信仰是中国民间信仰体系中的一部分。本书致力于丰富民间信仰的学科研究,以丰富的文献资料、广泛的研究内容,展示了贵州侗族的精神世界和宗教文化意蕴,并对侗族民间信仰的现代价值进行分析,提出了引导侗族民间信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措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 ¥25.2 ¥32 折扣:7.9折
    • 成吉思汗陵与祭祀
    •   ( 57 条评论 )
    • 旺楚格 编著 /2017-02-01/ 中州古籍出版社
    • 成吉思汗陵是成吉思汗的象征,是祭祀他的地方,其前身为八白宫,即祭祀成吉思汗及其眷属和圣物的八顶白色宫帐。抗战期间,为防止成吉思汗灵榇落入日本人之手,国民政府曾组织成吉思汗灵榇西迁。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成吉思汗灵榇回归故地,并由中央人民政府拨专款兴建成吉思汗陵园。 成吉思汗祭祀形式独特、内容丰富、内涵深刻,显示了蒙古民族传统的习俗、礼法、信仰、观念以及语言、文字、文化艺术等诸多方面的特点。

    • ¥17.5 ¥35 折扣:5折
    • 中国人的忌讳
    •   ( 54 条评论 )
    • 王强 著 /2014-03-01/ 中国和平出版社
    • 《中国人的忌讳》语言精练,提出问题精准,分析问题透彻,从多角度阐述了中国人的性格、心态、感情以及生活习惯等等。中国的平民百姓只所以要尽力远离那些“命大”于己的神圣的权威人体和不洁净的危险人体,当然是出于一种自我保护的目的。他们害怕那具有更强的神秘力量的人体通过接触、目视、语音的传导伤害了自己的身体,这是对自身以外人体的禁忌。除此之外,民间还相信,自己还需要对自己的人体采取一些禁忌行为,进一步确保自身人体的安全。《中国人的忌讳》主要是对中国人古今生存状态进行理性的分析、评价,此中作者的分析评价中肯善意,不乏精彩之笔,所以更适合普通读者阅读。

    • ¥19.5 ¥26 折扣:7.5折
    • 大美·中国红(明信片式图书,寄给朋友一抹中国红。)
    •   ( 65 条评论 )
    • 王可 著 /2014-04-01/ 东方出版社
    • 这套明信片式图书构思巧妙、极具创意,把色彩的文化融于一张张精美的卡片中,背面还有中英文对照的优雅文字解析。同时装帧设计独特新颖,磨圆角卡片式胶订的造型,也将会是一大亮点。细细品读,读者会发现隐藏在其中的无穷韵味。这其中都孕育着哪些文化知识。中国红,是一种鲜艳的颜色,象征着喜庆。自古以来,逢年过节、婚嫁喜事,从张灯结彩,服装用具,装饰配备,无不用大红的颜色来体现喜事的丰采,不仅表达了对节日的祝贺,内心的喜悦也从红红的喜气当中散发出来。这象征吉祥的红色,也绵延地传递了恒久的喜庆气息。本书介绍了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红印章、红色神兽--朱雀、红色婚礼、红对联、红绳、红脸和红马、红鞭炮 、红色食物 、红喜蛋 、红楼梦 、红头绳 、红孩儿、红色中国结 、红肚兜 、红墙 、红剪纸 、赤字 、红辣椒 、红

    • ¥15.6 ¥19.8 折扣:7.9折
    • 民间信仰口袋书系列·鬼
    •   ( 142 条评论 )
    • 徐华龙著 /2014-09-01/ 上海辞书出版社
    • 中国“鬼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至远古时代,由于对自然界和认得疾病、生死等缺乏科学的了解,使得人们感到在现实世界之外,还有一种看不见的、带来危害的群体在掌控着自己,于是便有了鬼的传说。许多古籍和历代笔记小说都记载了各种“鬼话”和鬼故事,民间传说中关于“鬼”的形象、故事、民俗更是不胜枚举,许多绘画、戏剧、电影中也都可以找到鬼的踪影。正确了解和看待鬼文化能更全面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而且对于传播科学,发展辩证唯物主义都有一定作用。本书旨在引导读者了解: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鬼,鬼文化是如何形成的,传说中有哪些鬼,鬼的形象是如何发展与变化等。

    • ¥23.7 ¥29 折扣:8.2折
    • 中国禁忌风俗
    •   ( 275 条评论 )
    • 任骋 著 /2013-07-01/ 河南文艺出版社
    • 禁忌讳莫如深,无所不在。人的身体发肤,言谈举止,婚丧嫁娶,衣食住行,无不受到它的制约,演变为千奇百怪的禁忌风俗。 有华人的地方就有禁忌风俗。但神秘的禁忌不是*的,有什么样的禁忌,就有相应的民间禳解的办法。居家过日子、走亲访友、外出旅游,你都可能需要了解当地的风俗人情,了解当地的禁忌,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这本书文字简洁生动,资料翔实,配有数十幅生动的民间图片,是一部实用、全面的民俗禁忌知识宝典。其中在饮食、育儿、妊娠、礼仪等禁忌中,有很多都源自人们长期生活经验的总结,至今仍有着很高的实用价值,值得我们遵守。 本书是作者在原版基础上的修订本,在两岸三地已经连续畅销20多年。

    • ¥15 ¥20 折扣:7.5折
    • 长江流域的婚丧礼俗
    •   ( 22 条评论 )
    • 顾久幸 编著 /2015-09-01/ 长江出版社
    • 《长江文明之旅》丛书分为《长江流域的名山奇峡》《长江流域的楼台亭榭》《长江流域的岁时节庆》《长江流域的饮食生活》《长江流域的名城古镇》等32册,着力把握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新特征,深入挖掘长江文化底蕴和特质,以求全面、系统地展示长江文明。全套书包括500多万字和上千幅图片,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可读性于一炉,雅俗共赏,适合全民阅读。走进长江文明馆,阅读“长江文明之旅丛书”,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画卷慢慢打开,一条浩浩大江的光阴故事鲜活呈现! 顾久幸主编的《长江流域的婚丧礼俗》为其中一册,介绍了长江流域的婚丧礼俗的有关知识。

    • ¥16.4 ¥29.8 折扣:5.5折
    • 中国寿文化——中国民间吉祥文化丛书
    •   ( 96 条评论 )
    • 殷伟殷斐然 著 /2005-02-01/ 云南人民出版社
    • 德国哲学人类学家米夏埃尔·兰德曼认为:“文化按定义是由人自身自由的首创性所创造的,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人赋予文化如此多的样式:一个民族不同于另一个民族,一个时代区别于另一个时代。但是,在创造文化的过程中,人创造了自己。”在所有文化现象中,祝福与祈祷所生成的文化景观,是我们常见于生活中用以区别一个民族与另一个民族的标志。比如中国人喜欢在春节的时候互相作辑道“恭喜发财”,而英美人则在元旦说“HAPPY NEW YEAR”。人与人的交往,除了那些实际的交流需要,有一种礼节几乎在所有的民族中都出现,那就是祝福。一般地说,祝福是人与人之间的事情,表达愿望,是美好的利他的;祈祷则是自己的事情,同时表达愿望,是为自己的(当然也为包括自己在内的集体)。不过通常在具体的利益上,祝与祈的内容却显得高度一致,以中国传

    • ¥22.5 ¥27.5 折扣:8.2折
    • 大家小书 艺术、神话与祭祀
    •   ( 886 条评论 )
    • 张光直著;刘静乌鲁木加甫译 /2017-03-01/ 北京出版社
    • 《艺术、神话与祭祀》是张光直先生诸多学术著作中的一本,也是作者自己*为喜爱的一本。该书以他1981至1982年在哈佛大学为非专业本科生所开设的一门课程的讲稿为基础,选编而成。该书写作目的: 其一,中国古代文明的性质和构成具有很强的政治倾向,本书将以此开辟出一个新的基础研究视角;其二,如果能突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古代文明的研究,至少对中国古代文明的研究,必将受益匪浅。 张光直先生以其独特的视角,重新审视历史文献和考古材料,通过对神话传说和历史事件、沟通天地的祭祀过程及手段、古代中国青铜器及其装饰艺术(主要是动物主题装饰艺术)的意义、古代文字的产生及表现形式等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回答了文明或王朝是如何在古代中国兴起的问题。

    • ¥22.1 ¥28 折扣:7.9折
    • 易经初解
    •   ( 548 条评论 )
    • 王子娇 /2019-01-01/ 漓江出版社
    • 作者从自身学习《易经》20多年的经验和心得出发,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深入浅出、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对《易经》进行了解读,揭示了蕴藏其中的人生哲理与处世智慧。除了对卦辞卦义的精到解读外,还有形象展示六十四卦每一卦卦象和卦义的诗画,读者可以据此对《易经》中的哲学和文化理念,有更直观的认识和了解,为之后深入研读打下基础。

    • ¥29 ¥45 折扣:6.4折
    • 民间信仰口袋书系列·精
    •   ( 207 条评论 )
    • 余红艳 著 /2014-08-01/ 上海辞书出版社
    • 《精》系《民间信仰口袋书系列》之一,全套为《鬼》《神》《仙》《妖》《怪》《精》。 本书从“精”之概念缘起、如何成“精”引入,分篇细谈蛇精、狐精、虎精、鼠精、鱼精、树精、花精,将中国文化中典型的“精”以动物精、植物精分类集结。传说中的“精”幻化成人形,或为祸害,或造福一方,归根到底都是源于人类自身的想象,充分投射了人类在精观念中的文化主导性。精彩纷呈的“精”故事背后,又爱又恨的情感纠结之间,流淌的是民间信仰、自然崇拜。

    • ¥22.9 ¥28 折扣:8.2折
    • 图说中国吉祥物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 7 条评论 )
    • 大乔 著 /2008-05-01/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吉利喜庆、安乐祥和,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强烈追求,由此也形成了五彩缤纷的吉祥物:朵朵青云是飞黄腾达、青云直上的象征,一柱怪石为长寿安康、永享天年的标志,瓜实瓜藤寄托着世代绵长、香火不绝的心愿,鹊鸣枝头“来报喜,不是来财就是来亲戚”…… 本书选取我国最有影响的吉祥物,分析了它们的渊源、特点、寓意,展示了它们在礼仪活动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表现。书中选配了大量精美插图,以便读者形象直观地理解每一种吉祥物的寓意和表现。 阅读本书,就如同走进了一个五彩斑斓、瑞气缭绕的世界,既有助于增加对传统民俗文化的了解,也有助于让源远流长的各类吉祥物融入现实,把我们的生活装点得吉利、祥和!

    • ¥22.2 ¥32.8 折扣:6.8折
    • 择吉(彩图版)——中国民俗文化
    •   ( 1 条评论 )
    • 朱鹰 主编 /2005-06-01/ 中国社会出版社
    • 择吉,古称“选择”,民间叫做“看日子”或“拣日子”。我国旧时非常流行。凡是祭祀祈福、赴任应试、婚姻丧葬、修房动土、捕鱼狩猎等都必须先择一个吉日,然后行之。 择吉有广义和狭义的不同,狭义的择吉是指以干支历法为基础附以其他术数,寻找吉日吉时的一种方法,民间称为“看日子”。 从广义上说,一切追求及选择吉祥信息的行为都是择吉,我们探讨的正是这种广义上的择吉。本书以大量生动、活泼、优美的文字,配以精美的图片、多角度向读者展现了民间老百姓日常生活中趋吉避凶的方法、礼仪、习俗等。 该书用通俗流畅的语言对人生方方面面的“择吉”做了介绍,故事性强,引人入胜。反映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 ¥17.3 ¥30 折扣:5.8折
    • 乱伦与禁忌
    •   ( 1 条评论 )
    • 楚云 著 /2002-05-01/ 上海文艺出版社
    • 为什么世界上所有现存文明都严禁乱伦?为什么乱伦神话在古代广泛流传而在今天却从语言中被过滤?乱伦婚姻是历史上曾有过的真实还是神话中的玄想?人类心灵深处是否真的存在一个无法抹去的“乱伦情结”?……作者坦言:“我写这本书,老实说主要出于对血缘婚姻和乱伦禁忌的好奇。”

    • ¥12.6 ¥15 折扣:8.4折
    • 民俗趣话:吉瑞中国节
    •   ( 6 条评论 )
    • 桑麻 编著 /2004-01-01/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 流传了五千年的农历正在逐渐走出大众生活。代代相传的习俗在淡化,祖辈们对自然的敬畏已然消失。我们在遗忘的同时也在失去,失去了那么多宝贵的应对造化的经验,以及生活的细节和情趣。原以为控制了自然和生活。其实它们正从我们身边离开。 不知道还能不能留住它们。更想留住千百年流传下来的历法和风俗。也许留下这些不会带给我们些许经济意义,但是如果忘记,是否就和传统有了割裂?而割裂了传统,文化的大树会枯萎。没有了文化的滋养,满世界都会浮躁不安。

    • ¥11.8 ¥20 折扣:5.9折
    • 中国人姓名的奥秘(一)
    •   ( 296 条评论 )
    • 王泉根 著 /2011-01-01/ 当代中国出版社
    • 姓氏不仅是表征每个人及其家族的符号,而且蕴藏和承载了不同家族起源和历史文化的悠远信息,每个人都应该了解一些这方面的知识。姓名学专家王泉根教授运用生动有趣的笔法,为读者讲解了中国姓氏的产生与演变,在历史上姓氏与贵贱、婚姻的关系,以及各种姓氏的文化内涵等。本书力求将知识与趣味相结合,带读者进行一次轻松的中华姓氏文化之旅。

    • ¥26.2 ¥35 折扣:7.5折
    • 新版“雅俗文化书系”:梦文化
    •   ( 75 条评论 )
    • 贡方舟 /2013-01-01/ 中国经济出版社
    • 梦从何来?《列子》中说“神遇为梦”,《荀子》中说“心卧为梦”,《黄帝内经》中说“凼病而梦”,西方人说“潜意识为梦”……概而言之,梦为心事,梦由心生。 梦是人人皆会面对的神秘现象,因此占梦之学应运而生,梦与占梦之学自古以来就用于神道设教,渗入王权、战争、宗教、文学、艺术,乃至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一处独特的景观。 《雅俗文化书系:梦文化(新版)》兼具知识性和趣味性,从探讨梦的起源及心理机制入手,对古代梦理论、占梦之学、梦的影响、逸闻趣事等方面做了钩沉考证,以飨读者。

    • ¥13.4 ¥28 折扣:4.8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