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版画:神州版画博物馆藏品集.7》由四川省美术家协会等编
《中国近现代版画:神州版画博物馆藏品集.7》由四川省美术家协会等编
作为18世纪时期法国博物学家,布封耗费40年时间完成了36卷的巨制《自然史》,对后世影响深远。正是在他的主导下,在其合作者E.L.多邦东和M.多邦东的协助下,由同时代法国著名的雕版绘画师弗郎索瓦-尼古拉·马蒂内完成了1008幅精致的雕版手绘插图。这套18世纪的鸟类图鉴丛书,自1765年陆续问世以来,距今已有二百五十余年的历史。 这1008幅手绘图包含973幅鸟类插图,35幅其他动物插图(28种昆虫、3种两栖和爬行类动物图和4种珊瑚图);其中包括1228只鸟、24只金龟子、23只蛾、61只蝶、1只变色龙、1只海王星苔虫、3只负子蟾、1只飞蜥、5只天牛、2只螳螂和4丛珊瑚。 其中有些鸟类,如马岛蓝鸠、马斯卡林鹦鹉、卡罗莱纳长尾鹦鹉、塞内加尔长尾蜂虎、留尼汪红鹀、大海雀等早已绝迹;而像法国小鸨、阿波罗绢蝶、白鹈鹕等在有些地区以及灭绝。因此,这些插图更显
黄小明著的《黄小明木雕艺术(精)/中国国家博物馆名家艺术系列丛书》以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展览“黄小明木雕艺术展”为底本编辑而成。 黄小明是东阳木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东阳木雕在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靠前批重量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该书精选黄小明的木雕作品100件套,作品包括获得首届艾琳靠前工艺精品奖金奖的《乾隆宝座》,跟随“神舟十号”上天的木雕插屏《吉庆平安》,杭州峰会主会场屏风《忆江南》等,充分反映了黄小明先生在木雕艺术创作上的杰出成就和对国家以及地方文化艺术事业的突出贡献。
中国水印木刻的历史源远流长,在1949年后伴随着中国艺术教育的发展,水印木刻从民间机构逐渐转入学院教育领域,在中国水印木刻界民间力量和学院力量互相转换、相互补给,形成了水印木刻领域两股强大的力量,这种民间力量和学院力量的转换又包含了文化传统的演变发展。《2021国际水印木刻版画邀请展作品集》是2021国际水印木刻邀请展的配套作品合集,该展览共邀请到56位国内版画艺术家以及32位国外版画艺术家,展出作品近百件。书中所收录的水印木刻版画作品在构图、技法、形式、题材上都有鲜明的风格特点。
徽州砖雕装饰运用的重点在房屋大门的门罩。门罩精美者多以一色的清水砖来打造墙面,所有制作与用料都很考究。专门烧制的青砖经刨、磨加工为细匀的清水砖,用来上下分层、叠砖对缝砌筑墙面部分,使横竖缝隙交错,格式如韵律般和谐,工艺已臻完美。这种“嵌缝砌合法”工艺相当讲究,也很费工,在当时堪称摆阔。砖雕门罩通常选择手艺娴熟的泥水匠、雕花匠共同起建,或做成高大挺拔、雄伟壮观的大开八字墙的牌坊式门楼,或做成醒目端庄、玲珑别致的各种样式的门楣式门罩。总之,徽州砖雕门罩造型优美,形制多样,雕刻精美,风格典雅,保存完好,数量也不少。徽州明清民间建筑群俨然一座砖雕荟萃的艺术宝库,砖雕门罩就是这艺术宝库中一枝独秀的奇葩,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意蕴和艺术内涵,因此成为本册砖雕艺术作品图片的重点,也是文字叙述
木雕花板简称“花板”, 具有丰富繁多的功能种类、装饰风格和深邃的文化内涵,它们被用在生活环境和道具的不同位置,成为反映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国南方木雕花板(全5册)》分为《广东木雕花板》《福建木雕花板》《湖南木雕花板》《江西木雕花板》《浙江木雕花板》5册,每个地域选用100多幅精美的作品来介绍各地木雕花板的精湛技艺、主要流派特点和主要装饰题材与主题。书中将500余幅精美的图片展示给读者,让读者真正感受到中国民间木雕花板的精湛技艺和风采,每幅图片附有较详细的文字介绍,使本书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与实用价值。
大足石刻,是今重庆市大足区境内摩崖造像的总称。大足石刻现存雕像5万余尊,铭文10万余字。造像始建于初唐,历经唐末、五代,盛极于两宋,题材以佛教造像为主,兼具道教和儒家造像,被列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多达75处,是中国石窟艺术历史记录后一座丰碑。其中,北山、宝顶山、南山、石篆山、石门山这“五山”摩崖造像,以规模宏大、雕刻精美、题材多样、内涵丰富和保存完好而闻名于世,集中体现了大足石刻的基本特色和历史、科学、艺术价值。1999年,因“大足石刻美术价值之高,风格和题材之多样化,代表了中国石刻艺术的优选水平”等标准,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本书精选大足石刻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造像179幅,集中体现了大足石刻的艺术、历史、科学等价值,让读者对大足石刻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海岱地区古代石刻,在中国文化史、艺术 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秦汉碑刻一半收藏在山东,北魏云峰群刻全国 ,佛教摩崖刻经规模宏大,举世无双。随着民族文化复兴战略的逐步实施,这批令人瞩目的文化遗产, 需要综合地介绍给广大民众,以强化全社会文化的精萃化意识。顾亚龙主编的《海岱石华(山东秦汉魏石刻书法艺术)(精)》综合介绍海岱地区古代石刻精品。
阿鸽是我国当代画坛一位杰出的女版画家,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彝族女艺术家,是少数民族艺术家的优秀代表。她孜孜不倦辛勤耕耘艺坛半个多世纪,硕果累累,蜚声中外。 本画册首次全面、完整地收录了阿鸽各个时期、各种风格的作品、访谈文章,梳理了她的“艺术年表”,同时还收录了多位著名美术家、学者和朋友们的文章和对获奖作品的点评,他们精彩的点评和专业的阐述,让读者更为深入地、系统地了解一个艺术家的成长过程和画作的内涵,更是一种美的享受。
木雕花板简称“花板”, 具有丰富繁多的功能种类、装饰风格和深邃的文化内涵,它们被用在生活环境和道具的不同位置,成为反映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国南方木雕花板(全5册)》分为《广东木雕花板》《福建木雕花板》《湖南木雕花板》《江西木雕花板》《浙江木雕花板》5册,每个地域选用100多幅精美的作品来介绍各地木雕花板的精湛技艺、主要流派特点和主要装饰题材与主题。书中将500余幅精美的图片展示给读者,让读者真正感受到中国民间木雕花板的精湛技艺和风采,每幅图片附有较详细的文字介绍,使本书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与实用价值。
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因产于天津杨柳青镇而得名。它兴于明朝末年(约公元1607年公元1644年),清朝中期(约公元1763年―公元1820年)呈现繁荣之势,以木版套印与手绘结合的工艺特点传承至今已历400多年。 刘建超主编的《杨柳青木版年画》集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博物馆馆藏精华,依照题材展现藏画五大类,共228幅。其中很多藏品为初次公开亮相。本书亦是自博物馆建馆以来抢先发售多方面、全景观地深入梳理馆藏年画珍品,对年画的名称、年代、题材详鞠细究,将杨柳青年画的历史脉络清晰呈现。这本包括丰富插图的画册,旨在向广大艺术爱好者、收藏者完整地呈现历代杨柳青艺人所创造的美轮美奂的年画藏品。希望本书的出版将进一步丰富人类艺术文明的宝库,并藉此激发靠前外读者探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埃舍尔是著名的荷兰版画艺术家,他创作的许多作品都是“无人能够企及的传世佳作”。埃舍尔在世界艺术中占有独一无二的位置,他的作品无法归属于任何一家流派。很多艺术家被埃舍尔的版画成就所激励,甚至产生了一个可以命名为“埃舍尔主义者”的流派。但人们对埃舍尔的研究往往各取所需,对埃舍尔的误解也十分常见。单纯从科学、心理学或者美学的角度,都无法对他的作品作出公正的评价。本书基于最可信的第一手资料,以250幅精美插图,对埃舍尔各个时期、各种类型的代表作品进行了系统评述,并介绍了埃舍尔的生平,讨论了他的独特个性,详细刻画了埃舍尔艺术创作的演变过程,从而全面展示了一位独一无二的天才的艺术灵感、执着追求和卓越成就。
本书为“山西国宝精华”系列之九原岗北朝墓葬壁画,“山西国宝精华”系列是以单页形式,一页呈现一座塑像或一个局部壁画。九原岗墓葬现存壁画达200平方米,墓道东西两壁发现的狩猎图达70平方米,是中国境内发现的面积优选的北朝墓葬狩猎图。墓道北壁上的壁画表现的建筑使用了斜栱,还使用了双柱式斗栱,对于中国建筑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书从中精选了40余幅保存相对完整,艺术价值、文物价值高的高清图片,单页出版,具有较高的鉴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徽州砖雕装饰运用的重点在房屋大门的门罩。门罩精美者多以一色的清水砖来打造墙面,所有制作与用料都很考究。专门烧制的青砖经刨、磨加工为细匀的清水砖,用来上下分层、叠砖对缝砌筑墙面部分,使横竖缝隙交错,格式如韵律般和谐,工艺已臻完美。这种“嵌缝砌合法”工艺相当讲究,也很费工,在当时堪称摆阔。砖雕门罩通常选择手艺娴熟的泥水匠、雕花匠共同起建,或做成高大挺拔、雄伟壮观的大开八字墙的牌坊式门楼,或做成醒目端庄、玲珑别致的各种样式的门楣式门罩。总之,徽州砖雕门罩造型优美,形制多样,雕刻精美,风格典雅,保存完好,数量也不少。徽州明清民间建筑群俨然一座砖雕荟萃的艺术宝库,砖雕门罩就是这艺术宝库中一枝独秀的奇葩,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意蕴和艺术内涵,因此成为本册砖雕艺术作品图片的重点,也是文字叙述
新中国建立以后,各大专业院校逐渐建立起版画专业,将铜版、石版、丝网版画等多种版画形式纳入教学体系中,版画的创作形式和语言表达方式也丰富起来,其间黑龙江北大荒版画、江苏水印版画、四川黑白木刻、云南少量套色木刻影响尤为深远。而从20世纪80年代到2009年,连续举办的“中国铜版、石版、丝网版画作品展”(简称“三版展”)更是整体提升了中国当代版画的面貌。再加上新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靠前交流,如今的中国版画家们已不仅仅满足于题材上的创新与技术上的追赶,更试图建立中国版画界自己的平台和话语权——从官方背景的“观澜靠前版画展”到今年即将举办的“虚苑靠前版画展”,从中国美术学院举办的“IMPACT靠前版画会议”到中央美术学院举办的“首届靠前版画系主任论坛”,其间当代中国的版画作品无论是在创作语言还是版种形式
周亮主编的这本《三晋石刻大全(朔州市平鲁区卷)(精)》由朔州市平鲁区现存石刻与佚失石刻两部分组成,共收录辽、金、明、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及时代不详的碑文229篇。其中,收录现存石刻碑文206篇,收录佚失石刻碑文23篇。这些石刻真实地反映出了平鲁逾千年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具有历史研究价值。
版画是视觉艺术的一个重要门类,西方艺术目前的历代大师都曾热衷于版画创作。本书由世界知名艺术博物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授权出版中文版,堪称国内梳理西方版画艺术发展的著作。本书初次全面探索了版画在15世纪末和16世纪初在欧洲的起源和传播。开篇详细介绍了蚀刻艺术的创作技法和材料使用,并清晰描述了蚀刻艺术的创作过程,接着对其起源进行了深入研究,继而探索了荷兰、德国、意大利和法国的艺术家是如何发展蚀刻艺术,以及蚀刻艺术是如何成为版画创作中通用且持久的形式之一,并在欧洲传播开来。书中收录了260余幅精美版画作品,介绍了蚀刻艺术早期先行者中的那些伟大艺术家的版画创作,如丢勒、帕尔米贾尼诺、老勃鲁盖尔等。书中展示了他们那些与油画相比别具美感和价值的知名版画作品,讲解了这些艺术家如何为后来的伦勃朗
《雨良雕塑艺术》由陈雨良著
大足石刻,是今重庆市大足区境内摩崖造像的总称。大足石刻现存雕像5万余尊,铭文10万余字。造像始建于初唐,历经唐末、五代,盛极于两宋,题材以佛教造像为主,兼具道教和儒家造像,被列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多达75处,是中国石窟艺术历史记录后一座丰碑。其中,北山、宝顶山、南山、石篆山、石门山这“五山”摩崖造像,以规模宏大、雕刻精美、题材多样、内涵丰富和保存完好而闻名于世,集中体现了大足石刻的基本特色和历史、科学、艺术价值。1999年,因“大足石刻美术价值之高,风格和题材之多样化,代表了中国石刻艺术的优选水平”等标准,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本书精选大足石刻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造像179幅,集中体现了大足石刻的艺术、历史、科学等价值,让读者对大足石刻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高继平、李玉明、王雅安等编纂《三晋石刻大全·吕梁市柳林县卷》作为抢救文物、挖掘文化、繁荣旅游文化产业、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建设工程。三年中,我们披星戴月、跋山涉水,行程万里;经受寒暑,污尘沾衣,深入200多个村庄,进行拉网式搜碑。又经一年多的时间,抄写勘校、断句标点,查阅资料、考证评介,分类编排,最终通编成册。整个搜碑编纂过程中,大家通力合作,...显示全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