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是人类生活的基本要素,也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标志,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它除了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也能反映一定时期的精神文化。服饰文化更是人类物质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出现、延续和演变,直接反映了国家、地区和各个民族的社会制度、经济水平、宗教信仰、道德风尚及生活习俗,在文化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是举世闻名的“衣冠王国”,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留下了丰富的服饰史料。《中国古代服饰辞典》作者按照朝代对古代服饰进行梳理,并按照朝代收录词条,配以适当的图片,每个朝代前对该朝代的服饰特色进行总结。书稿总体上看形式新颖,内容丰富,恰当的图片使得书稿形象活泼,也方便了读者理解词典内容。
本书精选沈从文文物研究文章33篇,分门别类地介绍了中国古代的丝绸锦缎、织染刺绣、图案花边、服饰配饰,极致展现沈从文笔下的古衣之美! 全书包含217张全彩文物高清图,带我们鉴赏江陵楚墓、长沙汉墓、安阳殷墟等地的出土文物,认识蜀锦、清花锦、织金锦、云锦,了解织染和刺绣工艺,欣赏《红楼梦》中的衣物,看遍从战国到清朝中国古代服饰的特点 沈从文非常注重文物结合文献的研究方法,严谨考据、温情叙述。翻开本书,看懂古代人如何穿衣打扮!
应景服饰文化以农耕生活为基础,四季景物变化为环境参照,天人合一哲学思想为指导,通过簪戴鲜花、装饰节物进行情景设定,描画出自然万物的轮回往复,构建出生动和谐、时节有序、内外融合的社会物质与人文生活景象,诠释了中华民族的浪漫情怀和文化想象力,彰显了中国古人器以载道的造物思想和审美理想,展现了中国古人精湛的手工技艺和纯熟的制物技巧,体现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乐观向上、主动进取的民族精神。
汉服,顾名思义,是汉民族的民族服饰。追溯汉服的历史,可以从黄帝垂衣裳而治天下开始,止于剃发易服。在中华文化绵延发展的 脚步中,汉族服饰文化作为文明与礼仪的代表部分蓬勃发展,形成了一个庞大驳杂而又绚丽多彩文化体系,它所代表的汉文化礼仪以及汉文化审美,深深的影响着整个华夏民族,以及周边的民族与地区。本汉服按照服饰发展以及服制传承的角度,可分为周制、晋制、隋与唐制、宋制、明制五大系列。各个系列中,不同朝代、不同地域、不同阶层,在着装上都会有所差异,因为本书并非完全的考古人服饰之法的研究型书籍,因此就不做完全的举例描述。本书中主要介绍不同服制与相关朝代中,汉服正式场合的典型礼服和较为典型的常服,为大家就现代语境下,在不同场合穿着不同朝代服饰应该如何穿搭,提供指导,让喜欢汉服的朋友,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而揖让进退之间、衣冠带履之上最能见出礼仪,所以又称衣冠上国。因有服章、礼仪, 华章曰华,大国曰夏 ,中国又称华夏。凡此种种,都说明衣冠带履是中华文明的基本特质。早在先秦时期,衣冠就已成为区分族群的一个基本特征。同时,在早期与域外诸族的接触过程中,这一基本特征得到强化并已对外施加影响。虽然影响并不是单向的,但在古代,中国服饰的对外影响是主要的。这种影响又主要发生在隋唐及元明时期。仅就东亚而言,日本的和服虽然与中国古代服饰相去甚远,但其发展的初始阶段,曾受到中国隋唐服饰的强烈影响;韩国的韩服与中国元明服饰具有较高的相似度,也表现出元明时期两国关系的深刻印记。那么,中国古代服饰的对外影响,在东亚各国服饰的历史与现实中有没有具体的体现呢?本书立足中国古代服饰,基于文
服饰史,即文化史。《诗经》中的美人姿色、女服用色和用料反映了先秦女子服饰的清纯、质朴,楚汉女子服饰中宽衣大袖和繁复华美的绣纹体现了时代特有的浪漫,六朝女子服饰中的裲裆衫、五兵佩透出飒爽戎装风采,隋唐女子 高腰掩乳 、身披帔帛、脚踩重台履从画中走下来,宋朝女子服饰在简约淡泊中透出内敛的奢华富贵,辽金元代女子服饰佛妆和高丽风体现的文化交流,明清之际女子头戴皮毛 卧兔儿 、领口处钮扣透出的低调奢华 这些个案研究,从独特的视角和繁复的细节出发,探索服饰和物质文化的关联。
旗袍,有着高挺有型的立领和斜开的门襟,讲究的盘扣将立领和门襟的两侧完美闭合,形成一种独特的精气神。旗袍,有着圆润柔和的轮廓和线条,将人体曲线的曼妙敲到好处地展现出来,既有浪漫的情致,又不失优雅端庄的气韵。行走间,轻盈摇曳的下摆,忽隐忽现的风情,赋予了旗袍一种难以抗拒的魔力。 旗袍独特的轮廓里,蕴藏着中国传统服饰和西方传统服饰两股灵魂,传统中不失现代感的样式,浪漫中又平添端庄大气的风韵,是中国手工艺人智慧里别致的灵感,也是中国服饰文化中极为惊艳的一抹亮色,更是中西服饰文化完美融合的产物。
旗袍,每个人都可以穿,但是穿出来的品位大不一样。本书从范元芳女士对于旗袍服饰的理解,以及她穿旗袍的 四个专门定制 ,来诠释旗袍之美,从而说明旗袍应有的文化定位。本书共分四章来讲述了范元芳女士与旗袍结缘的神奇的一生第一章:香港中环 游走 的珠光宝气;第二章: 顽固 地活在老上海的潜规则中;第三章:用四个 专门定制 来诠释旗袍之美;第四章:名媛老旗袍的大本营 元芳阁 。 本书附有大量优美的旗袍照片,以期对那些喜欢穿旗袍,但对穿旗袍的高标准或 潜规则 尚缺乏了解的朋友,带来些许启示。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传统文化踏上复兴之路。在其中,汉服运动既是当之无愧的先驱者,又是*韧性的实践者,而且以其*宣示性的行动符码,创造了*可读性的历史记录。本书作者杨娜是汉服运动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汉服归来》就是她对自己亲身经历的汉服运动的观察、记录与思考。透过这本书,可以看到十几年来围绕汉服展开的思考、行动与纷争,看到在这背后隐藏的激情、理念、利益以及由此而来的冲突,看到传统文化的顽强生命力和推陈出新的巨大潜力。期待这本书不仅是以往汉服历史的见证,还将推动汉服运动更上层楼。
19世纪末,法国汉学家首次提出: 丝路有海陆两道 , 海上丝绸之路 进入国际学者的视野,在20世纪晚期, 海上丝绸之路 的研究再次被热议,并成为显学。在中国,2000年广东学者率先启动了 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 专题研究,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 一带一路 战略构想,这一跨越时空和地域的理论,使中国在这一话题上首次掌握了主动性,而这一学术研究也提升至国家战略的高度。大多数学者专家关注海上丝绸之路政治、经济、历史等宏观问题,构成这些宏观大世界的确实是 衣、食、住、行 这些微小而鲜活的生活分子,本书从 衣 ??服装这个贴近生活视角出发,聚焦 ??、娘惹 这一土生华人族群,研究海上丝绸之路上中国文化的传播影响、历史发展以及现状,为对世界讲好 中国故事 做扎实的研究。 第一模块(第一、二章):从实地考察入手,以史为纲目,跨学科互
中华之美 丛书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主题,择取其中15个专题分别加以介绍。这15个专题,包括以思想、智慧、艺术为主的 无形遗产 ,以工艺、器物为主的 有形遗产 ,以衣食住行乐为主的 民俗生活 ,它们精心构架,有机结合,勾勒出中国文化的一个总体面貌,并反映出 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 。 中国人习惯把日常生活概括为 衣食住行 ,服饰排在了*位,可见它在生活中的重要位置。在这个历史悠久的衣冠大国,从古至今,伴随着民族间的相互融合和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服饰的样式和穿着习俗始终在不断演变。几乎从服饰出现的那天起,人们的社会身份、生活习俗、审美情趣,以及种种文化观念就已融入其中了。服饰的面貌是社会历史风貌*直观、写实的反映,从这个意义上说,服饰的历史也是一部生动的文明发展史。 In the Chinese way of d
唐代是一个高度国际化的朝代,首都长安是当时世界上人口多的城市,它通过丝绸之路与中亚和中东的重要市场及繁荣的文化相连。 在本书中,作者陈步云揭示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唐代时尚体系,他以考古资料 绘画、雕塑和丝绸制品,以及年鉴、诗歌、税务文件、经济论文和法律文书的记录为依据,审视唐朝的时尚风格。《唐风拂槛》为美国社会科学研究委员会(SSRC)和富布赖特奖学金研究资助项目成果,李鸿宾、李志生、瓦莱丽 斯蒂尔、乔吉奥 列略等相关领域知名学者,《哈佛亚洲研究》《中国史学刊》等权威学术期刊推荐阅读。
近百年的中国历史只是中华五千年历史长河中的一叶扁舟,但是却承载了*跌宕起伏的记忆。社会的变革带来了时尚上的变迁,时尚的变迁也反映了社会的现实。清末,传统服饰的时尚陪葬了王朝的崩塌;民国,十里洋场上的时髦摇曳在霓虹灯下,却也只是孤岛里海市蜃楼般的繁华梦;新中国的号角,让朴素的时尚观成了社会的主旋律;改革开放后,时尚欲望随着社会飞速的发展而迅速膨胀,终于,世界大同,国际化的时尚彻底融入到了我们的生活。 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源自这短暂历史中的惊鸿一瞥,有趣的人、有趣的事,无须再精雕细琢,便可以触动每一颗热爱海派时尚繁华梦的心。
《旗装奕服:满族服饰艺术》作者走访了7省9市6个自治县,20座博物馆,收集1500多幅图像资料,精心绘制图例,以严谨的科学态度获取手宝贵资料并加以整理和研究,为本学科和其他学科研究满族服饰和探寻中国民族服饰发展变迁规律,提供了宝贵的文字资料和详实的图片。
《清代服饰制度与传世实物考》是国内首次专题研究海内外民间遗存的清代服饰系统性实物资料工程。分为女装卷和男装卷,共计100万字,1000余张实物图片。收录清代民间遗存男女各类服饰实物445件,极具史料价值。所有实物收藏并研究历时40年,主要来自两个渠道:一是海外回流;二是国内各地民间收藏。书中以清代典章为依据,与相应传世实物相比照,完整、系统的整理和研究了清代皇族以及各级职官穿用的制服。结合当时政治和社会体系,客观解读了阶级地位和制服之间的关系。同时,以代表性实物为研究样本,举例解析不同款式和纹样所适应的穿着场合和礼仪级别,系统地梳理了清各朝代的服饰工艺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