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画 中有话:敦煌石窟百讲》由敦煌研究院主编,资深讲解员执笔,以敦煌的 画 为载体,以北凉至元代15个历史时期为章节,以100节妙趣横生的敦煌石窟艺术课为主题,系统讲述敦煌莫高窟一千六百余年的建筑、雕塑、壁画。 一篇篇生动活泼的文字,娓娓讲述敦煌壁画中定格的精彩瞬间,分享富有启示又给人以希望的壁画故事,向读者展现古人独具匠心的艺术创造和宏大沧桑的历史变迁;超百幅美轮美奂的图片,带领读者深度巡游莫高窟经典石窟,感受敦煌文化艺术跨越千年的生命力。
《 画 中有话:敦煌石窟百讲》由敦煌研究院主编,以敦煌的 画 为载体,以北凉至元代10个历史时期为章节,以100节妙趣横生的敦煌石窟艺术课为主题,系统讲述敦煌莫高窟一千六百余年的建筑、雕塑、壁画。 一篇篇生动活泼的文字,娓娓讲述敦煌壁画中定格的精彩瞬间,分享富有启示又给人以希望的壁画故事,向读者展现古人独具匠心的艺术创造和宏大沧桑的历史变迁;超百幅美轮美奂的图片,带领读者深度巡游莫高窟经典石窟,感受敦煌文化艺术跨越千年的生命力。
《稀见明代戏曲丛刊》是全国高校古委会资助项目,并获得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资助。由北京大学廖可斌教授主编,点校整理者均为古代戏曲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丛刊共8册,456万字,收录《六十种曲》《盛明杂剧》《孤本元明杂剧》《古本戏曲丛刊》等大型曲籍以外的稀见明代戏曲79种,以及230种明代戏曲的佚曲,是对明代戏曲文献的又一次大规模搜集整理。其中有三分之一的剧本是海内孤本或某种版本的仅存存本,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和学术价值。其中的部分作品,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有助于我们认识明代特别是中晚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思想观念,也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认识明代特别是中晚明戏曲体制形式的发展变化。
作者基于贵州本土文化建设,对阳明文献进行收集整理与研究。该书的整体框架主要由以下几个板块构成:*部分,编者序言及点校说明。包括对阳明及其文化的整体介绍,阳明在贵州的活动情况及贵州在阳明学上的重要推动作用,介绍施邦曜生平活动及其《阳明先生集要》的文献价值,梳理了《集要》的主要三个刻本,即明崇祯八年刻本、清乾隆五十二年浙江杭州济美堂刻本、清光绪四年贵州黔南刻本,考证了黔南刻本的版刻源流。第二部分,黔南本《阳明先生集要》主体,也即本书正文部分,包括崇祯本、乾隆本、黔南本序,《年谱》,《理学编》四卷,《经济编》七卷,《文章编》四卷。第三部分,本书规范字、繁体字、异体字对照表。该书不仅对黔南本《阳明先生集要》进行特征分析,进行真伪、谬误、源流和形成时间的考订、校勘和编纂,且为阳明文化在
中国是历有 诗的国度 之称。《中国诗学》是一套百科全书式的著述。 《中国诗学(第1卷)》主要介绍中国诗歌产生以来至近代两千多年的发展史略。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诗学》是一套全面、系统介绍中国古典诗歌知识的百科全书式著述。全书共分二十六部分,基本按历史顺序叙述,凡是中国诗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历程或流变,例如《诗经》 诗史的发轫、正始之音与太康风流、盛唐诗风、江西诗派及其影响、明诗坛的复古思朝、从诗界革命到现光体、南社与革命诗人等等,皆作了客观、公允的介绍。全书内容丰富,脉络清晰,整个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活动及理论探索都得到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反映。 《中国诗学(第2卷)》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人物传略。收录中国诗学发展史上的代表人物二百多位,如屈原、陶渊明等,分别介绍了他们的生平、诗
历代文人墨客玩味和吟咏百花,弄出许多花 与人的趣闻轶事来,老百姓根据社会风俗与岁时花信 的自然规律,按每年十二个月造就出十二个月不同风 姿神韵的花神来,正所谓“日日有花开,月月有花神 ”了。花神各有千秋,故事曲折离奇,具有代表性和 说服力,结合了花的动人芳姿,花神的形象与花合二 为一,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根深蒂固的印象,构筑了一 个关于花神的梦幻天地。
麦积山,地处天水市的麦积区麦积山乡南侧,是西秦岭山脉小陇山中的一座孤峰。麦积山石窟为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中国石窟艺术:麦积山》主要以摄影图片为主线来介绍麦积山的几个重要的石窟,其中附上释文。《中国石窟艺术:麦积山》提供了大量的麦积山石窟造像艺术与建筑等方面的实物照片资料,造像以泥塑见长。从麦积山各时代造像可窥见当时艺匠们突破佛教的清规戒律,以艺术的夸张、想象、概括、提炼而创作出来的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人物形象。真正如实地表现了南北朝后期的审美情趣,在石窟艺术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天文年历的主要内容包括太阳表、月亮表、大行星表、天象及日月食等,可供一般天文和测量人员使用,大地测量、航海、航空等工作部门用的历书可以采用基本数据编算。
《成都藏扇》一书集成都市各国有文物收藏单位藏扇之精品,精选了从明代董其昌、陈继儒至近现代余中英、张大千的扇面精品,具有较强的知识性、欣赏性和资料性,是成都市全国靠前次可移动文物普查的阶段性工作成果,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在中国,吉祥图案一直伴随在人们身边,它穿过历史的长河,承载着节庆和喜悦,成为代代相传的守护符。尽管时代不同,但人们追求幸福、祈盼平安的良好愿望是不会改变的。正因为人们有着渴望美好生活、向往美好未来的期盼,因此,人们将身边的花、鸟、虫、鱼等赋予了象征含义,龙、凤、麒麟被作为瑞兽创造了出来,守护着我们的生活。更因为人们对幸福的祈求,于是又有了福、禄、寿星等与我们相伴。 在这些吉祥图案中,有用图形组成的,有用文字组成的,也有用文字和图形组合在一起的,装饰上大部分是 图必有意,意必吉祥 的形式,既注重形式美,也注重意义美。
本书是一部与藏传佛教萨迦派有关的瑜伽修行的图释著作。以喜佛三十二妙用定为主要内容,增补了上乐轮、大轮金刚、吉祥呀曼荅葛、集密、无量寿佛五种究竟定修行法。每种修行法均以绘图表现,辅以汉藏两种文字对照说明,全共有119张绘图。这些瑜伽修行的密法至今仍在藏区萨迦派中流传。本书由故宫出版社出版,故宫博物院资料信息中心提供图片,采用原图、原色高清晰度等比精缩印制,层次丰富、细节清晰,力求原汁原味再现真迹之神韵。 藏传佛教的东传从唐代已经开始了,但真正得到官方,尤其是宫廷支持,还是从西夏时期开始的。也正是自西夏开始,许多的藏传佛教密教经典翻译为汉文。元代,藏传佛教大行其道,成为皇权的保护伞和皇室上下礼拜的对象,大量的密教经典在皇族的支持下翻译刊印、流通使用。明代,许多藏传佛教高僧奉诏来
气势磅礴的水墨写意,古朴典雅的民间器乐,光辉璀璨的金银器,庄重大气的青铜器,弥足珍贵的古代钱币、紫砂壶,特点鲜明的传统家具与民族服饰,焚香一炉、清茶一盏更是逍遥自得……五千年古老的华夏民族传统文化中*有代表性和富有独特内涵的历经千百年而源远流长的文化遗产一一国粹艺术,乃原汁原味的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瑰宝,是绵延五千年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结晶和智慧的体现。 如今,人类文明跨人了一个全新的时空。不管是否愿意,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乃至每一个人都被这个时空一网打尽;无论是否承认,每一种文化传统,每一种文化元素,甚至每一种文化基因都面临着决定性的选择。 全书通过生动精炼的文字,精美的艺术图片,立体凸显中华民族五千年艺术的非凡成果。向国人全面展现国粹艺术悠久亘长的发
《敦煌丝绸艺术全集:法藏卷(法文版)》是继2007年发行的《敦煌丝绸艺术全集(英藏卷)》后该系列的第二部图书,经过中、法双方近三年的研究和整理后问世。全书收录了法国吉美博物馆、法国国家图书馆等收藏的200多件敦煌纺织品文物,并对150件文物进行详细分析和解读。其中179件来自吉美博物馆,39件来自法国国家图书馆,首次完整刊布了法国人保罗·伯希和在1909年探险所得的敦煌纺织品,其中包括大量从未发表过和新近修复的纺织品,同时也汇集了纺织品领域杰出专家和伯希和收藏品研究者对敦煌发现的绘画、佛幡和经帙的研究成果。
《中国传世明帖精赏:颜勤礼碑》四面环刻,存书三面。碑阳十九行,碑阴二十行,行三十八字。左侧五行,行三十七字。右侧上半宋人刻『忽惊列岫晓来逼,朔雪洗尽烟岚昏』十四字,下刻民国宋伯鲁题跋。现存西安碑林。此碑为颜真卿晚年所书,高古苍劲,端庄雄伟,笔画位置经营疏密得当,具有一种大气磅礴之势,炉火纯青的颜书风格,在此碑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为『颜体』楷书艺术的*之作。
《中国纹样图典(套装共3册)》中全面和系统地反映了我国历代装饰纹样中各种动物题材和植物题材纹样的基本面貌,纵向展示了各种题材纹样从古至今的发展演变脉络。涉及的工艺载体几乎涵盖了传统工艺美术领域的全部门类和应用范畴,题材品种之全面、内容之丰富,容量之广泛,在近60年来的纹样类图集出版物中比较少见。读者根据研究和设计需要, 按图索骥 ,可以很快在书中查找到需要的题材图案。
《中国传拓技艺图典(精)》内容介绍:传拓亦称椎拓,是中国特有的保存文献的传统方法,就是用纸、墨和传拓工具从金石器物上捶印其文字和图画的技法。对石刻文献的复制需要刺激了传拓技术的产生,在纸张的普及和质量提高、墨的广泛使用等物质条件齐备的前提下.受玺印和封泥使用方法的启发,传拓技术应运而生。传拓始于何时,迄今尚无定论。唐代石刻文献中有对“打本”的记载,诗歌中也有对传拓技法的形象描写,可知传拓到了唐代已经非常成熟和普及。存世唐拓本均为擦拓。宋代拓本在墨色上已有“乌金”、“蝉翼”之分,并出现了扑拓的上墨技法。到了明代,传拓的对象扩大,传拓用纸也有所发展。清代嘉庆、道光年间出现了青铜器的全形拓法.是传拓技艺发展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