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画 中有话:敦煌石窟百讲》由敦煌研究院主编,资深讲解员执笔,以敦煌的 画 为载体,以北凉至元代15个历史时期为章节,以100节妙趣横生的敦煌石窟艺术课为主题,系统讲述敦煌莫高窟一千六百余年的建筑、雕塑、壁画。 一篇篇生动活泼的文字,娓娓讲述敦煌壁画中定格的精彩瞬间,分享富有启示又给人以希望的壁画故事,向读者展现古人独具匠心的艺术创造和宏大沧桑的历史变迁;超百幅美轮美奂的图片,带领读者深度巡游莫高窟经典石窟,感受敦煌文化艺术跨越千年的生命力。
《 画 中有话:敦煌石窟百讲》由敦煌研究院主编,以敦煌的 画 为载体,以北凉至元代10个历史时期为章节,以100节妙趣横生的敦煌石窟艺术课为主题,系统讲述敦煌莫高窟一千六百余年的建筑、雕塑、壁画。 一篇篇生动活泼的文字,娓娓讲述敦煌壁画中定格的精彩瞬间,分享富有启示又给人以希望的壁画故事,向读者展现古人独具匠心的艺术创造和宏大沧桑的历史变迁;超百幅美轮美奂的图片,带领读者深度巡游莫高窟经典石窟,感受敦煌文化艺术跨越千年的生命力。
《稀见明代戏曲丛刊》是全国高校古委会资助项目,并获得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资助。由北京大学廖可斌教授主编,点校整理者均为古代戏曲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丛刊共8册,456万字,收录《六十种曲》《盛明杂剧》《孤本元明杂剧》《古本戏曲丛刊》等大型曲籍以外的稀见明代戏曲79种,以及230种明代戏曲的佚曲,是对明代戏曲文献的又一次大规模搜集整理。其中有三分之一的剧本是海内孤本或某种版本的仅存存本,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和学术价值。其中的部分作品,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有助于我们认识明代特别是中晚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思想观念,也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认识明代特别是中晚明戏曲体制形式的发展变化。
作者基于贵州本土文化建设,对阳明文献进行收集整理与研究。该书的整体框架主要由以下几个板块构成:*部分,编者序言及点校说明。包括对阳明及其文化的整体介绍,阳明在贵州的活动情况及贵州在阳明学上的重要推动作用,介绍施邦曜生平活动及其《阳明先生集要》的文献价值,梳理了《集要》的主要三个刻本,即明崇祯八年刻本、清乾隆五十二年浙江杭州济美堂刻本、清光绪四年贵州黔南刻本,考证了黔南刻本的版刻源流。第二部分,黔南本《阳明先生集要》主体,也即本书正文部分,包括崇祯本、乾隆本、黔南本序,《年谱》,《理学编》四卷,《经济编》七卷,《文章编》四卷。第三部分,本书规范字、繁体字、异体字对照表。该书不仅对黔南本《阳明先生集要》进行特征分析,进行真伪、谬误、源流和形成时间的考订、校勘和编纂,且为阳明文化在
中国是历有 诗的国度 之称。《中国诗学》是一套百科全书式的著述。 《中国诗学(第1卷)》主要介绍中国诗歌产生以来至近代两千多年的发展史略。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诗学》是一套全面、系统介绍中国古典诗歌知识的百科全书式著述。全书共分二十六部分,基本按历史顺序叙述,凡是中国诗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历程或流变,例如《诗经》 诗史的发轫、正始之音与太康风流、盛唐诗风、江西诗派及其影响、明诗坛的复古思朝、从诗界革命到现光体、南社与革命诗人等等,皆作了客观、公允的介绍。全书内容丰富,脉络清晰,整个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活动及理论探索都得到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反映。 《中国诗学(第2卷)》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人物传略。收录中国诗学发展史上的代表人物二百多位,如屈原、陶渊明等,分别介绍了他们的生平、诗
本书汇聚清代康雍乾三位帝王御笔抄写的佛经,即康熙皇帝御书《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雍正皇帝御书《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和乾隆皇帝御书《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本书由故宫出版社出版,故宫博物院资料信息中心提供图片,采用原图、原色高清晰度等比精缩印制,层次丰富、细节清晰,力求原汁原味再现真迹之神韵。 以虔诚的清静心抄写佛经,称为抄经或者写经,被佛教僧众和修行者视为必修的修持行门之一。皇帝御笔写经乃是稀有之物,数百年来一直深藏宫中,鲜为人知,在故宫博物院藏品之中占有非常特殊的地位,且书品精良,装潢考究,书写材料独特,是清宫留存于世的珍贵文化遗产。 明清时期,写经、刻经较为普及,从皇宫大内到寻常百姓家,都有不同品相的写经传世。研习佛学,通过抄写经文,可以启迪智慧,净化心灵,清代康
本书是一部与藏传佛教萨迦派有关的瑜伽修行的图释著作。以喜佛三十二妙用定为主要内容,增补了上乐轮、大轮金刚、吉祥呀曼荅葛、集密、无量寿佛五种究竟定修行法。每种修行法均以绘图表现,辅以汉藏两种文字对照说明,全共有119张绘图。这些瑜伽修行的密法至今仍在藏区萨迦派中流传。本书由故宫出版社出版,故宫博物院资料信息中心提供图片,采用原图、原色高清晰度等比精缩印制,层次丰富、细节清晰,力求原汁原味再现真迹之神韵。 藏传佛教的东传从唐代已经开始了,但真正得到官方,尤其是宫廷支持,还是从西夏时期开始的。也正是自西夏开始,许多的藏传佛教密教经典翻译为汉文。元代,藏传佛教大行其道,成为皇权的保护伞和皇室上下礼拜的对象,大量的密教经典在皇族的支持下翻译刊印、流通使用。明代,许多藏传佛教高僧奉诏来
《中国纹样图典(套装共3册)》中全面和系统地反映了我国历代装饰纹样中各种动物题材和植物题材纹样的基本面貌,纵向展示了各种题材纹样从古至今的发展演变脉络。涉及的工艺载体几乎涵盖了传统工艺美术领域的全部门类和应用范畴,题材品种之全面、内容之丰富,容量之广泛,在近60年来的纹样类图集出版物中比较少见。读者根据研究和设计需要, 按图索骥 ,可以很快在书中查找到需要的题材图案。
《中国历代乐书要籍精诠》为我国靠前部具通史性质的提要类音乐文献工具书,是以《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书》所收经史子集四部乐类著作,以及其他乐论、琴论、曲论和所录乐事较有价值的笔记小说等为条目的编选、撰写对象。《中国历代乐书要籍精诠》以“精诠”而非一般的“提要”篇幅来撰写条目,除了对历代乐书的版本源流、作者生平、基本内容、认识成果和评价等方面的内容有较多的介绍,其撰写主要建立在对相关文献的专题研究基础上,并要求有较为深入且集中的阐发。《中国历代乐书要籍精诠》的正文部分包括110个“精诠”类条目,其内容涵盖历代,每个辞条平均2,000多字。书后所附“提要”类条目(宋-清),计61条,每个辞条平均500多字,是对正文内容的补充,以便读者对历代乐书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并作为日后再作“精诠”的选择范围与
“混元三教九流图”中,外围的“大圆”包裹内部“三教”(中圆)与“九流”(小圆),用意明显。 准确地说,大圆应称作“混元图”,表示一种终极性或本根性的旨归。 从宇宙论上说,“大圆”寓意宇宙大化原始返终,周流六虚,而三教九流,诸子百家均为此大化中之“沧海一粟”,同源异流。 三教九流从特定角度、层面展示了这一流转过程,而其本源则浑然一体,圆融无二。 中间的圆圈应称作“三教混元图”,其外围巧妙地与一位憨态可掬、慈眉善目的长者融为一体,造化天成。 从正面看,长者秃顶、须髯,是佛祖类人物,代表释家。 若稍换角度,遮住画像右面,则左面就是头挽高髻的老子侧面像,代表道教(家); 遮住左面,右面则是头戴儒巾的孔子侧面像,代表儒教(家)。 三教圣人的区分仅以简单的“头饰物”(准确地说,佛教人物并无“头饰物”),而
《山海经》是我国上古文化的珍品,是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绝响,它开启了中国以图文叙事的先河。全书总三万一千言,记载邦国、山川、人物、人神畏兽过一千四百条。书中奇谲多姿的图绘,堪称中国人童年的梦,是我们理解《山海经》这一奇书的无尚金钥。《山海经》图绘,以各种人神畏兽为主,它们的奇异多变、斗战精神,历代文士歌咏不绝,它们的形神意态,历代画手多有摩绘。因各人理解相异,每种人神畏兽,都有多种面目。著名剪纸艺术家于平、任凭夫妇,二十年来,致力于《山海经》研究和其中动物神怪的剪纸创制,他们长年摩意《山海经》文旨,体会历代画手对《山海经》精神的领略,先后创作三百二十幅剪纸作品。对于《山海经》而言,这种大规模的剪纸创制,既是全新的、空前的艺术形式,也是中国人以剪纸艺术对《山海经》这部古老
本书主要是为整理我国古代的手工纸(古纸),所做的一项普及性的工作。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沿承至今,大约已有五千年的历史。但是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手工纸,随着时光的流逝,已经过去了两千多年。直到现在对她的了解者越来越少了,也没有引起社会应有的关注。保护民族遗产和传统文化,就是守护中国人民的悠久历史和美好家园。本书分八章,章概述,第二章汉晋南北朝时期的古纸,第三章隋唐五代时期的古纸,第四章宋元时期的古纸,第五章明清时期的古纸,第六章传统手工纸,第七章手抄加工纸,第八章手工纸制品。全书共介绍各地古纸和纸品102种,插图219幅,它们与古代造纸、印刷、书画、文物、民俗文化等,都有密切的关系。读者对象:教育、文物、考古、民俗、造纸、印刷、旅游等领域的工
贺朝善编写的《中国信俗剪纸大赛获奖作品集(精)》收录“中国四花剪纸大赛“中来自全国各地700多名民间剪纸艺术家的一千余件作品,堪称规模宏大。《中国信俗剪纸大赛获奖作品集(精)》收集的获奖作品充分展示了各地各民族窗花、墙花、灯花、绣花样的艺术风采。
对热贡艺人的生活史的关注,使本书具有了比以往同类研究更高的起点和更独特的视角。用书写的方式复原口述经验,将原生态的民间艺术技艺流程提炼为学术意义的个案描述,这是目前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尤其是民间艺术保护工作中值得提倡和深入探讨的课题。青海是民族民间文化的富矿区,边缘性地域特点使得青海的民族民间文化多呈现出封闭性特点,保持着相对的独立性和原生态性。相信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民间艺人的积极配合和专家学者的不懈努力下,青海民族民间文化的开发、保护、利用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气势磅礴的水墨写意,古朴典雅的民间器乐,光辉璀璨的金银器,庄重大气的青铜器,弥足珍贵的古代钱币、紫砂壶,特点鲜明的传统家具与民族服饰,焚香一炉、清茶一盏更是逍遥自得……五千年古老的华夏民族传统文化中*有代表性和富有独特内涵的历经千百年而源远流长的文化遗产一一国粹艺术,乃原汁原味的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瑰宝,是绵延五千年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结晶和智慧的体现。 如今,人类文明跨人了一个全新的时空。不管是否愿意,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乃至每一个人都被这个时空一网打尽;无论是否承认,每一种文化传统,每一种文化元素,甚至每一种文化基因都面临着决定性的选择。 全书通过生动精炼的文字,精美的艺术图片,立体凸显中华民族五千年艺术的非凡成果。向国人全面展现国粹艺术悠久亘长的发
在中国,吉祥图案一直伴随在人们身边,它穿过历史的长河,承载着节庆和喜悦,成为代代相传的守护符。尽管时代不同,但人们追求幸福、祈盼平安的良好愿望是不会改变的。正因为人们有着渴望美好生活、向往美好未来的期盼,因此,人们将身边的花、鸟、虫、鱼等赋予了象征含义,龙、凤、麒麟被作为瑞兽创造了出来,守护着我们的生活。更因为人们对幸福的祈求,于是又有了福、禄、寿星等与我们相伴。 在这些吉祥图案中,有用图形组成的,有用文字组成的,也有用文字和图形组合在一起的,装饰上大部分是 图必有意,意必吉祥 的形式,既注重形式美,也注重意义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