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对很多人来说熟悉又陌生的。日常生活中常常用到的生姜、小茴香、花椒、桂皮、紫苏、薄荷等都是中药,中医诊所体验的针灸、推拿、拔罐等治疗方法都是中医疗法,图书馆和互联网还有海量的中医药学文献资料 然而,中医治疗疾病的机理究竟是什么?中医和现代医学的区别在哪里?中医是科学还是哲学?这些问题又是大家陌生的。 作者运用多年教学、科研、临床实践,对中医药学的历史渊源、基本概念、理论精髓、关键技术等做深入浅出地介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趣味盎然的故事带领读者走进神秘神奇的中医药世界。
本书是一本围绕草木题材的散文集。全书分为五部分,分别是草木有名、草木有咏、草木有书、草木有绘、草木有用。草木有名主要围绕草木的名称、正名、异名展开。草木有咏则围绕诗词、明清小品文以及近代作家笔下对于草木的描述、研究展开,赋予作者自身的体会。草木有书则对历代本草、草木著述及今人著述等进行研究。草木有绘则对历代的草木插画进行研究、评述,包括敦煌壁画中的植物、花鸟画中的草木、草木画谱以及本草著作插图等。草木有用则作者从药用功效、哲学等角度进行阐述,颇有新意。本书可供广大草木爱好者参考阅读。
《中国医药》以文化的视角入手介绍中国医药,分为六章,分别从中医重要文献、名医等多个角度介绍了关于中医的基本知识。《中国医药》内容涵盖了中国医药的起源、中医经典著作、中草药、中医诊治手法、中医名家和中医养生六个层面。全稿在展示中医基本面貌的同时,选取富有意味的事例作为铺垫,能够不时关注到文化层面,上升到哲学高度,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特点。
中医不仅是一种医学技术,更是一种哲学、一种文化,是在中华文明这棵万年巨树上结出的硕果。 本书从 神农尝百草 的故事谈起,由此展开中医文化的历史画卷。书中详细介绍了中医 天人相应 和 辨证论治 等主要理论,以及 四诊 、中药、针灸、推拿等诊疗方法,生动地再现了御医、坐堂大夫、游方郎中等行医场景。接着,一个个中医故事和一位位名医的事迹娓娓道来,令我们对中医文化有了更贴近、更真实的了解,对中医德行有了一份感动、一种敬意。此外,本书还特别关注了中医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功用,以及中西医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对中医文化进行梳理和品读,是我们理解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我们对中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所做出的努力。
《四部医典》是集古代藏医之大成者,其内容十分丰富,对基础理论、生理解剖、诊断、治疗、药物等诸多内容都有精辟论述。这部藏医巨著描述了人体内存在的隆、赤巴、培根三大因素,乳糜、血、肉、脂、骨、髓、精七种物质和粪便、尿、汗液三种排泄物,把它们作为维持生命的基础。并以此为基础,将医学理论与临床经验有机结合起来,详细论述了人体的生理、解剖以及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宫各科疾病的征兆、病因、病缘、病症表现、诊断及其治疗方法。此书以药王与5个化身相互问答的形式成文,行文为7字句或9字句的诗歌体裁,详尽论述了系统的藏医学知识,成为藏医药学的百科全书,是藏医学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本书严格遵循古籍,在此基础上略作取舍,用现代科学的语言和观点重新阐释、图说这部医学名著。
李永来主编的这本《中华名方大全》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百余种古今医学书籍,并有多家医院供方,共收录古今名方近2000个。所收方剂,以古代一直沿用至今的方剂为主,也收录了部分民国和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一些临床验证疗效突出的,影响较大的现代验方。每个名方的介绍分为:方源、方剂组成、制用法、功效、方解、附方、按语等条目,因方剂、方源、用法的不同,分类条目也因方而异。为保持名方原有特色,本书对名方的组成、剂量、用法都保持不变,少数名方的剂量偏大,药性过猛,读者使用时一定要有医生的指导,以免耽误治疗。
西藏有一部神奇的医书,我们称之为《四部医典》,它的重要性不亚于中医的《黄帝内经》。这部医典由杰出藏医学家老宇妥·元丹贡布于公元8世纪著成,后来为躲避灭佛运动而被长时间地秘藏起来,直到古格王朝时期才被发现并流传于世。此后历代藏医名家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校注,阐释和补充。16世纪该书随喇嘛教传入蒙古,并约在18世纪被全部译成蒙文,此后相当长时间,汉、英、俄、日等各种版本才相继出现,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巨大的轰动。《秘法与实践篇》侧重于介绍藏医独特的治疗方法和手术方法,如放血法、火灸法、穿刺法、滴鼻法、灌肠法等,对于藏医享誉世界的尿诊法及与中医略有差异的脉诊法也有详细的介绍。此外,在这本书中,您还可以看到几百种藏医独特的治疗方剂,包括各种汤剂、散剂、丸剂、膏剂、药油剂、煅制剂、浸膏剂、
竭宝峰、江磊主编的《中华偏方大全》是一本囊括了中国民间偏方的大全书。偏方自古以来就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欢迎,疗效好的偏方可以 简便快捷地冶好很多疑难杂症。《中华偏方大全》整理古今医书三百余种,收集偏方四千个。
《中华食疗大全》力求将科学性与实用性合为一体,博采众长,广泛收集各种资料,分门别类,精选了一些古今益寿延年、防病治病的有效食疗方法,所选中药均为常用之品,加之通俗易懂的语言,制作起来简便易行,无论对专业医生还是平常百姓都是一部实用的食疗百科。《中华食疗大全》由李永来主编。
西藏有一部神奇的医书,我们称之为《四部医典》,它的重要性不亚于中医的《黄帝内经》。这部医典由杰出藏医学家老宇妥·元丹贡布于公元8世纪著成,后来为躲避灭佛运动而被长时间地秘藏起来,直到古格王朝时期才被发现并流传于世。此后历代藏医名家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校注,阐释和补充。16世纪该书随喇嘛教传入蒙古,并约在18世纪被全部译成蒙文,此后相当长时间,汉、英、俄、日等各种版本才相继出现,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巨大的轰动。80幅国宝级的医学唐卡为了使《四部医典》更加直观易性、便于传习,17世纪末,第司·桑吉卉措召集全藏著名书画家,以原著内容为基础,绘制了80幅医学唐卡,这些唐卡在国内*,堪称稀世国宝。用原画图解原著《图解四部医典:医理与养生篇(2012年*)(白话图解)》旨在将藏医这两大瑰宝完美结合,采用图解
《穴位——中医教你认识自己》起源于中国的依循穴位原理针灸医学,目前已经传播到世界140 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过多年临床实践,很多外国人对中国的针灸以及穴位非常喜欢,同时也特别好奇。该书的出版将进一步增加世人对针灸术的了解,使中医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穴位——中医教你认识自己》以中国传统医学特有的“穴位”学说,配以丰富的精美图片,引导读者进行简便的健身锻炼,同时普及中医健康知识。
医学与文学的产生均与人类历史同样古老。中国古代文学与古代医学都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都与人类的社会生活与身心健康息息相关。涉医文学,顾名思义即是与医学有关的文学,或者说在文学中描写了医学知识,是医学与文学联姻的结果,是文学题材的一种,在总体上还是属于文学范畴。涉医文学在唐代得到了很大发展,却并非始于唐。郭树芹的这本《唐代涉医文学与医药文化》的写作截止唐代,主要论述唐代涉医文学。主要内容如下:传世文献中唐代的词、文、小说类涉医作品;传世文献中唐代的涉医诗;敦煌发现的涉医作品;主要论述唐代涉医文学反映的医学思想;唐代涉医文学创作的文化成因;唐代涉医文学对后世的影响。
解读藏在脸上的身体密码,教您洞悉人心,识人知命。看五官,观气色,辨脏腑之病:汇集古代医典面诊诊病知识,打造让您受用一生的保健大典。全面介绍面诊、头诊、眼诊、耳诊、鼻诊、望人中、望口唇、舌诊、齿诊、眼诊以及常见疾病的综合诊断,1150个面诊操作知识,450个穴位指示图,200个对症按摩自疗实例,手把手教您快速掌握面诊要领,轻松做自己的主治医生。相由心生,观相识人知命运:集传统面相学之大成,500个知识点带您观相知运势,500个面相要诀道尽事业运、财运、爱情运……教您识人、用人、御人,择吉避凶,全面开启人生新运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