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死者之书》汇编了法术与圣歌,埃及人希望自己能够在死后使用它,好为那通向永恒的旅途储备知识和力量。在一千五百多年的岁月中,这些咒语出现在纸莎草书卷上、木乃伊的裹布上以及棺材和护身符上。那些*完好的手稿有着彩绘的美丽插图,描画着埃及人想象中那死后世界的风光,神祇和妖魔,以及死者将会遭遇到的挑战与必须通过的难关。其中包括了那决定性的 称量心脏仪式 死者是进入诸神的乐园,还是堕入可怖的 吞噬者 之口,全看这*终的裁决。 作为相关展览的补充,这是三十年来这个课题上*全面的图书,很多大英博物馆的死者之书珍藏以彩图的形式出现在印刷品之中。借住学者之笔,详细的拍摄和讲解那些文物与咒语和古代图画的关系,穿越古埃及人来世的旅途,让我们深刻的理解他们的信仰,揭示出人类面对死后世界的恐惧,以
《》这部寓言小说以梦境的形式展开,描写了主人公“基督徒”背负着无尽的人世忧烦,苦不堪言,经“福音师”指点后,挣脱妻子儿女和邻人的羁绊,毅然朝着“天国的城市”前进。他逃出“灭亡城”,爬出“灰心沼”,攀上“艰难山”,跨出“死荫谷”,途经“虚华集”,闯出“疑惑堡”,渡过“死亡河”,终于到达了天城“锡安山”,进入了永生之境。上部描述主人公一个人前往天国的旅程;下部描述他的妻子与孩子、同伴们作为一个爱的团体共同前往天国的旅程,他们在各种境遇中彼此相爱、劝勉、扶持,在天路上一同长进。 n
丛书选取了的古代人类文明作为选题,概述了各个文明在世界各区域隔绝闭塞的情况下发生、发展、兴盛乃至衰落的历程,丰富了世界古代史的研究内容,有利于开拓世界古代史研究的新局面。丛书的编写动员了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的精干力量,反映了北师大历史学院世界史古代文明研究的治学成果和水平。丛书集中反映人类古代文明的发生发展,深化了相关领域的研究,从程度上填补了相关出版领域的空白。
《百年韩国》讲述了在过去百余年的近代化进程中,韩国人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变化,以及韩国民众对近代事物的看法。其主要关注对象是韩国人的生活与文化在近代化过程中的变迁。相较于专业史学著作,《百年韩国:生活与文化》的叙事方式比较贴近一般读者,非常具有可读性。《百年韩国》编者深刻地表述了韩国民众对近代事物的抵触情绪,反思了韩国社会依靠帝国主义势力实现近代化的欣喜与痛苦,介绍了尚未来得及对近代化做出反应的韩国民众在近代化进程中的生活。另外,编者用通俗易懂的叙述方式,对书中提及的近代事物做出了概念性的解释与分析,在反思近代化过程的同时,还提出了正视当今韩国社会存在的一些问题,其立场与角度令译者十分敬佩。本书由韩国历史研究会编,尚咏梅、王海龙译。
本书是关于古代东南亚历史与文化研究的论著,系统地论述了从远古到19世纪初东南亚地区的历史与文化发展过程的重要问题。既有研究视角、历史分期、社会特征和发展进程等总体性的论述;又有有关古代东南亚国家历史、文化、民族、宗教和国家关系等方面的专题剖析或个案研究。由我国研究东南亚问题的专家编撰的这部专著,在吸纳国内外学术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发掘和利用了中外文的丰富资料,提出了作者们的个人见解,其中一些论述颇有新意。各编内容重点明确,编排具有系统性。本书是活跃在我国东南亚学界的老、中、青三代学者的一项集体研究
《春泥集》里选辑了作者近十年来(1999--2006)在各报刊上发表的部分文字,共六十几篇。作者博通中西,尤重启蒙。文章或放眼欧洲的传统文化,或沉思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处处洋溢着思想的流光,变革的热忱。本书适合各年龄阶层的读者阅读。
《北伐往事》为纯英文版,是美国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讲述日本人性格和日本文化最著名的代表作,是了解日本民族绕不过的经典读本。恬淡静美的“菊”是日本皇室家徽,凶狠决绝的“刀”是武士道文化的象征。本书从日本人生活方式和典型事件入手,从日本对战争的看法讲起,讲到明治维新,用“菊”与“刀”来揭示日本人的矛盾性格,亦即日本文化的双重性,如爱美而黩武,尚礼而好斗,喜新而顽固,服从而不驯等,进而分析日本社会的等级制及有关习俗,并指出日本幼儿教养和成人教养的不连续性是形成双重性格的重要因素,使我们可直接、准确地把握日本人的“本性”。
《探索古文明的地理密码》内容涉及多个科学概念和文化内涵,立意新颖,语言引入入胜,建立了丰富的知识点,有助于社会公众的科学普及。从中我既看到了作者逻辑严谨和丰富浪漫的思想脉络,也看到那个侠骨义气和柔美娟秀的身影。
本书是一部熔世界文化、艺术于一炉的艺术概观,作者采取了一种侧重主题,相对松散的编排方式,讨论了从公元5世纪左右到17世纪末,包括西班牙、摩洛哥、阿富汗在内的广阔地域出产的艺术品和艺术现象。在书中,作者试图把艺术放到当时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环境中来考察,力求探究一种艺术品或艺术现象出现的原因,并对世界的艺术做出总结和评价。 作为一部艺术史著作,本书首先论述了世界艺术的起源及教的兴起和国家的形态等,进而分章节详细探讨了一系列的复杂关系:清真寺、宫殿及宫殿内的生活还有它们各自的装饰和陈设与整个社会的关系;金属、陶瓷、纺织编织、玻璃、玉石等多种工艺门类的艺术家、行业协会和工艺技术三者之间互动互为的关系;文学与艺术的关系,尤其详尽地探讨了文学家对“美”的看法、书法艺术和书籍彩色插图;当时
《温州老街》作者走街串巷,看老街的风貌,探老街的故事,然后把所见所闻流诸细腻的笔端。街道是城市的脉络,熟悉了一座城市的街道,你也就基本熟悉了这座城。温州是一座工商业十分发达的城市,同时它也有丰厚的历史。如序言所说,《温州老街》“不在治史,不在考证”,是在“钩沉史实,爬梳旧闻”,是“用脚写就的活的、流动的、真实的人声物事”。在书中,作者拍摄了大量反映温州老街真实情况的照片,风貌与人物并重。一张张图片,一段段故事,图书给读者展现了温州这座城市的古韵今风。
本书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8年编写公布的关于全球文化状况的报告,也是该组织编写的部世界文化报告。全书共分七部分:首先结合近年全球经济发展状况概述了文化状况;第二部分从多角度论述了全球化视角下的文化进程;第三部分结合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研讨了多种文化政策的选择;第四部分讨论了民意与全球伦理的关系,而第五部分则涉及到人类幸福的文化标识。第六部分介绍了重塑文化政策的可能性,最后有相关数据与统计表。全书论据新颖,观点独到,译笔流畅,是文化研究者和爱好者的参考书。
本书通过实物陈列,集中地展示一些具有定代表性的珍贵的历史文物,使我国广大观众能有机会亲自观赏到世界其他文明所创造的文化瑰宝,从而加深对博大宽广的世界文明及其创造的光辉灿烂的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提高自身的历史文化修养和鉴赏能力。所以,本书本身就是对广大群众进行普及历史文化教育的一部生动的教材。它可以帮助人们开阔眼界,面向世界,认识世界,丰富自己的历史文化知识.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历史文化教育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之一,它的作用和功能是一般科学文化教育所不能替代的。
当今世界,从信息工业的跃进到媒介产业的发展,都足以证明传播对现代社会的渗透是一种工业化的生产方式:不断地产生信息,不断地进行信息循环,再不断地生的信息。从有线电波到通信卫星,从通讯社到数据库,传播网络和传播流量的国际化和增量速度不停地改变着世界。 信息传播的“国际化”或“全球化”是如何形成的?信息传播在世界现当代历史的演进中起到了什么作用?这就是西方学者阿芒·马特拉在《世界传播与文化霸权》中试图解释的问题。 作为法国左翼学者,阿芒·马特拉从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走出欧洲,观察国际风云变幻后面的传播脉络。30多年来著作累累,论题涉及到文化、政治、大众媒介和传播历史及理论。马特拉在《世界传播与文化霸权》一书中提出了三个观点。 首先是战争对传播具有推动作用。战争对信息传播的功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