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大人物为主角,举凡重要的主题:生死、鬼神、僧俗、出入、仕隐、朝野、家国、君臣、忠奸、夷夏、中外、强弱、人我、群已、公私、情理、常变、去留、因果、经世济民等,都在论述之列。强烈地表达思想,内容丰富自是罕见。
在这个喧嚣和焦虑的时代,简墨是安静、出尘的,她的文字,散发着难得的贵气、诗性和定力,仿佛是从竹林中、从宣纸里长出来的。这是个有内心时空的人,在当代截面和光阴深处,她穿梭自由。《山水济南》这本书,请出了这片山水里最的代表代言,旨在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济南。 《山水济南》第三部分细写的老街巷,大半个芙蓉街街区和半条鞭指巷 ——差不多,这是济南老城仅剩的老街巷了——一些温柔的皱纹,一些断句和残章,然而无不光华万丈。如今的年轻人走在离它们不远、繁华的泉城路上,穿着牛仔裤,耳机塞住耳朵,嚼着吃不尽的好吃物,说的都是网上流行语。就这样,他们与济南老城擦肩而过了,与古文化擦肩而过了。而擦肩而过的事物,持重倔强的事物,被轻视和忽视的事物,消失的事物,恰恰是幸福和力量的一部分。
暂无内容简介。。。。。。
2001年7月13日,整个中国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整个神州沸腾了,13亿人为北京获得2008年第29届夏季奥运会主办权而激动得彻夜难眠。大家敲响欢庆的锣鼓,扭起热情有大秧歌,点燃璀璨夺目的焰火,以庆祝新春的方式祝贺北京申奥成功。 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是中国在提高国际地位方面所矗立起的又一座里程碑,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程中又一大盛事。申奥凝聚了中华民族渴望实现伟大复兴的愿望,反映了中国为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和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所作出的不懈努力。申奥的成功,对中国人民和海外华人都是巨大的鼓舞。在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举办奥运会,是有史以来的次,奥林匹克运动将得到更大规模的普及,奥林匹克精神会得到更广泛地弘扬。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中国的机会,也是世界的机会。今天的中国,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
在老北京话中,“勤行”专指饮食行业。本书口述人陈连生先生是北京餐饮业的老前辈,在“勤行”里摸爬滚打60余年,其个人经历本身就是餐饮行业历史的一面镜子。这部口述综合了陈连生一生餐饮的经历与经验,内容极其丰富,主要包括他在“勤行”的生涯、“勤行”的传统、“勤行”的变化部分,其中涉及北京小吃的历史、品种、制作方法和标准规程以及厨艺传承和经营之道,既是一种北京饮食文化风貌的珍贵记录,也可管窥整个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亦有助于读者较为清晰地看到他作为一个北京人、一个餐饮人的历史坐标和行业贡献。
本书系统研究了江南文化向海派文化嬗递的过程,以及在这一演变进程中所呈现的文化领域的典型案例。研究聚焦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江南文化在上海向海派文化嬗递的关键时间点,大致时间范围是19世纪70年代以后至20世纪20年代以前的数十年间,通过考察江南文化在海派文化形成过程中的影响力,探讨江南文化圈的区域环境对于中国文化的近现代转型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本书首先从宏观层面考察江南文化向海派文化嬗递的过程。包括从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行政区划三个层面考察江南区域的时空和住民;从晚清以来江南经济和文化中心从苏州到上海转移的视角,考察教化江南的传统和近代新学的萌芽,传统文人向新式知识分子的转变,以及由此在江南孕育的新兴文化;从海派文化接受西方文化影响和对传统文化进行改良和创新的角度,指出作为新兴都市大众文
《街角的老北京》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北京人,阿龙伴随着这座古都一起成长,他看到处处皆文化的老北京正在渐渐只存在于人们的记忆里,灯火璀璨、人声喧嚣的现代都市逐渐崛起,心中满是怀念与不舍。于是写下《街角的老北京》,将目光投向北京的街头巷尾、古寺园林,并将目之所及且依稀尚存的原汁原味的老北京的风物图景记录下来。 本书分为五部分 : 一、吃了么您呐? 二、咂摸滋味 三、闲趣儿 四、把玩 五、旧时光 分别将现今北京街头巷尾散落的正宗老北京的吃喝玩乐、风土人情与旧京的文化和读者慢慢道来,既是为读者亲自体验老北京风情指引方向,也是将自己心中的老北京情愫与大家分享。 《生活在宋朝》 如果你以为只有今天才有 黄金周 如果你以为只有今日才有 元宵联欢晚会 如果你以为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