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独具特质的精神品格,是一个城市的精、气、神,它渗透于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城市的持续发展能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培育城市精神,是弘扬民族精神的具体实践,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是实现科教兴市与上海新一轮发展的必然需要。
上海历史民居类画册。本书所涉及的上海老城厢历史民居,是指1949年以前建造的各类住宅,分为传统住宅和近代住宅,以1843年上海开埠为时间节点。其中传统民居分为单体住宅和围合式住宅两类;近代住宅分为石库门住宅、联排住宅和独立住宅三类;另有与民居相关的街道和里弄一章。书中所收大量表现上海老城厢历史建筑的照片,大都是作者2010 2012年所摄,有成片街区和民居的全貌,也有门、窗、各类装饰、题刻等细节照片。文字部分按照上述分类,在进行类别概述后,又分别介绍了有代表性或历史人文价值的单体民居。目前老城厢经历拆迁和重新规划,不少历史民居已难觅踪影,本书为其留下了珍贵的图像资料。
这本书把上海19个行政区划悉数归入,在艺术上要求高规格、高品质的画册上马之后,这个团队便和有关的出版人一起形成了工作人、情感上、态度上对于上海文化和上海精神的共振与呼应,我想说,新上海的每一天都充满了新鲜 的未知,所有关于上海的信息出版物都将过时和成为历史的片断,关键是一本高水准的上海读物,要能反映出这个崭新都市的本质的律动和状态,描绘出上海生生不息的动力和姿容。在这群被上海接 纳、激励的各地年轻人的努力下,这本画册中几乎100%的图片都以磅礴的气势和独特的角度再 现了中国上海的气质和精神,是一部气度雍容 的大视野、大气象、大文化的21世纪新上海画册,编辑过程中大量的图片被反复调整,稍有疑惑之处就必须推倒重业,前后两年多,陈海汶的创作团队与上海文化出版社的编辑团队成功对接,完成一项文化领域
本套丛书记录从上海开埠到今,世界各国文化在上海发生、发展、以及与中国本土文化相互交融的精彩场面,展现上海作为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的独特魅力。
在茶的国度,咖啡是舶来品。上海开埠后,西风东渐,浓郁的咖啡,伴着香气的浪漫,日益成为都市生活的时尚。 因为咖啡,所以上海 ,本书写上海咖啡初期的三十年,昔日咖啡的历史与风景,也是那个时代的生活与风情。咖啡文化的基因留在我们的都市里。历史离我们不远,从海派文化的包容中,寻味地道的城市文化根脉,从中读懂上海。
静安,在上海的发展中融会了时尚与经典。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那些曾经代表着奢华的老房子,依然在静静地散发着醉人的魅力。 自上世纪初,一些社会名流就开始在静安境内购地建房,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房屋的风格也异彩纷呈,这也是海派文化的一种具体体现。这些老房子现在已经成为了上海发展史的有力见证,体现出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上海市优秀历史保护建筑中静安区境内的老房子有八十几幢,本书中半通过优美原图片和详尽的文字一一呈现出来,将这些房子的历史、建筑特点、人文典故、逸闻趣事等讲述给读者。希望它能成为读者了解上海、走进静安的一房历史窗口和文化通道。
2013年,上海市静安区内的百年老街陕西北路入选 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本书即以陕西北路上的优秀历史建筑为主题,图文并茂地展现这条历史文化名街的旧颜新貌与文化意蕴。文字部分由上海史名家薛理勇执笔,他以深厚的史学积淀为基底,用通俗有趣的笔墨将这些建筑的前世今生娓娓道来。配合丰富的新旧图片、档案,较为翔实地恢复了老街的历史场景。除了陕西北路上的主要历史建筑,本书还收录了陕西北路周边与之密切相关的历史建筑与街道的信息,建构了一个相对立体的观察视角。
《上海石库门》以大量珍贵的图片资料详细展现了石库门建筑群落的建筑价值、艺术特色和历史、文化意义。漫漫时间长河,上海历史上遗存的著名地面建筑现今尚有70余处,这些老建筑体现了上海建筑的悠久历史、古老的建筑技术和独特的建筑风格。它们在建筑空间处理、施工技术技巧、建材运用上都有新的创造,是当时社会风貌和时代的缩影,在我国建筑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本书承载了上海这些独具特色的老建筑的影像记录,从特定角度呈现这座城市一段精彩的历史的风貌,让读者跟随我们的影像和记录回到过去,回到那段不可忘怀的岁月。
《上海百年文化史》是由本市数十位专家学者历时5年完成的一项*学术研究成果。全书170万字,收录图片400余幅。 《上海百年文化史》分“上海百年文化的整体脉络”、“上海百年文化的门类演进”“上海百年文化的理论思考”三卷五册,分别对20世纪上海地区的文化活动作了系统回顾,总结了上海不同文化活动形态在一个世纪中的发展演变,并对上海文化进行了深入的理论阐述。为读者充分认识20世纪上海地区的文化活动提供了感性领悟的途径。
本书是教1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指导、中国语言资源保护研究中心统筹的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上海地区方言调查整理的成果。其内容是两个国家工程的成果。 2011年国家语委开展保护保存国家语言资源的相关工作。上海地区是建库工作首批试点省市之一,确定上海方言调查点12个:浦西中心城区和周边城区各一个,崇明、闵行、宝山、嘉定、金山、松江、青浦、奉贤、川沙、南汇各一个,后又在奉贤金汇地区增加了两个调查点。该项目集中了上海市方言学研究的主要力量,由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和上海师范大学分工负责,许宝华教授和颜逸明教授指导,游汝杰、钱乃荣、张慧英等多位学者参加。该课题2015年通过国家语委组织的专家验收。 2015年起,在有声数据库基础上,上海市语委根据国家语委的要求,启动上海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本书是上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