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澜集》全书收录60余篇散文,分为 岛上钩沉 艺事云烟 上下两编,是以文学语言叙述青岛风土、风物、风情的民俗类作品。作者为岛城土著,本地长大,天然熟悉青岛的风物掌故,多年执掌青岛文化前沿地带。无论是立足于城市建置的宏大叙事,还是历史流脉中的艺文短志,都是以人为核心、围绕历史中的人来观察和讲述的。以丰沛的情感、细腻的笔触,或回望青少年时代的成长经历,或钩沉岛城民俗与历史,或艺海撷英,描摹青岛名人或名家来青的逸事趣闻。
《青岛老城的街道与生活》宏观上从历史和城市结构入手,中观上进行街道空间分析和用途研究,微观上着眼于街道生活,以实证、空间分析以及比较的方法梳理出青岛老城街道系统的特点、街道及两侧空间用途,追寻日常生活、公共生活与街道空间的关系。本书由石峰著。
灵岩寺,始建于东晋,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位于山东济南市西南泰山北麓长清县万德镇灵岩峪方山之阳。自东晋开始创寺,佛图澄的高足僧朗在此建寺。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七年(446)灭法,佛事遂废,至孝明帝正光年间(520~525)再兴。正光元年(520)法定禅师来此游方山,爱其泉石,重建寺院,逐渐兴旺。此后,唐、宋、元、明各代为寺院盛期。盛时有僧侣500余人,殿宇50余座,形成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直至清乾隆十四年(1749),仍有殿宇36座,亭阁18座,无一不显现出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高超的雕刻技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寺历史悠久,佛教底蕴丰厚,自唐代起就与浙江国清寺、南京栖霞寺、湖北玉泉寺并称 海内四大名刹 ,并名列其首。灵岩寺,现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泰山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风景名胜区。本书以
潍坊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自西汉平寿县建置,迄今2200多年的城建史揭示出的城市演进规律,既具有普遍性,又有其鲜明的个性特征,使得潍坊在城市历史地理研究中,成为全国城市体系中二级城市的典型样板。本书通过研究分析潍坊市城址转移庚续、空间发展演化的历史脉络及其动因,全景式展示潍坊作为历史城市,从起源到北齐天保七年(公元556年)以白浪河上游昌乐营丘、古城两村为中心的发展阶段,至北齐以后以白浪河下游近代潍县城为中心的发展阶段的整个历程;重点论述两汉时期平寿县城、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海郡城、隋唐时期北海县城、宋金元时期潍州城、明清以及民国时期潍县城的规划选址、城市规模、空间结构和城市职能等,尤其是对不同历史阶段潍坊城市发展的背景和动因进行比较研究,旨在深入探究城市历史地理演化规律及其逻辑关系,帮
《青岛影像:1898~1928:明信片中的城市记忆》由王栋著
曾巩在济南当了两年的 一把手 ,为这座城市留下了他为政著文、为人处世的重重密码。解读这些密码,还原他在济南的日日夜夜,你会发现 水之江汉星之斗 是对他为贴切的评价。一次心动,一生心动。这就是在济南为官的曾巩。两年惠政,济南人一记就是上千年!
《齐鲁文化概论》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图文并茂。书中大量精关的插图,给读者增添了理解上的感性印象和阅读上的审美趣味。二是体大思精。全书按不同内容划分为十一章即十一个板块。各章(各板块)之间既相对独立自成体系,又前后关联互相照应。三是取舍得当。对齐鲁文化名人,我们略述其生平经历,而重点介绍、评析其思想、成就及地位。对于齐鲁物质文化遗存,简述其外在形态即自然价值,着重发掘、总括其凝聚、蕴含的思想价值、审美价值。对于非物质文化遗存,则略述其产生、传承、流变的过程,重点揭示它们和其他地区相同或类似文化事项的区别,突出其特质。四是便于学习。每一章的开始是“学习导语”,勾勒编写思路,指出内容特点;中间穿插“知识拓展”栏目,对一些重点、难点问题,补充说明。以期拓展读者视野;章后附有“内容举
电影与电影所处的社会时代之间存在着诸多联系,马克·费罗(MarcFerro)在其所著的经典之作《电影和历史》中对此已有过探讨。此后,电影,作为一种分析对象或者说一种写作方式,开始与历史学家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关系。为了更好地借助虚构或者压缩时间的方式理解书中无法描述的内容,一些历史学家转而运用电影来实现他们的意图。无论是作品还是档案文献,与历史学家的论文一样,电影肯定也是一种叙述,只不过电影还创造了一些使历史形象化的特殊形式。
老楼与老街犹如城市的长者,它们经历了岁月的沧桑,它们目睹了历史的沉浮,它们见证了城市的变迁。而鲁海先生笔下的《老街故事》正真实地记录了老城区百余处老街百年来所发生的鲜为人知的历程故事以及自己所亲身经历的许许多多令人回味与感慨的往事,它犹如青岛百年历史的技与叶鲜活地反遇着城市历史文化的脉络,印记着城市所走过的坎坷而艰辛的脚步。
山东地处黄河下游,地势复杂多样。中部山地雄伟挺拔,胶东丘陵蜿蜒起伏,西部、北部平原一望无垠,东部海岸线曲折多姿。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古代先民用辛勤劳动和聪明才智,创造了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星转斗移,天地轮回。人们在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中,不断地迁徙,寻找理想的生息和繁衍之地;就是在同一个地点,也不断修建和扩建城垣、居址和墓地。因此,无数的历史物证,文明的彩葩,或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或深埋于大地之下。 19世纪初,在欧洲,肩负着探索古代世界物质文化历史的考古学诞生了.20世纪初叶,近代考古学传人中国。中国人以其聪明好学的精神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1919年“五四运动”民主和科学两只巨臂的推动下,很快完成了从“金石学”到考古学的飞跃。
淄博是一座有着厚重历史的城市。陶瓷、琉璃、丝绸,在淄博大地上薪火相传、历久弥新,堪称当代淄博众多城市名片中的代表。新平同志以其独特而深刻的感悟,将其概括凝炼为“淄博三宝”,充分展示了“三宝”的深厚文化内涵和淄博人民对“三宝”的殷殷钟爱之情。《中华之光淄博三宝》分为“大美陶瓷”、“大彩琉璃”、“大丽丝绸”三章,语言通俗活泼,图文情趣并茂,笔触悠然而不失厚重、浪漫而不失专业,艺术地再现了“淄博三宝”的发展脉络,以及淄博这座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的历史进程。相信此书的出版,能够为中外宾朋打开一扇了解淄博绚烂历史文化的窗口。
趵突泉是济南众名泉之冠,素有“天下泉”之称。它位于趵突泉南路路西、泺源大街中段路北的趵突泉公园内,南靠千佛山,北临大明湖,为济南“名胜”之一。泉池东西长30米,南北宽20米,水碧泉深,水中绿藻摇曳,锦鳞畅游。三股泉水从地下涌出,昼夜奔腾不息,“三窟突起,雪涛数尺,声如殷雷,冬夏如一”。泉的四周有大块砌石,环以扶栏,可凭栏俯视池内三泉喷涌的奇观。它的周围,诸名泉“众星捧月”,名胜古迹荟萃。以趵突泉为主的趵突泉公园,已成为泉城济南的一个重要风景区。《济南历史文化读本:趵突泉史话》以散文的形式,通俗地介绍趵突泉的“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