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影像(1898-1928):明信片中的城市记忆》是一些从城市气垫出发的记忆组合,也是一些过往记录的勘误集合。 这也让《青岛影像(1898-1928):明信片中的城市记忆》同时具有了发现、开拓和信息修正的多种特质。透过这里所展现的图像与信息,我们得以窥见城市生命之树从萌芽初现到枝繁叶茂,与此同时,这些影像也构成了一个城市的表情和文明肌理,成为城市生机与活力的象征。一个城市如同一个人,从孕育、诞生到长大,都伴随着一份记忆。构成决定城市性格的基因,也使得青岛得以形成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独特精神和文化品格。正是因为这样的记忆,不仅让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究城市进步的历史渊源,体味城市持续着的开放、交流、创新渴望。也让今天的青岛,得以在持续守望中持续产生着推动城市前进的动力。
《青岛老城的街道与生活》宏观上从历史和城市结构入手,中观上进行街道空间分析和用途研究,微观上着眼于街道生活,以实证、空间分析以及比较的方法梳理出青岛老城街道系统的特点、街道及两侧空间用途,追寻日常生活、公共生活与街道空间的关系。本书由石峰著。
陈荣泽著的《关中地区山东方言岛语音研究》是调查研究关中地区山东方言岛的 部学术专著,具有填补空白的重要意义。本书选取关中地区11个“山东庄”作为山东方言岛的代表点,主要调查其老派方言,通过细致地描写音系以反映山东方言岛语音的基本面貌,与中古音进行比较以反映其语音的基本特点,将山东方言岛与源方言、关中方言进行比较,展现山东方言岛在语音上发生的各种变化,探讨山东方言岛语音变化的特点、原因及方向,从语言接触理论视角揭示山东方言岛语言演变的一些规律。
......
这是一部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深层次展示齐鲁饮食文化和富饶土地的佳作。 全书20多万字,紧扣齐鲁饮食文化的关键词,时间跨度近万年,具有强烈的历史纵深感,呈现出独特的思想饱满度和浓郁的人间烟火气。本书结构分为上中下三篇,分别为鲁味之源、菜系之首、和美之道,一共用九章来深度阐述。 作为土生土长的山东人,作家在书中集中呈现了他对山东饮食文化的深刻理解。书里既有强烈的现实情怀、生动故事和细腻表达,又有宏阔的历史视野、理论深度和专业水准,甚至还有具体的烹饪技巧,是一本讲好山东饮食故事、讲好山东文化故事、讲好山东人故事的难得佳作。
《青岛影像:1898~1928:明信片中的城市记忆》由王栋著
中国古文明无论在起源路径上还是在发展过程中,都充分显示了特色性。然而自近代以来,由于西学东渐,学术界在表述中国古代文明史、中国古代思想史、中国古代文学史等方面,基本上是套用西方的相关理论、概念、术语。这既不符合中国的实际,也不利于增强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心。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以考古资料为依据,以传世文献资料为线索,以西方文明史理论为参照,具体分析研究中国古代地理气候环境与生产生活方式等背景原因,从而揭示中国文明起源的早期性、多元性,分析中国文明早期发展过程中有别于西方文明的独特路径,总结中国文明成熟发展过程有别于西方文明的绵延性,从而构建中国古代五千多年文明史的独特道路,为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提供历史依据。
......
《关中地区山东方言岛语言研究》由绪论;关中地区的山东移民与山东方言岛;山东方言岛代表点音系;山东方言岛的语音特点;山东方言岛与山东方言、关中方言的语音比较;山东方言岛的语音变化;山东方言岛的语言变化与语言接触;山东方言岛11个代表点字音对照八章构成。
京杭大运河是活着的、流动的重要人类遗产。它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被誉为“古代文化长廊”,其历史遗存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绝好实物资料。山东运河占运河全程的近三分之一,恰处在京杭运河中段。在这一带状文化遗产廊道中的民俗文化,更能代表先民迁徙流动而产生的多纬度商品、思想、知识、价值的互惠和持续不断的交流,更具有中国南北文化融汇撞击与相互滋养的特色,也更能体现运河文化善沟通重交流的独特魅力,本书就全面、生动地介绍了山东运河两岸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
《山东剪纸民俗》一书的作者从一个全新的、民俗学的角度来审视民间剪纸,从而为我们展示了民间剪纸更加丰富、生动、深厚的内涵。作者从民俗功用上,给我们展现了一个五彩缤纷的剪纸天地。许多民俗活动,如人生礼仪(诞生礼、婚礼、寿礼、丧礼等)、过年过节、居室装饰等,都离不开剪纸。这些剪纸作品,都跟活动的内容相吻合,也都有一定的功用。如“五子登科”、“百子图”等是用作“求子”的剪纸,喜窗花、箱子花、饽饽花、鸳鸯花等是用作婚礼的剪纸,“八仙庆寿”“寿窗花”等是用作贺寿的剪纸;而灯笼花、闹元宵、剪蝎子、艾虎、剪斗鸡、“玉兔捣药”等剪纸又分别与元宵节、二月二、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等节日的风习紧密相连,是用作庆贺这些节日的剪纸。
济南的芙蓉街是济南历史上有名的 金街 ,建街距今已经有三百年的时间,有着很高的知名度和悠久的历史。本书从芙蓉街建街前的历史开始,通过一个个小的故事,详细介绍了芙蓉街的位置、泉水、名人、商号等内容,将芙蓉街的 花灯一条街 闻香一条街 文化一条街 名产一条街 时尚一条街 的种种面貌展现出来,通过数百年间芙蓉街历史面貌的改变,体现了芙蓉街对于济南历史文化的重要意义,让人们对这条耳熟能详的济南古街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齐鲁地域特色文化,是齐鲁大地社会历史的文化印痕,也是历代齐鲁儿女创造精神、辛勤劳动、卓越智慧的结晶和体现。深入挖掘、认真研究这些遗产,是我们实现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建设中国先进文化的需要,也是齐鲁儿女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山东宣传文化界的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历时两年,辛勤劳作,完成12卷本、计400余万字的《齐鲁特色文化丛书》编写任务,分别从工艺、音乐、舞蹈、戏曲、杂艺、服饰、饮食、民居、礼仪、节庆、人物、名胜方面,对远古至近代齐鲁地域文化特别是民间文化进行认真研究,详尽描述。这是一部科学、系统记述齐鲁地域特色文化的综合性著述,它的出版发行为灿烂夺目的齐鲁文化又增添了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