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老城的街道与生活》宏观上从历史和城市结构入手,中观上进行街道空间分析和用途研究,微观上着眼于街道生活,以实证、空间分析以及比较的方法梳理出青岛老城街道系统的特点、街道及两侧空间用途,追寻日常生活、公共生活与街道空间的关系。本书由石峰著。
泉的传说故事,源于民间,流传于民间,它是济南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独具地域特色的民风民俗。传说故事的时间性、真实性、艺术性并不十分重要,也不可能尽善尽美,所以大可不收用现代的眼光去审视它。但它对人们的启发感悟作用却是实在的——这也许就是它广为流传、久为流传的根本原因所在吧。 泉的传说故事究竟有多少?恐怕无人能说得清。本书搜集了在民间流传较为广泛的近40篇传说故事,以及刘若奇同志新近创作神话故事《神泉》,编印成书,敬献读者。 本书在内容上力避雷同,在篇幅上不求冗长,在语言上力求原汗原味。本
山东古为齐国与鲁国的国土,至今号称“齐鲁大地”。一条齐长城至今形迹宛然,一边是自古“好逐利”的齐人故乡,一边是“敦本抑末,崇礼重教”的古鲁国的疆土。齐鲁风俗的自古不同,很应该详细而忠实地记录。 笼统的综合陈述既不能如实地状写山东民俗文化的丰富与多样,我们就想到来作一套山东民俗丛书,将山东境内不同的民俗文化圈,各作成一本书,不仅区分山与海的不同,且又区分泰山、崂山、昆嵛山、沂蒙山的不同;不仅记录广大农村的民俗,更重点来作前人不曾很好作过的城市的民俗;不仅作一个个不同地区的民俗志书,也将黄河、运河所过之处的风情串连成册;不仅作相对宏观的区域民俗文化的描绘,也试作极有特色的一村一镇、一家一户、一事一物的微观探索。如此这般,将山东一省的民俗展现于世人面前。 丛书的取材与着笔,
出《东夷文化与青州——山东青州东夷文化研讨会文集》,意在以史为鉴,借古开今,志在借古促今、借古扬今。望此书为建先进文化予启迪,为促经济社会发展而服务。 本书收录了探索适合本地实际的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之路、在东夷文化研讨会上的讲话、对建设东夷文化园的几点感想等25篇研究成果。
这是莱西市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诠释地名的开山之作。她像一位历经沧桑的哲人,披戴着新世纪的盛装,发散着新时代的气息,秉持着承载莱西,叙说莱西,推介莱西的使命,从历史的长河中健步走来……
京杭大运河是活着的、流动的重要人类遗产。它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被誉为“古代文化长廊”,其历史遗存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绝好实物资料。山东运河占运河全程的近三分之一,恰处在京杭运河中段。在这一带状文化遗产廊道中的民俗文化,更能代表先民迁徙流动而产生的多纬度商品、思想、知识、价值的互惠和持续不断的交流,更具有中国南北文化融汇撞击与相互滋养的特色,也更能体现运河文化善沟通重交流的独特魅力,本书就全面、生动地介绍了山东运河两岸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
本书资料来源,是作者拾取近代以来的社会历史遗存及其表现形式,综合作者的亲身经历、见闻、考察、调查、回忆,有的还是亲自践行过的。可以说,绝大部分是来自民间的纪录,有关文献资料仅作参考、核实之用,同时努力搜集有“存照”价值的文字资料予以印证。因此,本书也具有广集资料的特色。 本书的内容采集自民间,方言俚语俗字出现不少,因为是本地特有的,难以用对应的规范化词语替代。一些名物事象,也具有地方性特色。为便于读者理解,书中对其细节或过程予以详述,甚至不厌其烦,以体现民俗所反映的人们的生活、生产及精神面貌。
电影是上帝赐予人类的一种幸运,它像一扇窗户,汇聚了芸芸众生、大千世界;它也像一面镜子,映照着人性的善恶、高尚、平庸和卑劣;它还像一盏夜灯,为茫茫人海中孤独徘徊的人提供一线微光和一丝慰籍;它有时更像一个似真似幻的梦,传达人类与生俱来的恐惧、创伤、无奈,也寄托人类挥之不去的希冀、期待和热情。这扇窗、这面镜、这盏灯、这场梦,为人们有限的生命提供了无限的遐想,给无情的世界注入了有情的关爱。 本书汇录的这些影片,或是历经时间的磨洗,曾扣动过几代人的心扉;或是一经上映,就在观者的心海荡起无限涟漪。肤浅的人体会影片的表面,深刻的人感悟角色的人性,睿智的人洞察智慧的警示。这些不朽的艺术珍品拂落世俗的烟尘,闪耀出夺目光的光彩,被视为不朽的经典。它们蕴涵着生气和灵动,于静穆中散发出永恒之光,
趵突泉是济南众名泉之冠,素有“天下泉”之称。它位于趵突泉南路路西、泺源大街中段路北的趵突泉公园内,南靠千佛山,北临大明湖,为济南“三大名胜”之一。泉池东西长30米,南北宽20米,水碧泉深,水中绿藻摇曳,锦鳞畅游。三股泉水从地下涌出,昼夜奔腾不息,“三窟突起,雪涛数尺,声如殷雷,冬夏如一”。泉的四周有大块砌石,环以扶栏,可凭栏俯视池内三泉喷涌的奇观。它的周围,诸名泉“众星捧月”,名胜古迹荟萃。以趵突泉为主的趵突泉公园,已成为泉城济南的一个重要风景区。《济南历史文化读本:趵突泉史话》以散文的形式,通俗地介绍趵突泉的“前世今生”。
本书以真实的史料为依据,较为详实地记述了历代文人名士爱泉、护泉、咏泉的踪迹及其生平。他们或祖居济南,或为官一任,或慕泉而游,他们的爱泉之心、惜泉之情、护泉之功、咏泉之美,已成为传世典范,为后人所欣赏、所继承、所传颂。本书对这些人物作介绍时,力求从其在对泉的情感以及在济南的活动踪迹方面着笔,对其他生平业绩及功过是非雕虫小技展开论述。本书还收录了两位老同志记述*主席游览大明湖和珍珠泉的回忆文章,文学前辈臧克家、陶钝、冯毅之写的在济南学习、生活期间的回忆文章,以及徐北文教授近作《济南自古是诗城》,读后使人受益匪浅。
由吕冰和郭玉锋共同主编的《齐鲁家风(山东人的精神史诗)》一书分别从“为学”“处事”“品格 ”“孝悌”四个主题切入,由齐鲁古代家训名言作引,以古今中外的知名历史及名人故事为例,用幽默时尚的现代语言,深入浅出地为读者讲述齐鲁家训文化,将经典的历史鲜活再现给青少年读者。
在我们中国人眼里,美国是一个颇具争议的国家。它曾经在我国周边地区制造过很大的麻烦,例如20世纪50年代的朝鲜战争,60年代的越南战争,都对我国构成了根本性的威胁,也消耗了我国巨大的财力和人力。现在无论用什么词来界定中美关系,诸如“战略伙伴”关系,也挥不去那些过去的阴影,也改变不了美国始终是我国潜在威胁的事实。 现在想给美国一个定论很难,因为它真的很复杂。我们甚至很难判断自己的感觉,我们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喜欢还是不喜欢那个国家。但是,它是全世界都不能忽视的国家,是许多人都想去看一看的国家,是许多人都愿意留在那里的国家。我们去过了,我们看过了。我们没有留下,我们也不想留下。但是,我们想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直接或间接地写出来,说出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的目的是取人之长
1948年9月24目,济南战役胜利结束,济南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济南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励精图治,艰苦奋斗,古老的泉城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毫不动摇地抓好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的同时,始终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摆在重要位置,着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大力推进文化创新,人民群众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得到巩固,全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完善,文化产业实力显著增强。当前,济南的建设发展正站在新的起点上,进入了城市建设跨越提升、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社会事业全面突破的关键时期。进一步加强文化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对于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增强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