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出台了《关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通知》,对非遗与旅游从简单的组合、联系向高质量、有深度的融合提出了新要求。 当前,就如何挖掘不同门类非遗蕴藏的价值与内涵,找准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契合点,实现文化与旅游的深度有机融合, 仍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江苏省作为一个充满文化活力的地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发展实践中具有典型的代表性,由此,本书从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的逻辑基础思考出发,以江苏省为例,找出两者融合发展实践中的问题症结,理清发展思路和理念,探寻符合地方特色的发展路径,以期为全国非遗旅游融合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实用苏州话(中英文对照版)》主要供非苏州的国人、外国人和一些苏州话说得不标准的苏州孩子学习苏州话使用。全书共10个单元,每个单元均由“情景引入”、“场景对话”、“词语贴士”、“特色词汇”、“注释说明”、“巩固练习”、“参考答案”组成,涉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学完《实用苏州话(中英文对照版)》后,可以掌握苏州话的常用词语,并初步运用苏州话进行日常的会话交流,还可以了解一些苏州的风土民情和风景名胜。
《皖南传统村落的遗产价值及其保护机制》在梳理 价值导向的遗产保护 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 传统村落遗产价值评价 和 遗产价值导向的传统村落保护 的理论框架,为传统村落保护提供了理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实证研究皖南传统村落的遗产价值和保护机制,并提出优化建议,以促进皖南传统村落保护。
《沿着韭溪到宋代 江南人文手记》以嘉兴韭溪江南文化为主要内容,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严谨的考证、炽热的情怀,沿着这条古老的韭溪,寻找江南之古韵,感怀旧踪之余味。使读者更深入地了解感受江南文化之内涵,展现嘉兴城风华之姿、历史沿袭。
吴聪萍所著的《南京1912——城市现代性的解读》拟以城市早期现代化路径和城市转型为视角,把南京作为“近代历史上的城市”,着重考察在中国城市现代化历史进展中南京城市现代性环境得以形成的过程,探究国家(政府的力量)对于城市现代性的正面效应,即所谓对城市变革的推动作用,并回答以下几个问题:在中国社会转型期间,南京如何从传统历史空间向现代空间转变?什么力量赋予南京城市所具有的现代素质?这种现代性特质与其他近代城市相比较有何区别?南京城市现代性增长的动力源是什么?现代性的建构对南京城市生活发生什么样的影响?
《古典园林(读城行走苏州)》主要介绍了苏州园林中 典范性的几座园林情况,以展示苏州园林的内涵,表现苏州园林的气质。章节体例上分为四大部分:园林卷子、园林春秋、归隐生涯、造园手笔。本书是作者多年积淀后的园林新作,仍然选用散文笔法,但体例 加完善,考据 加详实,全书图文结合,精美的园林图片配以了详细的图注,辅助介绍园林建筑之美,适合大众阅读。
本书选取了徽州文化与徽州学、徽州的地理与社会、徽州村落、徽州宗族、徽商、徽州教育、徽州学术、徽州杰出人物、徽州科技与工艺、徽州艺术、徽派建筑、徽州文书等十二个关节点来梳理徽州文化,来构筑徽州文化体系,帮助我们把握徽州文化的体系和精神。
“耕而食,织而衣”,中国发达的农业文明史,其中半部是织物史。苏州织物萌发于新石器时代,绵延数千年而不衰,自有其独特的文化特色。《织物(博物指间苏州)》作者郑丽虹拥有多年的学术研究和教学经验,对苏州本土的织物及相关行业十分熟悉,在写作过程中大量参考了专业文献和确信可考的实物资料,调查走访了多家博物馆、学术机构和行业内人士,落笔严谨,力求将苏州织物的产生背景、历史发展、功能用途、工艺品种、审美情趣、师承脉络、民俗文化等方面,全面、详细地介绍给各位读者。除此之外,书中还有许多经过严格筛选、甄别的照片资料。平实雅致的文字、优美精细的图片,相信会给各位一个美好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