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域文化通览(山西卷)(精)》是中央文史研究馆组织各地文史研究馆和馆外专家用6年时间撰写的学术著作,共34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港、澳、台均有1卷。各卷上编纵向地描述当地文化的发展史,下编重点描述当地文化的特点和亮点。上起于远古时代,下迄于1911年辛亥革命,可视为各地的“文化地图”。《中国地域文化通览(山西卷)(精)》以学术性、现实性、可读性三者的统一为目标,可供学者参考,也可供干部培训及广大读者研习之用。尤其希望本书能对当前各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借鉴作用。
山西地处黄河中游,是中华民族早的发祥地之一,迄今已有五千余年的文明史。 在山西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我们的祖先繁衍生息,留下了为丰富的历史遗产,无论绘画、雕刻、彩塑,还是戏剧、音乐、诗词、书法,无不闪烁着绚丽的光彩,而使历史、艺术和科学高度和谐统一的古建筑更令人瞩目。这些古代建筑,至今保存比较完好的有城池、街道、民舍、梁、寺宇、庙堂、楼塔、陵墓等等,门类齐全,数量繁多。到目前为止,山西已发现宋代以前的木结建筑一百零六座,这些千年以上的古建筑在全国已是凤毛麟角,属稀世之宝;宋、辽、金三个朝代保存下来的建筑物较多,达近百座,殿堂楼阁皆有,梁古塔同存,数量之多,规模之大,造型之殊,结之巧,在全国均占重要地位。至於元代之後各类结的建筑物数量尤多,其中不少是各个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具有悠久和优美自然景观的旅游圣地——晋祠,对有代表性的数十处风景名胜,殿堂楼阁如圣母殿,难老泉,铁人、铁狮等作了生动介绍。 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而建。它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期,周武王灭殷7年以后,因病去世。他的长子诵继位,是为成王,因成王年幼,便由其叔父旦代行天子的职权,史称“周公摄政”。 晋祠在太原市区西南25公里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始建于北魏,曾是西周武王次子、晋国开国君主姬虞的祠堂。 晋祠历史非常悠久。相传,西周初年成王姬诵封其胞弟虞为古代国开国诸候,虞施政有方,国富民强。为祭祀他,虞后人在这里建祠堂,称“晋祠”。但晋祠的创建年代尚待考证。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载,晋祠在北魏之前就有
庙会,这种集祭祀、娱乐和贸易为一体,融合多种民俗风情的社会现象贯穿于传统农耕社会的全部历史过程。通过上庙的礼仪,人们抒发内心的祈望。 《上庙的日子:寻访山西古庙会》为纪实摄影画册,作者历史十余年精选了山西具有代表性的百余种庙会,近千张照片,深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