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内容简介。。。。。。
本书为成都交通文化书籍,记述了从1949年到2019年70年间成都公共交通的发展变化。内容分为“三步曲”:一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创业阶段”。涉及公共汽车、出租汽车、人力客运三轮车、无轨电车的筹备发
本书是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四川系列读本》之一。《四川系列读本》是一套面向大众、具有四川地方特色的普及读物,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组织编写,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该系列读本包括《四川改革读本》《四川革命读本》《四川名人读本》《四川生态读本》《四川民族读本》《四川旅游读本》《四川历史读本》《四川文化读本》《四川城市读本》《四川法治读本》,共10册。本书以四川城市发展四十年的成就为起点,重点描述四川城市在改善人居条件、提升空间效率、凝聚社会共识等方面的主要做法和现状特征,着重梳理和评价四川的城镇化、全球化和可持续发展等进程及其对四川乃至更大区域范围的发展所产生的全局性、长远性影响。
内容简介: 《老重庆影像记录》从1000余张高清照片中进行遴选,这些照片拍摄于20世纪初(截止于20世纪20年代),再现了当时重庆的城市建筑与市井生活。 照片内容主要包括市井生活和建筑风光两大类,建筑类包括20世纪初的重庆码头、华严寺、现已消失的万州古桥等,每张照片附有相应英文说明;人物类照片主要展示了20世纪初的重庆劳动人民,包括文娱生活、社会生活场景、妇女接受教育场景、家族合影等,再现了历史场景中的重庆建筑特色和城市风貌。
《雅安市名山区年鉴(2014)》由雅安市名山区人民政府主管主办,雅安市名山区地方志办公室编著。该册为《名山年鉴》第十七册。按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和四川省地方志协会要求,时间标注为出版年,该册年鉴为《雅安市名山区年鉴》(2014)。 《雅安市名山区年鉴(2014)》是区人民政府公报性大型资料工具书,客观、全面、系统地反映雅安市名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旨在 资治、存史、教化 ,为各级各部门领导和社会各界决策参考提供地情服务。 该年鉴反映雅安市名山区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各方面的新情况,主要由区级各部门、乡镇、驻名单位和企业供稿。为保存资料,部分记实新闻、图片和个别条目上溯或下延。
作为“立体活史书”的巴蜀牌坊,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其形制、雕刻、涂塑以及铭文等,均展现了我国文化遗产的博大精深。尽管各级政府和牌坊周围的百姓做了许多卓有价值的保护工作,但由于历时年代久远,如今大多数牌坊风化严重,有的甚至整坊倒塌。加之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的破坏以及不法分子猖獗的偷盗行为,严重破坏了牌坊的原貌,使其成为濒危文化遗产,抢救性的记录、保护、研究工作显得十分迫切。由黄尚军、罗亮星、李国太、王振、游黎等著的《巴蜀牌坊集成(**卷)(精)/巴蜀濒危文化遗产研究丛书》作者在十余年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从近十万张**手照片中精选出数百张,用图像志的方式对巴蜀牌坊进行了直观、真实的记录,从而系统、全面地展示了巴蜀牌坊在功能、类型和风格上的丰富性。这不仅为学界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而
本书为成都交通文化书籍,记述了从1949年到2019年70年间成都公共交通的发展变化。内容分为“三步曲”:一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创业阶段”。涉及公共汽车、出租汽车、人力客运三轮车、无轨电车的筹备发
《涪江遗韵:绵阳不可移动文物》是全而介绍绵阳市不可移动文物的公开出版物,以收录绵阳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和重要“三普”新发现为主,并集中展现了汶川特大地震恢复重建之后绵阳重要不可移动文物的新面貌?文物分类参考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分类方法,以图为主、图文并茂,对全市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了比较全面?深入地梳理和研究,进一步挖掘了其文化内涵,全面反映了绵阳不可移动文物的概貌、重点、特点和价值,具有较高的学术性、资料性和科普性?
该套教材为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规划系列教材,这是面向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的区域文化教材;且配套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衍生文创产品。 全书共10分册,是国内套系列分级区域文化读本。该系列教材以《新汉语水平词汇大纲》为依据编排设计词汇,参考《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大量涉及《大纲》中的词汇、语言点、文化项目等指标,以保证教材的科学性、系统性和严谨性。 教材分为体验成都和乐享成都两大部分。体验成都包括《游成都》《居成都》《吃川菜》《饮川茶》,词汇等级为2-4级,适合具有初中级的汉语学习者使用。乐享成都包括《饮川酒》《梦三国》《绣蜀绣》《唱川剧》《悟道教》《练武术》6本,词汇等级为4-6级,适合具有中高级水平的汉语学习者使用。 教材编写重视语言能力的提高,特别是阅读认知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语
成都是我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犬西南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有着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与民风民俗资源。本书是部通过成都街巷生动描述成都历史文化,特另4是近代历史文化的力作。本书作者是著名巴蜀文化研究专家,他以20多年的资料积累,4年多的考察与写作,用了70万字和1209多幅图片,图文并茂地展示了500多条成都街巷。以及城池、河道、桥梁的命名缘由、历史变迁,街巷中的名人掌故、趣闻轶事,重要的历史事件与民俗活动、重要的学校、企业、地下出土的历史文物。全书资料丰富、论述严谨、文字流畅、引人入。胜。书中编有地名索引和珍贵的历史地图,具有实用价值,特别是大量老照片,包括晚清外国驻华使官、当代美国《国家地理》就者拍摄的照片,民国初年、抗日战争时期的照片以及当代摄影家拍摄的大量的摄影作品,还有博物馆、图书馆、
《大巫山文化》是一部地域文化研究专著。地域文化不仅包抱山川、地形、气候、物产之类地理环境的自然因素,更包括历史形成的人文环境的种种因素,诸如该地域特定的历史沿革、民族状况、人口迁徙、教育发展、风俗民情、文学艺术、名胜古迹、方言俗语等,尽在其中。本书以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大巫山为研究对象。“大巫山”所指地域,随时代而变迁,但其核心则是巫山。 本书首先对大巫山溯源辨流,钩稽根植于本土德原生性文化;然后揭示其移民文化特质,探讨民俗文化中德巴风楚韵和浪漫主义的神女文化;最后论及景观文化和旅游文化。所论诸种文化现象,皆以丰瞻的原始材料为依据。既引文献资料为“书证”,又用考古发现为“物证”,还以民间采风、田野调查所得有关资料为“参证”,新颖的观点以翔实可靠的材料为支撑,言必有据,求实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