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是一部关于成都传统文化的读物,以老成都代表性家族的族谱主要线索,反映了成都作为移民城市的族群来源,移民祖先迁徙来成都所发生的真实历史故事,家族中出现的显赫人物和荣耀事实,家谱中反映出的一些当时民风民俗,以及早就良好家风的乡俗、家训家规等。全书以真实的家谱历史资料为依据,配备原始图片,行文既轻松又严谨,可读性强,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成都移民历史以及传统家族发展的轨迹,具有较好的历史研究价值和文化传承价值。
本书是一部地方文化读物。作品主要介绍近现代以来大成都范围内的地方名儒,包括骆成骧、赵熙、宋育仁、尹昌龄、颜楷、刘咸荥、徐炯、谢无量、吴之英、吴虞、尹昌衡、廖平、方旭、邵从恩、庞石帚等人的典型事迹和对当时乃至今天的社会影响。这些名儒有的是书法家,有点是地方贤达,有的是慈善家,有的是文学家、教育家等,史称成都 五老七贤 。全书图文并茂,行文轻松,史料充实丰富,能令各个年龄段的人全面认识近代以来成都名流的魅力之所在,真正领会成都是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真正原因。
本书为故园画忆系列丛书之一,通过刘涟老师指导后目录以文物保护单位为依据,以、省市级、区级文物保护单位顺序选择,终和作者确定以下目录: 部分历史建筑80幅,第二部名人故居10幅,第三部分宗教建筑19幅,第四部分历史街区5幅,第五部分民风风俗12副,共计126幅。绘画过程成中存在疑问时及时沟通协调。
巴山蜀水自然风光旖旎,历史文化璀璨。作为中华文明起源地之一的巴蜀故地,历经数千年的风雨沧桑和一代又一代巴人蜀人的筚路蓝楼,形成了玄妙神奇、博大精深、瑰丽多姿的巴蜀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四川,乃至中国的一座极为珍贵的文化宝库。 巴蜀文化植根于巴山蜀水,是一种典型的地域文化。自上个世纪40年代初提出“巴蜀文化”这一概念以来,随着考古的新发现,特别是三星堆、金沙遗址等一批颇有影响的古迹相继发现发掘,巴蜀文化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并陆续在历史文化、考古文化和民族文化等方面的推出了一批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关注的学术成果。这是我省文化事业繁荣兴旺的重要标志,是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的瞩目成就。
党项羌,这个曾经盛极一时、建立过强大西夏王朝的民族,如今又是何种状况,应当何去何从呢?翻开本书,或许能给你想要的答案。 本书作者徐平教授在对羌村这一典型社区进行了长达三年的实践调查基础上,运用文化人类学、社会学、考古学和历史学的研究方法详细描述了分析了羌村人的经济生活模式、社会构建和运转、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精神世界的构造,进而联系羌族历史上从游牧到农耕的巨大变迁,以及羌村现实生活的变化,提出“文化的本质在于适应,适应带来社会进步“的理论假设。在文化适应和文化交融都更为剧烈的今天,人们如何更好适应急剧变化的世界?羌村人的故事,或许对我们有所启迪。
本书内容主要分三个部分。 部分作者以其在全国率先提出保护民族民间文化的“原生态”的理论,并创建中国首家“土家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工作实践为基础,在总结经验教训、阐述心得体会的同时也在理论上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并对一些不同的学术观点进行了辩释。 第二部分作者以其祖辈均为长阳南曲民间艺人的身份,结合他在土家山寨工作了30多年的有利条件充分利用丰富的一手资料,着重对长阳南曲的历史渊源、荚学价值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尤其对现存民间艺人的生存状态的调查报告。对保护和传承工作的介绍以及前景的分析,都是在其独家拥有的材料上才能得出的结论。 第三部分作者以其长期担任乡镇文化站站长的条件,并从这个角度对集镇文化建设、土家人家庭文化建设;农村文化市场等方面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另外在本章节
古蜀文明作为长江上游古代文明的中心区域,不仅具有 很高的文明程度,而且具有与中原古代文明判然有别的 文明形态。此书不仅全面概括了古蜀文化中*重要的考 古发现,而且及时概括了*的发掘进展情况和研究成 果。内容包括:金沙遗址 期待中的惊世发现,三星 堆 难以想象的古蜀文明之巅,文明的恩赐 抚摸 从沉睡中苏醒的千年古物,解密 三星堆王国是怎样 突然消亡的, 置疑 三星堆文明是外来文明吗,三 星堆文明之源 暴露在成都平原上的史前城址群, 高潮 古蜀文明的*后辉煌,一半是历史,一半是神 话 文献中的蜀王传说等。
纳西族象形文字约有2200多个,有较浓厚的图画文字特点,以一字象一物,或一事,或一意,但与图画之维妙维肖求其美感不同,而是用简单笔画初其事、物、意的轮廓来表达。既要简单,又要一个字与一个字相区别。 就有依类象形,突出特征,变易本形,依声托事等各种造字方法。用这种象形字书写的句子有的极像是一幅图画,它只是起到一种提示的作用,无固定的读法。所以,用象形文字书写的东巴经书,即使是会说纳西语,又认得一个一个象形字,但仍不能读懂经文。只有从小从师学习的东巴教徒才能眼看经文,口诵句子,这种文字已有约1000年的历史。纳西族东巴教徒用这种象形字书写了约1500卷经书,它是研究纳西语言文字、社会历史、宗教哲学、天文地理和文学艺术的重要宝藏。本世纪以来,国内外学者研究纳西族象形文字著述很多。其中著名的有李
蜀学乃中华学术之一,特具四川地域文化之优长。其肇起汉初,衍于晋唐,繁盛于两宋,至晚清夏复昌。自近代西学之东渐,时与维新,在京师设讲堂以提倡新学,于川中办蜀报作时事平章。梁任公以专学命题,引为重视;蒙文通撰专文议论,愈益显彰。故渊源有自,名实相当。兹创辑刊,新辟园地,探讨学术,不分界疆。冀我蜀同仁,学界师友,域外方家,咸为支持,盛 举共襄。为继承蜀学传统,繁荣中华学术,鼍勉竭力,行健自强。夫自由独立,乃学者品格之展现;求新辩难,为臻至高境之直航。朴素谨慎,倡实学之风;持理争鸣,为求真而商。岷山苍苍,岷水泱泱。蜀学事业,山高水长。蜀学之光,我辈弘扬。
懒散近乎“随时随地找舒服”。以坐茶馆为喻罢,成才人坐茶馆,虽与重庆人的理由一样,然而他喜爱的则是矮矮的桌子,矮矮的竹椅——虽不一定是竹椅,总多关是竹椅变化出来,矮而有靠背,可以半躺半坐的坐具—— 地面不必十分干净,而桌面总可以邋遢点而不嫌打脏衣服,如此一下坐下来,身心泰然,所差者,只是长长一声感叹。 本书从李劫人小说中分门别类,节录出有关成都文明发展的大量文字,如清末的叽咕车(鸡公车)到抗战时的木炭汽车,足以见出成都交通的一个侧面。所有这些变迁的实录,后人完全可以视为一代信史。 其中收入本书的《成都是一个古城》和《旧帐》,都是一九四九年后没有公开发表过的。
本书是一部地方文化读物。作品主要从宏观的角度以纪实的笔触叙述了成都老城墙、河流和桥,以及老成都物象记忆,挖掘了成都历史上的名流趣话、市民情结、独特大院生活趣味,以及具有代表性的凤凰山、大佛堰趣闻,勾勒了成都自古以来就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景点,包括对宽窄巷子、东大街、文殊院、盐市口、春熙路、刘文辉公馆、科甲巷、劝业场、陕西会馆、水津街等的历史追忆等。全书图文并茂,行文轻松,史料充实丰富,能令各个年龄段的人全面认识成都的魅力之所在,真正领会 成都是一座来了就不想走 的城市。
这部两卷本的经典文献上启示公元前3000年人类远古文明发源之初,下迄21世纪全球文化日趋多元的今天,全面展示了一幅绮丽多彩的世界文明历史画卷。 所选文献代表了人类在历史、文学、科学、哲学、宗教、政治、经济、法律、传记以及史诗、神话等方面的成就,内容广泛、意义深远,发人深省。 这些文献或者提供了作者所处时代的独特文明的生动见证,或者生发了他们对所处社会的真知灼见。 六大文明时期的导读及每篇文前的题说,对特定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进行了梳理,对文献的产生背景及作者生平辅以必要的说明,风格简洁,分析透彻。 既适合大学生学习研读,也适合所有人文关怀和精神诉求的读书人参阅和赏析。
书名定为《缤纷城市》,全书以人物为主线而以事物为副线。我一向认为,只有人物和事物,才能凸显一个城市的特色和性格,而千年不变的景色呢,只不过是“天赋的姿色”而已!再说,以千言万语介绍千山万水,有时还抵不上一张照片的魅力哪! 本书共分四辑。部《都市传奇》,记述了六个奇特而又真实的故事。第二部《城市的风貌》雕出了城市的轮廓。第三部和第四部分别为《璀璨的瑰宝》和《动物的心声》。
代表们围绕巴蜀文化研究历史学、考古学、民族学与人类学等方面的新发现、新问题、新成果和发展新趋势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在巴蜀文明特征、国家与文明起源、城市、青铜器、文字、民族、宗教、文化交流等方面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新成果。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四川省民族研究所李绍明研究员代表研讨会作了学术总结,他充分肯定了本次研讨会的学术意义和成功,认为本次会议的各项新成果必将把巴蜀文化的研究推行新的高度。他还指出,巴蜀文化研究还需要向纵深发展,要多学科的研究者共同的努力。 现在出版的这本论文集,即是本次研讨会各位代表提交的优秀论文,展示了本次研讨会的学术成果。
笔者在本书中,对三星推文明的创造和传播进行了详尽地分析,否定了“三星堆青铜文明出于当地土著”的说法,并且有史有据地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三星堆出土的整套器物为夏王室的祭祀祖器,于夏末帝桀时由有缗·蜀族从山东携带入蜀,并由此开创了古蜀文明。同时,对传至今天的中国古代史及史前史,进行了去伪存真的调整,大胆构建了一个史前史系统框架。这些研究为提示三星堆文明提供了宏观背景。本书不仅给出了三星堆文明兴起时的宏观历史背景,同时对每一件器物进行了深入微观的分析,全方位提示了三星堆内涵的文明之谜,并同时揭示了许多传至今天的历史谜案。
水是城市生活的生命线,是城市文明的摇篮。成都是一座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困,因水而荣的城市,是按照“上善若水·孕育文明·文明城市”的自然哲学模式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城市。 本书以“水”的骨肉为脉络,展开了成都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美的画卷,其成功之处也正在于此:成都城市是“水”做的骨肉,是水孕育出的成都,是水润泽的天府。 本书以“水”为成才城市文化解题的锁钥,阐释成才水文化,可谓抓住了成都城市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本书作者不畏其难,致力于成都水文化的研究,吸纳与总结诸家的学术成果,疏理脉络,加以提升,做了很好的工作,取得了新的收获。
从古至今,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东大街都呈现了自己的东之美、大之美、街之美:宽大的街、金融的街、商业的街、灯火的街、酒香的街、繁华的街、茶馆的街、水灵的街、丽崇的街,珠玉的街,五行的街、民俗的街、寺庙的街、小吃的街、文教的街、洋务的街、交通的街、房租贵的街,以及世界白酒坊、世界枚纸钱币都与这条街有关 它是成都老街的代表,是当之为愧的 首街 。 在还没有春熙路的时候,它就名噪天下了! 由著名作家凸凹和80后新锐作家魏亦合著的人文地理图书《首街:成都东大街浮世绘》是一部首度记写成都东大街的书,展开它就展开了一轴 清明上河图 。 《首街:成都东大街浮世绘》的可读性、资料性、权藏性以及图文并茂的时尚性必将为它赢得广泛而长效的市场。
李白是中国诗歌史上的天才、奇才,他的诗歌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和永恒的艺术魅力,在全世界都享有很大声誉。李白的爱国主义精神,刚正不阿的高贵品质以及他诗歌艺术上的杰出成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明晰李白的思想、个性特征和诗歌艺术风格是怎样形成的,对于现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从20世纪80年代起,李白研究进入了高潮时期,学术界对李白的出生地、家世、生平事迹和李白的思想、艺术成就等方面做了全面的研究和探讨。对李白如何接受中华传统文化影响,做了一般的、笼统的研究,或者说是着眼于宏观的展现。对李白生平的研究,着重在出蜀之后,而对于其一生至关重要的青少年时期所受的巴蜀地域文化熏陶,以及他曾生活过的地域的风俗民情、思维方式、典型性格对他的影响,更是研究得少之又少。
自古以来,四川号称“天府之国”,物产丰富,山川秀丽,风景优美,人文荟萃,正所谓人杰地灵者也。 四川之风景名胜颇多,九寨沟、都江堰、青城山、峨眉山、乐山大佛等等,早已蜚声海外,闻名于世。除此之外,省内各地,处处皆有景点,边远地区,亦不例外。此类景点,亦各有各色,且与著名景点一样,早为骚人墨客所关注,留下了不少歌咏它们的诗词,故而亦富有文化内涵。然而,由于诸多原因,许多市、县之景点,不仅不为世界所知,国内、省内亦知之甚少。此种状况,显然不利于我省旅游业之进一步发展。 《四川风景名胜诗词选注》,上起隋唐,下迄明清,按照现行行政区域,依地、市、县分类辑录注释。这些诗歌,大多是历代诗人在当地浏览时写下的。游客阅读本书,在欣赏风景名胜时候,能同时欣赏有关风景名胜的诗歌,从而触景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