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中国大学英语系的教科书,为了教学需要而编写的。 学习英语的中国大学生在阅读英文书刊和同英语国家人士的交往中,往往感到由于缺乏欧洲文化知识而增加了许多困难。而一旦对这些有了较多知识,则不仅了解程度会提高,而且由于通过文化来学习语言,语言也会学得更好。本书请教师或外国访客用外语来介绍整个欧洲或其中一国的社会或其他情况,作为语言课的补充。
闽台两地节庆,由于两岸在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发展进程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就需要我们做脚踏实地的田野调查,辅以和考古验证与文献阅读紧密结合,才能较全面解读闽台民间传统节日演变发展的结果。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闽台传统节庆习俗调查从民俗学方向进行研究,不仅介绍节庆,而是把节日仪式、活动程序以及作用的具体细节挖掘了出来,详细地补充了相关文化史。(2)闽台民间传统节庆活动的参与群体,以老人和妇女为主,但重大节庆活动时社会精英阶层参与度高,这是值得引起关注社会现象。(3)闽台传统节日与民间信仰、祖先崇拜和宗族文化结合密切,因此与民间信仰相关的祭祀节日是重要民俗旅游资源,可培育成为新型的旅游文化业态。
《2013年厦门社科丛书·闽台历史民俗文化遗产资源调查系列:闽台民间信仰传统文化遗产资源调查》写作大纲的设计和总编纂由厦门大学博士生导师徐辉教授与课题组总负责人、厦门理工学院刘芝凤教授共同负责,由林江珠承担书稿统稿、插图选择和闽台调查信息分类统计撰写个案调查报告、段凌平承担主要章节的写作任务。书中采用了26位师生的闽台民间信仰调查报告,尤其是学生考察队的队长王煌彬在二年多的田野考察中,一人就撰写了二十余篇民间信仰调查报告,在此无法把他们全部列出,但他们的贡献不能忽略。《2013年厦门社科丛书·闽台历史民俗文化遗产资源调查系列:闽台民间信仰传统文化遗产资源调查》能够完成还得益于在田野调查时接受我们访问的单位和传承人,如南平市樟湖镇文化馆王商书先生,不仅带我们走访文化遗址,考察地方民间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阈下的客家优良传统》率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客家优良传统有机联结起来进行动态考察和研究,主要阐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阈下的客家优良传统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重点剖析了客家优良传统的基本表征、主要结构、重要功能;充分肯定了客家人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追求,深入挖掘了客家优良传统蕴藏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丰富内涵;全面研究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客家优良传统的互动机制;努力探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阈下弘扬客家优良传统的路径选择;客观评判了客家妇女在国家兴亡面前表现出的爱国情怀。
古村落,开宗明义,就是祖先所生存栖息之地。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生态型聚落,按其发育程度,大致可分为四种形态,即原生态、自然形态、文化形态、审美形态。古村落虽然离现代文明越来越远了,但所孕育的文化精神和人格理想是永恒的,不愧为中国乡土文化活的载体,在选址、布局、规划建设中表现出来的出世与归隐的人格理想,以“天人合一”为主题的风水观念,重视自然山水充满诗情画意的审美意识,长幼有序、重于沟通的宗族意识,等等,即使在今天,人类物质需求越来越多地被满足的同时,仍然需要这种超脱的文化精神和人格理想,需要一些宁静致远的精神境界与亲近自然山水的心态。
本书以粤东梅州地区为背景,运用文献资料和田野调查资料,结合人类学、社会学和历史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主要从客家源流、祠堂文化、丧葬文化、谱牒文化等方面,对客家祖先崇拜文化进行较为系统的多方面的分析与探讨,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客家祖选崇拜文化对客家人的心理意只及行为方式的深远影响,客家地区至今盛行着祖先崇拜文化,且对传统有较多的保留。因此,研究和了解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客家祖先崇拜文化,对于我们研究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所谓客家意识、客家学在清末民初热过一阵后,近年又热了起来,这与台海交流有关,与中国民间活力的增强有关,也与客家对发展经济的渴求有关,总之,这次客家热终于唤起我半个客家人的客家意识,于是我一有机会便去探访客地,特别是客家的古屋老村,这才发现客家地区中有不逊于晋中的大院,有不逊于徽州的大村,有不逊于开平的碉楼,有不逊于侗乡、浙南的廊桥,有多、好的土楼,至于宏大而复杂的围龙屋、大围楼及由它们组成的古村则几乎是客地独有。
帝王谷、神庙、金字塔、木乃伊……神秘的古埃及呈现给世人的东西,远比人们期待的更多、更美、更炫目。人们已经解答了很多谜题,像一个成人一般追寻着自己儿时的记忆。可是,解答得越多,越驱使着人们热情地去拥抱人类曾经灿烂的童年。 直到传说中的特洛伊、黄金的迈锡尼、米诺牛居住的迷宫和无数炫彩迷人的壁画重见天日、绽放异彩之时,人们才相信,原来早在古希腊人之前,爱琴世界的人们便已经创造了一个灿烂的海上文明。在无情流淌着的岁月中,爱琴文明消失了。但刀剑毁不掉它的精神,岁月带不走它的美名。 横跨亚、非、欧三大洲的罗马帝国,几乎囊括了当时他们所知的所有文明区域。各种文化在这里争奇斗艳、自由发展,反过来又把罗马文明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 美洲一直孤悬于欧亚大陆文明中心之外,这一地理隔
本书写到:河源市辖区内部基本上以汉语方言为母语,而其中义以水源音(本地话)和客方言为母语者居绝大多数。龙川为秦置南海郡三大古县之一,始皇三十三年(即公元前214年),秦将赵佗率数十万三秦将士南征龙川开埠,除首任县令,经略龙川六载有余。史书上记载,秦代有数次较大规模中原人口迁徙至岭南,“与越杂处”。其中尤以赵佗上书奏请秦廷,朝廷选送15000名女子来龙川,这就是客娘的由来。赵佗在龙川推行“和辑百越”的族群融合政策,以及三秦将士与客娘结合,催生了古邑龙川客家族群的形成与繁衍。南越武王赵佗秦末汉初雄踞岭南,龙川是其开基和兴王之地。
本书的编撰,从鼓楼、台江、仓山、晋安和马尾五区的地名,选定条目,其主要的特色:一、侧重路、街、巷、里、弄、新村及乡镇、自然村的介绍,既有闹市老巷,如南街、朱紫坊、得贵巷等,又有僻村小乡,如《曲坑村仅有三户》等,力求述释地名的来由和衍变;二、地名考释和辨析,择要引用有关史料记载,立言翔实,以便正本清源,如《上董下董“董”非“桶”》、《从“茶焙”到茶会村》等;三、地名的俗称和雅化,着力分辨,尤其福州方言中同音相谐,或近声替代的缘由,突出地方的色彩。四、文字简明,每条三五百字,兼及史料性和可读性,尽将地名的过去和现在,解释清楚。
这部两卷本的经典文献汇编上起公元前三千年人类远古文明发源之初,下讫21世纪全球文化日趋多元的今天,全面展示了一幅绮丽多彩的世界文明历史画卷。 所选文献代表了人类在历史、文学、科学、哲学、宗教、政治、经济、法律、传记以及史诗、神话方面的成就,内容广泛,意义深远,发人深省。 这些文献或者提供了作者所处时代的独特文明的生动见证,或者生发了他们对所处社会的真知灼见。 六大文明时期的导读及每篇文前的题说,对特定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进行了梳理,对文献的产生背景及作者生平辅以必要的说明,风格简洁,分析透彻。 本书既适合大学师生学习研读,也适合所有有人文关怀和精神诉求的读书人阅读和赏析。
这本书共一百个小节。从十五世纪的文艺复兴开始,到二十世纪的超现实主义绘画结束。每一个小节都以一幅画为主题。有时候,拉上别的画作比 ——同期的或者同流派的——能更充分地理解主题画的渊源或背景,它们之间的互相对照,就像主菜配菜一样,似比单一品尝滋味醇厚。这样,全书就共收入了274幅画作。其中绝大多数都是油画作品,只有极少数的雕塑、壁画和水彩画。
在印度、中国以及西方,关于印度文化和传统的书籍为数不少,其中,给戢留下为深刻印象的当数A.L.巴沙姆的杰作《神奇印度》(The Wonder that was India),这本书完成于1954年,是为了迎合西方学者和读者的口味而作的。毫无疑问,巴沙姆的这本书是一本学术著作,同时也是对古老印度的追思。然而,他对作为印度主流宗教的印度教表现出了不必要的苛刻。在中国,关于印度文化和历史的作品并不多。季羡林、金克木、林承节、黄心川、王树英等杰出的教授和学者的作品也被地理政治学的影响所掩盖。正因如此,姜玉洪教授的这本书适时地出现,并为中国的印度文化研究做出贡献。他的著作不仅尽力填补中国学者在这一领域的空白,也充分展示出了他对印度文化孜孜不倦地阅读和理解。他通过“梵我同一”(Brahmatmaikyam)、“解脱”(Moksha)和“达摩”(Dharma)等观
作为一部历史语言学的著作,《19世纪以来的福州方言》对福州方言发展变化规律的探索,具有很高的水准。它也为其他方言区的同类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榜样。书中具体包括了:传教士与福州方言、语音研究、语法特点描写等内容。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本书作三大部分安排。部分为总论,设七章,总说湖南客家的源流与现状,兼及与湖南客家有关的方方面面,有叙有议,叙议结合,以图从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说清湖南客家的总体面貌。第二部分是湖南县域客家调查,共写了平江、浏阳、醴陵、攸县、茶陵、炎陵、安仁、资兴、桂东、汝城、宜章、桂阳、江华、新田共14个县(市)(兼及临湘、永兴)的客家情况。以县域所在地理位置为序,由北而南,再由东而西,依次写来。客家人较多、资料丰富的县域,如浏阳、炎陵等设专章论述;次之者如醴陵、汝城等,分节合章,挨个叙说;又次之者,如临湘、永兴,则在适当位置作简要介绍。第三部分写湖南客家人物,选择标准从严不求全,宁缺毋滥,只写客家身份明确的人物,不强拉硬扯,一共写了九位人物。
苏维埃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它源于十月革命的炮声,延伸于内战的硝烟,迸发于集体化和工业化的高潮,高昂于决战法西斯的号角,终结于“解冻”和“改革”的进程。它具有丰富的内涵和象征意义。70多年来,苏维埃文化是在*矛盾的状态中发展的,它始终没有脱离开——为了强国的目的,宣扬爱国主义,接关出现高潮,随高潮而来的是不安和动荡,于是加强控制、封闭社会,自诩“世界”,再更大规模地、更强力地宣扬爱国主义,于是高潮又再次出现。正像苏联在这个怪圈中迂回前进一样,苏维埃文化也沿着这个怪圈运转,于是兴中有亡,亡中求兴,兴亡交替,周而复始,直至苏联的解体。本书作者以一个历史学家的独特视角,以生动的文笔全景式地扫描了俄罗斯民族的历史、伦理、道德、传统、文化、信仰、礼仪、操守,引导人们去追思探寻尘封的历史和复
本书是一部详细描述包括台湾在内的粤东祖地客家人传统风俗习惯的民俗志,也可以说是中国民俗学的重要研究成果。本书虽然是一部粤东客家地区20世纪后半期到21世纪初的民俗志,但是,由于房先生的渊博知识,书中不仅纵向地对当地近代以前的民俗做了比较研究,同时还横向地跟粤闽赣台和其他地区的客家民俗做了比较研究。因此,本书对加深理解客家民俗的持续性和变迁结果,增进了解跨地域性客家民俗的异同,具有非同一般的价值和意义。 通俗易懂是本书的一个特点,即便像我这样的外国人,读了也很容易理解。这就使得利用它与海外的客家地区做比较研究变得很方便。这应该归功于房先生所具备的冷静的视点和高度的民俗学理论素养吧!
“客家与梅州书系”分《客家新探》、《客家方言》、《客家围屋》、《客家艺韵》、《客家民俗》、《客家诗文》、《客家之子》、《客都梅州》八本书,每本书20至25万字之间,从历史、民俗、建筑、语言、文学、艺术、人物、学术等多个领域,大规模、多视角地对客家文化进行整理、推介。“客家与梅州书系”有如下鲜明的特色:一是其“新探”,先声夺人;二是书系所显示出的整体性与科学性;三是雅俗共赏,有广泛的受众。正是上述几大特色,使这套书系既有高品位、高格调,又通俗易懂。本书为丛书之一。 “客家与梅州书系”涵盖了客家文化的各个方面,从历史、民俗、建筑、语言、文学、艺术、人物、学术等多个领域,大规模、多视角、深层次、全方位透析客家,展示了客家历史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为寻根、旅游、学术、交流提供具有权
本书将闽西区域历史置于全球化进程中的旅游时代进行观照,引入后现代主义新史学观,运用历史人类学、文化学、社会学、旅游人类学等研究方法,强调区域历史是一个不断书写的进程。为更好地融入全球化时代旅游市场,凝聚全球客家原生情感,强化客家人归宿感和文化认同,地方政府、民间组织、社会精英通过有选择的、世俗化的、功利性的文化叙事和文化实践,重建客家传统社会,将闽西打造成全球客家祖地、客家核心区。用区域社会小历史丰富国家大历史,塑造了全新的闽西形象,提升了闽西的影响力,对闽西社会经济,尤其是旅游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