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北方文明讲坛”系列之一的《古代西辽河流域的游牧文化》分册,书中具体围绕以下方面展开研究:西辽河流域游牧文化起步的考古学渊源、契丹游牧文化的整体特征、汉代鲜卑的考古学发现、蒙古族游牧文化的起源及其演变、北元政权与北方地区的风俗文化等。
本书记录了东北二人转的命运,可以由从“低俗文化”到“流行文化”到“高雅文化”的转变来概括。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二人转一直流行在民间底层的土俗文化;“文革”时期,它是被批判,被压制,却顽强地从民间底层钻出来的“死不了”;20世纪80年代,二人转虽然有了它的合法舞台,却被商业流行文化挤到大众视野的边缘;20世纪90年代,东北小品,这个由二人转变异出来的喜剧形式,通过电视传媒进入大众娱乐文化的主流,并使崭露头角的二人转表演者赵本山成为大牌娱乐明星;到了今天,赵本山又利用他明星的号召力,为二人转修建艺术学府,将这个挣扎中的民间艺术形式请进高雅文化的殿堂。二人转经历的这个由低到高的命运轨迹,具有无法预料的戏剧性,有如一个传奇故事。
一个城市,同一个民族一样,若忘记自己的历史,忽略自己的文化传统,也就失去创新的根基,缺乏向前发展的精神动力,也可以说,没有了灵魂。我们今天生活在其中的沈阳市,被史家称为“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悠悠两千三百年,沈阳从一个军事哨所,到现代大都市,其发展过程,充满了先祖们奋斗的血汗,卓越的智慧,不屈不挠的毅力,豪迈刚烈的精神品格……这一切,凝聚成以沈阳为代表的关东文化的独特风貌。对这种文化风貌的探究、展现和弘扬,是当代沈阳人承担的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许多有志于此的有识之士,做了大量工作,撰写出版了不少这方面的书籍和文章。然而,不必讳言,工作还是初步的,还缺乏对沈阳历史文化深入探讨、全面研究和系统总结,因而也就不能适应和满足沈阳飞速发展、日新月异的现实生活的需要。 于是,在
《中国民俗·旅游丛书》是一部大型系列丛书,它以旅游为线,把广阔的中国分成若干文化区,将旅游区纳入文化之中,进而展示区域文化特征。在对区域文化的分析和描述中,突出旅游的点、线及重要景物、风土民情。因而它既是旅游民俗丛书,又是区域民俗丛书,既是区域文化的展现,又是整体文化的纷呈。书中所述的内容大多为实地考察所得,经过研究考察,再用轻松的笔调写成。因此,对一般研究者、民俗工作者、文化作者,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东北话简洁、生动,诙谐、幽默,富于节奏感,这与东北这方黑土地养育的东北人豁达、豪放、直率和幽默的性格是分不开的,同时东北话也借鉴了其他地区精华语言的要素。正如余秋雨先生在《流放者的土地》一书中所描述的那样,早在明朝时期,就有文化层次较高的官宦人家被流放到此,他们把中原文化带到白山黑水,给这片荒蛮土地带来文化启蒙,流放的人与东北原始土著相融合,又变成了新的东北土著人。加之近代几次大移民(也称闯关东)和现代建国后军垦等相融合,又把东北地域文化推向新的高潮,给东北话注入了新的活力。特别是近二十多年来,以赵本山为代表的东北喜剧小品让全国人民笑声不断,快乐无限。他的春晚小品已成为年俗的一部分,并成为中国人年夜饭中不可或缺的一道 大餐 ,从而带动东北文化的厚积薄发,使得东北话热席卷全国乃
章 衣第二章 食第三章 住第四章 行第五章 人际之间第六章 人与自然第七章 土匪马贼第八章 伐木者第九章 淘金者第十章 奇景异象第十一章 游戏与娱乐
中国北方是萨满教的故乡之一,满、赫哲、鄂温克、鄂伦春、锡伯、达斡尔、朝鲜、蒙古等民族,都曾信奉萨满教或保留了萨满教的某些遗俗。 萨满教保留了相当完整和生动的原始宗教特点,记录了中国北方先民文化精神发展的历史轨迹,是古代文化的聚合体,包括了宗教、哲学、历史、民俗、天文、医学等文化内容,具有综合的文化价值,其影响延续至今。
为了全方位地解读东北,多年来作者走访了许多重要地点,比如德惠的万宝山、长春的原日本关东军司令部旧址和伪皇宫、沈阳北大营、呼伦贝尔草原、黑龙江抚远的东方哨、乃至韩国的日占遗址、日本的靖国神社和千鸟渊无名战死者公墓、越南河内等地。因此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发现东北》饱含了作者对东北这块土地的热爱和感悟、理解和思考,是一部积沉淀多年的心血力作。
以“忠孝”著称的齐鲁大地,为什么又是历史上农民起义多的地区?因“中庸”“保守”备受批评的山东,为什么又孕育出孙子、鲁班、诸葛亮、王羲之、贾思勰、李清照等等灿若星河的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两千多年前山东的孟子就指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为什么至今山东“官本位”的沉疴仍难治愈?这些悖论,其成因是什么?其发展趋势是怎样的?还有更多的话题值得提出:儒、释、道,在山东是怎样兼容并存的?东西走向的黄河与南北走向的大运河,在山东构成了怎样的生态坐标和经济发展维度?山东快书、煎饼大葱、大块吃肉大碗喝酒,是否是山东人永远的爱?
这里的村庄,背靠莽莽苍苍的群山,面对浩浩荡荡的大江,山河吞吐,气象万千;这里的村庄,与一江之隔的俄罗斯民居据岸相望,既见证了战争的惨烈,又沐浴着和平的绵长;这里的村庄,繁衍栖息着勤劳勇敢的东北各民族百姓,在风霜雨雪日月星辰的辉映中演绎了一段段美丽的传奇;这里的村庄,多种文化元素于碰撞中吸引,在冲突中融合,山川灵秀,吐纳升沉,肝胆相照,胞族相依…… 本书——从北极漠河到东端抚远,从河网密布的赫哲渔村到烟囱林立的满族营子,一个个村庄见证了悠悠往事,一行行文字承载着历史变迁,在纪行中回溯历史,在采风中体验民俗,文化之旅扬帆开启,地域风情回肠荡气……
闫秋红博士的《现代东北文学与萨满教文化》一书所研究的,就是在东北广为流传的一种自然宗教——萨满教对现当代东北文学的影响。作者在萨满教后面加上“文化”二字,并非追逐“文化”的时髦,而是意在表明,这种影响在现当代东北文学中已不局限于纯粹的宗教范畴,而是因这种宗教的影响而形成的一种文化精神,和体现这种文化精神的诸多文化事象。
这里的村庄,背靠莽莽苍苍的群山,面对浩浩荡荡的大江,山河吞吐,气象万千;这里的村庄,与一江之隔的俄罗斯民居据岸相望,既见证了战争的惨烈,又沐浴着和平的绵长;这里的村庄,繁衍栖息着勤劳勇敢的东北各民族百姓,在风霜雨雪日月星辰的辉映中演绎了一段段美丽的传奇;这里的村庄,多种文化元素于碰撞中吸引,在冲突中融合,山川灵秀,吐纳升沉,肝胆相照,胞族相依…… 《黑龙江大界江百村纪行》——从北极漠河到东端抚远,从河网密布的赫哲渔村到烟囱林立的满族营子,一个个村庄见证了悠悠往事,一行行文字承载着历史变迁,在纪行中回溯历史,在采风中体验民俗,文化之旅扬帆开启,地域风情回肠荡气……
红山文化是距今五、六千年间一个在燕山以北、大凌河与西辽河上游流域活动的部落集团创造的农业文化。因早发现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郊的红山后遗址而得名。 红山文化全面反映了我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特征和内涵。其后,在邻近地区发现有与赤峰红山遗址相似或相同的文化特征的诸遗址,统称为红山文化。已发现并确定属于这个文化系统的遗址,遍布辽宁西部地区,几近千处。其内涵丰富,拥有一大批造型生动别致的玉器,多与猪、龟、鸟、蝉、鱼等动物形象。随着七十年代这批玉器被识别出来,考古学家发现了红山文化大型玉龙,这是我国早的龙之一。
本书是“北方文明讲坛”系列之一的《西辽河流域早期青铜文明》分册,书中具体围绕以下方面展开研究:西辽河流域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赵宝沟文化与红山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发现与研究、夏家店下层文化性质分析、考古学文化类型划分与年代分期等。
本书是2000年以来作者的学习研究结集,集中在四个大问题上:民族归属与疆域界定的理论原则问题;古朝鲜问题:高句丽问题;渤海问题。分上下卷。
《辽宁文化发展形势分析与预测(2011-2012)》紧跟辽宁省委、省政府发展文化的思路与目标,全面记录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全书分为辽宁文化体制改革、辽宁文化事业发展、辽宁文化产业发展、辽宁文化软环境建设四部分。这种体例设置体现了当前辽宁文化发展的重心和热点。本书把文化体制改革放在突出位置,旨在成为省委、省政府关于文化发展的决策参考。本书研究方法上注重实证分析,也注重对文化发展形势的预测性研究,带有前瞻性视野。
在人们的地域观念中,往往是按省来划分人群,所以才有了北京人、上海人、广东人、河南人、为什么对东北三省,却习惯上总称为东北人? 一提起小品笑星,人们马上能想到赵本山、高秀敏、范伟、潘长江、巩汉林、黄宏,为什么他们全来自东北? 体育界出现过“马家军”,现在影视界以出现了“赵家班”,还有雪村现象,为什么他们都是东北人? 东北还曾有过淘金人、挖参人、放木排人、懂鸟兽语言的人,还有名声在外的东北胡子,真是奇奇特特东北人! 窗户纸糊在外,养个孩子吊起来,姑娘叼着大烟袋,木头沉底石头漂起来,还有闻名天下的东北三宝,人参、貂皮、鹿茸角,真是神神秘秘关东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