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北方文明讲坛”系列之一的《古代西辽河流域的游牧文化》分册,书中具体围绕以下方面展开研究:西辽河流域游牧文化起步的考古学渊源、契丹游牧文化的整体特征、汉代鲜卑的考古学发现、蒙古族游牧文化的起源及其演变、北元政权与北方地区的风俗文化等。
宋彦忱编写的《中国地域文化通览(黑龙江卷)(精)》是中央文史研究馆组织各地文史研究馆和馆外专家用6年时间撰写的学术著作,共34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港、澳、台均有1卷。各卷上编纵向地描述当地文化的发展史,下编重点描述当地文化的特点和亮点。上起于远古时代,下迄于1911年辛亥革命,可视为各地的“文化地图”,《中国地域文化通览(黑龙江卷)(精)》以学术性、现实性、可读性三者的统一为目标,可供学者参考,也可供干部培训及广大读者研习之用。尤其希望本书能对当前各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借鉴作用。
本书的研究上至新石器时代,下迄新中国成立。在中国东北历史上,农耕文化经历了史前、古代、近代以来三个阶段,东北各族不同程度地参与了农耕文化的演进历程,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东北农耕文化的内涵包括种植文化、养殖文化、器物文化、制度文化、民俗文化、生态文化、农业遗产文化。其中,种植文化主要阐明东北农耕作物与耕作技术,尤其关注新作物与新技术的出现或引进情况;养殖文化则剖析东北农耕生产中的家禽、家畜饲养品种与相关技术;器物文化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解读东北农具的制作和使用以及陶器、工艺品等器物所反映的农业生产和生活;制度文化从中原农耕制度文化的传播与东北民族创制的农耕制度文化两个层面,阐明东北农耕制度的文化源流;民俗文化以东北地域特色的农时、农谚为切入点,探讨东北地域农耕生产习俗、生
近年来,在全球文化一体化背景下,本土文化与地方文化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界重视,相对于目前齐鲁文化、燕赵文化、吴越文化、湘楚文化等研究的深广度而言,东北地域文化的研究相对薄弱。本书是在二十世纪东北文学艺术发展主脉上探讨东北地域文化对文艺生产的影响。本书在三个维度上关照和阐释这种影响。在文学史脉络中,探讨东北文化对文学地方性特征生成上的影响;在文艺史脉络中,探讨东北民间艺术与影视艺术对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建构贡献与影响。在思想史维度中,对东北文化的思想活力与精神能力做出评估和评判。
《东北服饰文化》一书是以在东北地区历史发展进程中,各个阶段各个民族在服饰上呈现的形态以及服饰背后所隐喻的文化内涵为主要研究内容,以共同的人文经济地理条件和相近的自然地理环境为背景,以诸民族交汇融合的文化内涵为纽带,以各民族服饰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发展形态为载体,探究在服饰文化的背后博大精深的历史厚重感和深厚的文化资源,通过服饰管窥其他文化事项。本书中的东北地区地理范围以当下我国对于东北地区的行政区划为主,即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本书所涉及的民族是指世居在这片土地上的少数民族,按照新中国成立后认定的少数民族名称(即满族、蒙古族、赫哲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锡伯族、朝鲜族、回族)为线索,对每一个民族从 概说 服饰溯源与现状 萨满服饰 三个层面进行阐述和研究,由古至今、
本书记录了东北二人转的命运,可以由从“低俗文化”到“流行文化”到“高雅文化”的转变来概括。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二人转一直流行在民间底层的土俗文化;“文革”时期,它是被批判,被压制,却顽强地从民间底层钻出来的“死不了”;20世纪80年代,二人转虽然有了它的合法舞台,却被商业流行文化挤到大众视野的边缘;20世纪90年代,东北小品,这个由二人转变异出来的喜剧形式,通过电视传媒进入大众娱乐文化的主流,并使崭露头角的二人转表演者赵本山成为大牌娱乐明星;到了今天,赵本山又利用他明星的号召力,为二人转修建艺术学府,将这个挣扎中的民间艺术形式请进高雅文化的殿堂。二人转经历的这个由低到高的命运轨迹,具有无法预料的戏剧性,有如一个传奇故事。
一个城市,同一个民族一样,若忘记自己的历史,忽略自己的文化传统,也就失去创新的根基,缺乏向前发展的精神动力,也可以说,没有了灵魂。我们今天生活在其中的沈阳市,被史家称为“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悠悠两千三百年,沈阳从一个军事哨所,到现代大都市,其发展过程,充满了先祖们奋斗的血汗,卓越的智慧,不屈不挠的毅力,豪迈刚烈的精神品格……这一切,凝聚成以沈阳为代表的关东文化的独特风貌。对这种文化风貌的探究、展现和弘扬,是当代沈阳人承担的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许多有志于此的有识之士,做了大量工作,撰写出版了不少这方面的书籍和文章。然而,不必讳言,工作还是初步的,还缺乏对沈阳历史文化深入探讨、全面研究和系统总结,因而也就不能适应和满足沈阳飞速发展、日新月异的现实生活的需要。 于是,在
这是改革开放以来,*部系统探讨 东北渔猎文化 问题的学术新著。全书由绪论、余论,以及其他六个主体章节构成。本书在广泛收集考古发掘及传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文化学、民俗学、历史学、经济学等理论方法,就古今东北渔猎文化的源流、传承、族系、特色等核心内容,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梳理和剖析。其中既有综合论述,也有个案分析;既有权贵晏乐,也有市井生活;既有草长莺飞,也有铁马金戈;既有丛林法则,也有天人和合。作者充分调动既有素材和手段,尝试在真切的文化叙事中,表达隽永的人文情怀,是一部值得期待的良心之作。
《中国民俗·旅游丛书》是一部大型系列丛书,它以旅游为线,把广阔的中国分成若干文化区,将旅游区纳入文化之中,进而展示区域文化特征。在对区域文化的分析和描述中,突出旅游的点、线及重要景物、风土民情。因而它既是旅游民俗丛书,又是区域民俗丛书,既是区域文化的展现,又是整体文化的纷呈。书中所述的内容大多为实地考察所得,经过研究考察,再用轻松的笔调写成。因此,对一般研究者、民俗工作者、文化作者,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东北话简洁、生动,诙谐、幽默,富于节奏感,这与东北这方黑土地养育的东北人豁达、豪放、直率和幽默的性格是分不开的,同时东北话也借鉴了其他地区精华语言的要素。正如余秋雨先生在《流放者的土地》一书中所描述的那样,早在明朝时期,就有文化层次较高的官宦人家被流放到此,他们把中原文化带到白山黑水,给这片荒蛮土地带来文化启蒙,流放的人与东北原始土著相融合,又变成了新的东北土著人。加之近代几次大移民(也称闯关东)和现代建国后军垦等相融合,又把东北地域文化推向新的高潮,给东北话注入了新的活力。特别是近二十多年来,以赵本山为代表的东北喜剧小品让全国人民笑声不断,快乐无限。他的春晚小品已成为年俗的一部分,并成为中国人年夜饭中不可或缺的一道 大餐 ,从而带动东北文化的厚积薄发,使得东北话热席卷全国乃
章 衣第二章 食第三章 住第四章 行第五章 人际之间第六章 人与自然第七章 土匪马贼第八章 伐木者第九章 淘金者第十章 奇景异象第十一章 游戏与娱乐
丛书立足于山东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大背景,有重点地选取体现山东特色的各个方面,以文字客观叙述为主,同时配以相应图片,用十个分册的篇幅,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山东的基本情况,说明山东的发展变化,解读山东的未来走向。《人文山东》,主要介绍山东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向海外友人展现山东丰厚的文化资源。《风情山东》,主要介绍山东的自然景观、民间风俗、节庆文化等。《创新山东》,主要介绍山东致力于自主创新,以创新求发展、建立创新型省份的新进展。《发展山东》,主要介绍山东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年来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思路和措施。《成就山东》,主要介绍山东在发展进程中各条战线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品牌山东》,主要介绍山东在加快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重要经济和文化品牌。《文明山东》,主要介绍山东着力提高全民
东北,旧时有关东、关外、东三省,东省等别称,按现在的行政区划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呼伦贝尔盟、兴安盟、哲里木盟、赤峰市。东北南起北纬38°43`,北到北纬53°34`,东起东经135°5`,西到东经115°37`,南北长1600多公里,东西宽1400多公里,土地总面积124.1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12.9%,人口一亿以上,是自古以来就形成的一个具有北国特色的大型地域单元,人们习惯上称之为东北大地。 东北地处祖国东北边陲,如果把中国的地图形状比作一只昂首而立的雄鸡的话,我们会发现中国东北地区正好处于“鸡首”的位置。在这块富饶美丽的宝地上世代生息繁衍着许许多多的民族,这里有高山、有平原还有河流湖泊,这里四季明显,物产丰富,非常适宜于人类生存和发展,这里是满族的发祥地,这里是蒙古族的牧场,这里是鄂伦春
《中国地域文化通览(吉林卷)》是中央文史研究馆组织各地文史研究馆和馆外专家用6年时间撰写的 学术著作,共34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港、澳、台均有1卷。各卷上编纵向地描述当地文化的 发展史,下编重点描述当地文化的特点和亮点。上起于远占时代,下迄于1911年辛亥革命,可视为各地的 “文化地图”。 《中国地域文化通览(吉林卷)》以学术性、现实性、可读性三者的统一为目标,可供学者参考,也可 供干部培训及广大读者研习之用。尤其希望本书能对当前各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借鉴作用。本书由谷长 春主编。
本书是一部以故事形式梳理沈阳历史、解读皇城地区文化的著作。全书共三卷本,约40万字,配有300余幅珍贵的老照片,全面介绍盛京皇城的历史遗存、自然风貌、人文景观、商业形态和文化积淀。 盛京皇城是沈阳的文化泉眼,也是沈阳成长的里程碑,更是沈阳的精神坐标。《盛京皇城》上卷本分为清宫神韵和古城交响两大章节,详细介绍皇城的历史由来和盛京城郭。中卷本分为帅府史话和中街记忆两大章节,详述帅府文化和老中街作为沈阳民族商业发源地的业态形成和演变。下卷本分为文脉寻源和非遗留痕两大章节,系统梳理方城内的传统文化遗迹和非遗项目。 本书突出真实性和可读性,彰显历史观和大局观。既有史料编撰,也有名人轶事,是解读皇城地区文化渊源不可多得的一部图文并茂、具有教科书意义的书籍。该书出版对于沈阳打造盛京皇城5A级景区
林声、彭定安编著的《中国地域文化通览》是中央文史研究馆组织各地文史研究馆和馆外专家用6年时闻撰写的学术著作,共134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港、澳、台均有1卷。《中国地域文化通览(辽宁卷)》上编纵向地描述辽宁文化的发展史,下编重点描述辽宁文化的特点和亮点。上起于远古时代,下迄于1911年辛亥革命,可视为各地的“文化地图”。本书以学术性、现实性、可读性三者的统一为目标,可供学者参考,也可供干部培训及广大读者研习之用。尤其希望本书能对当前各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借鉴作用。
中国北方是萨满教的故乡之一,满、赫哲、鄂温克、鄂伦春、锡伯、达斡尔、朝鲜、蒙古等民族,都曾信奉萨满教或保留了萨满教的某些遗俗。 萨满教保留了相当完整和生动的原始宗教特点,记录了中国北方先民文化精神发展的历史轨迹,是古代文化的聚合体,包括了宗教、哲学、历史、民俗、天文、医学等文化内容,具有综合的文化价值,其影响延续至今。
为了全方位地解读东北,多年来作者走访了许多重要地点,比如德惠的万宝山、长春的原日本关东军司令部旧址和伪皇宫、沈阳北大营、呼伦贝尔草原、黑龙江抚远的东方哨、乃至韩国的日占遗址、日本的靖国神社和千鸟渊无名战死者公墓、越南河内等地。因此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发现东北》饱含了作者对东北这块土地的热爱和感悟、理解和思考,是一部积沉淀多年的心血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