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神话与传说》是讲述、介绍中华大地上五十六个民族同根根源、多姿多彩的代表性神话传说、传统文化的中国传统文化通识读本。本书的宗旨是 用故事说文化,用文化讲故事 ,内容包括精彩故事、延伸知识、学术考据、多民族文化展示与阐述等,兼具趣味性和知识性。 不同于市面上已有的很多神话故事书,《中华民族神话与传说》以大家耳熟能详的汉族神话传说作为切入点延展开去,展示了大量鲜为人知的少数民族原生神话传说,并对其起源和细节进行科学的考据与阐释。全书在有趣的神话传说中间穿插 补充知识 ,随时扫除阅读时的知识盲区,帮助理解;故事后附有 延伸阅读 ,阐述故事背景、民族文化、文献遗珠等,可视为故事文本的进阶阅读。如此这般,《中华民族神话与传说》深入浅出地以初民的原始想象为线索,将中华各民族的文化串联起
内容简介: 朝鲜时期上至国王的婚姻,下至世子的册封、王室的婚礼、葬礼以及宫阙的建筑,凡是国家和王室举行隆重活动时,所有与此相关的仪式等事宜都会被记录下来。并且,礼仪活动结束之后,会马上组织仪轨厅编纂仪轨--即由专任机构记录国事活动的准备工作和全过程的始末,编纂一种叫做 仪轨 的报告书,向国王和相关机构报告,然后活动的全过程才算完成。 仪轨是朝鲜时代以文字和图片形式记录国家和王室重要礼仪活动的报告文书,其影响力仅次于《朝鲜王朝实录》。仪轨作为朝鲜时代记录文化的宝物,此书成书之前,无论是书籍还是媒体对其介绍都不够充分,不够全面。此书的两位作者作为首尔大学奎章阁学艺士,对庞大的仪轨资料在数量和内容方面进行梳理,在学术角度上对其分门别类进行论述、说明,是一本通俗易懂、不可多得的历史知识普及
该书是壮族师公举行法事时演唱的歌,由二十四个古壮字手抄本组成,全是诗歌体裁,讲究押韵,诗句优美。其主要内容是关于古人行孝的感人事迹,奉劝世人诚心行孝,行善积德,知恩图报,建立和睦家庭,搞好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社会。
《中国白裤瑶民族服饰》对白裤瑶民族丰富多彩的服饰做了详细、系统的介绍,被列为 十二五 国家重点图书。作者通过在白裤瑶民族地区多年实地调查获得的*手资料,本着传承为本、技艺为先的思路,对白裤瑶民族服饰的历史与现状、形制与规范、制作与技术、人文与内涵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解析,从而审视白裤瑶服饰的形成与构成特征。全书结合近500幅图片,详细描述白裤瑶各类服饰的形态和色彩构成规律,结合物、人、环境、历史等因素,强调白裤瑶服饰的整体性、立体性、真实性,旨在实现对白裤瑶服饰形制及工艺技艺精华的研究与传承。读者可以从本书中了解白裤瑶服饰承载的深厚文化,从而弘扬丰富璀璨的民族服饰文化,推动民族服饰的创新和发展。
本书采访的学者20人,*长者梁旭先生79岁,不足60岁的4人。主要是云南地区*著名的人类学、民族学学者,还有加盟者的日本学者秋道智弥、横山广子教授,澳大利亚唐立教授,云南大学出身的美国学者施传刚教授,中国台湾的何翠萍教授五人。他们的访谈,视野开阔,学术性强,颇多建树。通过访谈内容可以了解该领域的学术前沿、研究方法、时代精神。内容涉及云南等地的民族学、人类学调查、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等大学学科建设等,这些人类学家、民族学学者、历史学、宗教学学者都是曾经在云南求学或工作过,这些人的考察经历、调查足迹以及成长经历本身都是宝贵的资料,能够通过访谈的方式记录下来,是极有意义的。
中国神话起源于远古,从史书中走出,经过一代又一代文人的改造,而后演变成小说走入民间,忠实地记录着中华民族的时代变迁。中国神话可以分为创世神话、宗教神话、民间传说三大板块,其中创世神话有盘古开天、女娲造人等,宗教神话有老子得道、三清四御等,民间传说有孟姜女哭长城、天狗食月等。这些神话看似繁琐复杂,但如果对它们进行追根溯源,就会发现每个时代的神话都有各自的特点和时代烙印。 本书特别收录并整理了中国神话史,并以此为切入点按时间顺序梳理了中国神话脉络,将中国神话相对系统化地整理出来,让读者更明了地了解中国神话的发展史;在条目部分,收录了近1000个神、仙、妖、怪、神兽等,以趣味化的写作风格让读者读懂中国神话。
本书是一部有关 湘西苗疆 历史进程、民风民俗、治策方略的私家地方志乘,共二十二卷,分舆图、村寨、险要、道路、风俗、师旅、营汛、城堡、屯防、述往、要略、传略、艺文、杂识等14门。其内容主要为撰者严如熤基于自身实地调查与生活经历,对湘西苗族族群文化特征及分布地域的认识与描述,以及在此基础上对湘西苗疆历史的梳理与苗疆 防治 对策的张举,囊括了湘黔边 苗疆 的地理交通、苗寨民村、风俗语言、社会组织,历史人物、军事防御等方方面面, 后之有事苗疆者得有稽考,用备采择 。
这部作品创作于56年前,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冯骥才先生著作史上的 处女作 。珍贵手稿首次公开出版。身为文学大家的冯骥才先生,曾一度放下文学创作,一心一意地去抢救民间文化遗产。冯先生萌发抢救文化遗产的想法,就是从《天津砖刻艺术》这小小的书稿开始的。当年冯先生对津门地域的文化十分痴迷,包括老城内外街头房屋建筑上随处可见的精美的砖雕。不过,当时这些砖雕在世人眼里已是昔日的弃物,不被爱惜;其它一些地方传统的民间美术的境遇也是这样。于是冯先生想做一件事,将天津主要的地方民间美术做全面的调查、收集、研究,再编辑出版。因时代风浪的冲击,这部书稿被尘封搁置至今。
环塔里木地区是西域三十六国重要聚居地,是西域文明的中心。本成果在立项的国家社科重大项目的基础上,将五年来对环塔里木南北两道及其周边地区的调研过程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具有学术调研和田野调查的特性,并将塔里木盆地南北两道和河西走廊到东天山进行了对比调查。全书图文并茂,真实反映了参与课题调研的每一位成员在干旱炎热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调研经历和学习感受,是读者了解西域田野调查和西域文明的一扇窗口。
族别是国家对所辖人口所做的一种分类。本书对族别分类在不同国家的实践及其影响进行分析与诠释,指出族别分类在当今世界不同国家所遭遇的困境,以及这类分类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影响。鉴于民族国家的多样性问题和族别问题的普遍性,本书提出建立道德共同体是中华民族的发展方向。
相比于卷帙浩繁记录下的中华文明史,传统手艺更像是一种微观的存在。它们在纵向的历史进程中,总是被寥寥几笔带过;又在横向的辽阔幅员里,隐身于街头巷陌。它们看似 微小,却并未缺席每一次文化的演进;它们看似传统,却因手艺人的不懈改进而历久弥新。 读者将在书中,伴随三百余幅精美图片,看到这些或大或小的手艺物件在手艺人手中经历的那一道道工序:削切、剪裁;熔铸、锤炼;打磨、镶嵌;印染、装裱......*终呈现出来的作品延续着技艺,融会了巧思,凝结了愿望,拥有了灵魂。从手艺人的故事中,可以了解中国手工艺行业现状;从物件和制作物件的手艺人,可以看出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在响应主旋律,树立我们的中华文化自信的同时,带领读者认识那些既熟悉又陌生的中国传统手工艺,也引读者思考,如何保护好存在于身边的
本书对于我国近代著名国学大师章太炎的思想作了深入而系统的阐释,作者在关注外在社会变动对于章氏思想影响的同时,还特别注重于章氏思想内在理路的寻绎。作者认为 多元主义 ( 民族主义 )、 历史主义 ( 历史相对主义 )与 人文主义 ( 新人文主义 )构成了章氏思想的深层内核,并在此三大思想内核的观照之下,对于章氏思想的诸多领域作了富有特色的研究,指出章氏思想在社会文化层面的展开,具有着 道古 与 便新 的双重特色。此外,作者还将章氏思想置于世界思想发展的流程之中进行考察,从而揭示其所具有的现代意义。
《中国西南与中南半岛古代民族源流、分布及其演变研究》以滇桂地区和中南半岛北部为重点空间,从区域整体史的角度,分四个时段对19世纪中叶以前中国西南与中南半岛古代民族源流、分布及其演变进行纵向勾勒和横向比较,既考虑中国西南与中南半岛民族古代史的区域差异,又重视其整体性特征及不同地区之间的联系与交流,在研究中充分考虑文明起源和古代王朝或地方政权民族政策对民族源流与分布的影响,在孟高棉民族的起源及其迁徙与交融、土司制度的发展及其对民族分布的影响、主体民族的崛起与中南半岛民族分布的演变等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冉红芳*的《民族的符号--土家织锦文化遗产研 究》运用民族学、艺术学、历史学、计算机信息处理 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以土家族典型的文化事象土家 织锦 西兰卡普 为研究对象,在文献梳理和田野调 查的基础上,对土家织锦图案、工艺流程、传承群体 及其保护模式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并就传统民间 手工艺随着经济全球化、社会现代化发展的浪潮逐渐 淡出乡民社会的困境提出较为深入的应对策略。 土家织锦作为一种地域性的民族民间传统手工艺 ,传承了上千年,走过了辉煌与衰落。湘西洗车河流 域是目前在民间仍在自发生产土家织锦的**地区, 其中捞车村、叶家寨、金星村等是 打花 保留得* 原始的村寨,但是传承现状却不容乐观,昔日的辉煌 在今天外来强势文化的冲击、区域经济结构大调整、 社会剧烈变革、传承人断代的衰落境遇中已发生蜕
本书在较全面地参阅和分析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文山壮族、彝族铜鼓舞在活态传承的村落社区的案例呈现,来探讨铜鼓舞及其文化持有者所面临的各类新的发展契机、表现出的整体发展态势及相应的问题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建立起较为完整的研究构架,不仅是对集体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与集体性建构关系之间关系的创新研究,而且对中国其他地区传统民间文化利用国家的平台得到发展的具体路径都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价值。
书稿立足文学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以 池哥昼/跳曹盖 仪式文本为中心,既阐述白马人的生命信仰与文化表述,又从文学的视角扩展人类学的诗化之维。研究力图从生活在川甘交界处的白马人一年一度举行的 池哥昼/跳曹盖 仪式个案研究为切入点,将从前白马人分置于宗教信仰、历史文化、口头传统、民间文学、民俗艺术、文化遗产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相关文化事像用 仪式 连接起来,置于新兴的交叉学科文学人类学的框架下进行综合研究,并搭建起理论探讨与田野实证互补、共时维度与历时维度并重、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结合的立体研究框架。 在白马人的一生当中,仪式贯穿了他们整个生命,它像一扇窗户,透过这扇窗户,可以观察他们是如何阐释他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同时,也可以了解到他们的思想、观念、文化,以及对自然、宇宙的认知和理
本书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重点学科宗教与文化的论文集,内容包括文化人类学田野调查的方法、中国少数民族历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文本考释等。本书论文大多来自作者的田野调查,既有深入的实证研究,又有独到的理论阐述,以熟练的学术技巧和直白易懂的语言揭示了中国历史和现实中的民族文化与宗教信仰的特色,涉及学术前沿,富含经验研究,对宗教与文化相关研究人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美美与共2019》 【内容简介】 本书是2019年日历,是一本以广西十二个世居民族为主题的摄影日历书。作者多年来观察、记录、拍摄广西各民族,其摄影作品独具风格,很受欢迎。本日历所选的380张摄影照片,是从作者多年观察、记录、拍摄广西各民族的照片中精选出来的,展现了广西各民族的民族服饰、劳作或活动场景、生活器物、风俗习惯和节日风情等。一幅图配合一日日历,采用日历与图片相配合的形式,展现了广西各民族各具特色的民族风情与魅力,体现新时代广西各族人民美美与共,团结奋进,同心协力建设美丽广西的美好追求。 本书既是一本关于广西各世居民族的摄影作品集,又具有日历的实用功能,还可以作为广西旅游指南,兼具记事功能(日历后留置的十几页白页可供读者作记录用),可以满足读者多方面的需要。 【作者简介】 梁汉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