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是著名比较文学专家乐黛云近年来有关中西文化比较与对话的学术随笔集。共收入文章8篇,其立意在关注中西方的差别与对话,探讨多元文化发展与跨文化对话的可能性,致力于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重构。并立足于复杂性思维,讨论多元跨文化语境中中国比较文学、现代文学发展的具体问题。作者反观东方文化的精神,寻找中国民族文化的自我完善之路及现实意义,眼界开阔,立论清晰,是比较文化和世界文化领域的前沿之作。
本书从宏观出发,先把日本文化放在东西方以及中日对比的大视野中加以定位,然后依次评论了十几位在日本富有盛名的优秀小说家及其作品。这些评论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于,作者不限于单纯从文学创作技巧的眼光来分析一个个文本,而是深入到作品底下的思想境界和心灵冲突,从而展示出评论者对原作者的内在精神的领悟、理解和挖掘,每每能够带给读者意外的沉思和激动。
本书是关于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教学用书,书中具体包括了:中西方道德教育的传统与比较、中外经典教育家的德育思想、苏霍姆林斯基的道德教育思想、台湾高校德育面临的挑战和选择、香港学校公民教育的特点等内容。 本书的框架,主要基于以下思路:前三章是比较德育研究的问题与前提研究,主要聚焦在比较德育具有相对普遍性、前提性、基础性问题的研究,重点讨论比较德育的一些基本概念、历史文化传统和部分经典教育家的德育思想,具体内容为:章:比较德育研究的基本问题(李萍);第2章:中西方德育的传统与比较(李萍);第3章:中外经典教育家的德育思想(王学凤)。后八章为比较德育的国别(地区)研究。这一部分主要从经济、政治、文化的三个维度,选择了以儒学文化圈为共同背景的三个国家(地区)台湾、香港、新加坡
在国际都市的公益文化建设中,许多发达国家创造了很好的经验。本书旨在通过对纽约、巴黎、莫斯科等国际都市的公益文化建设经验的透视,以及对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公益文化建设情况的探索,从中找出差距,概括经验,明确发展趋势,以找到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都市公益文化建设道路。 本书既关注都市公益文化建设的基础理论,又关注外有代表性的都市公益文化建设的实际经验;以丰富的材料说明观点,以观点统摄、梳理材料;以事实说话,又有的理论高度。它既是一本介绍国际都市公益文化建设经验的读物,也是一本结合实际经验的公益文化基础理论研究著作。
本卷所收录文章既有《敦煌学、吐蕃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作用》、《西域在文化交流中的地位》、《中国文化发展战略问题》等对文化问题的长远思考,也有《〈饶宗颐史学论著选〉序》《从中国文化特点谈王国维之死》《〈陈寅恪先生百年诞辰纪念论文集〉序》等对国学大师的理解与真知灼见。
《懂一点日本,懂一点美国》既是一本留学励志读物,又是一本深入介绍中美日文化差异、社会制度的读物。作者曾就读北京大学,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美国哈佛大学,供职于中日韩三国合作秘书处,以其独特的经历和视角,记录下在日本、美国留学期间以及在中日韩三国合作秘书处工作期间对于异国社会、文化制度方面的思考和分析,展现了一个80后青年在世界高等学府的奋斗经历,也体现了80后一代以开放、包容、自信的心态对国际事务的驳议、评论。
本书是“中日文化比较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围绕中日文学文化比较、科学技术与文化两大主题展开讨论,研究21世纪人文文化的发展趋势,探讨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的交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