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独特文化土壤的影响,中国文化有着鲜明的特殊性。先秦诸子就是在这片土壤上生长绽放的艳丽花蕾,其思想的展开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本走向。要了解中国文化,必先了解先秦诸子。本书根据复旦大学深受欢迎的 先秦诸子 课程的录音整理而成,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孔子、墨子、老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的思想。所述内容与学界通行理解多有不同,有很强的个人特色。阅读本书对于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性质,做一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中国人,大有裨益。
一座博物馆是怎样诞生的?本书以对谈形式,全景式呈现湘博近10年设计、建设过程。陈建明、矶崎新、胡倩、杨晓、黄建成等行业领军人物,从博物馆学、建筑设计、空间展陈设计等专业角度出发,讲述由一个概念到一座场馆的落成,如何做到从一粒沙开始,到建筑、园林、展陈,甚至文创都有着湘博的精神和烙印的一体化设计。本书通过剖析湘博设计建造过程,为专业人士提供生动样本与可操作方案;同时通过国际竞标、辛追夫人的安置、建筑师的奇特遭遇、T形帛画的展现、常设展的紧张筹备等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带领读者走到神秘有趣的湘博幕后。
上海,一座景象之城。越来越多的地方变成观光地,新的地点和活动还在继续被发掘;而被人们遗忘的是越来越狭小逼仄的日常世界,还有寂静的废墟。晚近的三十年,上海近二分之一的城市空间改弦更张。以2021为时间切片,上海外环内大约有1000多处废墟,包含工业废墟、废弃花园或旧里。 腐朽,重生,这是生命的必然。只是,一个城市对待废墟的态度,折射出其关于时间层积价值的态度。都市废墟中,漫游者,迷失与冒险,介入一段被遗忘的时空;而创生者,如果他们没有俯下身,以朴素的心看待空间设计,他们将陷入景象的同谋。 在一个各种意义都烟消云散的世界里,19世纪末巴黎的漫游者、1960年代的情境主义者和1980年代东京的路上观察者,以及今天豆瓣社群佛跳墙的小组成员,总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踟蹰流连于都市,找寻着 别样的大陆 。
本书是全球知名博物馆学研究专家约翰 H.福克(John H. Falk)教授的经典之作。经过多年对博物馆观众的研究,福克教授总结出了观众在博物馆的经历模型。在他看来,这个模型是带有预言性的,其中身份(identity)因素在观众参观中非常重要。在书中,他还区分了5种观众类型,并且分析了驱使他们多次参观博物馆的内在因素。本书对博物馆如何塑造、呈现个人和群体的身份的理解,具有独到见解。无论是对观众还是对博物馆从业人员,本书均具极高的阅读价值。
论文集从 理论构建 发展现状 实践创新 和 未来展望 四大维度,全面汇集前沿佳作,旨在产出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的国际传播方法论,为关心与推动向海外青年讲好中国故事的各界同人提供鲜活的实践与研究参考。
近年来,世界各国对“公共外交”的关注程度急剧提升。所谓“公共外交”,就是关于如何让对方(或者其他国家)理解本国、如何在符合本国利益的前提下,设定和认知世界并引导其言论。它并不局限于何谓外交以及何谓政治的问题,同时还包含如何理解别国或者别国的文化这种更深层次的问题。本书综合诸多敏锐的知名学者近年来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着眼于美国公共外交领域的主要旗手——美国文化中心,探究其成立半个多世纪以来的活动理念和活动真实情势的变迁。从文化政治学的角度来考察围绕公共外交的各种言论之争,同时对于美国的国际文化研究和战略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这是一部饱满的阅读之书。它以厚重的资料、绵长的行迹,更以真切的故事,书写了作者对阅读的虔诚与笃信,记录了全民阅读伴随中华儿女不断提升自我、共同进步的温馨历程。遍访天南海北,亲历重镇远乡,作者用对全民阅读胜景的摹写,展现了万千读者对阅读的相同热爱,显示了全民阅读参与者的具体形象,还原了祖国南北在在处处的郁郁书香。
本书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用实录的方式表现 100 位思政名师的 100 堂思政课,不仅给广大思政课教师直接有效的帮助和借鉴,也让更多的大学生有机会感受到思政名课的魅力。同时,本书还首创设置了 专业课教师说 版块,以其他专业课教师的角度点评一堂思政课,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 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这一重要精神。
留守儿童缺少的不是钱,不是被接到一个发达但陌生的世界,而是缺少一个属于自己的、像一个熟悉的家一样的地方。更缺少的是一个长久、稳定、只属于自己或自己班级的、比哥哥更有权威的大人在身边。这个权威需要给他们一个能用上自己的感受的机会。需要让他们与权威共同创建自己的环境和文化。需要的是根据真实感受,而不是根据胡乱发挥的想象而来的创作。这本书想介绍的就是在这方面的一些经历和观察。 卢安克
在互联网技术颠覆传统教学方式的时代,在能力、素养和智慧需要全面发展的时代,学校和教师如何打破填鸭式的知识点讲授、味同嚼蜡式的传统课堂,让学生主动学习,不再做 课堂低头族 ,当从教学创新做起。 本书不仅提出了面向未来的教学创新的钻石模型,从目标、活动、场景、内容、考核五个方面来描述一个好的教学创新应该思考的关键问题,还提供了历年西浦全国大学教学创新大赛中的获奖案例,这些案例能突出地体现本书主张的面向未来的教学创新的特点。我们相信,无论您是一位 教学创新达人 ,还是一位 教学创新小白 ,这本书都能给您提供一些启发。
本书是中国人民大学朝阳幼儿园结合自身对绘本剧的研究而梳理出来的思考与成果,包括理论基础篇、实践过程篇和案例分析篇。理论基础篇包括绘本阅读及戏剧的相关理论,绘本剧的价值,绘本剧的理论架构;实践过程篇重点从 读 编 制 排 演 五个方面阐述绘本剧的实施过程,包括其中具体的实践策略与方法,具有极强的操作性;案例分析篇则是结合幼儿发展的多个角度,借助于典型案例,分析绘本剧的具体实施过程及其如何实现幼儿的多方面发展。
本书是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课题组发布的第9本分析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年度保护状况的报告,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科研人员、文化遗产领域专家学者、遗产地专业人士共同编写。2022年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事业进入新发展阶段,在党的二十大的总体布局下以及新时代文物工作要求的科学指引下,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各个领域不断向纵深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面对当前社会对世界文化遗产的多样化需求,以及建设活动和气候变化给遗产保护带来的诸多挑战,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事业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落实政府主体责任;深入参与国际遗产事务,提升中国话语权;理顺监测工作机制,提升监测技术水平,促进世界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加快学术研究成果转化,加强遗产价值阐释与传播等。
本书以建构主义理论为视角,在分析了国家形象的基本内涵以及当前中国国家形象认知困境形成原因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符号尤其是文化符号在传播信息、形成共识、建构身份、塑造形象中的重要作用,具体提出了当前中国国家形象建构中文化符号的价值取向、选择原则和传播策略。
本书以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核心,内容涵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理论基础、战略构想、经验借鉴等总体布局,同时包括坚定文化自信、意识形态建设、核心价值观培育、传统文化 双创 、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文化软实力提升等具体战略举措,全面呈现新时代中国文化发展的全局性、系统性、逻辑性。
本书是国内shou部全面展示新时代我国文化理论和实践发展成就的研究成果。 2023年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本书认为,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建设领域取得的最重要理论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 两个结合 ,尤其是 第二个结合 ,为破解百余年来困扰我国思想理论界的 古今中西之争 提供了科学指南,回答了当代中国文化建设与文明发展的目标和方向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重大创新成果,也是习近平文化思想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我国文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华文明探源、历史遗产保护与传承等工作成绩斐然,坚定了全民族历史自信和
本书是北京师范大学中华文化教育研究院师德师风建设基地实践案例的系列成果之一,上篇 《论语》72章导读 ,是根据辛意云先生的讲解所整理的讲稿(含诵读音频和讲解音频);下篇精选来自全国的学员老师们在学习《论语》过程中撰写的36篇优秀家书(已在 学习强国 学习平台刊播,含高质量音频),是来自全国各地中小学幼儿园的学员老师们一起用心聆听《论语》、撰写《论语》家书的自我修养记录。本书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教师们在《论语》的智慧滋养下,在辛意云先生的生命觉醒呼唤中不断自我修养的生命成长见证和智慧展现。
本书稿由良渚博物院负责组织策划,为庆祝良渚遗址申遗成功三周年,加强中国古代文明对比研究,特遴选了 在中国古代文明方面有一定影响的专家学者,就中国文明形成时期的关键遗址和考古学文化进行专项研究。本书名《屈家岭:五千年前的众城之邦》,本书从“前屈家岭时代”的长江中游开始,通过各种考古遗存和发现,描述了屈家岭文化古城的形成、古城中的居民及其生活、逝者的墓地与丧仪、屈家岭文化走出两湖向外发展等内容。屈家岭文化作为长江中游 为兴盛和强势的考古学文化,其遗址分布纵跨湖北、河南、湖南三省。屈家岭文化以其强大的扩张力和 性,与周边考古学文化发生了密切的文明交往和互动,为史前中国多元一体的伟大进程贡献了独特的江汉力量。
开明教育书系 是中国民主促进会(以下简称民进)历时数年编写完成的一部中国近代教育史研究丛书。民进一直以推进祖国的教育事业为己任,本丛书选取的教育家皆为民进会史上涌现的著名教育家,如叶圣陶、周建人、吴贻芳等,他们更是中国近代教育史各个分支上的里程碑人物,收集整理前人的教育著作和教育贡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我们邀请了研究此领域的专家进行丛书的编选,除汇集著作外,还撰写前言和教育家小传,帮助读者深入了解每位教育家的生平与思想发展,并在文后附载全新修订的《著述年表》,方便学者做进一步的研究探讨,传承他们的光辉思想与教育使命。 本书是林汉达教育论著的精选集,共分为两辑。第一辑是向传统教育挑战。作者在吸收西方学习心理学等教育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教育实践,对传统教育中的迷信和过时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和西方又一次站在了解彼此的十字路口。潘岳同志截取中西文明发展 的“战国与希腊”“秦汉与罗马”“五胡入华与蛮族入侵”三个历史时期,从文明、政制、民族角度,对中西文明根性进行了剖析和比较。很多专家学者专门撰文对其进行了评论,本书撷取部分精彩评论可进一步拓展中西文明比较的视野,也是文明对话的起点。本书在传统与现代、文明共存与对话的层面,挖掘中西方文明各自的“古老价值”,以实现“为所有古老文明互融互鉴开辟出一条近路”的宏伟目标;从文明根性上研究中西方道路之不同,以历史自信提升文化自信,以文化自信强化理论、制度和道路自信,对中西方文明交流与对话具有重要意义。本书中、英文版入选了 “十四五” 重点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出版专项规划。
《分地阅读》 本书是一本阅读研究的著作,通过 分地阅读 理念,从 读物联通文脉 的知识传播和文化影响角度,具体叙述如何依据不同地区丰富多彩的乡土文化和地方文献资源,结合江苏、浙江、湖南、福建等地的案例,提出组织局地阅读推广的具体建议。 《分级阅读》 本书借助海内外比较成熟的 分级阅读 理念,从 读物给养头脑 的知识传播和文化影响角度,具体叙述如何依据孩子们的生理、心理年龄,针对幼儿、少儿以及学龄前、学龄后,分别给予家庭导读、亲子共读的书目推荐,以及针对不同体裁读物,所需要的领读、导读、诵读方法建议。 《分校阅读》 本书借鉴欧美名校 校园阅读推广 理念,从 读物增益才华(学识) 的通识(博雅)教育角度,具体叙述如何通过 校园同读一本书(一类书,如名著、美文、游记、传记、日记等) ,以及 好书校园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