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总在花样翻新,编辑孜孜以求的东西却永不会过时。《总编辑叙谈》是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前总裁陈昕先生的一本小书,书稿内容来自陈昕先生在2021年和2016年的两场讲座,讲座是针对青年编辑和出版从业人员,作者从自己四十年的从业经历、经验出发,精炼地总结了在时代风云变换之中,编辑作为内容行业工作者,如何定位自己的职业,以什么样的方式对待自己的职业生涯,工作中应该遵循什么样的原则,等等。作为一位用40年的时间从一线岗位做到全国家出版集团***的杰出编辑,作为操作过许多重大、复杂出版项目的资深出版人,作者对编辑这份职业理解至深,言简意赅地将毕生出版工作心法凝练于这本小书之中。
在客观再现中西方学者有关中西方文化差异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教材具体内容以近年来的大量跨文化交流案例为横线,以下述五个部分的内容为纵线,全面而审慎地展开:中西文化对比的意义; 无声语言与文化差异;思维与文化差异;价值观与文化差异;文化本位差异。视野较宽:21世纪的英语教学不应仅局限于语言层面,应该把视野扩大到文化层面,因此本教材还强调文化差异意识及敏感性的培养。涉及面广:本教材综合了英汉语言学、翻译学、文化学、文化交流学、人类学、史学等学科知识,比同类教材更重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时代感强:今日学生的文化交流能力,特别是文化视野更为宽阔,因此本教材案例力求时代感强。
本书主要论述中越文化交流史中一些典型例子,如科举与爱州进士姜公辅,历史上广西钦州、廉州与越南北部的文化交流,明代的交阯进士,中越书法文化交流,中国 四大名著 与 四大发明 之传越南,越南阮朝科举制度及其特色文化,中国与占城文化交流拾遗,以及中国学界对越南古典文学的译介与研究等。这些对增进我们对越南的了解,增进我们对两国文化交流的认识颇有裨益。
本书为刘东先生对中西文化进行长期比较思考的结晶。书名 长问西东 从清华校歌 无问西东 中来。作者深入究诘 无问西东 下的西方话语隐喻,示例性地扫描了历史哲学、国际汉学、比较文学、美学、地域文化、大学研究、文化批评等领域,而又旁及边疆史学、人类学与艺术社会学,显示了宽广的关切领域和深沉的问题意识。在如此发散的思绪中,却又紧扣思想的主线,即中国与西方的文化边界。作者认为,只有紧紧扣住这条边界线,才能展示近百年来*为激烈的冲突;并且,在如此震荡的界面上,可能正孕育着未来文明的增长点。全书行文流畅、论说精彩,推理细密繁复、结论斩截自信,显示了作者恢廓的学术抱负和深刻的现实关怀。
Leo Thayer(1979)曾说过:“我们今天所面临的(人类沟通问题)与两个世纪前孔子所思考的问题没有本质上的不同”;只有“完全彻底了解沟通现象”之后才能找到解决冲突的方法。为此,跨文化交际学学者和研究者们一直在不懈努力,期望能更充分地解析交际的复杂过程。本书作者Stella Tin9—Toomey就是涉足此领域较早的学者之一,她长期不懈的努力使人们对多个跨文化交际问题的了解更加全面深入,特别是在研究种族/民族认同、跨文化冲突管理、文化认同和跨文化“面子观”等方面,她发展的理论获得了广泛赞誉。 《文化间的交流))正是融合了Tin9—Toomey多年的教学研究成果和实地调查经验的一本基础读物。作者在前言中指出本书有五大特点:1、全书由统一主题——“留心(Mindfulness)”概念贯穿;2、介绍了一个涵盖知识、动机和技巧等多方面内容的理论诠释模型
朱勇主编的《跨文化交际案例与分析》适用于汉语靠前教育专业、外语专业的学生,外派教师,汉语教师志愿者,以及报考《靠前汉语教师证书》和需要提升跨文化能力的人士等。本书来源于在海外27个国家任教的64位教师
佟加蒙、李亚兰著的《中国文化在南亚》以“中国文化在南亚”为主题,以中国文化在南亚的传播时间为线索,分为古代和近代以来两个部分描述中国文化在南亚的传播路径、史实及影响。古代部分论述自秦汉至明清时期中国与南亚地区和国家之间所开展的文化交流活动以及相应的影响。近现代部分以近代以来中国文化在南亚的传播与接受的历史环境为切入点,重点研究知识分子之间的互动所造成的“中国文化在南亚“现象,考察中国对外文化传播的态度以及南亚对中国文化接受的态度,以及中国学者对本国文化的输出态度以及印度学者对外来文化的接受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