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20年代,周作人说: 我们于日用必须的东西以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虽然是无用的装点,而且是愈精炼愈好。 上个世纪30年代,丰子恺说: 趣味,在我是生活上一种重要的养料,其重要几近于面包。别人都在为了获得面包而牺牲趣味,或者为了堆积法币而抑制趣味。我现在有幸而没有走上这两种行径,还可省下半只面包来换得一点趣味。 上个世纪40年代,钱穆说: 从鸦片战争五口通商直到今天,全国农村逐步破产,闲散生活再也维持不下来了,再不能不向功利上认真,中国人正在开始正式学忙迫,学紧张,学崇拜功利,然而忙迫紧张又哪里是生活的正轨呢。功利也并非人生之终极理想,到底值不得崇拜,而且中国人
《灵台无计逃神矢》一书描绘的是清末留学热潮中一代留日青年的青春群像。作者从他们的留学动机入手,直叙到达日本后的惊叹和羡慕之情,以及在日本受到的歧视和侮辱,更有日俄战争期间的忧虑和不安,进而透析中日两国制度不同、文化差异所带来的文化摩擦。在充分驾驭详实资料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国人 轻日 、 师日 、 仇日 、 知日 的过程和渊源。作者把自己与当时的留日学生融为一体,在批判性地讨论当时的留学生的同时,也吐露了自己的心声。他那充满激情的笔触背后,是对鲁迅忧国忧民思想的继承。
《艽野尘梦》,作者 追忆西藏青海经过事迹 、取《诗 小雅 小明》 我征租西,至于艽野 之意为书名,含有青藏高原风尘录的意思;艽:荒远。艽野:指青藏高原。在书中,作者详强地叙术了自己1909年从军,奉赵尔丰命随川军钟颖总进藏,升任管带(营长),参加工布、波宓等距役,在驻藏期间同当地藏族同胞、官员和和喇嘛来往密切,同藏族姑娘西原结婚,在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南北响应的消息传到西藏后,出于对波密起义士兵的一些行动不理解,而又顾念个人安危,于是组织湖南同乡士兵和亲信百五十人取道东归而误入大沙漠,断粮七月余,妨饥挨饿,茹毛饮雪,仅七人生还于西安,西原病卒,等经历;描绘了沿途所见的山川景色、人情风俗和社会生活;同时记录了英、俄帝国主义凯觎和争夺我国神圣领土西藏的罪恶和阴谋活动,清政府的日举国腐
皖系之所以能够在袁世凯去世后迅速上位,是借由段祺瑞的个人能力,从而占据了人数上的优势,形成了北洋军阀ZUI早也是势力ZUI为庞大的军阀派别。 皖系军阀当国期间,段祺瑞提出了“武力统一”,希冀以“统一”作为驱动官兵舍生忘死的救命稻草。但是,先天营养不良、后天发育畸形的皖系军阀,根本无力推动战争机器的前进,“武力统一”没有帮助皖系军阀抵达DIGN FENG,反而促成了它的过早衰败,以北洋军阀正统自居的皖系军阀在独断专行中走向消亡。对皖系来说,打破了旧的秩序,却又想要利用旧的秩序维持新的面貌,这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路线。
恶魔导演的战争落下了血腥大幕,另一幕紧接着开启了。盟军司令部下达了逮捕战争罪犯的命令。东京、南京等地设立了审判战犯的军事法庭。昔日高举红日图腾,茹毛饮血、野蛮凶残至极的东方霸主;把战火燃遍整个亚洲东部和太平洋地区,几乎烧焦半个地球的暴徒;在中国实行“三光”政策,制造了无数惨绝人寰的地狱之灾的千古罪孽,被押上历史的审判席。 东条英机、土肥原贤二、板垣征四郎、广田弘毅、谷寿夫、星野直树、冈村宁次……数千名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战犯,在他们向罪恶的巅峰上升和自热昏的峰巅坠落的命运中,他们毒素四溢的灵魂和皮囊暴露出怎样的情状? 《东方大审判:审判侵华日军战犯纪实》作者站在当年炙烫的废墟焦土和冷峻的法庭之间,静静地聆听历史低沉的声音,体验历史的感情,用充满激情的文笔,对此作了令人触目惊
暂无内容简介。。。。。。
1、名家新品: 《我相信中国的前途》集中收录美籍华裔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一系列以中国历史与发展为主题的演讲文字,可谓黄仁宇先生晚年学术思考的结晶。黄先生以其独特的长时段、大视野的历史观透视百年中国历史进程,探讨中国实现现代化的途径,反映了一个历史学家的睿智和良知,给人启发良多。 2、意义特别: 《我相信中国的前途》搜集增补黄仁宇先生《资本主义与负债经营》、《四个共识:对两岸三地文化交流的建议》、《我相信中国的前途》和《中国不再是个谜》四篇文字,其中后两篇为首次公开发表,对众多喜爱黄仁宇作品的读者朋友们来说,这不啻一份惊喜。
本书将多次展开其英国旅行家R·F·菲奇(R·F·Fitch)的作品,无论其拍摄范围广泛,抑或艺术造谐的精湛,都堪称为中国留下了一批珍贵的资料。 美国传教士华之姿办的同善会,关于这位华先生,连辜鸿铭也恭维他为“19世纪最行造诣的汉学家”。他在华北一带传教。同时“考察”中国文化,本书所收部分照片即来自他所撰文章。此外,还有一个公谊会,它由英国教会派出,传教地区长期选定在西南的四川、云南、贵州三省。它也吸收美国传教士一道活如,如美国女传教士义白礼就是会中骨干。而长期主持该会的是英国人霍德时。至于美国传教士李佳白办的赏贤堂,因他主张:“孔子好比”,对中国民众要“以道德宗教训导之”,所以则更留心各“民情民俗”。
1911年,历经千年未有之变局,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在这里拐了个大弯。近三百年的大清王朝在三个多月内轰然解体,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帝制画上了句号,中国社会形态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并对中国历史的走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缅怀百年前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富强和民主自由做出贡献的仁人志士,作者以历史事件为主线,以清末立宪运动和革命运动为重点,试图全方位展现1911年的历史画卷,还原那个特定年代里的那些人、那些事,揭示民族基因密码,探索民族复兴之路。作者希望读到这些文字的人们,见微知著,以史为鉴,在成与败、得与失之间,去回味,去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