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晗先生以真实史料为基础,内容涉及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经济、社会风气等。揭秘了明代的锦衣卫和东西厂 明朝恐怖的特务机构的真正面目,以及对一些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分析与评说。本书为我们还原了真实的历史,照出当时人们的思想,以及那些隐藏在光鲜外表之下的复杂人性,总结历史人物的生存智慧和经验教训,引出我们后世的思考,对今天依然有着现实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 什么是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来自哪里、走向何方?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的区别何在? 都可以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基因》找到答案。本书立足中华文明视角,深入分析了中国式现代化五个方面的特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的关系,帮助读者真正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内涵,坚定文化自信。 本书紧密联系中国式现代化波澜壮阔而生动鲜活的实践,逻辑清晰,晓畅明白,不仅适合科研院所、党政机关等专业人士,也适合关心中国式现代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兴趣的广大读者阅读参考。
改革开放以后,不少乡镇开始兴办乡镇企业,它们的发展带动了许多小城镇的崛起。本书汇编了费孝通近三十篇有关小城镇研究的论文与讲话,其中大多为一九八〇年以后发表的相关研究,也收录有早年间对乡土工业的思考。全书内容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工业文明带来的乡土变化、小城镇发展研究、乡镇企业与乡村发展。在各地实地考察的过程中,费孝通洞见中国小城镇的发展不仅是中国自身的发展, 是一个“走向 一体化”的过程,反映出世界的 化趋势。这些思索,对于我们 的小城镇建设乃至 经济发展的宏观构想,依然具有启示意义。
《*后的大队:蒋介石与日本军人》, 白团 是蒋介石败退台湾后的由旧日本军官组成的军事顾问团。其成立的初衷是借日本反共军官的力量协助国民党军队反攻大陆。神秘的 白团 前后持续了18年,对台湾的军事影响较大。尽管其于1968年全部撤出台湾,并于次年2月在东京正式解散,但彼时的白团尚有23名成员,化名 白鸿亮 的负责人富田直亮则继续留在台湾,直到1979年去世前才回日本。 蒋介石为什么对官方协议下派遣的美国军事顾问团处处防范、却对 偷偷摸摸 赴台的日本旧军官团队抱有兴趣?一直以来,这是一个很大的谜团。 本书作者以近些年公开发表的庞大档案资料为基础,通过对 白团 相关人士进行访谈,调查了 白团 的隐秘历史,并还原了蒋介石因何和如何利用 白团 反攻大陆却*终失败的。
从1926年创刊到1945年终刊,《良友》画报共刊行172期,载彩图400余幅,选用照片32000张。它的图片代表了民国时期纪实摄影的最高水准,每一册刊物都是一本时代图像志。《民国制造业掠影》整理了《良友》画报中关于民国时期出现的各行各业的记载,包括当时新兴的电影、广播的介绍,此外,主要收录了有关民国时期人们日常生活中出现的生产生活用品等的制造过程的摄影图片与文字,具体包括了酱油、糖、豆腐、腐皮等食物,汽水、船、飞机等交通工具,蚕丝、纸张、油漆、汽油、牙刷、地毯、热水瓶等生活用品。
从1926年创刊到1945年终刊,《良友》画报共刊行172期,载彩图400余幅,选用照片32000张。它的图片代表了民国时期纪实摄影的最高水准,每一册刊物都是一本时代图像志。《民国名人回忆录》收录了民国时期名人的袒露胸襟的自传,主要分为名人生活回忆录和现代成功人自述两个部分。在名人生活回忆录的部分,主要包括了丰子恺回忆学画经历、冯玉祥介绍入伍前后的故事、洪深对喜剧电影生活的回忆、马思聪追想童年、刘长春回忆运动场上的十二年、黄柳霜对演员经历的回忆等内容。现代成功人自述中主要包括了足球体育家李惠堂、画家徐悲鸿、著述家邝富灼、西医翘楚丁福保以及美国博克先生等人。
本书贯穿黄仁宇 “大历史”观,集合了其历年来的精彩演讲、访问及评论,对其所有著作中的观点进行补充,并对读者有疑虑的地方加以解说,可称得上是其著作的精华解释。目的仍在于从各种历史故事中探求中国历次改革的得失及今后的出路。此次出版的《黄仁宇全集》大字本系列, 是在本社2012年出版的全集精装版基础上再行校订,为大十六开本、大字号的设计风格,提高了阅读舒适度。
暂无内容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