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蒋梦麟于抗战期间写过一部英文自传,名为《西潮》,后在台湾发行中文本,颇受欢迎。《新潮》,是蒋梦麟原计划继《西潮》之后续写后半生的自传, 讲的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经验 ,可惜未终篇即逝去。本书是将上述未终篇的自传,连同作者遗留的一些追念师友(孙中山、蔡元培、吴稚晖、傅斯年等)的文字,结集而成。 吴俊升曾任小学、中学、师范学校教师,北京大学、中央大学、政治大学教授,香港新亚书院校长,教学和行政工作都从基层做起,循序而进,对于教育有比较完备的经验。在《教育生涯一周甲》中,作者回顾了一生中求学和从事教育工作的经历,同时有很多精当的经验总结和思考。
......
《东晋南北朝学术编年》敷赞圣旨,莫若注《经》,而马郑诸儒,弘之已精,就有深解,未足立家。唯文章之用,实经典枝条,五礼资之以成,六典因之致用,君臣所以炳焕,军国所以昭明,详其本源,莫非经典。 刘勰《文心雕龙 序志》〈br〉在现代之后的学术语境中重新收拾华夏传统经典,乃中国学术新气象的根底所在。我们志在承接清代学人的学术统绪,推进百年学人的积累 如今我们能否取得世纪性的学术成就,端赖于我们是否能够在现代之后的学术语境中重新拥有自己古传的历代经典。中国古代学术以研习经典为核心,历代硕儒 囊括大典,网罗众家,删裁繁诬,刊改漏失 的学术抱负和 皓首穷经 的敬业精神,在今天需要我们从自身的语境出发重新发扬光大。
自蔡元培始,中国才形成了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体系和教育制度。而他不仅是一名伟大的教育家,也是一名革命家, 中国传统圣贤之修养 与 自由平等博爱之理想 两种伟大的文化在他身上有着很好的结合。(据傅斯年语) 本书从历史的角度,精选了蔡元培先生一生当中精彩的演讲稿、杂文和书信。一方面体现了蔡元培在教育方面和社会政治方面的主张,另一方面体现了他所经历的历史事件和他在历史事件中的作用。旨在通过这些文章阅读到他在当时复杂的历史环境下,对待教育改革、青年人发展和社会变革三个方面的思考,为当今青年建立独立人格与思想提供一种参考。
《国史要义》非一般意义上的“史学史”或“史学通论”。透过史学要义的诠释,归宗于中国人本主义的弘扬,是为《国史要义》的主旨。此书与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声气相求,互为奥援。著者透过经史互证的方法,突出史学精义体现的即是文化真义,把中国古典史学意境升华到“人学”的高度。
有鉴于中国传统史学之弊,为使史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何炳松极力倡导通史研究与著述。在《通史新义》中,作者(何炳松)借鉴西方史学的思想方法,总结并发挥了司马迁、刘知几、章学诚等古代史家的传统史学理论,对史料研究的方法以及通史编纂的原则重斩进行思考,建立其新通史理论体系,对中国现代新史学的建设有着重大贡献。 作者分析了历史学研究与自然科学研究之异同,提出了史学研究者应报有之态度和作学之方法,并通过西洋史学原理与中国传统史学之对比,阐明了通史与其他史学之关系,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的史学理论认识。 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分十章,专论社会史料研究法,下编共十一章,专论社会史研究方法。
运用中西比较和跨学科的方法对司马迁和普鲁塔克的传记史学观念进行研究,在研究二者传记史学的共性——以人物为中心的前提下,注意探索二者传记史学观念的诸多不同点。普鲁塔克在理性的斯多葛主义指导下,其传记史学徘徊于主与客、人与事、历史与文学、真与善之间;而司马迁则是在具有浓厚的辩证思想——“通变”的史学纲领指导下,将主观与客观、将事与人、历史与文学、真与善、因果判断与价值判断在历史的基础上有机统一起来,并探讨了两者在传记中所表现的较为发达的比较史学观念。同时,在注意挖掘两者传记史学观念所具有的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基础上,还借助诠释学的理论和方法,着意探索两者传记史学观念对现代传记史学思想、现代史学发展的重要影响,努力将古今联为一体,中西合为一璧,以揭示古今、中西两者史学观念、特别是传记
高等学校历史学专业教学中,《史学论文写作》是一门极其重要的基础性课教材,在编者长期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依据本科生培养方案和史学论文写作课程教学目标,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指导,努力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吸取、参考学界相关成果编撰而成。教材从史学论文写作课程的重要性入手,系统且有所侧重地阐述毕业论文的类型、格式、选题、资料收集、构思、表达、论证、答辩等基本环节。尽量避免框架雷同、更新缓慢、模式陈旧等缺陷和不足,力求体例安排灵活,贴近学生实际。 《史学论文写作(第二版)》试图以实际教学案例为主,除了大量列举名流和其他已发表成果外,尽可能以已毕业学生的论文为例,让教学对象感受身边鲜活的写作经验和教训。这些案例更加贴近自己,学生容易接受,并在自己的写作实践吸
《古代文史名著提要》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古代文学、史学方面的知识和信息,它既告诉我们要提高自己古代文史方面的修养该读哪些书,该选择哪种版本,在茫茫书海中给大家起一个导航的作用,具有书目提要的性质;又告诉我们这些被筛选出来的文史名著究竟好在哪里,妙在何处,给大家起一个导读的作用,通过《古代文史名著提要》,读者可以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大致了解中国古代文史名著的精华,具有名著快餐的性质。
我们生活在一个变化莫测的社会哩,然而,在种种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背后,却有有许多简单而深刻的规律性,它们用无形的理性力量,在默默地主宰着整个世界的有序运行。而人们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所总结出来的人文法则,正程这种规律性的具体体现,它们是古今中外哲人们留下的,是支配我们整个社会发展的基石。这些人文法则虽然可能不像自然科学领域的定理定律那样严密御同样闪烁着真理的光芒。一旦掌握了它们,我们就可以用正确的方式透视各种事物背后的真相,发现社会现象背后深刻的规律性,从容应对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种种问题。 在本书所选取的25条人文法则中,既有马太效应、二八法则、木桶原理等我们耳熟能详的定律,也有并称为20世纪西方文化中的发现的墨菲法则、帕金森定律和彼德原理,还有在管理科学中得到厂泛应用的皮格马利翁
历史真是捉弄人。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文明程度越高,问题和困惑就越多。沐浴文明之光的我们,在足食丰衣之后,必然会把目光聚集在精神生活的追求之上。千百年来的先哲们孜孜以求的是事物的本源,今天的我们探寻的是问题的究竟。毫无疑问,真理不能穷尽,更没有绺,在夸父追日式的长跑中,我们只能做个持之以恒的接力者。有幸的是,面对诸多的困惑与追求,者中有专家、学者、更有那些名子闪着光芒的大师们——埃文斯、波格丹诺、里德、克肖、詹姆斯、麦克法兰、伦弗鲁、派格登……
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是由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和应急管理部门共同组织实施的一项 职业资格考试。考试合格者,可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安全工程师职业资格证书(中级)。 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科目共四科,设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公共科目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技术基础》;专业科目为《安全生产专业实务》,包括煤矿安全、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化工安全、金属冶炼安全、建筑施工安全、道路运输安全、其他安全(不包括消防安全)7个专业类别。本书为全国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配套辅导用书系列中的建筑施工安全考前模拟。